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101章

作者:寂寞剑客

换个东林党人,就算心里想得要死,表面上肯定也得摆一下架子,但是阮大铖这个阉党就没丁点思想包袱,就是想做官,咋啦?

崇祯笑笑又说:“不过太常寺和光禄寺你肯定是回不去了,愿不愿意来内务府?”

阮大铖是个什么样的人,崇祯比谁都清楚,但是套用《大明王朝1566》里边嘉靖的一句台词就是,不因黄河之水浊而偏废,亦不可因长江之水清而偏用,归根结底还得回到曹操的唯才是举,阮大铖是个奸臣这没错,但也是人才!

至少,阮大铖在戏曲创作上的才能堪称当世无人能及。

没错,崇祯之所以要将阮大铖引入内务府,就是要他专心搞创作。

阮大铖没有一丝的犹豫,当即就下拜说道:“草民愿意,呃,不是,臣愿意。”

内府务是一个什么衙门,阮大铖已然知道,但就算是不知道,他也不会有一丝犹豫,只要能当官,哪个衙门他都去。

“好。”崇祯欣然点头道,“朕现在就安排一个适合你的职使,你到内务府宣教科当个都给事中吧。”

“啊?”阮大铖当场傻眼。

内府务宣教科是个什么鬼?科道言官一类?

还有,只给他一个七品官,这也太抠了吧?

当年他罢职前可是正三品,起复为正七品也太寒碜点吧。

“怎么?阮大铖你嫌官小?”崇祯说翻脸就翻脸,比翻书都要快。

“不是,没有,微臣不敢。”阮大铖很快就调整好情绪,谄媚的说,“只要能够为圣上分忧,当个九品芝麻官臣也情愿。”

“那就好。”崇祯笑了笑说,“再来说说你的差事。”

说此一顿,崇祯先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下开原十日、辽东三屠、建奴屠京,想了想又加上秦良玉三个字。

阮大铖一脸茫然。

朱慈烺哥俩也不解其意。

崇祯却掷笔说道:“朕写的是四出戏的曲目,大概意思就是建奴攻占开原之后,在开原杀人屠城达十日之久,建奴退走之后开原城内积尸盈栋,无一活口,还有辽东三屠,意思是建奴攻占辽东之后先后屠我汉民三次,总数逾两百万人!”

“还有建奴屠京,意思也差不多,怎么惨你就怎么写。”

“最后是秦良玉,你写一个秦良玉率领白杆兵血战浑河的故事。”

“呃,这个这个……”阮大铖瞠目结舌的道,“圣上之意是让臣编写曲本?”

“要不然呢?”崇祯哂然一笑说,“你以为朕会给你安排个什么样的差使?让你担任左都御史监察百官,你觉得你能胜任吗?”

阮大铖瞬间老脸胀红,圣上你这……说的都是大实话。

崇祯又说道:“曲本写好之后尽快送给朕审核,一旦审核通过了,你就尽快找戏班子编排新戏,噢对了,你家里还养了一个戏班子,是吧?”

“是。”阮大铖有些扭怩的说道,“其实费不了几个钱。”

“朕没有问罪的意思。”崇祯笑,“养戏班子何止是费不了几个钱,甚至还能挣钱,你照着朕的意思把这四个曲本编写出来,再排好戏到各地巡演,能挣大钱!”

其实赚钱不赚钱还在其次,关键是宣传,一定要以最直观的形式,让江南八府又一州乃至全国的官绅士子百姓知道建奴的残暴野蛮,一定要让所有人都明白,一旦建奴南下,顷刻就是山河倾覆、生民尽遭屠戮。

总之就是要把所有人的情绪都调动起来。

包括穷乡僻壤的纯朴农民,也要让他们知道建奴残暴。

这样一来,当朝廷开始编练新军并且从穷乡僻壤征兵,就会有大量的纯朴农民踊跃应征参军,而且一上来就带着对建奴的刻骨仇恨。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戏班子到前线劳军。

边镇将士们看到了这些精心编排的戏曲,不仅可以使得精神放松,更加可以提高他们的士气,增强他们面对建奴时的信心以及勇气。

这就是阮大铖的宣教科对大明朝的贡献。

宣传工作,放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或缺。

想到这点,崇祯又接着说:“只是一个戏班子远远不够,马上招人,你马上招募足够的乐工以及伶伎,要十个戏班子。”

“啊这个。”阮大铖为难的道,“圣上,招人需要银子。”

“要银子你找马鸣騄去要,别来烦朕。”崇祯一摆手道,“马鸣騄是内务府副主事,也是你的顶头上司。”

“啊?”阮大铖再次傻眼。

马鸣騄反倒成了他的上司?

