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106章

作者:寂寞剑客

“孙翁,这是债券,您可收好喽。”马鸣騄将两张面额分别为一万两及五千两的债券递给面前商贾,又叮嘱道,“另外记住喽,债券不可以转让或者转卖,只能本人或者直系亲属兑付,一旦债券赠予或者转卖给了他人,内务府概不承认。”

“好的。”商贾忙道,“小老绝不会将债券转让或转卖。”

马鸣騄又将商贾个人信息详细记录:孙廷兰,南京本地布帛商,世居仓漕巷,身高五尺五寸,圆脸,短须三角眼,右脸有大痣,购十二归一年债一万两整,复购二十归三年债五千两整,银讫。

一式两份抄录好,旁边一个士子便拿来大印咣咣两下盖在上面。

“孙翁,此单据收好,兑付时需与债券一并出示,缺一则不可。”马鸣騄将其中一份单据给孙廷兰,另一份交士子送库房存档。

孙廷兰接过单据,吹干墨迹仔细收好。

又接待两个缙绅之后,马鸣騄便招手示意顾杲上前来:“顾子方,这边你来负责。”

顾杲应了声是,一屁股坐到马鸣騄的位置上,抄起毛笔开始记录,别说,顾大公子的书法是真不错。

马鸣騄却直奔南宫右侧的别院而来。

南宫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南宫右侧还有两座规模略小的别院,后面的那座别院住着永王朱慈炤,前面的别院现在住着太子。

太子大婚之后就没有再跟着崇祯住在国子监。

而是暂时搬到了南宫,住在右侧前面的别院。

不过马鸣騄是来找崇祯的,崇祯此时就在太子的别院。

马鸣騄是来找崇祯要人的,内务府成立也有十几天了,可是正式官员除了他这个副主事之外,就只有宣教科都给事中阮大铖。

阮大铖除了写曲本招人排戏之外,别的事什么都不管。

所以内务府的大小事情都得由马鸣騄一个人亲自督办。

短时间内这么做没有问题,但是长时间如此,就非得累死不可。

所以马鸣騄来找崇祯要人,无论如何也要给内府务配一批属官,人选则可以直接从国子监的学生及勤王士子中间挑选。

马鸣騄觉得吴应箕、顾杲就不错。

见到崇祯行过大礼,马鸣騄说道:“圣上,这样不行,臣一个人真忙不过来。”

崇祯呷了一口茶说:“朕不是让国子监所有学生以及所有勤王士子随你差遣?六千多学生士子还不够你使唤吗?”

聚集到南京的士子已经超过四千。

并且还不断有士子正向南京汇集。

马鸣騄道:“国子监的学生还有勤王士子没有官身,许多事他们就只能协助,臣不放心交给他们负责。”

崇祯问道:“你想给内务府配属官?”

“是。”马鸣騄点头,“至少五十个。”

崇祯点头:“那么你有合适的人选吗?”

“有。”马鸣騄答道,“顾杲、吴应箕他们足以胜任。”

“这不行!”崇祯断然拒绝道,“国子监生和勤王士子不行!至少现在不行!”

崇祯的反应有些出乎马鸣騄的预料,当即梗着脖子质疑道:“国子监生和勤王士子为何不行?之前无论是抓捕土棍、返还税银还是此次发卖债券,这些学士士子的表情都很好,现在整个南京的百姓都在夸他们风清气正。”

崇祯反问:“那你觉得他们的风清气正能维持多长时间?”

“这……”马鸣騄顿时语塞,他也不确定能维持多长时间。

马鸣騄是从知县、知州到知府一路升迁上来的,有丰富的地方亲民官履历,所以对于一些官场积弊了如指掌。

都说大明朝的官员贪鄙成风。

都说大明朝的胥吏油滑凶狡。

但其实,大明朝的官员刚踏入官场时也很热血,至少进士出身的大多数官员都是想着为朝廷、为天下万民做一番功绩的。

还有那些胥吏也不是一进衙门就这么油滑凶狡。

许多胥吏刚进到衙门当差时,其实也想做点事,也想过要凭借自己的能力以及地位守护邻里的乡亲。

可最后,官员胥吏都迷失了。

随着在官场中随波逐流久了,他们都忘了初心。

想了想,马鸣騄严肃的说道:“臣会监督好他们!”

