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235章

作者:寂寞剑客

“至少,单凭都察院查抄了内务府并将马鸣騄下狱这两件事情是不够的,因为这两件事情远不足以扭转士林舆论。”

东林党最大的倚仗就是江南的士林舆论。

东林党甚至能够让江南的青楼名妓也跟他们一个鼻孔出气,真的很厉害。

“父皇,你刚才不是说都察院查抄内务府并将马鸣騄下狱,有可能会导致徐州之战的失败?进而导致我们父子三人沦为建奴的俘虏?”朱慈炯不解道,“这还不够吗?士林不至于连起码的分辩力都没有吧?”

“问题是你说的事情并未发生,不是吗?”

崇祯说道:“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是不能够拿来作为证据的?因为他们可以反咬一口说这正是为了保证徐州前线的粮饷供应。”

“啊?”朱慈炯瞠目结舌的道,“这不是颠倒黑白么?”

“黑与白有时候是很难分清的。”崇祯道,“甚至有时候压根就没有黑白,甚至于也没有正义邪恶,有的只是理念之争罢了。”

“呃?”朱慈炯听得一个劲挠头。

这话,有些超出他的认知范畴了。

朱慈烺听了这番话后却是陷入沉思。

……

很快,五天过去。

南京,内阁值房。

“阁老?高阁老!”

左光先一脸惶然奔入高弘图的值房,结果因为心慌意乱没有顾及脚下,居然一脚拌在门槛上摔了一个狗吃屎,还唉呀惨叫一声。

高弘图抬头看见,脸色当即板下来。

将手中毛笔一搁,高弘图便训斥道:“述之,你好歹也是左佥都御史,正四品朝官,怎么行事还是如此毛躁,当真是成何体统?”

“阁老,你听说了吗?”左光先自动忽略掉高弘图的训斥,爬起身说,“圣上的銮驾已经离开徐州,旬日之内就要返回南京了。”

“此事有何可慌乱的?”高弘图道,“圣上回朝乃是大好事。”

左光先腹诽道,圣上回朝是大好事?说的跟真的似的,我都差点信了,高阁老你真就不怕自己做的事被圣上知道?不怕被夷族?

当今圣上杀内阁辅臣可也不是新鲜事。

杀尚书以下大臣就更是跟杀小鸡仔似的。

不过这种话左光先当然是不敢明着说出来。

环顾左右无人,左光先小声说道:“阁老,下官听说圣上已经下了中旨简拔路振飞为刑部尚书,并入东阁预机务,又简拔兵部武选司郎中金铉为应天巡抚兼提督操江军务,这明显就是冲着都察院查抄内务府一案而来的。”

顿了顿,左光先先做了个杀的手势,又说道:“阁老,等路振飞还有金铉两人到南京之后兴起大狱,一切就迟了,所以不如先下手为强将马鸣騄……”

第二百九十七章 黄泥巴落裤裆

高弘图的脸色已经是不怎么好看了。

左光先却还没有发现,自顾自说道:“只要马鸣騄一死,一切就死无对证,还不是我们说什么就是什么?路振飞和金铉也不可能再查出什么首尾来。”

“你胡说什么呢?什么先下手为强?”高弘图勃然大怒道,“都察院查抄内务府并将内务府副主事马鸣騄下狱乃是因为通寇案,此案哪里有什么首尾?又有什么怕人查的?路振飞和金铉想查,那就尽管让他们去查好了。”

“呃啊?”左光先一脸茫然看着高弘图,整个人都凌乱了。

通寇案?高阁老你知道詹仰之和马鸣騄根本没有私通海寇,这根本就是我们泼在詹仰之和马鸣騄头上的脏水好吗?你居然说不怕查?

但很快,左光先就反应过来,一双眼睛也是慢慢的亮起来。

“闭嘴!”左光先刚想要说话,就遭高弘图喝止,“赶紧走,没事少到我这儿来,也不要大嘴巴到处跟人乱说,这段时间给我安生些。”

“下官领命。”左光先长揖道。

……

吴麟征、吴甘来还有陈良谟也聚集到了孟兆祥的值房之中。

“大宗伯你听说了吗?”吴甘来沉声道,“最近几天,街头巷尾突然之间传遍了歙县富商詹仰之勾结海寇的大案!”

