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789章

作者:烽火重燃

“楼上,你说的后者我同意,有些人的确无良,一边说生意不好做,一边来坑害我们这些消费者,但那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

“还有,什么叫外卖的出现让人变懒啊?难道没有外卖人就会变勤快了,难道我点个外卖就能说明我懒了?”

“就是,人不行怪路不平,人懒就怪这怪那,难道没有外卖你就能变勤快了?”

一语荡起千层浪,一提到变懒,华夏许多观众像是被触及逆鳞一般疯狂敲打弹幕:

“你知道多少人平日里工作多忙么?你知道有多少人深夜里下班,只想马上回到家里躺在床上么?”

“这个时候难道你让他们辛辛苦苦地找一家店,然后去看下有没有开门,然后再顶着一天的疲惫,坐在餐厅里充满疲惫地吃顿饭是吗?”

“没错,我就喜欢下完班,能够很快就躺在家里吃饭看剧怎么了,我在餐厅里看剧,到时候你们这些喷子是不是又得说我没教养了?”

“我发现现在好多人啊,真特么是吃饱了撑的,就不能干点人事!”

直播间外争议不止,直播间内,江逸和范仲淹又干了一杯美酒。

江逸说道:“后世有许多如这聋哑小哥一样的人,他们可能是天生就带有某种疾病或残疾,可能是后天不小心出了意外,或遭遇飞来横祸。”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会饱受歧视,受到种种不公平的待遇,也可以因此无法专心学习,没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成为一名高学历的人,比普通人更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在努力地生活,这种顽强是和学历无关的,它是独属于生命的一种韧性,他们不应该受到任何歧视。”

“具备这种韧性的人,他总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路上肯定会有痛苦,但风雨之后必见彩虹。”

江逸心念一动,时空之镜再次显现出了那位聋哑小哥的快闪。

深夜十一点的街道上,滂沱大雨倾泻而下,汽车的雨刷频率极快地发出“唰唰”声,哪怕是在车里的人都看不清前路,不得不把速度降到最慢。

聋哑小哥穿着雨衣,骑车在非机动车道上,雨点像是石子打在他的眼睛里噼里啪啦,风像一把刀割向他的脸颊,他没办法把头盔前面的挡雨板拿下来,那样他会更看不清视线。

他感到眼睛十分生疼,双手紧紧地握住车把手,想要加速,却又不得不把速度压下来他甚至看不清两米以外的车。

如果不是它们的刹车灯会不时闪烁的话,他甚至不知道前面有车。

越是这样的大雨,他面临的单子就会越多,时间也会更加的赶,好几次有大风吹来,险些把他吹倒在地上。

不行,要是倒了的话,客户们的外卖就会全洒掉的。

乖女儿还在等着我给她买好吃的呢,要是洒了,今天什么钱都别想赚了……

聋哑小哥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内心地默默地给自己打气:“加油!”

“加油!”

“加油!”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数年过去。

聋哑小哥带着老婆和女儿坐上了电梯,来到了十三楼。

1301室门外,一条红色的彩带横挂在门上。

聋哑小哥笑着把剪子给了自己老婆:“额额……额!”

他用手比划着,让老婆来剪彩。

女人朝老公竖起了个大拇指,之后,又把剪刀给到了他手上,用手语比划道:“你才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我爱你,我们家的男主人,快打开它吧!”

聋哑小哥猛地摇头,把剪刀交给了女人,随后,抓住女人的手,女儿的手也跟着伸了过来,脸上笑嘻嘻的。

他和她们一起,剪开了红彩带。

这是他们在城里买的第一套房子,聋哑小哥赶上了外卖黄金的几年,再加上他本就吃苦耐劳,踏实肯干。

用袁雅的相术来说就是,这样的人虽然一时无法显山露水,但周围的气一直都在受他自身气的影响,久而久之,不说大富大贵,但也必聚财气仟韆仦哾

“后世基本不会再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只要一个人肯干,他就能吃上一口饭,哪怕进一天厂做个兼职,一天也能有百余钱。”

江逸说道:“虽说这个钱就各种人生要完成的大事来说不多,但一个人如果连赚口饭钱都不愿意,还谈何以后的大事?”

“此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范仲淹诧异。

江逸说道:“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先祖,晚辈正好想与您论论,这其中之玄妙。”

“此话出自何处?”