“就你?”崇祯笑了,“你都忙成这样,还有精力监督他们?”

马鸣騄再次无言以对,是啊,他都忙成这样了,哪还有精力监督手下属官?再底下的胥吏就更没有精力监督他们。

但是鸣騄也不会轻易被说服。

又说道:“可以制定一整套严格的法规。”

崇祯道:“不错,这个见解比刚才高了一个台阶,已经从人治上升到法治,不过法律法规也需要由人来执行,你觉得国子监生和勤王士子现在能胜任吗?”

马鸣騄默然片刻,还是摇头:“绝大多数学生士子都难以胜任。”

“所以,从国子监生和勤王士子中间选拔内务府属官的事情你暂时别想了,在将来这些士子学生的成就不可限量,但是现在他们还没经过打磨,恐怕是很难挑起大梁。”崇祯摆了摆手又说道,“好在等到发债完成之后,内务府也就不会再那么忙碌。”

“如此,臣明白了。”马鸣騄拱手一揖,转身就要走,却又被崇祯叫住。

“且慢。”崇祯一招手说道,“马卿你既然来了,就先不要急着走,正好与你说说接下来这几个月内务府的差事。”

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督商办、市易所

马鸣騄应了声是,留在原地。

崇祯又对朱慈烺说道:“烺儿,请你岳父还有太子妃到前厅议事。”

“是。”朱慈烺应声是,当即回后堂把康百万还有康曦请了出来。

看着康国舅和太子妃给崇祯行礼,马鸣騄心下有些奇怪,请国舅议事他能理解,请太子妃什么鬼?这种场合让一个女子掺和?

只有崇祯最清楚,太子妃是个真正的商业奇才。

以后皇家的生意,大概率要交给太子妃来打理。

“坐,都坐下吧,今天要议的事情比较多,站着怪累的。”崇祯示意众人落座,随即又接着说道,“先跟你们说说发债的事情。”

“世人皆以为朕发行债券是为了筹饷。”

“便是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也是这般认为。”

“对,他们猜的没错,发债就是为了筹饷。”

“但是他们又猜错了,发债仅仅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要做的第二步才是关键,那就是交易!”

“债券交易?”马鸣騄忍不住问,“圣上,债券不是禁止交易么?”

“那是为了禁止民间私下交易。”崇祯摆手说,“如果债券可以在民间私下交易,那么内务府就无利可图,朕练兵打仗的饷银也就没了着落。”

做了这么多,不惜将追回的上千万税银都返还,不就是为了筹饷。

“债券交易能有什么利润可图?”马鸣騄一脸的茫然,“卖出去的债又买回来?那卖债所得的银子不也跟着出去?有啥用?”

债券交易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很简单。

但是在没有捅破之前,就想破头都想不到。

崇祯耐心解释道:“债券卖出去是一个价,买回来又是一个价,再卖出去时又是另外一个价格,再回来又是一个价格,朕这么说你懂了吗?”

“这?”马鸣騄瞠目结舌的道,“圣上是说低买高卖,这能行?”

“为什么不行呢?”崇祯反问,“有人买,有人卖不就可以了?可以筹办一个专门买卖债券的市易所,凡我大明朝的官绅百姓,只要提供身份信息,就可以在市易所建立一个专用户头,只要将银子预先存入这个户头中,就能参与债券交易。”

“市易所的交易,除休沐日每天都须进行,上下午各两个时辰。”

“卖出债券之时,只需报出自己户头编号以及卖出债券的种类数量价格,市易所的吏员就会帮他将债券挂牌,买入债券时,则需报出自己的户头编号及需要买入的债券编号以及数量,就会有市易所的吏员替他买入。”

这就已经很接近现代的证券交易。

就是交易的证券种类暂时只有一种。

康百万、朱慈烺和朱慈炯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康曦则向崇祯投来钦佩的眼神,心说圣上真是商业天才。

“可是……”马鸣騄却有些懵,“那些缙绅商贾也不傻,他们会上当?”