孟兆祥冷哼一声说道:“别提了,刚才来上直的路上,我甚至听到两个乞丐都蹲在路边谈论詹仰之给了顾三麻子多少条鸟铳,顾三麻子又答应詹仰之,等到攻破南京之后给他多少的好处,说得有鼻子有眼,就跟亲耳听到似的。”

吴麟征道:“大宗伯,这背后肯定有黑手在推动。”

“是啊。”吴甘来道,“要不然绝对不会传播得这么快。”

“这不是明摆着的么。”孟兆祥冷然道,“圣上马上要回京了,如果不能在圣上回京之前将詹仰之通寇案办成铁案,他们就会很被动。”

吴麟征道:“可是只要有刘宗周老大人在,他们就别想得逞。”

“依我看,刘宗周老大人怕也是自身难保。”孟兆祥叹息道,“这位老大人崖岸高峻,把名节声望看得比什么都重,之前那些人也是因为顾忌刘宗周老大人的身份及名望,所以没有把矛头对准他,但现在圣上回朝在即,留给这些人的时间不多了,他们就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不出三天,那些御史言官就该群起而攻了。”

陈良谟闻言击节说道:“难怪这几天陆朗、黄耳鼎他们这伙人都是鬼鬼祟祟的,敢情是在谋划攻击刘宗周老大人,此事我们不能坐视。”

吴甘来道:“士亮兄所言极是,我们必须得阻止他们。”

“没用的,我们根本阻止不了。”孟兆祥叹息一声说,“到了现在你们还是看不出吗?整个南京官场都是他们的人,他们想要办的事情,没人能阻止得了,史阁老身为内阁首辅,也照样被他们逼得只能自行去职在家。”

陈良谟道:“下官不信他们还真能为所欲为。”

孟兆祥道:“至少在南京他们真能为所欲为。”

……

时间来到崇祯十八年的七月廿五,正是一年当中最炎热的季节。

南京刑部的大牢里更是闷热不堪,马鸣騄坐着不动都浑身冒汗,不过肉体上的这点小磨难对于马鸣騄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真正让马鸣騄感到伤心的是南京百姓的愚昧。

这些愚昧的百姓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已经被别人给愚弄了。

想到这,马鸣騄就更加痛恨东林党的那些人,这些人行事是真没有底线,真的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简直跟阉党一样的可恨。

可笑他也曾经一度认为东林党人都是正直的。

然而事实证明,这些人跟阉党根本没啥区别,众正盈朝?我呸!

“咣啷。”马鸣騄侧了个身,拴在枷锁上的铁链立刻发出一阵清脆的响声,因为整个大牢里只有他一个人,所以在幽静的大牢里就显得格外的突兀。

但很快,一阵轻盈的脚步声传入马鸣騄耳畔,有人过来。

马鸣騄不由得感到有些纳闷,自从他被关入刑部的这间大牢后,同一间牢房还有相邻牢房的犯人就纷纷被转移走,据说是担心他假借这些犯人与外界相通,传递消息,对此马鸣騄是嗤之以鼻,本官行事堂堂正正,传递什么消息?

再就是,自从被关进来之后,没被提审过一次。

牢头私下里告诉他说,是因为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刘宗周老大人在故意拖着,要不然早就不知道过了几次堂,说不准大刑都已经上过许多次。

回头看,便看到牢头从通道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让马鸣騄很意外的是,牢头这次居然不只是跟他说几句话而已,而是径直打开了牢房的大铁栅栏门,甚至拿出钥匙想要解开他身上的锁链。

“等等。”马鸣騄瞬间警惕起来,“你要做什么?”

“嘘!”牢头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又来解他身上锁链。

马鸣騄微一侧身避开牢头的钥匙,说道:“你说清楚到底想要做什么?”

“大人,小人放你走!”牢头压低声音道,“小人知道你其实是个好官,这次下狱也是被别人冤枉的,但那些人已经铁了心要屈打成招,把这案子做成铁案,为此他们甚至把刘宗周老大人也气回山阴老家了。”

“什么?”马鸣騄道,“刘宗周老大人回山阴老家了?”

“可不。”牢头忿然道,“那些人是真下作,刘宗周老大人快七十岁了,而且素来严于律己,慎独之说天下谁人不知?”

“可是你猜他们都做了些什么样的龌蹉事?”

“他们居然把老大人给强行灌醉,抬到了南院头牌朱素素的闺房里边。”

顿了顿,牢头又叹息道:“老大人酒醒之后,差点没有一头撞死,最后虽然被家仆以及朱素素救下,可也没脸留在南京当官,当天就告老还乡了。”

“可恨!”马鸣騄忿然道,“这些人还真是做得出来啊!”

“所以,就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们做不出来的。”牢头再次伸手来解锁链,“大人你再留在刑部大牢里,只能是死路一条。”

“小人先给你解开枷锁还有镣铐。”

“然后你跟小人离开这里,找个地方躲起来。”

顿了顿,牢头又道:“圣上马上就要回南京了,等圣上回京你就没事了。”

“等等。”马鸣騄再次制止牢头道,“你说什么?圣上马上要回南京了吗?”

