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223章

作者:寂寞剑客

何洛会道:“说是要议和。”

“还真是要议和,先让他在大帐外等着。”

多尔衮闷哼一声,又对洪承畴三人说道:“三位先生,开始吧。”

洪承畴首先说道:“主子,在确定对徐州的围困是否还有可能继续之前,我们得首先明确一个事实,那就是麦苗损失大概有多大?”

“是的。”宁完我附和道,“眼下已经是六月十八,等咱们重新杀回徐州,再重新补种一次麦种,怎么也得七月上旬了。”

“春小麦的生长周期大约四个月。”

“如果七月上旬补种麦种,麦熟时都已经十一月。”

顿了顿,又说道:“那时候天气早已转冷,甚至已经下好几场雪,所以等不到麦熟就已经因为天冷而枯萎了。”

“不错,补种春小麦肯定是来不及了,就算补种也只能补种冬小麦。”多尔衮道,“那么现在问题是,三位先生估计麦苗损失会有多大?剩下的粮食能否撑到明年的冬小麦熟?也就是六七月间,差不多一年左右。”

多尔衮的意思是,明军大概会破坏多少亩春小麦,又能剩下多少亩?

然后剩下的春小麦的收成,能不能支撑到今年补种的冬小麦的麦熟?如果没问题,就可以继续长期围困徐州。

洪承畴三人便立刻开始计算。

宁完我首先说道:“奴才小时候曾拔过草,成丁一天最多也只能拔除六分地的草,考虑到麦苗种得比较稀疏,就翻个倍,每丁每天拔除一亩二分地也就到顶了,如果是妇孺,数量肯定还会少,每人每天一亩最多。”

范文程接着说道:“但是徐州城内足有百万人口。”

洪承畴叹息一声,无奈的道:“如果不考虑路程,徐州城内的老幼妇孺只需一天时间就能拔除一百万亩麦苗,只需三天就能把黄河两岸的三百万亩麦苗全拔光。”

宁完我摇摇头说:“但是实际肯定不会有那么快,因为屯田区域方圆足有上百里,徐州城内的老幼妇孺走到都需要两天!”

范文程接着说道:“渡河去黄河北岸也需要时间。”

洪承畴总结说道:“这样的话,黄河南岸的一百八十多万亩麦苗怕是剩不了多少,但是北岸的一百二十多万亩麦苗应该还能剩下五六十万亩。”

多尔衮皱眉问道:“如果沛县、新安镇及萧县的八旗兵回援,能否保住更多屯田?”

“主子,还是别抱太大的期望。”洪承畴轻叹一声,又说道,“如果说崇祯真的跟李自成暗中有勾连,并且处心积虑设计了这么一次大规模反扑,那么夏镇、邳州以及淮安府的明军以及乡勇肯定也会有所行动,所以沛县、新安镇还有萧县的八旗兵怕是很难顺利回援,何况就算回援也没什么用,沛县及新安镇的八旗兵过不了河。”

范文程接着说道:“驻守萧县的镶蓝旗虽然不用过黄河,但是镶蓝旗刚在山阳城下遭受过一次重创,旗丁以及军械均损失惨重,士气也是极其低落,恐怕也是很难从明军骑兵的威胁下保住南岸的屯田。”

多尔衮顿时间无言以对。

因为明军还有八百夷丁及三千精骑。

宁完我接着算道:“按亩收两石计,剩余的春小麦可收麦大约一百万石。”

范文程接着再算:“八旗满洲、八旗汉军、八旗蒙古及外藩蒙古合计约十八万丁,每丁月费战斗口粮合四斗,十二个月合计八十六万四千石,此外还有包衣大约二十四万丁,每丁月费口粮合一斗五升,十二个月合计四十三万两千石。”

顿了顿,又说道:“合共需要口粮一百二十九万石。”

多尔衮皱眉问何洛会道:“现在各旗还剩下多少粮食?”

何洛会算了一下回答说:“各旗加起来也不超过四十万石。”

多尔衮沉声说道:“也就是说,凭现有的四十万石粮食支撑到九月麦熟没有问题,如果九月麦熟时,黄河北岸剩下的五十万亩屯田真能收麦一百万石,那么撑到明年六月间,撑到补种的两百多万亩冬小麦麦熟也是没有问题的,是这样没错吧?”

宁完我点点头说:“错是没错,但是中间不能出现任何意外,如果再接下来的这半年时间内再出点什么意外,比如说黄河发大水了,又比如说爆发旱灾,又或者发生了蝗灾,又或者明军再一次勾结伪顺军发起反击,就难说!”