“马卿,你错了,这不叫上当,这就只是生意。”崇祯笑了笑又说道,“比如说大约一个月之后,朕率领勤王士子到达徐州,会搞一次演武以壮军威,塘报传回南京之后,江南缙绅和商贾对于北伐就会更加信心十足,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卖出债券,既便在原有的价格之上有上浮,也照样会有人愿意买。”

“这个。”马鸣騄顿时无言以对。

崇祯又接着说道:“如果明军这时候又打胜仗,哪怕只是赢了土贼,消息传回到南京之后债券只怕又会涨价,而且会有更多人在市易所开债券户头。”

“圣上,臣听明白了。”听到这,马鸣騄终于是反应过来。

顿了顿,马鸣騄又道:“这时候,内务府就能发卖第二期、第三期债券对吧?”

“对,这个时候是发卖第二期债券的最佳时机,而且第二期债券的利息定得再低也照样会有人买,因为到这时候,整个江南的缙绅商贾大概已经发现,买债券,不用到期兑付也一样能赚钱,而且能赚大钱!”

炒期货的有几个人会真的去交割?

马鸣騄道:“所以圣上的意思是,由内务府筹办市易所对吗?”

“不,市易所不能由内务府筹办。”崇祯摆摆手,肃然说道,“提供债券交易的市易所只能由商人筹办,内务府只有监督之权。”

官督商办,已经被证明是个可行的办法。

单纯的官办容易贪腐,并且效率也不高。

单纯的商办则容易导致经济秩序的混乱,资本逐利的本性已经决定,一旦失去监管,就会从灌溉良田的渠水演变成摧毁一切的洪水。

所以只有官督商办才是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不光市易所如此,今后大明朝所有的工商业体系都要如此。

“市易所只能由商人筹办?”马鸣騄愣住,康百万父女和朱慈烺小哥俩也是没想到,这种动辄涉及几千万两银子的衙门也能交给商人?

“为什么?”朱慈炯问道,“直接交给内务府筹办不好吗?”

“不好。”崇祯严肃的说道,“市易所每天的流水将是一个天文数字,每天面对如此庞大的一笔钱财,没人能于动于衷!”

“所以,将市易所归于内务府筹办的话。”

“内务府的主事、副主事及吏员恐怕每隔半年就得换一拨。”

马鸣騄默然不语,他也在扪心自问,是否能够扛得得这巨大的诱惑?

答案是,不知道,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扛住诱惑,能够扛住多久?

朱慈炯皱眉说道:“可是如果将市易所交给商人筹办,低买高卖的差价抽水不是全归了筹办的商人?内务府又能得到些什么呢?”

“股息。”崇祯道,“内务府不参与筹办,但是有占股!”

“占股?”马鸣騄愕然道,“圣上的意思,是市易所会有很多商人入股?”

“当然。”崇祯微微的一笑,又对康百万说道,“亲家,此事交与你办,朕想过了,市易所的股数暂定为一万股,每股的本金暂定为一万两。”

顿了顿,崇祯又道:“股本金总额暂定为一亿两!”

“一亿!”马鸣騄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么多?

康百万也是感觉有些头晕目眩,同时有些心惊肉跳。

一亿两?圣上你这也太狠了点,我上哪凑这么多银子?

再说你把市易所本金定这么高,会把有意向的商贾吓跑掉的。

毕竟一下子拿出这么多股本金,压力不小,而且回本的时间也太长了。

崇祯似乎猜到了康百万的心思,笑着说道:“亲家也不用怕,朕又不会逼着你们一下就拿出一亿两,朕允许你们暂时只认缴部分本金。”

“这个,那个……”康百万道,“敢问圣上,大概认缴多少?”

崇祯想了想说:“内务府占股五千一,但是不参与经营,只负责监管,剩下的四千九百股是管理股,亲家你可以优先认购,然后找其他同仁来认购,到本月月底,你们只需要认缴一成股本金,剩下的等年关时再说,到时各家盈利若不足以覆盖本金三成,朕把之前一成股本金也退还,各家随时都可以退出。”

康百万想了想又问道:“如果年关时各家盈利超过股本金三成,又如何?”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各家必须在年底之前将剩余股本金缴清。”崇祯道,“包括亲家你也必须缴清,一桩三年就能够回本的生意,无论如何都算是好生意,而且还稳,所以会有无数人争破头,根本不愁卖。”

康百万对此表示接受,又问道:“那么,市易所总得有个话事人,这个话事人是由我们这些入股的商贾推选而来,还是内务府指定?”

“推选。”崇祯肃然道,“内务府不会指定。”

“如此,臣明白了。”康百万闻言松了口气。

真如圣上适才所言,市易所真是一桩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