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146章

作者:寂寞剑客

唯一的例外或许就是蒙古南下,蒙古人多次南征,持续时间超过五十年,终于把南宋灭掉,洪承畴并不认为清廷能成为第二个蒙古,因为蒙古灭南宋时,无论人力、物力以及武备都远远超过了南宋,而清廷并没有这个优势。

所以清廷大概率只有一次机会,一旦错失必然形成南北对峙。

范文程也是深知这点,也劝道:“主子,俗话说狮子搏兔尚且拼尽全力,何况是延续了将近三百的明王朝?诚如亨九所言,此时若不能倾力一击灭掉南明,等到南明缓过劲来,把全国的人力物力源源不断聚集起来,彼时再想将其灭掉就几无可能。”

宁完我也说道:“奴才也认为此时断然不能分兵,伏望主子三思!”

多尔衮便再也坐不住,起身下炕在暖阁来回踱步,时不时的挠两下光溜溜的脑瓜子,又或者揪两下脑后的鼠尾巴。

从这些小动作可看出,多尔衮内心是真的很焦虑。

一方面他觉得洪承畴他们说的对,可是另一方面他又真的担心北京的安全,或者说他又真的害怕清廷会输个精光。

这之前兵分两路出击,分别伐顺及伐明,清廷同样是倾全国之兵出击,多尔衮就没丝毫的焦虑,其中原因很简单,因为伪顺和南明都是清军攻击对象,自顾不暇,所以北京既便是只有区区五千兵马,也仍旧稳如磐石。

可现在不一样,现在是倾全国之兵只打南明一家!

这时候,伪顺的几十万大军就成卧榻之侧的猛虎,鬼知道这头猛虎会在什么时候窜出来咬他们一口?说不定这一口就把新生的大清朝给咬死。

身为清廷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不能不考虑这一点。

多尔衮犹豫半天还是下不了决心,问道:“再调一个旗固防山西如何?”

说是倾国之后,其实多尔衮还是留了镶黄旗在山西,防御重点是大同、宣府。

而现在,多尔衮更打算再抽调一个八旗满洲到山西,以加强对大顺军的防御。

“主子,您向来英明神武,为何此时反而糊涂了呢?”洪承畴也是豁出去了,黑着脸说道,“顺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而且敢于向我八旗兵主动发起进攻,所以如果伪顺真的倾举国之兵来犯,一个旗和两个旗并没有区别,非得有半数以上的八旗精兵以及相应数量的汉军、蒙古骑兵才有可能将之击退!”

多尔衮脸色垮下来,忠言逆耳啊。

不管心胸有多宽广,忠言都会刺耳。

洪承畴长揖到地道:“主子务必三思!”

“哼!”多尔衮气极,拂袖走进了屏风后。

暖阁里的气氛一下凝固住,洪承畴脸如死灰。

他觉得这次可能真要失宠,多尔衮从此不会再像以前那般信任他。

然而,就在洪承畴患得患失之际,多尔衮却又从屏风后面走出来,整个人也再次变得如和煦春风。

“多谢三位先生提醒,本王险些就误了大事。”

多尔衮向着洪承畴三人长长一揖,又接着说:“本王这就遣飞骑晓喻豫亲王,令其速速统兵前往徐州,发动灭明之战!至于伪顺,若是想要山西那就给他们,只要固关、紫荆关及居庸关不失守,北京和京畿也就稳如磐石!”

稍稍一顿,多尔衮又说道:“退一万步,就算固关、紫荆关和居庸关都失守了,北京城最后也保不住,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回关外重新来过!”

