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烽火重燃
一旁的寺丞劝道:“姑苏乃富饶之地,又是您的故里,能够出知故乡,是多少士人梦寐以求的,此乃真正的衣锦还乡,说明朝廷要重用您啊。”
“话虽如此,但我朝官员任命向来避免本地,虽说朝廷重用,但我自认没有立下过大功,这般任命岂不受之有愧?”
范仲淹得知自己升职,第一时间想的反而是自己能不能胜任,对他来说,能不能做好一个地方知府,比他升不升职更重要。
别看都是知府,但苏城的知府和一般的地方能一样?
话罢,范仲淹果断放下调令,起身去拿纸笔,打算写辞表。
“范公且慢!”
身旁,来传调令的推官语气沉重道:“您只怕还不知道,苏城水患已逾三月了!”
“什么?”范仲淹愕然驻足。
“下官也是方才得知,去年苏城暴雨,到如今已连绵数月不退,农田被毁,灾民多达十万余,朝廷此时调任范公过去,也是知道范公有治水之能啊。”
“若是范公推辞,苏城的百姓将何以为继?”
这不是范仲淹第一次治水了,他曾在海陵主持修筑了捍海堰,救助百姓于水火,当地人为了感佩他的首倡之功,已经把这座堤坝命名为
“范公堤”。
范仲淹听说苏城竟有这般大难,刚要拿笔的手停了下来。
“范公,苏城……需要您!”
第1239章 我恨观后感
范仲淹重新拿起了调令,一想到灾区的百姓,他的心就已经飞到了苏城。
“如此,范公还要请辞吗?”
寺丞和推官不约而同地都望向这位他们都敬重的长官。
没等他们继续,范仲淹就已经走到了大堂外,冲下人喊了一句:
“备马!”
让随从留在这里收拾行李,范仲淹一个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苏城的路。
于是,这一年的六月,饱受水患之害的苏城百姓迎来了他们的新一任知州——范仲淹。
“范公,您万不可再往前了,前面刚发了洪水,万一您有何闪失,我们无法向朝廷交代啊!”
“不亲自去看看,怎能了解水患的程度和周围之地形?”
时空之镜中,范仲淹官袍湿透,浑身上下沾满了泥泞,这时候的他已经四十五岁了,身体早没当年镇守一方那般健朗,但面对洪水,他依然毫不退缩地成为了逆行者。
一个知州,就这样在自然灾害面前,顶在了最前面。
他跋山涉水,亲自把苏城的水性和地理环境都给了解了透。
回到府中时,早已饥肠辘辘,肚子咕噜咕噜地叫着,却是丝毫顾不上喝一口水,立马在苏城地图上做起了标记,对手下人说:
“马上开浚昆山、常熟间的“五河”,将积水导流太湖,注入于海!”
修围、浚河、置闸,以这三项为主的治水经画,在范仲淹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地进行,苏城水患因为他的到来得到缓解,最终彻底消退,范仲淹也因此成为了苏城百姓中的大贤、
千百年后,不知百姓是否还记得?
“先祖这个举措,不仅福泽当世,更是为之后的南宋到明朝的水患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直到晚辈所处的时代依然受用。”
江逸十分敬重地看向范仲淹,这位哪里有灾祸,就会出现在哪里的先祖,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自己的所说。
都说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但华夏历史上,总是会有一个又一个如范仲淹般的人出现在他们的时代,成为那一颗璀璨的星辰,护国护民。
“后世,可还有水灾和饥荒?”
范仲淹十分担心地问道:“若有,你可用此能力让老夫看看,也可亲自带老夫去看,老夫兴许能为后世多做一些事情。”
“先祖,后世水患尚有,且若想治理仍然颇为棘手,但饥荒,已经难不倒后世。”
“难不倒后世?”范仲淹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没错,后世因为一人的出现,使得华夏人人有饭吃,让百姓们无论经历了何等灾荒,都不用再饱受饥荒之苦。”
“一旦有某处发生饥荒,另外八方的同胞一定会鼎力支援,在千年以后,我们华夏人再也不会缺粮食了。”
“不缺粮食?”
范仲淹越发觉得离谱了,这在他这个时代简直不敢想象。
“没错,后世有这样一位老者,有着一个乘凉梦,他用一生的辛劳让我们不用再忍受饥荒。”
“因为他见过饥荒中有很多人死去,因为他知道人吃不饱饭会有多痛苦,于是,他为国为民,研制出了一种水稻,可亩产900公斤以上。”
“900公斤以上?”
范仲淹瞪大了眼睛,浑身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这……这是真的吗?”
“是的!”
江逸毫不犹豫地点头,时空之镜中浮现出了那位老者的相貌。
观众们一看到他,心中顿时泛酸,想起了那一位伟大的老爷爷。
“他说,他要让人人都有饭吃,要让他的下一代们能够吃饱吃好,便把一生都扎在了水稻的研究中,成功地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能够吃得上饱饭。”
江逸眼角泛红,郑重地鞠了一躬,没有任何词语能够配得上他的付出和贡献,也没有任何词语能够形容江逸对他的敬爱之情。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浪费粮食,就是把他牢牢地记在心底,就是多多宣传他,让观众们知道:饮水思源,居安思危。
直播间的弹幕一下子少了许多,许多观众脑海中都浮现出了那位老者的模样,可以想象,要是没有他,华夏再历经旱灾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艰难?
