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13章

作者:寂寞剑客

“是!”金铉在马背上拱手一揖,又带着十余骑夜不收折返回了南边。

崇祯则把目光转向面前的河湾,但只见在一千多人的齐心协力之下,整条壕沟以及壕沟内的护墙已经基本成形。

不过壕沟的深度只有一米半多点。

这个真没办法,因为没有趁手的工具。

明军都是拿着木制的工具在挖掘壕沟。

装泥土的簸箕都是用羊皮临时缝制的。

得亏草原上的泥土还算是松软,不然就麻烦。

当下崇祯道:“行了,不用再挖掘了,抓紧时间将木镐木铲用麻绳捆起来,捆成一面面栅栏,当橹盾用。”

护墙可以提供正面防御,却挡不住空中抛射的轻箭。

这边正忙着呢,南边传来了一阵阵幽远的牛角号声。

“列队,列队!”巩永固等几个勋贵便赶紧大吼起来。

一千多京营兵、锦衣卫、太监、民壮还有家丁便赶紧进入到护墙后面列队,临时赶制的几十面橹盾也被推到护墙后。

这边刚列好队,十余骑夜不收就跑回来。

来到壕沟前方,夜不收立刻左右分开涉水渡河。

紧随着夜不收身后不远,便出现了黑压压的蒙古骑兵。

蒙古骑兵潮水般涌过来,轰轰隆隆的马蹄声就像天边的雷声,又像是密集的鼓点,一下下重重的敲在明军将士心头,让人心浮气躁。

不过明军的表现还不错,并未出现骚动。

……

孛日贴赤那的眉头却已经紧紧皱成一团。

作为拱兔部落的头人,孛日贴赤那现在的日子可以说很不好过。

因为这二十年,草原上频繁的爆发战争,他们拱兔部落先是追随林丹汗打科尔沁,接着又反过来追随博格达彻辰汗攻打旧主林丹汗,等到打跑了林丹汗,又要跟随博格达彻辰汗与大明作战,总之各种各样的征战就没有停过。

然后就是天灾,干旱、雪灾还有瘟疫等灾难也从来没有断过。

战争加上天灾,使得拱兔部落的牛羊牲口大量病死,人口大量减少,控弦之士已经从巅峰时的五千余众减少到三千。

要不然这次面对明军的挑衅,

也不至于只能召集两千骑兵。

孛日贴赤那原本以为,有两千骑兵也足够打败明军。

毕竟只是流窜到察哈尔草原的小股明军,兵力有限。

但是当他看到河湾上的明军,尤其是当他看到明军前方的那堵土墙,就知道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这伙明军比他想象中要难缠得多。

“吁。”孛日贴赤那轻喝一声,勒住战马。

身后跟进的两千余骑便也纷纷跟着勒马止步。

“头人,现在怎么办?”一个千户长问道,“强攻吗?”

“不行。”孛日贴赤那摇头道,“明军已经挖好了壕沟,还在壕沟后面砌了土墙,我们拱兔部的战马没办法越过土墙向明军发起冲击。”

“那就下马爬墙攻击。”另一个千户长道。

“土墙不过五六尺高,加上壕沟也不到一丈。”

“这么点高度,根本阻挡不了我们拱兔部的勇士。”

“翻墙!翻墙!”几个好战的百户长立刻跟着叫嚣起来。

“头人,你该不会是胆怯了吧?”主战的那个千户长又说道。

孛日贴赤那的眉头便越发蹙紧,海日古这家伙真是越来越不把他这个头人放在眼里,居然敢当众嘲弄于他。

那就借明军之手给他个教训吧。

也好让他知道一下如何尊重他这个部落头人。

当下孛日贴赤那说道:“海日古,那就带着你的族人爬墙进攻,不过咱们有言在先,你要吃了败仗,可别怪本头人不讲情面。”

“败仗?头人你太抬举明朝人了。”海日古嗤的一声道,“这些懦弱的明朝人,看到我们拱兔部的勇士亮出弯刀就会吓破肝胆,就会像兔子一般转身逃跑,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拿弓箭将这些明朝人逐一射杀在哈喇河套。”

孛日贴赤那闷哼一声,不再多说话。

海日古则一扬弯刀大吼道:“儿郎们,跟我走!”

足足一千多骑便翻身下马跟着海日古徒步向前。

看到这幕,孛日贴赤那的眼中便掠过一抹阴霾。

真不知道海日古这个家伙究竟走了什么狗屎运,整个拱兔部落十几个大家族,这些年都是损失惨重,唯独海日古家族几乎没受到什么影响。

正因此,海日古家族成了拱兔部最强大的家族。

但愿这次明军能够给这个家伙一个残酷的教训。

只不过,明军真的能行吗?

……

虽然没有骑马,但是一千多穿着羊皮袄的蒙古骑兵排开略显凌乱的十列横队,向着河湾缓缓的逼近,还是极具压迫感。

尤其后排蒙古骑兵的手里还拿着角弓。

相距大约一百步左右,后面八排蒙古骑兵便纷纷停下来,然后挽弓搭箭以四十五度斜角对准了河湾,用的是轻箭。

“竖盾!”崇祯大声吼道。

明军便纷纷举起临时捆扎的橹盾。

因为“橹盾”数量不足,便举起毛毡。

毛毡真的是一个好东西,可以做床垫,可以做被褥,可以搭建帐篷,甚至还可以充当盾牌抵御蒙古骑兵的轻箭抛射。

王承恩举着一块毛毡挡在崇祯跟前,

却被崇祯一把推开,他披着山文甲,轻箭射不穿。

蒙古骑兵的第一波箭雨很快倾泻下来,明军阵中立刻响起连续不断的笃笃声,几乎所有的箭矢都被橹盾或毛毡挡住。

只有几个倒霉蛋中箭,哀嚎着倒地上。

后排的蒙古骑兵射出十几波箭雨之后,终于停下来,因为前面两排的蒙古骑兵已经逼近壕沟,再放箭就很容易误伤。

但是还没等明军喘口气,

前面两排的两百多名蒙古骑兵也在行进间挽弓搭箭,瞄准了护墙后面的明军,而且这次用的是带有三棱箭簇的重箭!