范仲淹抚摸长须,面露诧异:“它让老夫想起曾在《后汉书》中看过之事,说的乃是东汉时期之名臣陈蕃。”

“上面记录,陈蕃十五岁之时,曾经独自一人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无章。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

这时候,陈蕃便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祸患这件大事为己任。为什么要在意一间房子呢?”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很有自己的见解,与众不同。”

范仲淹话到此处,不由凑近些问:“这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莫非与此事有关联,莫非后汉书中的记载有所缺漏?”

“不!”

江逸摇头:“后世并无证据,表明后汉书有缺,晚辈要说的这件事,与先祖所说的相似,但二者的态度截然不同,故而想一吐为快,与先祖论。”

不等范仲淹回复,江逸直截了当道:“这个故事,发生在后世的清朝。”

第1263章 你的心意

“典籍记载,清代文学家刘蓉在年轻的时候,经常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每逢读书必定专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会仰头思考,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这个屋子里面有一处坑洼,最开始的时候只是个一尺的方形,后面越来越大,每次经过这里的时候,刘蓉总是会被绊一下。”

“为此,他前期总是觉得很别扭,但是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后来,刘蓉的父亲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就笑着对刘蓉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

江逸说着,淡饮一口美酒。

这苏合香酒喝进肚子里的感受着实不一样,江逸感觉,自己就好像曾经看过的玄幻小说里的主角一样,正在吃着某种极品药材,每每入腹,都像是有股清泉席卷五内。

可惜,他要是飞升的话就嗝屁了。

“这就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的出处,这个故事实在和陈蕃的太像了,因此后世很容易搞混,便改编成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后来,刘蓉父亲让仆童将洼坑填平,在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的洼坑处时,突然感到地面凸起了一块,他还以为是自己的错觉,低头一看,才发现地面是正常平整的。”

“可就是这正常平整的地面,却让他感到十分别扭,不得不重新适应走了好几天,才渐渐地开始习惯。”

“刘蓉因此感慨道:“习之中心甚矣哉!……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意思就是,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范仲淹闻言赶紧说:“不止是学习!”

“为人做事亦是如此,若一个人尝到了做某些坏事的甜头,他极易走上邪路,如我大宋便有许多贪官污吏和软弱之臣,他们享受惯了太平和安逸,因此宁愿赔款割地也不愿意和敌人一战。”

“因此,无论后世要做什么,都应当铭记,一定要重视自己的开头!”

“一步错,则步步错,则万劫不复,满盘皆输!”

江逸点头道:“请先祖放心,后世晚辈必当谨记,定会开一个好头。”

万事开头难,但头要是开好了,却可以事半功倍。

“先祖,陈蕃的故事和刘蓉的故事就像是水与火,虽然都是自然不可少之物,但二者却是截然不同的。”

“面对陈蕃的杂乱无章和回答,陈蕃父亲的朋友看到的是他的不凡,面对刘蓉的一坑不修,刘蓉父亲看到的是他小事都处理不好,更何况是大事。”

“后世在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抉择,晚辈相信先祖也遇到过,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权衡这些呢?”

“我们到底是该把小事做好,再做大事,而是因为把一些小事忽略掉,直接干大事?”

这个问题一直在后世存在,有认为前者是对的,也有认为后者是对的,大家各有各的道理。

江逸希望范仲淹先祖能给后世一个答案,本意并非是要让观众觉得,啊,你们都得听范仲淹的,跟范仲淹思想不一样那就是错误的。

一旦让观众这样看待典藏华夏,那就说明典藏华夏是失败的,春秋时期,百家齐放,为何后世就不行?

大一统思想必须存在,但不是所有的思想都该一统,就如同对先祖们所作所为的分析,千人眼中都可能有一千个答案,只要是客观合理,不是无脑黑和极端的,那就是正当的思想,这样的思想,谁又能说他是错的呢?

江逸想要看看,这个被誉为“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的华夏先祖,会怎样看待这个千古难题。

范仲淹闻言,手上的动作缓慢了些,思考了一番后,说道:“后世可知,老夫幼年苦读时,有人曾给老夫送过肉?”

江逸仔细回想了一下,倒还真回忆出了一些事情,但他并没有说,只是摇头道:“晚辈有些记不清了。”

“此事和你所说的断齑画粥有关,后世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当年有同窗得知老夫的穷苦之后,便把我的事告知给了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听后,被老夫刻苦学习之精神敢动,便祝福下人烧了些鱼、肉和好吃的小菜,让老夫那同窗带来给我。”

“你可用那异术一观,观后,老夫再和你一论。”范仲淹觉得,光靠语言说,后世的体会必不是很深。

江逸只手一挥,时空之镜上,一件破庙中。

和范仲淹年纪一般大的少年,手里拎着个竹鞭的饭盒,兴冲冲地跑进庙里。

“希文,此乃我父得知你的情况后,特命下人精心制造,你快尝尝,务必要吃饱,切不可与我客气!”