“主子圣明!”洪承畴三人赶紧拜倒在地。

……

此时在徐州,已经被大战前的气氛所笼罩。

因为三天前,建奴大军就已经从冢道口渡过了黄河,归德知府桑开第未战先怯,听闻建奴大军至,当即就开城献降了,着实让人无语。

多铎也是投桃报李,当场就委任桑开第为河南巡抚,仍驻归德。

安抚好桑开第和明朝降军,多铎又留下少量八旗兵,随即就率领二十多万大军继续杀奔徐州而来,而且这次的行军速度就堪称是神速。

仅仅过去三天时间,夷丁就在萧县附近与建奴的夜不收爆发了前哨战,双方的两队夜不收在夜幕下恶战了一场,互有伤亡。

“圣上,建奴大军已经到萧县!”兀把炭道,“最迟傍晚就能到徐州了!”

听到这,崇祯和在场的文官武将以及士子顿时神情一凝,此前半个月,建奴大军的行军真犹如龟速,从卫辉府到大名府就走了快半个月。

但是过了大名府之后却突然之间提速,不到三天就进至兖州府的曹县,又过三天就从冢道口过了黄河随即迫降了归德府,然后又过三天就到了萧县,建奴大军眼看着就要兵临徐州城下,这行军速度简直就是神速!

“好,辛苦你们了。”崇祯说道,“下去休息吧。”

“臣告退。”兀把炭作了个长揖,出了行辕大厅。

崇祯和一众文官武将以及士子的目光又重新回到沙盘上。

郑森更是带着几个士子将代表建奴大军的模型从商丘移到了萧县附近,这些模型足足有四五十个之多,有骑兵模型、步兵模型,此外还有战车及红夷大炮的模型,分别代表建奴的骑兵、步兵、车营以及炮营。

崇祯抬头看了一眼墙上挂着的日历,二月初二,龙抬头。

尽管内心也有一些紧张,但是崇祯脸上却不露丝毫声色。

崇祯先是扭头问堵胤锡:“堵卿,百姓都撤进徐州城了吗?”

堵胤锡原本在归德主持均田事宜,可是建奴大军这一南下,归德府的均田事务就再也无法进行下去,只好又把流民带回徐州。

堵胤锡拱手道:“回圣上,都进城了。”

崇祯又把目光转向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李若琏,那些人是不是又在暗中串联,准备箪壶浆食迎建奴?”

李若琏拱手道:“是,都在暗中活动。”

顺便再说一句,桑开第降清是被人裹胁的。

裹胁桑开第的就是归德府的缙绅,其中就有侯家。

侯家本是大明官宦世家,可是上次堵胤锡在归德府清丈田亩就触碰了侯家利益,这次堵胤锡要在归德均田,就更是往侯家心口捅刀子,于是建奴一到,以侯家为首的归德缙绅便立刻裹胁归德知府桑开第投降。

不光是归德府,徐州的缙绅也是蠢蠢欲动。

因为堵胤锡在徐州屯田,开恳的荒地其实并非真正的荒地,大多都是缙绅世家名下的土地,只是因为没有佃农耕种,不得已才荒废掉。

堵胤锡召集流民复耕后,缙绅就纷纷来讨还耕地。

关于这个事情,堵胤锡去年就曾经向崇祯报告过。

堵胤锡的意见,是三年之后再把耕地还给缙绅世家。

但是这一建议直接被崇祯给否决,因为他要拿徐州的四百万亩耕地做抵押到南京发行债券,如果把地还给徐州缙绅,他拿什么发债券?

在市易所发行债券之后,徐州缙绅也闹过。

但是崇祯没跟他们客气,直接就铁腕镇压,杀了有六七个。

之后徐州的缙绅老实了一段时间,但现在听闻建奴大军至,徐州州城及治下各县的缙绅就又开始蠢蠢欲动,准备“箪壶浆食”迎建奴。

李若琏又问道:“圣上,这些人该如何处置?”