“唉,我好想那位老爷爷啊。”
“我也是啊,唉,突然为我昨天倒掉的那半碗饭感到罪恶。”
零零星星的弹幕浮现着,许多观众悄悄地抹着泪。
华夏台里,一众台长看到那位老者的相貌,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
“我很庆幸,能和他同一个时代。”
沈万荣眼眶泛红:“我亲眼见证了一个神的诞生。”
“是啊,他就是我们的神,我们应该多多宣传他,要永远把他记在心里。”
陈大发等人相继说道。
许多学校的校长看到这幕,心中的敬意止不住地冒出,立马下达了通知:
“明天全校开展以粮食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要让学生们知道,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浪费粮食。”
“另外,再让学生们写一篇800字与粮食有关的作文。”
老师们接到消息后,马上在各大班级群里传达。
霎时间,许多原本就已经眼眶泛红的学生们,眼泪“唰”地一下掉了出来。
“一千六百字了,一千六百字了!”
学生们实在是忍不了了:“江神啊,求求你给我们的老师反应反应吧,不要老是让我们写观后感啊!”
“呜呜呜,我爱典藏华夏,但我恨观后感!”
“好啊……好!”
范仲淹紧盯着时空之镜,冲着里面的人拱手敬道:“此乃真国士也!”
时空之镜里出现了许多孩子们端着米饭,大口大口吃着的画面,范仲淹看得热泪盈眶,连连叫好。
只要还有一口饭吃,就有希望。
只要还有一口饭吃,人就不会被击垮。
“那后世,又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范仲淹从触动中回过神来。
听后世的语气,似乎治理水患仍然是一件大难题?
第1240章 大灾将至
“后世治水救灾,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也会有牺牲。”
江逸右手挥出,时空之镜上画面骤变,几座高山之间突然爆发出“轰隆”震响,旋即洪水席卷而来,将许多村庄的水泥墙冲裂,一些没来得及逃跑的被压在了钢筋水泥之下。
洪水继续席卷,甚至有房子直接被冲倒,整栋三层楼的房子跟着洪水一同往下冲,一些质量还算好的房子,地基也被冲出个大洞,黄色的泥水冲进人们家中,许多人只能爬上二楼,眼睁睁看着洪水倾泻而下,却毫无办法。
“爸爸,我们会不会被冲走呀?”
二楼天台,一个小女孩紧紧地靠在爸爸怀里,一双珍珠般的眼睛闪烁着泪花,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着。
“不会的,不怕……”
爸爸一边说,一边找来一根绳子,把四岁的女儿绑在了自己身上。
真要是被冲走了,女儿就不会被冲散,真要是在路上要撞到什么东西了,自己就是拼命也要挡在女儿面前。
女儿太小了,要是她一个人被冲走怎么了得啊。
几颗被冲倒的大树砸在了墙上,洪水里满是石头和泥泞,女孩爸爸眼睁睁看着许多乡亲被冲走,前一秒还能露出头来,下一秒直接连头都看不见。
他把女儿紧紧地抱在怀里,轻拍着她的背喃喃道:“丫丫不怕,不怕。”
“爸爸……”女孩水汪汪的眼睛里充满了恐惧,小手紧紧握着,村庄里的孩子,有的父母被冲走,有的自己挣扎在洪水下,四周一片狼藉。
范仲淹见到这幕,心不由提到了嗓子眼上,一双手微抬着张开,像是要把孩子接过来一样。
怕,他太怕了,他这辈子最怕的就是老百姓吃苦,为此不管一个地方有多么贫瘠和困难,只要哪里需要他范仲淹,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面。
没人接的烫手山芋,他接,没人愿意为百姓做的事,他做。
观众们看到这里,脑海里不由联想到了和珅。
和珅也会赈灾,他的办法是往粥里掺沙子,范仲淹赈灾,是让百姓有活干,让饥民有好吃,是哪怕得罪商人,也要让百姓们吃上一口好饭。
这两者时代不同,从某些方面来讲不可同日而语,只是在做人方面,和珅显然比范仲淹要更加圆滑一些,谁也不得罪。
范仲淹,则更愿意为百姓冒险,先天下之忧而忧。
“谁去救救他们,谁去救救他们……”
范仲淹焦急道,越来越多的房子被冲垮,洪水像是一条巨龙张开了血盘大口,要把整个村庄都给吞没。
越来越多的房子摇摇欲坠,观众们清楚看到,视频中的房子已经在晃了。
村民们站在屋顶上,感受到脚下传来的震动,立马蹲了下来,呼吸越发急促,在内心不断地祈祷。
一座倒下……
两座倒下……
三座倒下……
这是哪怕有救生圈也无济于事的灾祸,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那般的渺小无力,许多人闭上眼睛,无能为力地任由墙体倾斜,任由自己跟着墙体一同被淹没在洪水中。
女孩爸爸死死地抱住女儿,他清楚感受到房子要踏了。
“丫丫。”女孩爸爸拍了拍女儿的头。
丫丫哽咽应道:“爸爸。”
“丫丫,还记得我们玩过的海盗船么?等会我们要再玩一遍。”
女孩爸爸十分严肃地说:“但是这次,你不能再坐爸爸旁边了,要紧紧地藏在爸爸怀里,要把手放在爸爸的肚子上,可千万不能松开或者露出去。”
“爸爸骗人,哪里来的船。”丫丫睁着大眼睛说道。
“傻丫头,爸爸就是船呀,爸爸要带你去玩海盗船了……”
墙体,越发倾斜,又一股洪流冲来,二人的身体从天台上滚落而下,掉进了洪流之中……
“谁来救救他们,谁来救救他们!”
观众们十分着急地敲击着弹幕:“求求了,可千万不要让这对父母出事啊,典藏华夏的编剧可千万不要刀啊!”
“楼上,难道你忘了,典藏华夏里出现的都是真实画面吗?这说明正在某一个时空,或者在曾经的某一个节点,正在发生这样的事情啊。”
“不要再说了,再说我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大家的心紧紧揪着,时空之镜的强烈真实感让他们不由自主地代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