同窗少年十分同情地看向瘦削的范仲淹。

范仲淹放下书,冲同窗果断摇头:“不,我怎么能够接受你给我的东西呢,你还是带回去吧。”

“嗯……”

同窗少年以为范仲淹是难为情,不太好意思接受,于是故作点头,起身后却猛地放下饭菜跑出去了:

“希文,你记得一定要吃饱啊,我以后会尽量让父亲多让我给你带些的!”

画面一转,几天之后,同窗少年又拎着些菜来找到范仲淹,却看到桌上摆着自己上次送来的饭菜,而且已经变坏发霉了,上面生满了腐。

本想给范仲淹送些好吃的心情一下子就没没有,同窗少年既对范仲淹不尊重自己的付出,也为他浪费粮食而不开心,冲他有些责怪地说:

“看,叫你吃你不吃,食物都变坏了,你为什么不吃呢?”

范仲淹放下书本,站起身来,注视着同窗说:“不是我不想吃,是我过惯了清苦的生活。”

“如果我吃了这些好吃的菜,以后再过回苦日子,我就会不习惯了。所以我就没吃。”

“这……唉!一顿饭有何大不了的,小事罢了!”

“对你来说是小事,但对我来说,却是大事啊。”范仲淹说道。

同窗少年看着范仲淹身上的粗破衣衫,火气终究消了一些,说道:“既如此,你为何要放在这让它腐臭,也不把它倒掉呢?”

范仲淹郑重回道:“因为,它是你送的,我岂能倒掉好友的一份心意?”

第1264章 李广难封

“吃一口好饭,此是小事,但此等小事于当年之我而言,却可坏我大事。”

眼看着好友的饭发霉腐臭,范仲淹冷静说道:“因此,后世若要问老夫,大事重要还是小事重要,老夫的回答是,小事不成,何以成大事?”

“如我家境贫寒,却无法忍受饥饿贫苦,又如何能够冲破桎梏?”

“人一旦尝了甜头,便极易回归贫苦,老夫深知,当年之我,如若品尝到那般美食,心思便会不在靠读书改变命运之上,会总是想着要吃好的食物,以此分心劳神,却求而不得,如何能成大事?”

范仲淹从草地上站起身来,往林中深处走去。

江逸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草根,紧随其后。

“先祖此言,和窥一斑而见全豹,见微知著等等国学智慧不谋而合。”

江逸走在侧后方,说道:“后世有许多好高骛远之辈,他们分明一无所成,小事都没有做好,却总想着有朝一日可以打破现状,成为人中龙凤。”

“一个人有志向并非坏事,坏就坏在,他们分明不积跬步,却想致千里,他们分明不积小流,却想成江海。”

“嗯,莫说是后世,就是大宋也不乏如此之人。”

范仲淹叹息道:“朝廷那些臣子,他们何尝不是如此?”

“他们认为,我们一出手,就必须得把敌人给打趴下,没打趴下就是不行,根本无战略可言,殊不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但他们宁愿发动一场压根不知深浅的大战,也不愿意去了解敌人。”

“在他们看来,了解敌人是小事,打败敌人才是大事,却不知道,若不了解敌人,又如何能打败他们?”

范仲淹仰天看去,下午的阳光透过密密麻麻的树叶照射进来,他的脸上写满了怅然:“霍将军当年远击匈奴,便是带了许多原来匈奴那边的将领为向导。”

“如“宜冠候”高不识、“辉渠候”仆多等,他们原本皆为匈奴之臣,霍将军却不避讳“华夷有别”之思想,善于、敢于使用大量有匈奴背景的将官士兵,这才使得霍将军无论是对于地形,还是对敌人的了解程度,都比其他人更胜一筹。”

“大汉也不乏战将,为何霍将军能够到达狼居胥山、卫青将军可以直导匈奴的祭天圣地,许多将领却总是迷路?”

“这其中关节便在于,有人觉得,知晓匈奴内部地形乃是小事,俘虏匈奴人做向导亦是小事,他们自傲,认为只要自己率领了大汉铁骑就可以在匈奴草原战无不胜,就一定可以找到敌人的部落和王庭。”

上一篇:诸神殿

下一篇:从亮剑开始搞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