崇祯可不是个优柔寡断的主,当场就给这些缙绅判了极刑:“全部先抓起来,然后分开审,发现有问题就直接处死,没问题的也先关着。”

建奴大军就要大军压境,崇祯可不想这时候内部先乱起来。

所以铁腕整肃徐州州城及各县的缙绅就成了必然选择,此事不能犹豫。

李若琏应了声是转身匆匆离开,崇祯则又把目光转向水师总兵郑鸿逵:“郑总兵,你这就返回清江浦,时刻关注黄河水情,一旦黄河的冰层开始消融,你就即刻率水师驰援,且不可有片刻耽误!”

说此一顿,崇祯又特意叮嘱道:“郑爱卿,救兵如救火的道理你肯定懂,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或许就是最后那片刻,你若是早到一刻,我大明便胜了,你晚到半刻,我大明或许就败了甚至亡了,所以且且不可耽误!”

“臣谨记。”郑鸿逵郑重的应诺。

目送郑鸿逵离开,崇祯又扭头吩咐朱慈烺:“太子,立即遣飞骑通知夏镇、邳州及淮安府,各镇皆需严守本镇信地,未得朕的旨意断然不可擅自弃守,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准轻弃,违令者严惩不贷!”

第一百八十九章 调兵遣将

“是。”

朱慈烺也转身离开。

目送着朱慈烺离开,堵胤锡忽然说道:“圣上,建奴动用二十多万大军攻伐我大明,这几乎就是其举国之兵力,所以此时在山西、北直甚至北京的兵力就所剩无几,这对于闯贼来说就是绝好的进兵机会,要不要派人提醒一下他们?”

“不必。”崇祯说道,“闯贼若肯进兵,我们不提醒他也会进兵,可他若是不肯进兵,我们再怎么劝他也不会进兵!”

其实崇祯还有句话没有说出来。

大明要是劝了,闯贼没准更不会进兵。

没见李自成真就把洛阳及河南交给了牛金星?

堵胤锡闻言轻叹一声:“这样的话,闯贼很可能会坐山观虎斗。”

崇祯道:“不是很可能,朕敢断言闯贼必定会选择坐山观虎斗,他若是肯出兵朕倒反而会觉得奇怪。”

其中道理其实并不复杂。

三家实力相近的情况下,其中两家打起来,对于剩下那一家来说,最明智的做法当然是坐山观虎斗,等到两家拼得两败俱伤之后再出来收拾残局。

当然了,如果一家独大另外两家都弱,那就另当别论。

但是李自成显然不认为建奴一家独大,他觉得明廷面对建奴还是有一战之力,之前明军在徐州战场不就打得挺好么?

所以闯贼完全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不必讳言,这真是最明智的选择。

当初建奴兵分两路,南北夹击大顺军时,崇祯若不是知道历史走向,若不是知道李自成会在潼关战败,他也绝对不会出手帮大顺军。

因为对于大明来说,大顺军和建奴拼个两败俱伤才好。

正是出于这个逻辑,崇祯才断言李自成肯定不会出兵。

当下崇祯又接着说:“不过就算闯贼不肯出兵,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老话说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最可靠!要想战胜建奴,还得靠我们自己才是!朕就不信了,凭我们徐州一百多万军民,还会战胜不了二十万建奴!”

崇祯说得斩钉截铁,在场的士子长们热血沸腾,恨不得现在就召集士子营出城跟建奴大战一场,但是像堵胤锡、金铉这些文官还有马化豹、曹虎这些总兵官们却显得忧心忡忡,他们是领教过建奴兵锋的,知道厉害。

崇祯自然也是深知建奴的厉害。

所以,崇祯真的是将防御措施考虑到了最极致。

说了一番打气的话,崇祯又说道:“当然徐州的防御也不是毫无破绽,就目前而言,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隐忧,一个是黄河,一个是云龙山。”

“黄河的河道已经超过了地平线,建奴一旦掘开黄河大堤,引水倒灌,则我军在徐州城外辛苦修建的铳台顷刻化为一片泽国,虽不至于彻底丧失作用,但是其军事防御功能肯定会大打折扣,但好在现在是冬季枯水期。”