“躲!”崇祯大吼一声人也跟着蹲下。

守在护墙后面的明军便也纷纷跟着蹲下。

随即就是咻咻的破空声,重箭掠空而过。

不过还是有明军反应慢,或者没听到崇祯的大吼,结果就被重箭贯穿而过,当场倒地身亡,棉甲根本挡不住重箭。

第十七章 小胜一局

看到明军躲在护墙后面不露头,两排蒙古骑兵便保持着挽弓的姿势往前走。

崇祯探头看了眼,便大吼道:“稳住,不许露头,没有朕的旨意谁也不许露头,更不许点燃火绳,胡乱放铳!”

蒙古骑兵可以在飞奔的战马上挽弓放箭,而且命中率还颇为不低,所以徒步放箭那就更加不在话下,这时候露头就是找虐。

这个距离火绳枪绝拼不过弓箭。

这种无谓的伤亡完全没有必要。

王承恩带着几个太监高声重复。

太监的声音又尖又细,但却极具穿透力。

听到太监传达的旨意,所有明军都稳住不动。

转眼间,两排蒙古骑兵就已经来到了壕沟前。

两个百户长一声令下,两百多个蒙古骑兵便纷纷扔掉弓箭,又从腰间抽出弯刀,然后下饺子般噗嗵噗嗵跳进壕沟。

这些蒙古骑兵有些骄狂过头了。

正常应该是一半警戒,一半投入进攻。

然而就在这时,壕沟两端忽然传来哗啦声响。

蒙古骑兵急环顾左右,却是明军用麻绳拉开了事先堵在壕沟两端的麻包,冰冷的河水便立刻从两端涌汹灌进壕沟。

河水漫灌过来,蒙古骑兵顿时有些不知所措。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正常人都会脑子发懵。

“不用管河水!”两个百户长倒是见惯了战场,很快就反应过来并且下达命令,“搭人梯爬墙,杀光明朝狗!”

蒙古骑兵三个人一组,迅速搭起一架架人梯。

同组的第三个蒙古骑兵踩着同伴搭好的人梯,只一个纵身便轻松爬上了土墙。

大约有七十个蒙古骑兵成功的爬到了土墙上,然而没等这些蒙古骑兵将衔在口中的弯刀取下,几百支长矛便猛的捅刺过来。

反应慢的十几个蒙古骑兵直接就被捅成筛子。

大部分蒙古骑兵虽然躲过了明军长矛的捅刺,却也没办法在土墙上站稳脚跟,只能往后跳下土墙摔回壕沟。

只有少数几个凶悍的蒙古骑兵跳进土墙之内。

然而几个蒙古骑兵根本不足以决定战场走势。

勉强斩断几支长矛之后,更多的长矛捅刺过来。

这几个最凶悍的蒙古骑兵很快也被捅成了筛子。

蒙古骑兵的第一波攻击被瓦解,被干掉了十几个人。

第一波攻击遭瓦解,蒙古骑兵又迅速组织起第二波进攻。

但是结果比第一波进攻还不如,又被干掉差不多二十个。

等到蒙古骑兵想要组织第三波进攻时,河水已经灌满了壕沟。

这下麻烦大了,站在齐腰深的河水中,行动受到了很大影响,更惨的是负责爬墙仰攻的骑兵,因为马靴里边倒灌进了河水,脚下滑溜溜的连站都站不稳,十成的战斗力连五成都发挥不出来,最终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第三波进攻很快也被明军瓦解。

而且这波损失更大,被捅死三十多个。

这下两个百户长终于察觉不对,慌忙下令撤退。

但这时候才想起来撤退却已经太迟了,剩下的蒙古骑兵刚从壕沟爬回到地面,护墙后面就出现了明军的火枪手。

这下真就成了排队枪毙!

还不到十米远,射击精度再差的火枪也能命中。

伴随着“呯呯呯呯”的放铳声,蒙古骑兵一个接一个倒在血泊中。

蒙古骑兵这波真的是亏大发了,因为马靴进水,站不稳也跑不快,只能像兔子般被明军火枪手逐一的射杀。

最终,投入这波进攻的两百多个蒙古骑兵没有一个能活着逃回去。

笼罩在护墙前的硝烟逐渐散开,整个河湾很快又重新沉寂了下来,只有重伤未死的蒙古骑兵不断发出哀嚎,听着有些瘆人。

不过尽管小胜了一局,崇祯却是开心不起来。

因为明军火枪手也出现了不少莫名其妙的伤亡。

有炸膛的,有走火打死自己人的,更多的则是火绳所造成的误伤。

不少火枪手在装药时,忙乱中居然被夹在手指中的火绳点燃药罐,火药爆燃,顷刻间就将这个火枪手烧成了重伤。

甚至还波及到了旁人。

这便是火绳枪的硬伤,火绳枪的最致命的缺陷就是火绳。

上次的无名山谷之战,因为准备充分并且只放了三排铳,不用重新装填弹药,所以没有出现这个问题,只有几个火枪手因为炸膛受伤。

这次因为是多轮射击,问题一下暴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