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116章

作者:烽火重燃

“不过论剑话古今,这也太有意境了吧,搞得我都想去了!”

观众们看向正在跟曹操学着一招一式,且仍能淡定自如,时刻把控节奏的江逸,不由露出了羡慕的眼神。

能与曹操话古今,哪怕只是在拍一个节目,他们也想啊。

“所以,魏王之所以不愿意篡汉,并不是因为无篡汉之心,只是一旦篡汉,国家又将陷入乱局……”

江逸一剑落下,发现经过曹操的指点,自己的剑势和气都顺了不少。

“是的,孤大半生都在为了一统中原而战,若是因为贪恋帝位,而导致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北方,再次出现乱局,孤将有何颜面,下去面对先祖?”

“所以,孤不称帝,但也绝不会交出手中权力!”

“于是,便有了天下人,拿孤贪恋权位、篡汉来骂孤!”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坐在孤的位置上!”

曹操有些不忿的看向江逸:“后世,孤且问你,以孤一生之功绩,可封王否?”

第163章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魏王一生战绩,足可比肩王侯。”

江逸说道:“后世诟病魏王,是因为高祖刘邦曾言,非刘姓不可封王。”

“孤不封王,若还想多一份权位,当如何?”

曹操目色如同鹰鹫一般,直视着江逸。

江逸谨言道:“那便只有篡位。”

“比起篡位,孤不过是称王而已,天子就在孤的掌中,孤却让他衣食无忧,只是不希望他成为孤平定天下的阻碍,不希望一个朝廷,却出现两个传令的声音。”

曹操横眉道:“更何况,孤还不确定另一个声音,是否是正确的,是否能当得明君二字。”

“与其让朝局难以控制,倒不如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他依然做他的天子,孤依然做孤的汉臣。”

“孤知道,陛下无一日不想夺回权位,孤,倒还真希望他能够胜孤一筹!”m.

“可是,皇位上的那个人,他根本做不到。”

江逸默默听着分析着曹操的话,听曹操这意思,是希望献帝能够战胜他?

“魏王手下拥有猛将精兵无数,又有程昱等谋士为您谋定八方,陛下少年时即被董卓挟持,而后又被魏王挟持,自然难以与魏王相抗衡。”

毕竟,不是谁都是始皇帝啊,能够逆风夺权……

江逸暗自感慨。

曹操,却是摇头:“后世,不仅看错了孤,更看错了如今的陛下!”

“他坐拥天子之名,生来便有至高无上的血脉,天下人心在汉,不少朝臣依然心在汉室,然,即便拥有此等优势,他依然无法战胜孤,甚至连向孤拔剑的勇气都没有。”

“衮衮诸公,碌碌汉臣,唯有荀令君,敢为汉室与孤对立!”

“那些心在大汉的其他汉臣呢?哪个不是背地里喊着光复汉室,但哪个又不是在明面上,畏孤如虎?”

曹操极为不屑的冷笑:“十常侍时期,这些汉臣便是如此,敢行刺十常侍首张让之汉臣,唯孤一人。”

“董卓时期,他们还是如此,敢明面反对董卓逆行倒施之汉臣,亦孤一人,这才有了孤陈留起兵之事!”

“如今,天子在孤手中,满殿汉臣依然还是没有骨气!”

“后生且凭心而论,如此朝廷,可还有救?”

曹操冷哼一声:“如此皇帝和所谓汉臣,真要让他们手握权柄,岂不是要将天下搞得天翻地覆?”

“后世且猜,若是这些人手握权柄,首先会做什么?”

“杀魏王。”

江逸果断答道,这点无需犹疑。

不管哪个皇帝在这个时代,都会这样做,只要夺回权力,必杀曹操。

他发现,曹操真的是把什么都给看透了。

“没错,以孤的性格,不会坐以待毙,到那时,天下的诸侯还没平定,朝廷首先就内乱了,谁占便宜?”

曹操一剑劈在了桂花树树干上:“陛下无知,竟然真以为刘备会帮他夺回权位……”

“他之所以觉得刘备忠诚,是因为自己没有落在刘备手中。”

“天下之所以骂孤,是因为孤比他们想得更长远,孤首先占得了天子!”

“天子要真在他们手中,还不知会变成何样!”

“所以,孤从不介意当世之人如何谩骂,他们昨日不知孤,今日不知孤,未来,更不知孤!”

曹操继续舞剑,看向江逸,忽然一剑朝他砍了过去。

江逸挥剑抵挡,发现曹操的力气极大,一剑落下,给他一股很大的压力。

若非江逸平时就有锻炼的习惯,再加上这个时候的曹操也确实老了,而且没出全力,这一剑估计难以抵挡。

这就是古人的战力啊。

曹操一剑又一剑朝他砍来,江逸能挡的就挡,挡不住的就干脆不挡,就这数个回合之间,江逸已经被曹操砍了不下十次。

不过,在这期间,江逸也在不断学习和精进着自己的剑术,已经开始能和曹操斗上几个回合。

与此同时,对话仍在继续,曹操似乎憋了一肚子火,剑势越来越强!

“孤也曾真正的想要匡扶汉室,孤刺杀张让、反董卓,入十八镇诸侯,只为匡扶汉室,救出天子!”

“可是,当孤发现,诸侯各个都是为了一己之私,并非真正想要救天子时,孤的心,就已经冷了大半!”

