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188章

作者:寂寞剑客

高弘图很干脆的承认了自己看走眼的事实。

同时对崇祯的选人用人有了一等新的认识。

张有誉却背着史可法撇撇嘴,显然不承认自己看走眼。

当下张有誉又道:“四位阁老,还是接着再议发卖债券的事……”

“还议个啥?”高弘图笑着说,“大司徒只管回去等着收钱,待明日淮安的捷报传遍南京,城内的缙绅商贾就会纷至沓来,哭着喊着买朝廷发卖的债券。”

“是这个理。”史可法等四人也是欣然点头。

……

此时在山阳城内。

冒襄在大街上遇到了侯方域。

冒襄感到十分的意外:“朝宗兄?”

侯方域看了眼阎应元,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阎应元便识趣的说道:“辟疆兄,我还有事先告辞了。”

“皕亨兄,我回头再去找你商议。”冒襄送走阎应元。

侯方域也回头吩咐随行的范承谟:“你去前面等着我。”

“是,公子。”范承谟答应了一声,一个人去前边街口等着。

“朝宗兄你怎么回事?”冒襄笑道,“莫非有什么机密跟我商量?”

“辟疆兄,你我乃是多年故交,所以我也就不瞒你了。”侯方域没有丝毫隐瞒,直截了当的道明来意,“我这次来,是当说客的。”

“当说客?”冒襄脸色冷下来,“当谁的说客?建奴?”

侯方域道:“辟疆兄,这里不是说话的地,咱们能换个地方说吗?”

“行,那就去我寓所。”冒襄冷哼一声说,“侯朝宗,你最好想清楚了再跟我说,不然咱们的兄弟情分就到此为止。”

当下冒襄带着侯方域返回到了自己的寓所。

给侯方域倒了一杯水,冒襄说道:“侯朝宗,现在你就可以说了。”

侯方域低头整理了下措辞,说道:“辟疆兄,崇祯让堵胤锡在徐州以及归德府均田亩之事,你想必早就已经知道了吧?”

“知道。”冒襄点头道,“此事我也是支持的。”

“你也是支持的?”侯方域瞠目结舌的说道,“辟疆兄,你居然也支持均田亩?你知道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知道。”冒襄肃然道,“圣上早就明确说过,犯有通虏、通贼罪行之北方缙绅,所有田产一律罚没,你们商丘侯家想必是犯了通贼之罪,所以被罚没了全部的田产,因而怀恨在心投靠了建奴,我说的没错吧?”

最后一句却是反问侯方域。

“通贼?这不过是个借口。”侯方域大怒道,“无论我们侯家还有北方的其他缙绅豪族有没有通贼又或者通虏,最终都是难逃崇祯的毒手。”

冒襄眉头一皱说:“侯朝宗,话不要说得这么难听。”

“我说的是事实。”侯方域道,“崇祯就是想拿我们北方的缙绅豪族当肥猪宰杀,拿我们的田产充实他的内帑,如此昏君兼暴君,你也要护着他?”

冒襄道:“侯朝宗,我刚才已经说了,均田之事我是支持的。”

侯方域冷笑一声说:“冒辟疆,有朝一日等崇祯收拾完了北方的缙绅豪族,将屠刀对准了南方的缙绅豪族之时,我希望你还能记得今日这番话。”

冒襄哈哈一笑说道:“好叫侯兄知道,不用等到那有朝一日,我今天就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我全力支持圣上在江南也推行均田亩之国策!”

“啊?”侯方域瞠目结舌的道,“冒辟疆你疯了?”

“我没疯,是侯朝宗你看不穿。”冒襄冷然说道,“大明朝之所以沦落至此,你我在南京读书之时也讨论过多次,其因无非就是国用匮乏四字,而大明之所以国用匮乏,就是因为土地大量集中在宗室及缙绅豪族名下。”

“宗族就不必说了,连正税都不用缴,全是蛀虫。”

“缙绅豪族的正税虽然躲不过,但是丁银及瑶役折色却鲜少有如数缴纳的。”

说此一顿,又说道:“有鉴于此,若是不强行推行均田亩之国策,则国用不足之困窘就永无解决之日,中兴大明就绝无可能。”

听到这话,侯方域也有着刹那的失神。

他眼前不由得浮起了与张缚、张采等人纵谈天下事的画面。

对于大明朝的病症,其实他们都清楚,无非就是国用不足。

而要想治好国用不足这个绝症的药方,他们也是十分清楚,那就是均田亩。

然而,清楚归清楚,他们却没有一个人敢提出这样的主张,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们自己连同他们所在的家族,都是其中的药材。

他们也想救活大明,但是拿他们自身当药材熬煎就不愿意。

好半晌后侯方域道:“话虽如此,可是你们冒家也是缙绅豪族之一,你们真就心甘情愿的将自家名下的田产无偿捐献给朝廷?”