“所以说,唯一的隐忧便是云龙山。”

说到这里,崇祯又拿长木竿指了指位于徐州东南的云龙山。

郑森便立刻接过长木竿继续讲解道:“云龙山位于徐州东南,呈东北到西南走势,整体长度大约六里,最近处离徐州仅一里许,最远处离徐州大约五里,正因此,云龙山几乎贯穿了徐州外围的十层铳台,从第一重铳台贯穿到第十层。”

“所以,若是让建奴抢占了云龙山,则不仅东南方向的两百多个铳台尽在建奴红夷大炮的威胁之下,就连徐州城墙的东南角也在其射程之内,而一旦被红夷大炮轰开东南角,徐州城恐怕就很难再坚守住。”

崇祯道:“所以,朕敢断言云龙山必然成为建奴的主攻方向!”

说到这,崇祯的目光转向在场的十几个总兵官并且开始点名:“马化豹、王遵坦还有金声桓,云龙山朕就交给你们三镇总兵了。”

“臣等领旨!”马化豹、王遵坦和金声桓苦涩应诺。

矮个里边选高个,马化豹三个已经算是这些总兵中间能打的。

“你们过来。”崇祯招手示意三个总兵上前,又指着沙盘说道,“你们看,云龙山从东北至西南共有九峰,你们三镇分守其中的三个山峰,马化豹负责最内侧的三个,王遵坦负责中间的那三个山头,金声桓负责最外围的三个山头!”

金声桓脸色变得更难堪,因为最外围也意味着最容易遭受攻击。

崇祯又说道:“此前的半年时间,士子营就一直驻扎在云龙山上,并且已经在九座山峰的山顶、山腰及山脚修筑了大量铳台,所以防御工事你们不用操心。”

听到这,金声桓三个人神情稍缓,这意味着至少不用那么的辛苦。

“朕对你们的要求就是,拼尽全力死守到底,绝不允许后退半步!”崇祯冷峻的目光掠过三镇总兵,又说道,“所以,你们若是有什么困难又或者有什么要求,就赶紧趁现在跟朕提出来,上了云龙山之后就要像钉子钉死在山上!”

马化豹等三人对了个眼神,同声说:“臣等恳请圣上派遣一队士子同往!”

士子营从十月初到达徐州,每天跟着徐州的边镇将士一起爬泥坑挖壕沟,有时候还会一起拉练,经过将近五个月时间相处下来,边镇将士对士子营的感观逐渐从最初的轻视到后来的认同,再后来就演变成钦佩。

因为边镇将士发现,这些读书人真是群狠人!

连他们这些穷当兵的都觉得难以下咽的饭食,这些读书人竟能甘之如饴。

连他们这些穷当兵的都坚持不下来的强行军,这些读书人却能咬牙撑住,有个士子活活把自己跑到昏厥都能不吭一声。

骑射格斗,这些读书人也是丝毫不逊于他们。

面对生死时这些读书人表现如何还不得而知,但是至少在平时训练之中,这些读书人的坚韧已经超过他们这些当兵的。

当然了,马化豹他们仨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还有个原因。

那就是这些读书人大多口齿伶俐,大道理都是一套一套的,而且也能用最简单最朴素的言语说出来,让那些大字都不识几个,扁担倒了都不知道是个一字的大头兵们能听懂,而且这些大头兵们也愿意听他们说大道理。

所以带上一队读书人,关键时刻能顶大用。

“可以。”对这个要求,崇祯当然不会拒绝。

一扭头,崇祯又对郑森说:“郑森,你安排三队士子,不用多,一队十人就足够。”

马化豹和王遵坦同声道谢,金声桓却眼珠一转又说道:“圣上,臣还有一个请求。”

“还有?”崇祯眉头微皱,心说你狗日的可真会挑时候伸手,当下又黑着脸问道,“还有什么请求,说。”

金声桓说道:“臣希望国难戏班也一并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