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890章

作者:烽火重燃

江逸来到了这个河水泛滥的时期,许多本为陆地的地方,被黄流淹没,洪水泛滥之处,寸草不生,百里无一人。

“治水要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使肥沃的平原可以减少洪水泛滥的灾害,因此,我认为,堵不如疏。”

鲧死后,他的儿子大禹承担起了治水的使命。

经过他的治理,原来大都集中在大平原边沿地势较高地区的居民,纷纷迁移到比较低平的原野中,开垦那些肥沃的土地。

那些草木茂盛、禽兽繁殖的薮泽地,成为人们乐于定居的地方,农业生产因此得以恢复。

大禹治水,更是为后世治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除此之外,鲧以堵治水还暴露了一大弊端。

他并未能团结起当时的各大部族,大禹则动员各族,将各大部族团结在了一起,共同治水二十年。

这一举动,不仅空前的团结了华夏先民,也极大的提升了大禹的声望。

在洪灾得到根治后,随着各大部族生活环境的改善,首个统一王权的产生也就得以奠定。

因此,大禹治水,远非单纯地解决了洪水那么简单,它的当时意义,和对后世影响,足矣成为华夏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江逸来到一处木屋外,一个扛着锄头的大汉迎面走来,他见到江逸,目光微微诧异。

见江逸是往上去走,他赶忙提醒道:“往上可就危险了,你是那哪个部族的少年郎,切莫犯险!”

“多谢提醒。”江逸礼貌回道,却毅然上前。

大禹见状,心生疑惑,虽见这少年衣着奇特,相貌不凡,却不知道他为何有如此勇气。

扭头看了眼木屋,大禹眼神流露出一丝眷恋,但只微微驻足数秒,便再次踏上了,前往治水的路。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夏本纪》中这句话,诠释了此时的大禹是何等艰难。

因为怕尝到了甜的滋味之后,就无法再去面对痛苦和孤独。

就像流浪猫,吃惯了各种食物,突然有一天,有人喂给它猫粮,让它吃上了几天特别美味的东西。

可当这人甩甩手,或者时不得已走后,吃过美食的它,是否还能再用以往的心境,去吃那些残羹剩菜?

以前对它来说是幸福的东西,对那时候的它,还会觉得幸福吗?

它是否会对美食更加留恋,却再不可能吃上,郁郁一生?

这是一个充满了人性的思考,没有人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做法。

“大禹,不进去看下家人吗?”同行的人,问道。

“走吧,走吧……”

大禹,摇了摇头。

第1453章 不要回来

江逸的步伐跨过夏朝时空,出现在了商朝。

“商朝,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在天文方面,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366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闰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

“数学方面,早在商代,就已经有了明确的十进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

“除此之外,光学知识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得到应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

江逸的声音徐徐响起,他游走在商朝的名山大川之中,一步一君王。

他来到了牧野之战,身形穿梭之间,又到了周朝时期。

对已经对话过的朝代,他都采取了快速走过的策略,时空之镜快速显现着每一个对应时代的辉煌。

从风餐露宿,住山洞,到茅草屋、到木屋、竹屋、宅院,到如今,万丈高楼。

从原始文明,到上古文明,到封建文明,再到如今的现代文明。

从一无所有,支离破碎,各自为营,到分分合合,再到如今的山河一统。

华夏文明滚滚向前的历史,伴随着江逸的脚步,显现在世界观众的面前。

这是一部无比辉煌的史诗。

无数华夏先祖和近代先辈,鞠躬尽瘁,筚路蓝缕,无数的当代儿女奋发图强,才造就了今日之华夏,也必将迎来,明日之华夏。

江逸的身形,出现在另一个时空的现代。

这个时空,江逸选择的是,自己死亡的五十年后。

“这是,约莫一百多年后的时空。”

江逸把自己能活的大概寿命算了进去。

虽然,有了系统奖励,他很可能窥破长生之道,但,他想,或许自己的长生,会是在古代。

“这时候的科技,会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发达,都市会远比当代还要繁华。”

“但每一座高楼大厦里面,都亮着盏盏灯火。”

“到了深夜,依然还是有年轻人,数之不尽的年轻人,源源不断地,从各个大厦中走出——他们,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数十座写字楼出现在江逸身后,里面,走出了许多青年儿女,或对新的一天充满希望,或受困于这一天的疾苦之中,深感疲惫。

“学校里,依然有人奋笔疾书,老师谆谆教诲,学生日夜不怠。”

画面一转,学生们坐在课桌上,老师站在讲台,有人认真学习,有人东张西望,老师讲授课文,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

“时代向前推进,不以任何一个普通人的意志而停留,他们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精。”

江逸的声音继续响起:

“或许,华夏古代先贤,早就知晓,无论文明如何发展,最终,要想跟上时代,都离不开一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带着各位现代的观众们,跟我跨越古今山河。”

“士不可以不弘毅,这是每一个华夏儿女,心中都应该铭记的事情。”

“包括我在内,也在被时代逼着向前。”