“当孤救出天子,奉天子以令不臣时,一面为了镇压各路诸侯而殚精竭虑,一面还想看看,陛下是否能有济世之才!”

“但天子和那些拥护汉室的臣子们,依然让孤失望!”

“孤曾言,若当朝陛下有高祖之才,孤愿为张良!”

曹操不断的朝江逸砍来,江逸提剑不断抵挡,之前挡不住的招式,他会任由让曹操砍。

但随着这几个回合精进下来,江逸已经能够躲过曹操的剑了,虽然还是会被砍几下,但比先前,已经进步了不少。

江逸和曹操都在阳光下,爆汗淋漓。

“所以,魏王最后得出的答案是,陛下无济世之才,所以,迟不还政?”

江逸疑问道:“单凭一面之词,魏王不怕难以服众?”

“孤,从未想过服众。”

曹操淡笑:“这天下人服孤如何,不服孤又如何?”

“孤依然是魏王,依然雄镇北方,又有何惧?”

“至于那些史官之笔,他们爱如何记,便如何记!”

“誉满天下者,往往毁满天下,孤,不在意!”

“孤,只愿做一胜者,立于不败之地!”

曹操句句语出如雷,震撼古今。

“嘛的,这就是曹操嘛!”

“今天我算是见到什么叫真正的奸雄了!”

“古来多少帝皇和王侯将相,都畏惧史官之笔,但曹操却毫不在意!”

“最重要的是我觉得曹操说得还挺有道理的,这是怎么回事?”

“我不会也被曹操给忽悠了吧?!”

“曹操太奸猾了,我们谁也不知道他说的哪句是真的,哪句是假的啊!”

观众们脑子里冒出了一连串的问号,曹操实在太难看透了!

江逸仔细看向面前这个奸雄,发现曹操的确是个攻心的高手。

他好像什么都跟你坦白了,但就是在这些看似全部坦白的话语中,却让人不敢相信。

他不由想起了一句话,说的是,人们心中的曹操,远远比现实中的,还要让人感到害怕。

哪怕现实中的曹操真的是在跟对手掏心掏肺,说出一连串的大实话,对手也都不敢去信。

因为,他在三国,乃至于给后世立下的奸雄形象,甚至比他本人,还要更加恐怖……

今日,江逸才真切的体会到,何为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第164章 曹孟德真假之言,再见郭奉孝!

“魏王既不在意史官如何评说,又何必问后世的看法?”

江逸并不认为,曹操说的话都是真的,指望曹操跟一个人掏心掏肺,哪怕这个人来自后世,也绝无可能。

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或真,或假,或半真半假,让人真假难辨。

这似乎,是曹操的一种语言艺术,永远都不会让人看透自己。

江逸仔细剖析曹操的每一句话,他刺张让是真,不满董卓倒行逆施是真,敢于兴兵讨董是真。

至于是否是真的只想利用自己的权势,去考验献帝,历史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只能由后世猜想。

甚至,哪怕眼前的曹操回答了这个问题,也不足以取信于人,没人可辨出真假。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前期,的确是为汉室中兴而努力过,否则就不会为了刺杀张让奋不顾身了。

而在他起兵之前,被举孝廉是真,申明禁令、严肃法纪是真,敢依法杀皇帝宠信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是真。

敢在忠良之臣被宦官所害时,向汉灵帝多次谏言朝中奸逆满朝,而忠良之人却要无端受害,得不到重用,也是真。

朝中政治昏暗,曹操不肯迎合权贵,托病回乡,仍是真。

这种种真迹象,无不表明,曹操虽然对大汉的朝廷不满,但对大汉皇朝,却有着自己的忠与义。

至于中后期,是因为忠义变质了,才做出挟持天子,掌控朝政,迟不还政的举动。

还是因为一切真如曹操所说,是因为他觉得献帝无法如同汉高祖一般,挽大汉于将倾之际,于是便只能自己把控朝政?

饶是江逸,也无法从这位奸雄的神色中,看出一丝端倪。

他发现,关于这个问题,始终无解。

即便他亲自来到这个时代,对话曹操,也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这是个几乎不可能完全说真话的人,他看似什么都说了,什么都极有道理,但就是在这看似正确的道理中,似乎又藏着端倪。

无愧为奸雄。

这一刻,江逸对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与此同时,他也在快速调整着对话的方向。

没有提前安排好的台词,没有彩排,一切,都是临场发挥。

江逸唯有时刻把控和调整节奏,才能将这场与曹孟德的对话,进行到尽善尽美。

听了他的问题,曹操把剑收起,似乎,是有些累了。

他面无表情:“孤老了,只想知晓,后世能有人知孤否,然现在看来,他们亦与当世无异。”

说着,曹操举止微顿,似乎,是想起了什么。

“知孤者,唯奉孝也。”

“孤,念奉孝了!”

江逸看到曹操这神情,是之前对话时从来没有流露过的。

郭奉孝,一个能与曹操这样连睡觉都要防人的奸雄,行同车,坐同席……

一个能够在治军向来严谨的曹营中,不拘常理,却让曹操夸赞是‘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的人物。

陈群向曹操检举他行为不检点,曹操也只是一面称赞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对郭嘉不责不问。

曹操对郭嘉,可以说是连史书典籍上,都承认的偏爱。

上一篇:诸神殿

下一篇:从亮剑开始搞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