“是的。”范文程轻叹一声说道,“十一万石的富余实在太少。”

洪承畴接着说道:“按兵法所说,大军出征时储备的粮食至少得是实际消耗两倍,甚至于三倍以上,再不济也要多储备一半的口粮!但是现在,既便是把尚未成熟的五十万亩屯田的收成算上,也不过是堪堪持平而已。”

说到这,大帐里便又陷入长时间的沉默。

多尔衮、何洛会还有洪承畴三人都有些难以接受这样的结果。

之前的局面明明是一片大好,怎么突然之间就变成这样了呢?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崇祯!”多尔衮很快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咬牙切齿的道,“我们这次小觑了崇祯,真是没想到甲申国难之后,此人竟然变了个人似的,竟然能忍辱负重的跟李自成暗中勾结,竟然有胆子孤注一掷将徐州的全部兵力投入到反击!”

范文程、宁完我对视了一眼,还真是小觑了崇祯。

洪承畴的感触尤其复杂,这还是他记忆中的那个崇祯吗?

多尔衮接着说道:“指望黄河北岸能剩下五六十万亩屯田,还要指望这五六十万亩屯田能亩收两石,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如要继续围困,就必须设法筹粮。”

洪承畴接着说道:“但如果分兵去他处筹粮,就难免会重蹈十王覆辙。”

“是的。”多尔衮皱眉道,“且不说分兵出击能否筹到粮食,一个不慎还会让明军钻了空子,把剩下的那五六十万亩麦子也一把火全烧掉,到那个时候,八旗大军还有二十多万包衣奴才就只能喝西北风。”

顿了顿,又说道:“所以,继续围困徐州已经是不可能了,只能退兵。”

洪承畴、范文程和宁完我都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事到如今,他们心下再是不甘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再没有别的选择。

因为继续强行封锁,很可能酿成灾难性的后果。

相比遭受一次惨重的失败,现在退兵至少能把损失控制到最低程度,别的不说,至少八旗满洲没有遭受实质性的损伤。

至于八旗汉军及包衣奴才,死多少都不算个事。

当下多尔衮又说道:“三位先生,现在可以讨论退兵的具体事宜了。”

宁完我说道:“主子,既便退兵,肯定也不能就这样退兵,在退兵回北京之前,还是要尽可能打个胜仗。”

第二百八十三章 奇袭

多尔衮闻言没有吱声。

宁完我这话无疑说中了他的心事。

一个显而易见事实是,如果就这样灰溜溜的从徐州撤兵,就必定会对多尔衮的威信造成致命的打击,济尔哈朗肯定会搞事情。

虽然以多尔衮的手段,收拾济尔哈朗不过只是小菜一碟。

但是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到八旗贵族之间的团结,就必定会对清廷的朝局造成巨大的影响,也势必会影响到八旗兵的战斗力。

真要是这样,一统天下就彻底没有机会。

所以,在退兵前打一场胜仗就很有必要。

何洛会也是心领神会:“公甫先生的意思,是打下开封城?”

本来以为崇祯和明军是软柿子,捏起来会比较容易,但是在徐州打了一仗后才发现这根本就是块硬骨头,根本啃都啃不动。

那么现在就只能回头找伪顺和李自成的茬。

相比起徐州,开封城应该还是比较容易打。

“是的。”宁完我阴阴一笑又道,“主子的钢刀已然出了鞘,不见血又怎能收刀?所以就拿开封城内的李自成来给主子祭刀吧。”

何洛会说道:“可咱们这次来得急,并没有带红衣大炮过来。”

“不用红衣大炮也能够拿下开封城。”宁完我又是阴阴一笑,“本来是没机会的,但是现在李自成想要跟大清议和,就给了我们大清兵奇袭开封城的机会。”

“奇袭开封?”何洛会顿时来了精神,急问道,“怎么个奇袭法?”

宁完我说道:“李自成不是暗中与崇祯有勾连么?不出意外的话,崇祯在完成反击之后一定会派遣快马给李自成送信。”

何洛会说道:“先生是说派人截杀信差,送假信?”

“不不,截杀信差太难了。”宁完我道,“送假信也很难骗过闯贼。”

范文程神情一动,笑问道:“公甫先生的意思是,利用闯贼的贪婪,引诱其出兵争夺归德府,然后半道伏击?”

洪承畴接着说道:“然后反卷开封府城!”

宁完我微笑着说:“就知道都瞒不过宪斗先生和亨九先生。”

说到这,一个完整的作战计划已然成形,多尔衮微微颔首。

至少从奇袭本身,成功的可能性还是非常之高的,至于具体的细节,比如夜不收对伪顺斥候骑兵的猎杀等等,就要靠底下将士执行。

就在多尔衮准备点头之时,洪承畴忽又加了一句。

洪承畴笑了一下,又说道:“只打一个胜仗未免有些少了,还是再加一个吧。”

“再加一个胜仗?”宁完我闻言愣了下,随即又反应过来,“亨九先生是说,北还途中趁机洗劫山东,对吗?”