冒襄斩钉截铁的道:“反正我冒襄是情愿的。”

“疯了,你真是疯了。”侯方域道,“简直不可理喻。”

冒襄道:“话不投机半句多,侯朝宗,你我二人从此恩断义绝,请回吧。”

“疯子!真是个疯子,可怜又可悲的疯子。”侯方域一边摇头一边说道,“你被崇祯这个狗皇帝骗了,将来你会后悔的。”

冒襄却一把抓起茶几上的茶盏。

端茶即送客,意思就是你该走了。

侯方域气得冷哼了一声,拂袖离去。

目送侯方域离去,冒襄冷笑:“就这点道行,也敢跑来当说客?不自量力。”

顿了顿,冒襄忽然又自言自语的说:“不过,让侯朝宗这一说,我倒是忽然想起来,皕亨兄好像还有话没说,且找他去。”

……

当下冒襄来到河漕总督行辕。

路振飞离开之后,总督行辕就给了阎应元和冒襄二人署理公务。

冒襄走进大堂时,阎应元正在堂上查阅账册,主要就是这一个月守城战的钱粮消耗,尤其是器械物资的消耗。

“辟疆,你来得正好。”

阎应元搁下毛笔说道:“现在我才算是明白圣上那句话的意思了。”

“圣上的那句话?”冒襄一屁股坐到对面,随口问道,“什么话。”

阎应元道:“圣上曾经对我们说过一句话,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说的是打仗费钱,之前我是不信的,可是现在却是信了,打仗是真的耗钱粮啊。”

冒襄愣了一下说:“你的意思是说,山阳这一仗消耗了很多钱粮?”

“是的,消耗很多钱粮。”阎应元点头道,“我刚才粗略算了一下,消耗掉的各种器械物资累加起来,至少五十万两足色银已经没有了。”

“什么?五十万两没有了?”冒襄吃了一惊。

阎应元接着说道:“这还只是器械物资的钱款,我还没有计算为守城而战死的乡勇、民夫的抚恤金,噢对了,还有击毙建奴及包衣的赏金,这两笔开销也大,既便是保守估计,也得五十万两银子往上。”

冒襄瞠目结舌道:“这岂不是说,一百万两银子就没了?”

“恐怕还不止的。”阎应元说道,“因为将来的城墙修缮,城内拆除的民房需要赔偿,城外的民田也需要回填,还有运河码头也要重新建造,这些开销都得由朝廷承担,甚至因为这场战争而产生的难民,最初也需要朝廷拿粮食养活……”

冒襄叹了口气说:“这可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以前没有当过官担过事,总觉得那些地方官无能且又贪鄙,可是今日方知这官确实不易当。”

“天下事就没有容易的。”阎应元说道,“要说难,还有人能比圣上更难吗?可是圣上不也举重若轻,表面看上去好像什么事也没有?”

“对了,说起这个我又想起来了。”冒襄忽然说道。

“在建奴大军杀到之前,你有话没说完,你究竟想说什么?”

“有吗?我说过什么话?”阎应元装傻,“我怎么想不起来了?”

“皕亨兄,你别装傻。”冒襄有些生气道,“你当时还说我热血上头没脑子,而且答应我若是这仗打完我们还活着,你就与我道明原委。”

阎应元见实在躲不过,只好说道:“你说这个事啊。”

“对,就是这事。”冒襄点头说道,“你快与我说个明白。”

阎应元想了一下,问冒襄道:“辟疆兄,你怎么看孟子的民本说?”

阎应元或许是因为当过江阴典史的缘故,更加了解世故,也更加洞察人心,反正他已经看出来崇祯推崇孟子的民本思想仅只是手段,而非最终目的。

换句话说,崇祯内心或许是真体恤百姓,也有意愿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但要说他会把黎庶百姓置于皇权之上,阎应元是不信的。

这点,从他着手组建士子营就能看出来。

就连南京的那些阁部大员都没有看出来,但是阎应元却已经看出崇祯此举的深意,将来终有一天,士子营会成为与内阁六部比肩的庞大的官僚集团。

然后,这两大官僚集团就会成为死对头,展开明争暗斗。

然后,崇祯作为皇帝就能居中制衡调停,如此一来内阁六部就只能跟士子营一样成为皇权的左膀右臂,再也无法变回以前的大权独揽的阁部。

所以,崇祯真正推崇的并不是民本思想,而是皇权本位!崇祯所做的一切,全都是为了加强朱明的皇权,而非削弱皇权。

但是阎应元不确定冒襄能否窥破这一点。

所以得先问清楚冒襄对民本思想的看法,然后决定说到什么程度。

因为阎应元担心,如果上来就和盘托出,可能会摧毁冒襄的信念,年轻士子的确容易热血上头,但是也容易挫伤积极心,稍有不慎就会自暴自弃,因爱生恨。

冒襄不假思索道:“孟子的民本说有什么好说的,此乃天下至理!就连圣上对此都是推崇备至,吾辈士子当以此为准绳,砥砺践行!”

