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220章

作者:寂寞剑客

明军确实遇到麻烦。

建奴在徐州外围并不只是挖了条封锁沟,而是沿着封锁沟每隔一百步修了座寨堡,寨堡还有镶白旗的旗丁驻守。

虽然数量也是不多,但是这些旗丁的战斗力就不是包衣能比。

那些包衣身体瘦弱,而且全都饿着肚子,甚至连重一点的大盾都举不起来,身体状况跟大明的边军根本没法比。

明军自从崇祯亲自领兵之后,就剥夺了武将们的粮饷支配权。

现在不光是饷银由崇祯直接发放到单兵,伙食也是绝无克扣,上头给一分银子,负责造饭的伙头军就得做一分银子的饭,因为谁也不知道崇祯会在哪天跑去哪一个镇,跟着士卒吃同一锅饭,这种情况下谁敢克扣?

所以明军的身体状况非常好。

而建奴的包衣奴才则大多营养不良。

所以刚才攻击封锁沟时才会如此之顺利。

有那么一瞬间,金声桓真怀疑自己成了战神。

因为杀了七八个“建奴”,就没一个是他一合之将。

但是,当明军向封锁沟沿线的寨堡发起进攻,立刻就遭到了顽强的阻击。

首先是大稍弓,之前一直没有遇见的大稍弓又来了,伴随着咻咻的尖啸,一支接一支的重箭在夜幕中穿梭。

几乎每一支重箭都能射杀一个明军。

明军身上的棉甲根本就挡不住重箭。

何况有些明军的身上连棉甲都没有,只有一件战袄。

虽然也有木牌,但是混战之中刀牌手也是忙不过来。

金声桓身上也挨了一箭,庆幸的是,这一箭正好射中山文甲的护心铜镜,这支四棱重箭虽然射穿了护心境,但势头也遭到遏止,没能射穿甲片。

但是这仍旧让金声桓惊出一身冷汗,当即躲到木牌后面。

挡在金声桓这一镇边军正面的建奴寨堡,大约有十几个,金声桓麾下的五千多明军分成了十几拨,对这十几个寨堡展开疯狂的围攻。

然而这场大规模围攻的结果却是灾难级的。

很快,明军便败下阵来,而且死了好几百人。

“总镇,寨堡里有真奴!他们的大稍弓太扎手!”

“入娘贼,火枪手呢?我们的火枪手在干什么?”

“总镇,火枪打不准,天太暗了,根本看不清楚。”

“虎蹲炮呢?虎蹲炮为什么还没跟上来,在搞什么?”

“总镇,虎蹲炮也不行啊,打不穿建奴寨堡的夯土墙。”

“入娘贼,老子还就不信了,把所有的木牌集中起来,搭成盾墙,再把那边的民壮叫过来,让他们挖,就是挖也要把建奴寨堡的夯土墙给我挖倒!”

当即便有士卒飞奔而去,把正在填埋封锁沟的民壮叫来。

这时候,堵胤锡率领的十几万个民壮已经趁着夜色出城,正在全力以赴移土填埋云龙山东的封锁沟。

马蹄声也轰轰隆隆响起。

这是金铉麾下的三千骑兵出城了,开始沿着封锁沟巡逻。

其中一队大约三百骑兵,沿着封锁沟逶迤来到金声桓他们对面。

看到骑兵,金声桓顿时眼睛一亮,冲到近前挥手高喊道:“嗳嗳,金大人吗?”

骑兵分开,一个戴着凤翅盔、披着山文甲的明军将领出现在阵前:“金总镇?”

“金大人。”金声桓大喜过望,高声说道,“看在你我同宗的份上,给点支援吧。”

金铉扫了一眼战场左右,发现建奴并没有投入骑兵反扑,当即便冲身后骑兵喝道:“全体下马,列队!”