洪承畴道:“正是洗劫山东。”

洪承畴这狗汉奸,这真是替多尔衮着想。

因为建奴这次兴师动众却没能达成目标,这对于多尔衮的威信无疑是个重创。

除了这个,还有更麻烦的,那就是八旗的公库以及私库的存粮都是消耗殆尽,如果不能在北还途中找补一二,今年冬天就会很难熬。

如此一来,建奴的国力就会遭到严重削弱。

这样的结果对于洪承畴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大清要是变弱了,甚至亡了,那他当初归顺大清岂不就做错了?皈依者狂热,就是不希望母国变强大,就是希望皈依国能灭了他的母国。

多尔衮叹息道:“山东此前迭遭我大清兵洗劫,其实已经没有太多的钱粮了,最好的洗劫对象还得是江南,再不济也得深入到湖广去洗劫,可是遗憾的是,我大清兵就算有能力深入到江南以及湖广,抢到的钱粮人口也是带不回来。”

是真带不回去,只一条黄河就足以阻断他们归路。

顿了顿,多尔衮又道:“所以还是去山东吧,聊胜于无。”

范文程又说道:“主子,除了洗劫山东,还有一件事情必须做。”

看到范文程郑重其事的样子,多尔衮立刻反应过来,沉声说道:“掘开黄河?”

“更确切点说,是掘开黄河南岸的大堤!”范文程阴恻恻的说道,“等到打败了李自成的伪顺军之后,就在开封府境内掘开黄河南堤。”

“崇祯不是想要在徐州、归德府均田吗?”

“崇祯不是想要拿徐州、归德府乃至开封府的耕地发行债券吗?”

“那么,我们大清兵就掘开黄河的南堤,直接淹了开封府、归德府及徐州,让崇祯这狗皇帝在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统统化为泡影!”

顿了顿,范文程又说道:“这样一来也能重创南明的国力!”

“不错!”洪承畴和宁完我也同声附和道,“掘开黄河南堤,就能在黄淮沿线人为制造一场大型水灾,至少可以让数百万汉民无家可归,为了平定水患,安置并豢养数百万灾民,就够崇祯和南明朝廷忙碌几年的,这数年之内明军也就无暇北顾。”

范文程接着说道:“这一来,我大清兵就能够徐徐图取山东。”

多尔衮略一沉吟,然后喝道:“何各会,立即遣飞骑通知萧县之镶蓝旗,接令之后即刻前来开封与本王会合,进军途中别忘了于路收拢逃散的包衣奴才,再遣飞骑前往沛县以及新安镇,令正白旗、正红旗及正蓝旗接令之后,即刻北上杀入山东,洗劫兖州、济南以及青州诸府,但凡钱粮、牲畜以及人口,尽数掳走。”

“嗻!”何洛会跪地打了个千,起身离开。

多尔衮又道:“来人,把伪顺的使者带进来。”

稍顷,一个穿着襕衫的秀才就缩手缩脚的走进来。

“在下牛佺。”秀才进来就向着多尔衮长揖到地,“拜见大王。”

“牛佺?”多尔衮笑了笑问道,“伪顺丞相牛金星是你何人?”

“乃是家父。”牛佺恭敬的应道,“在下正是奉了我家圣上以及家父之命,前来与大王商议罢战和议之事。”

“罢战和议?”多尔衮冷笑道,“你觉得我大清兵会罢战吗?”

牛佺连忙说:“大王,我大顺军其实并无与大清兵作对之意,只是为了从明军手中骗取开封府所以才摆出进兵商丘之架势。”

多尔衮冷笑:“你觉得本王会信?”

牛佺又说道:“大王,你若是屯兵于开封城下,却是中了崇祯之诡计了。”

“此话怎讲?”多尔衮佯装不解,冷哼一声说,“为何本王屯兵于开封,就是中了崇祯这狗皇帝之诡计?”

牛佺急声说:“因为这是崇祯的调虎离山之计呀,先将大清兵调离徐州,然后他就会率领明军发起反扑,若不出意外,此时留在徐州城外的大清兵怕是已经吃亏了。”

话音才刚落,一个巴牙喇兵便匆匆走进来禀报道:“主子,徐州城内之明军于昨天夜间发起大规模反扑……”

“住口!”多尔衮急忙制止。

接着又装模作样的让牛佺出去帐外等。

片刻后又让人把牛佺领进帐来,说道:“昨天晚上,徐州城内的明军出动了大约千人左右发起反扑,已经被我八旗兵全数歼灭了。”

“大王,这仅只是明军的一次试探性反扑。”

牛佺道:“接下来崇祯肯定会发起更大规模的反扑。”

听到这,多尔衮似乎有些心动,沉声问道:“牛佺,李自成是真心议和?他该不会趁着本王大军回师徐州之时再打商丘吧?”

“不会。”牛佺断然否认道,“我大顺向来言而有信。”

“好吧,那本王就同意罢兵。”多尔衮说道,“不过,你回去警告李自成,让他最好给本王老实一点,若是胆敢觊觎商丘,本王定不饶他。”

“不会。”牛佺赌咒发誓道,“定然不会这般。”

“来人,替本王送客。”多尔衮起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