听到这话,阎应元对冒襄也就有了一个基本判断。

好吧,这就是个热血上头的年轻士子,真信了圣上的话。

这样的话就不能跟冒襄说得太过深入,当下阎应元说道:“辟疆兄,所以我才说你是个真正有远见的,因为圣上乃是一位真正将黎庶百姓装在心中的千古圣君,早晚有一天他必然会着手解决田亩过于集中在宗室缙绅豪族手中的弊端。”

说此一顿,又道:“与其到时候等着圣上动手,被动交出名下田亩,还不如趁现在主动献出所有田亩,这样你们冒家至少还能搏个好名声。”

“欸,皕亨兄此话我不敢苟同。”冒襄一摆手说,“我们冒家若献出名下田亩,可不是为了搏个好名声,而是为了大明纾危济困,共渡时艰。”

“噢对对。”阎应元连声说道,“辟疆兄所言极是。”

说此一顿,阎应元又小声叮嘱:“不过,此事辟疆兄且不要对人言,圣上虽早晚必然要在江南均田亩,但是在北方未复之前却不会贸然行事。”

冒襄说道:“此不用你说,我也是知晓的。”

阎应元忽又问道:“对了,侯方域找你何事?”

第二百四十章 反间计

“侯方域?”冒襄笑了一下说,“皕亨兄,你猜。”

“我猜啊?”阎应元想了想说,“是来当说客的,劝你归降建奴,是不是?”

冒襄以吃惊的眼神看着阎应元,说道:“皕亨兄,你也太厉害了,这都猜到。”

阎应元笑了笑说:“猜到这个其实很容易,你听我分析啊,首先,侯方域在这个时候进城就极为可疑,建奴前脚才刚退兵,他后脚就进了城,哪有这么巧的?第二个呢,建奴南下之前,归德府刚被堵大人均了田亩,再然后呢,侯方域跟你是国子监同窗兼好友,而且还都是复社的领袖,最后,此人在去年离开山阳时,就常对圣上出言不逊,所以我才敢断言他必然是来替建奴当说客的,而且他们侯家多半投靠了建奴。”

冒襄闻言便愣住:“皕亨兄,经你这么一分析,猜到侯方域来意好像也不难。”

“本来就不难猜。”阎应元笑了笑,又说道,“这世界上的许多事,只要用心去琢磨去钻研,再加上一些佐证,窥破真相其实并不困难。”

“受教了。”冒襄长揖到地,“侯方域还真是来当说客的,此贼确已投靠建奴。”

稍稍一顿,又道:“若不是看在昔日的情分,我真想直接抓人,不过既便如此,我也派人把他暗中监视起来了,看他在城中是否还会再找其他人。”

阎应元沉吟片刻后说:“我估计他就是来找你的。”

“就是找我?”冒襄皱眉说道,“你是说他是专门为我而来?”

阎应元说道:“侯方域是否专门为你而来,其实很容易甄别,如果他还来找你,就说明我的猜测是真的,到时候你只管虚与委蛇便是。”

“虚与委蛇?”冒襄道,“皕亨兄你别总是说半句留半句的。”

阎应元说道:“我听人说,老奴在辽东刚起兵之时,特别喜欢学三国用离间计,奴酋黄台吉更是将离间计用到了极致,可见建奴有用间之传统。”

冒襄恍然道:“所以你猜测,侯方域是来离间你我的?”

“十有八九。”阎应元用力击节,又接着说,“侯方域若真是奉了建奴主帅之命,前来离间你我,这倒是个将计就计的好机会。”

冒襄凛然道:“你是说建奴还没死心?”

“建奴还没死心才正常。”阎应元道,“此前我总觉得哪里不对,总觉得建奴不该如此轻易退兵,现在却是想明白了,原来是想给我们来个离间计,嘿嘿嘿,既然他想离间,那我们就将计就计给他来个反间计。”

冒襄这下也是来了兴致,问道:“皕亨兄,那我该怎么做?”

“你什么都不用做。”阎应元道,“等着侯方域来找你就行。”

顿了顿,又接着说:“然后无论侯方域说什么,你都不要答应他,但是也不要完全把话说死,给他留一点念想,就这样吊着,吊他半个月。”

“明白。”冒襄说道,“这我拿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