当年他在朝中担任九卿时,马鸣騄都还没有中进士呢。

崇祯又转头对王承恩说道:“王大伴,拿一面令旗还有一面朕的金牌来。”

“是。”王承恩恭应一声,赶紧拿来一面红色令旗以及一块上面镌刻有“如朕亲临”字样的金牌,崇祯又交给阮大铖。

阮大铖接过令旗和金牌,顿时心潮涌起。

这可是王命旗牌,地方督抚大员才有的。

当下阮大铖兴冲冲的离开南宫的后花园。

结果才刚出宫门,迎面就遇到顾杲等几个。

“好你个阮大铖。”顾杲大怒道,“竟然敢潜逃!拿下!”

顾杲身后跟着的十几个国子监生和士子闻言顿时一拥而上。

阮大铖赶紧亮出令旗金牌,喝道:“王命旗牌在地,谁敢造次?!”

十几个国子监生和士子便愣在那,顾杲也是目瞪口呆,还真是王命旗牌?圣上这是怎么回事,竟然重用如此奸佞小人?

……

此时在康家别院。

少女问康百万道:“阿爹,你懂了吗?”

“好像懂了。”康百万点点头,随即又摇头说,“好像又没懂。”

少女无奈的说道:“阿爹你就这么想,圣上发债券绝对不会只发这一次,有一次就会第二次,再然后第三次,乃至无数次。”

“因为不断卖出,不断有新的银子补充进内帑,无论是一年债、三年债还是五年债似乎都不会兑付不了本息,这也就是说,拿官田来抵押仅只是做个样子而已,只要债券源源不断卖出,就不会有人关心质押物。”

“所以,圣上实际就是拿一百万亩徐州官田发了两千万两债券,而且即便是十年期债券,到期兑付时徐州肯定只兑一百万亩,另外的五百万亩官田肯定在别处兑付。”

“啊?”康百万这次终于听懂了,失声道,“这还真是个陷阱?”

“是。”少女点点头又道,“阿爹,此事且不可道与外人听。”

“阿爹晓得。”康百万道,“此事连你方叔、张叔都不能说。”

少女轻嗯一声又接着说道:“这个陷阱其实没什么问题,严格来说也不算骗人,只是圣上此举却隐藏着天大危机。”

“此话怎讲?”康百万脸色顿时微微一变,如果圣上的债券会出问题,那就是说此事不可为,那最多就只能投入五十万两,权当成是捐输给朝廷的饷银了。

少女却又说:“因为圣上定的利息太高了。”

第一百三十章 献俘阙下

内阁朝房。

四位阁老终于把“煤山悟道”这条令人震惊的信息消化掉。

无论他们情愿又或者不情愿,煤山悟道这一消息想必很快就会传遍整个大明,乃至传遍周边各藩属国,而且随着圣上在战场之上取得的战果越来越多,悟道的这个说法将会变得越来越令人信服。

对于大明,这当然是件好事。

但是对于他们内阁辅臣来说,真就不是什么好事。

皇权和相权,自古以来就是相冲突的,此消彼涨,两者就像是跷跷板。

正统朝之后,相权好不容易压过皇权,难道到了崇祯朝后,又要让皇权上位?这对于他们这些辅臣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但这话不能公开说,小圈子还是能说。

“能否封锁?”高弘图的第一反应就是封锁消息。

“已然晚了。”张有誉叹息道,“眼下这一消息已经在国子监的学生以及奉诏勤王的士子中间彻底传开了。”

解学龙问道:“要不撰文驳斥?”

“如何驳斥?”史可法蹙眉道,“圣上又会如何想?”

解学龙哑然,是啊,真要是让人撰写文章驳斥煤山悟道之说,圣上会怎么想?就许你们读书人龙场悟道,不许朕煤山悟道?