“纵然我们有着一部恢弘的古代史诗,但那终是古代,它是我们的垫基之石,是要让我们在这些基础之上,再去创造,更为辉煌的史诗。”

“而非,站在这块基石之上,只知回忆,只知华夏秦皇汉武之雄风,却不知奋发图强,扬古今之烈,振华夏之威,我辈,任重道远。”

“唯愿此后,我们不要被过往的辉煌洗脑,而是要创造当世更强的辉煌。”

“唯愿此后,我们以古为基,以今为路,以未来为棋,个体博弈天地,群体博弈寰宇,争做,万夫之雄。”

话罢,江逸心念一动,关闭了典藏华夏直播间。

屏幕之前,看着这黑屏,再也不会亮起的直播间,无数的华夏观众,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惆怅。

扬古今之烈,振华夏之威。

这句话,就像是一根定海神针,扎在了许多,充满热血和爱国情怀的,当代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脑海之中。

“呜呜呜,爷青不再,江神你再播一期吧!”

“那些都是我们华夏辉煌的时代啊,可惜,很多就连外国都不得不承认的辉煌,我们现在有许多自己人反而试图推翻。”

“江神,我可是实打实的华夏儿女,从来没有崇洋媚外过,你是不是被那些崇洋媚外的伤心了,我可以建个群啊,你以后就专门给我们播!”

“典藏华夏,始于太宗皇帝,终于古今未来,到这就要结束了吗?”

“呜呜呜,我现在更关心的,是江神到底还回不回来了!”

许多观众纷纷猜想,这一期,会不会是江神,对他们现代人的告别?

“我要是江神,我就不回来了,现代这么多杀手和五十万,却没有多少愿意帮他一把的,回来只会步张先生的后尘!”

“唉,是啊,那些人对付江神,不用赌上自己的家人,就算他们死了,也还有钱可以留给重要的人,可我们这些普通人,谁又能豁得出去帮江神呢?”

“是啊,我们一旦帮江神,那可是要和那些杀手拼命,哪里打得过啊,更何况我们都上有老,下有小。”

“这么一想,江神不回来,似乎是最好的决定。”

典藏华夏论坛里,有人发起了投票。

“赞成江神回来。”

“不建议江神回来。”

前者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十。

后者,却占到了百分之九十。

投票人数,过亿。

当看到这一连串的数据的时候。

各大领域的人,都有着说不出的伤感。

江神,曾经为了弘扬华夏文明,豁出性命。

但如今,却没有多少人,选择守护他。

为众人救火抱薪者,不可使其冻雨风雪,似乎成为了一句口号。

江逸,为众人救火抱薪,等待他的,不是一个温暖的房子,而是一群人害怕他的回来,带来了满身的荆棘和暴雪。

于是,人们纷纷建议:让这位救火者,不要回来。

因为他回来,也很少会有人,拿出自己的薪火,去救将要冻死的他。

似乎只要这样,他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继续过着正常的生活。

“为什么不建议江神回来,难道我们就不能豁出去一次吗?!”

就在一张张不要回来的帖子中,又一张帖子,冲上热搜。

第1454章 最终抉择

“我真是服了那群建议他不要回来的,这和当年那个搞厕所的人,回来被疏远有什么区别?”

“我现在是看出来了,还是嘴强王者多,一个个都是网络爱国者吧!”

“我就觉得,江神应该回来,也必须回来,而且我们应该保护好他,现代才是他家,他为什么不能回来?”

正反双方几乎在网络上形成对峙状态。

“呵呵,说让他回来的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江神要真回来了,我们没保护好他,难道再让悲剧重演一次吗?”

“我们什么都没做过,就说保护不好他,有这样做人的吗?!”

“你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大多都是打工人,你该不会想靠张嘴,就让我们去拼命吧?!”

“不拼命的事我们也可以做啊,我们身后是有国家的!”

一些热血青年走上街头,来到了华夏台楼下。

他们知道,这个时候,只要有一个,真正下定决心帮江逸,那就一定可以帮到。

“沈台,楼下有一群大学生想要见你。”

沈万荣的秘书匆匆小跑进沈万荣办公室。

沈万荣这会正为江逸的事头疼了,哪里还有闲心顾得上其他,他揉了揉眉心,说道:“问清楚什么事了吗?”

“问了,是为了江台的事情来的。”秘书谨言道。

沈万荣点头:“那让他们进来吧。”

“可是台长,他们有几百个人。”

“让他们派个代表就行。”这种事,沈万荣自然应付自如。

秘书点头,通知保安,保安把意思传达,众多大学生思前想后,最终看向了领头者——赵临。

赵临通过安检,坐电梯上了顶楼。

在前台的带领下,他走进了沈万荣办公室。

“台长好。”

虽然有能力号召到这么多人,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大家都心系江逸。

以往在学校,赵临见过的最大级别的也就是分院书记了,在新生开学典礼的时候,运气好的话才能见到校长。

现在,一位如假包换的台长就坐在自己面前,赵临心情都不由紧张了些。

上一篇:诸神殿

下一篇:从亮剑开始搞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