“是的。”牢头说道,“圣上的銮架七天前就已经离开徐州,这会应该过淮安府了,所以那帮人才会这么急着赶走刘宗周老大人。”

马鸣騄听了后却说道:“真要是这样,我不能走。”

“不走?”牢头急道,“大人,你要是不走的话,会没命的。”

“我这条命不值几钱,他们若想要尽管拿去便是。”马鸣騄哂然一笑又道,“但本官今天若是从刑部大牢逃了出去,真就是黄泥巴落进裤裆里,真要是这样,本官非但帮不上圣上什么忙,反而只会给他添乱。”

“怎么会?”牢头急道,“圣上是已然悟道之圣人,心如明镜!”

“圣上自然是心如明镜。”马鸣騄下意识的想要抬起手向着徐州方向作揖,但是戴着枷锁根本抬不起,便只能作罢。

停顿了下,马鸣騄又道:“但是江南百姓多愚昧哪,他们根本就分辩不出,谁是真对他们好,谁只是口头说说而已,本官今天若是真的跟着你离开了大牢,消息传开,江南百姓只会认为我马鸣騄是畏罪潜逃。”

“这……”牢头顿时愣在那里。

马鸣騄摇了摇头,又道:“届时,圣上若真要替我马鸣騄脱罪,不就变成了徇私枉法的昏君,如此我马鸣騄真百死难赎其罪。”

“这般说来,倒是小人失了计较。”牢头怅然若失。

马鸣騄说道:“牢头,我知你是一片好意,我不怪你,但此事不行。”

“如此,马大人珍重。”牢头长叹了一声,跪地向马鸣騄叩了仨响头。

……

这个牢头显然真是听到什么风声,私下放人也真不是存心想害马鸣騄。

因为第二天一大清早,另外一个牢头就给马鸣騄送来了一顿丰盛的席面。

看到这,马鸣騄就什么都明白了,那些人竟是连审案都懒得审,直接给他定了罪并且还要立刻处斩,这真是急得跟什么似的。

马鸣騄倒也没有浪费这顿断头餐。

等牢头解开了枷锁以及锁链之后,便开始大快朵颐。

酒足饭饱,马鸣騄打了一个酒呃站起身说道:“走吧,该上路了。”

押上囚车,来到外面的大街之上,只见街上已经挤满围观的市民,看到马鸣騄的囚车出来,这些市民又纷纷拿手中的烂菜叶、臭鸡蛋甚至秽物朝他扔将过来。

不消片刻,马鸣騄脸上、身上还有囚车上就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秽物。

沿着贡院街走了好几里,最后从三山门押出南京城外,来到江边法场。

第二百九十八章 破县里宗族易,破心里宗族难

此时,在凤阳府北边一个叫蒙城的小县城。

崇祯带着两个儿子装扮成行商模样,站在县衙八字墙前的人群外面看热闹,身边则拱卫着同样乔妆成商旅模样的胡国柱等十几个夷丁。

此时的蒙城县衙外正有两股人马在进行对峙。

一方穿着皂服腰间挎着腰刀,看着像是衙役,大概有十多个。

另一方戴斗笠、穿布衣,有许多还光着脚板,手上拿的是各种各样的刀具,大多都是柴刀或镰刀,但人数至少有上百个。

因为双方人数相差太过悬殊,衙役如临大敌。

去别处打听情况的吴应箕很快回到崇祯跟前,小声说道:“已经问清楚了,是因为一桩抢婚官司。”

崇祯道:“什么样的抢婚官司?”

吴应箕:“易家村的一个秀才央人说了门亲事,可新媳妇还没来得及过门,在一次赶集之时遇见了易员外,然后易员外也看中了这新媳妇,想要娶回家做第九房小妾,结果两家就发生了冲突,易秀才一方吃了大亏。”

“新媳妇也被易员外给强行娶走。”

“易秀才不服,把易员外告到县衙。”

“蒙城县令据说是从南京贬下来的,以前曾经在翰林院呆过,是个愣头青,一怒之下就带着衙役捕快替易秀才把媳妇给抢回来。”

顿了顿,又道:“然后就惹怒了易家。”

“惹怒了易家?”朱慈烺道,“易员外家?”

“是易员外家。”吴应箕点点头,随即又说道,“也不仅仅只是易员外家,而是整个蒙城境内的易姓一族。”

朱慈烺肃然道:“整个易姓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