最后还是史可法说:“我等且看吧。”

“对,且看。”高弘图也反应过来,“阳明公也是先有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成就了圣人位,然后才有了龙场悟道之说法。”

高弘图的言下之意,就是悟道不悟道不是嘴上说说,得有实际功业。

如果崇祯没有足够辉煌的文治武功,煤山悟道就只是个笑话,待他龙驭宾天之后,史家的笔也是绝不会承认的。

说起这,高弘图当即又问张有誉道:“静涵,圣上昨晚上在媚香楼宴请各地商贾,共募得多少饷银?”

“没有。”张有誉摇手。

“一万两都没有募到?”姜曰广道。

“什么?”解学龙怒道,“这些商贾着实小气。”

“不是,下官不是这个意思。”张有誉连忙说,“下官是想说,圣上昨晚上并没有在媚香楼募集饷银,只是宣布了一个消息而已。”

“消息?”史可法等四人闻言都是愣住。

说真的,四人感觉都有些跟不上崇祯的思路。

自从煤山遭受大变之后,崇祯行事每每都出人意料。

于是乎,四人便不可遏止的暗忖道,难道是因为煤山悔道?

骗人的!高弘图摇摇头将这一念头逐出脑海,又问张有誉:“什么消息?”

张有誉便将昨天晚上发生在媚香楼上的事情原原本本道出,听完了之后,四位阁老便陷入到长时间的沉默,这个事情他们又要消化一下。

圣上居然发债?这又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

高弘图忽然很想扒开崇祯的脑子好好的看看。

圣上啊,你的脑子里究竟藏了些什么玩意儿?

……

康百万同样陷入到了长时间的思考。

可是想了半天,康百万还想不明白,只能问:“丫头,你说的再明白些。”

“阿爹,其中道理其实并不难理解,你只是没有想到。”少女耐心解释,“我们不妨先做个简单计算,假设圣上在一年之内发了四次债券,每次两千万,共八千万。”

“然后到第二年的年末,圣上一共需兑付本息两千四百万,余五千六百万。”

“再然后到第四年年末,圣上又需要兑付本息四千万,此时就只剩一千六百万。”

“再然后到第六年年末,圣上还需要兑付本息六千万,此时就已经亏空四千四百万,圣上就只能拿质押的官田充抵。”

“以上计算还得有个前提。”

“那就是发债所得饷银一分未花。”

“可是,圣上又怎么可能不花?这可是饷银。”

“所以,根本不用等到第六年,第四年就会出现危机!”

“到时候一旦形成挤兑,商贾们就会发现根本没有那么多质押的官田,然后圣上的信誉就彻底败坏,再来一次扬州那样的返还税银只怕都没有用,发债就再也无以为继了。”

“不对,不对不对不对。”康百万道,“丫头你算错了,你算漏了一样,在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一样可以发债,所以圣上仍然会有足够的银子用来偿还本息。”

“阿爹,不是那样子的。”少女摇头,“你说的虽没错,但那只能延迟危机的到来,而无法杜绝危机的发生,圣上此举真的暗藏致命危机。”

“胡说,圣上深意又岂是你一个小丫头所能轻易揣度。”

康百万这次果断站崇祯,随即又问道:“你只需要告诉阿爹,债券能否卖得出去?”

少女道:“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只要圣上能在南京重来一回扬州那样的返还税银之举,这一期的债券就一定能卖出去,毕竟这么高的利息呢,整个江南八府一州,只怕是没有一个缙绅商贾能够拒绝吧。”

……

崇祯这次要做的不止返还税银,还有献俘阙下。

返还税银只是为了重建公信力,但是拿黄河以北的官田作为锚定物发行债券,光有公信力是不够的,还得给缙绅商贾提供强大信心。

不给缙绅提供信心,不让江南缙绅相信朝廷有能力光复京师,那么发行债券之举也就是一锤子买卖,徐州四百万亩官田卖完也就无以为继了。

所以说,得让江南缙绅相信朝廷有能力北伐幽燕,光复京师。

到第二天中午时分,也就是崇祯十七年七月十七,由巩永固、刘文炳等四个勋贵以及许定国等几个武将押解的一千多建奴俘虏终于姗姗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