骑兵使用的都是鲁密铳,火力就要猛多了。

三百骑兵分成前后三队,迅速排好了阵形。

“攻!”金声桓当即率领一总边军再次发起进攻。

守在寨堡上的十几个真奴以及百多个包衣便纷纷探出身准备回击。

然而就在这时,伴随着密集的呯呯呯呯声,一排铅子呼啸着倾泻在寨堡的墙头上,刚刚探出身的真奴以及包衣便纷纷中弹,翻倒在地。

随即又是第二排铅子射到,然后是第三排。

三百支鲁密铳的更番迭射,已经极具杀伤力。

对面寨堡上的百多个建奴及包衣瞬间死伤惨重。

第二百七十九章 水师出击

金声桓带着一总明军不费吹灰之力轻松拿下了寨堡。

尝到甜头的金声桓还想要如法炮制,又道:“金大人,再来一波。”

金铉正要答应,却有快马飞奔而至:“大人,南边发现蒙古骑兵,至少有五百骑!”

“金总镇,我们得走了,这些寨堡你们自己想办法吧。”金铉说完,便带着三百骑兵翻身上马,轰轰隆隆往南去了。

他们骑兵营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民壮。

协助步卒摧毁封锁线只是附带任务。

“入娘贼,这点小忙都不肯帮。”金声桓只好继续采用刚才的办法。

虽然仍旧很忌惮寨堡上的建奴,但是金声桓已经没有之前那么慌乱,因为他发现每个寨堡里的建奴都不多,只能死守不出。

外围也是迟迟没有建奴的援兵赶到。

金铉的骑兵也已经撒出去,这就更不用担心。

所以他们完全可以放心大胆的慢慢挖掘堡墙。

当下金声桓大吼道:“都给我挖,给我往死里挖……”

借着木牌拼成的盾墙掩护,民壮挥汗如雨,拼命挖掘寨堡的夯土墙。

守在寨堡上的建奴意识到了危险,却也无计可施,因为他们人数太少,如果冲出寨堡反击的话,肯定会被外面的明军给淹没。

可寨堡上又没有太多滚木擂石等器械。

建奴只能用大稍弓,可明军又有盾墙掩护。

终于,其中一个寨堡的建奴憋不住发起了反击。

金声桓见此却是大喜过望,当即大吼起来:“长矛手列阵!”

数百个长矛手当即排成前后六排,挺着一丈四尺的长矛并排往前推,那十几个建奴和百来个包衣刚从寨堡里边冲出来,就一头撞在了长矛森林上。

冲在前面的几十个包衣奴才一照面就被捅成了血筛子。

藏在后面的十几个建奴又凶又猾,居然分成了两部分,一半弯下腰,试图贴着地面攻击长矛手的下盘,另一半则试图抓着长矛跳到长矛的矛杆上,从上路进攻。

但是明军长矛手的胆气也上来了,因而技战术动作也变得无比娴熟,前面两排长矛手迅即蹲下,将作业面让出,后面四排长矛手则同时向下突刺,这下无论走上路还是试图攻下路的建奴都根本无所遁形,瞬间就被捅成了筛子。

与此同时,民壮也终于挖穿寨堡的夯土墙。

“轰隆隆!”伴随着一阵巨响,寨堡轰然倒塌。

“下一个!”金声桓猛一挥手,扑向第三个寨堡。

就在这时,却有一个小太监飞奔而来:“有旨意!”

“入娘贼!”金声桓心中低骂了一声,当即迎上前去。

“金总镇。”小太监喘息着道,“圣上有旨,金声桓、王遵坦及马化豹三镇边军突破封锁沟之后,留下一半兵力攻打封锁沟沿线之寨堡,另外一半兵力立即向黄河西岸的建奴炮台发起进攻,务必协同水师,彻底摧毁建奴之河防。”

“臣领旨。”金声桓拱手一揖,转身大吼道,“走!”

几乎同时,王遵坦、马化豹的两镇边军也突破建奴封锁沟。

随即金声桓等三镇边军便分出一半兵力向黄河西岸的炮台发起进攻。

不过这次,明军遭遇到的抵抗就要顽强得多,因为黄河西岸的这几十个炮台有八旗汉军驻守,而且八旗汉军的数量还不少。

好消息是,明军的信心也上来。

……

此时此刻,崇祯就在云龙山第九峰顶的一号铳台。

一号铳台的视野非常之开阔,可以清楚的看到云龙山以东、云龙湖以南及徐州城西等各个方向的战况。

总的来说,明军的攻势只能算是差强人意。

金声桓、马化豹还有王遵坦这三镇边军的表现是最出色的,不仅打穿了封锁锁,而且还摧毁了封锁沟沿线的好几个寨堡。

但是其他方向的七镇边军的表现就差了些。

到目前为止,其中的六镇边军才刚打穿建奴的封锁沟。

至于剩下的那一镇边军,真是险些把崇祯鼻子都气歪。

因为这一镇边军居然崩溃了,是的,居然被隔着一道封锁沟的建奴给打崩溃了,真是丢人现眼到了极致。

就没听说过比这更怂的军队。

成语典故中的惊弓之鸟,大概也不外如是。

崇祯黑着脸问王承恩道:“王大伴,那是谁的军镇?”

王承恩说道:“回万岁爷,那边是唐应虎镇,高杰麾下部将之一。”

“唐应虎么?”崇祯的眸子里掠过一抹杀机,此人已经上了他的必杀将官名单,只等这一仗打完,就要拿他杀头立威。

就在这时候,云龙山北面的黄河水面上突然之间亮起无数点火光。

“父皇,水师开始进攻了!”朱慈炯见状便立刻激动起来,指着突然之间布满黄河水面的水师战船,兴奋无比的说道。

崇祯也是赶紧举起望远镜。

通过望远镜的视野,可以清楚的看见遍布河面的水师战船。

大约有九十艘鸟船,排成前后三个战队,每队三十艘战船,在河面上一字排开,在船艉摇橹催动下,顺水而下。

郑鸿逵还是很谨慎,并未投入全部战船。

而是留了至少五十艘战船警戒上游方向。

因为上游方向的归德府已经归降了建奴,谁也不知道归德城内的降军会不会征集渔船临时拼凑一支水师来助战。

八旗汉军之中可也有水师。

拐过徐州东北角的“7”字形河湾之后,水师船队就即将进入建奴大炮的射程。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水师战船上的火把却纷纷熄灭,刚刚还清晰可见的船队顷刻间就隐入黑暗之中,再看不见。

这是为了防止黄河两岸的建奴炮台瞄准。

看不见黑暗之中的水师战船,建奴的红夷大炮就只能瞎打。

这个时代的红夷大炮确实还没有精确射击这个概念,但是老早就有了观瞄器具,这些光学观瞄器具虽然很简陋,精度也是不忍卒睹,但是用来瞄准像鸟船这样的大型目标,精度或者说命中率还是颇可观。

所以郑鸿逵不敢大意。

再看不见水师的战船,崇祯便只能将望远镜的视野往南移。

再然后,望远镜的视野中就出现了浮桥,前后五道浮桥将云龙山东边的黄河从中间断为六截,也断了明军的漕运。

借助渔船桥墩上燃起的烽火,

可以隐约看清浮桥上有建奴在来回奔走。

不一会,黄河东西两岸的建奴炮台便纷纷开始发炮。

黑暗中,一团接一团耀眼红光猛然绽放,隔了数息才有轰轰的炮声传到山顶,这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要远远的超过音速。

北侧的河面上却仍旧一片沉寂。

明军水师的战船并没有急于回击。

战船由于船身的摇晃,所以船载红夷大炮的精度只会比岸基的红夷大炮更差,所以必须得足够近才能保证命中率。

崇祯又将望远镜的视野移向西岸。

视野中很快就出现了明军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