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294章

作者:寂寞剑客

“说得轻巧。”徐育贤便立刻反驳道,“你觉得我们驱动得了全军吗?在进攻的时候还能让全军保持阵形?这要是乱了阵形怎么办?”

让十几万人摆好阵形就已经很不容易,让十几万人在进攻的时候保持阵形那就更是痴心妄想,就是用脚指头想都能想得出,到时候肯定是一片混乱。

如果明军已经崩溃,那没什么,反正是追杀,混乱对混乱,无所谓。

可现在明军还没溃,而且已经摆好了防御阵,他们要是乱哄哄的冲过去打,别说十几万人,就是上百万也没用,因为不能保持阵形的话,人多就不再是势众,而是坑,人多是坑,人越多就越混乱越完蛋。

流贼打仗倒是经常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乱哄哄往前冲。

但是每次都被关宁军的几千甚至几百骑兵打得屁滚尿流。

总之一句话,驱动十几万人往前进攻,这基本上就是自杀。

摆好阵形等着明军来打,还能打一打,主动进攻是办不到的。

“那你们说,该怎么办?”郝郊忠黑着脸道,“这不行那不许,依我看干脆散伙得了,就带着自己的人马各奔东西。”

“不能散伙。”徐勇断然摇头道。

“我们十几万人聚集在一块还能跟明军抗衡一下,可要是分兵,立刻就成了人家砧板上的鱼肉,想杀就杀想吃就吃。”

十几个总兵副将闻言都是沉默了。

因为徐勇说的是事实,要不然他们早就各奔前程。

徐勇沉声道:“这样吧,我们各镇出一个总,别拿厮养卒凑数啊,要精锐,凑一个营先试着打他一下子,看看对面的官军能有多少成色?”

“成,这个法子可以。”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成。

很快,乱军便用十几个总凑成一个六千多人的营。

然后又选了一个悍勇的游击临时担任这个营的主官。

为了强化这一个营的战斗力,还给每个兵都配了棉甲。

哨长以上军官更是每人配了一副直身扎甲外加一顶钵胄。

带队的那个游击更是从内到外披了锁子甲、棉甲加铁扎甲。

武器装备则是一三六,前面一排是刀牌手,专门负责防御,后面三排是火枪手,负责远程打击,再后面三排则是长矛手。

这个是明军步兵的标准配置。

花了差不多一个时辰,终于做好攻击准备。

“攻!”为首的游击用力一引手中的斩马刀,六千多个乱军便排着整齐的队形,开始向着前方的明军大踏步推进。

十几万人无法在进攻时保持队形,但是几千人就可以做到。

很快,六千乱军就迫近到了明军五百步以内,在这个距离,明军阵中如果有虎蹲炮、佛朗机炮或者红夷大炮的话,就会开火。

然而,明军阵中却仍旧一片沉寂。

十几个总兵副将见此便松了口气。

还好,看来明军并没有携带火炮。

……

徐乌牛双手竖持燧发枪贴于胸前,站在前排。

看着前方踏步行进的几千个乱军,徐乌牛的心下毫无波澜,第一个是因为已经有了对阵山匪的经历,第二个就是有车墙保护。

偏厢车的车墙厚三寸,足以抵御鸟铳的射击。

乱军除非有红夷大炮或佛郎机炮,否则的话威胁不到他们。

不一会,乱军就迫近到八十步内,前排的刀牌手纷纷下蹲,第二排的火枪手则纷纷举起手中的鸟铳,远远的对准了明军车阵。

“蹲下!”徐应伟手中腰刀用力压下。

徐乌牛便果断握持燧发枪蹲到车墙后面。

下一刻,车墙外侧便响起啪啪啪的撞击声。

仍旧站着的徐应伟身上也响起当当的撞击声。

只不过徐应伟魁梧的身躯却只是微微的晃了下。

乱军见鸟铳没什么用,便停止射击继续往前推进。

看样子,乱军是打算冲到明军的车阵前发起夺墙战。

第三百七十章 降维打击

很快,乱军就迫近到了二十步内。

二十步,也就是三十米,这个距离已经非常近。

“第一排,打放!”徐应伟高举的腰刀再次落下。

阎应元等九个士子也跟着给各自的部属下达命令。

下一霎那,徐乌牛等900名士兵便同时站起身来,然后将燧发枪架在车墙上,瞄准外面乱军扣下扳机。

伴随着密集的放铳声,超过700颗铅弹呼啸向前。

并不是所有的燧发枪都能够打响,总有出故障的。

然而接近八成的发火率已经堪称极为优秀,相比鸟铳、鲁密铳这样的火绳枪,几乎已经属于降维打击。

枪声响过,前方二十步外的乱军刀牌手纷纷倒地。

一整排六百多个刀牌手几乎没有一个还能站着的,寸许厚的木牌连以前的大明兵仗局生产的鸟铳都扛不住,更别提大明兵工厂生产的燧发枪。

冲在最前面的那个乱军游击倒是命大,居然没死。

看到明军只是一轮射击,就打死打伤己方六百多人,乱军游击又惊又怒。

这个乱军游击还是有点胆识的,看出来明军的火器极其的犀利,所以必须得尽快贴上去展开近战才行,不然他们这六千多人就一个都别想活命。

当下乱军游击扬起斩马刀大吼了起来:“全速往前冲,全速冲锋,冲上去,全都跟老子冲啊,冲上去……”

听到乱军游击的咆哮声,原本走在后面的那六排长矛手瞬间加速,越过火枪手全速往前冲锋,试图迫近到车阵前与明军展开近战。

不幸的是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而已。

还没等他们往前冲几步,第二排明军火枪手就替换到了车墙后面。

随即又是连续的放铳声,又一排密集的弹雨倾泻过来,冲在最前面的第一排长矛手瞬间倒下一大半,剩下的没跑几步也跟着倒下。

而且这一次,那个乱军游击也没能幸免。

至少两颗铅弹同时击中了他,其中一颗更是击中脖子。

乱军游击扔掉斩马刀,捂着脖子慢慢倒地,殷红的鲜血很快从指缝间溢出,整个人也只剩下不停的抽搐。

看到这,后续跟进的几排长矛手便有些慌。

这杀伤力也太吓人了,明军的这是什么铳?

怎么穿透力有这么强?还有,明军火枪手怎么可以挨这么近?

下意识的,后续跟进的长矛手便纷纷减慢了脚步,明军的火铳实在太吓人,何况领头的游击也被打死,还有必要往前冲?

就在这时,又一排明军火枪手替换了上来。

又是一阵巨大的放铳声过后,又有一排长矛手哀嚎着倒地上。

看到这,剩下的三排长矛手终于是害怕了,转过身就往回跑。

长矛手这一跑,停在后面的三排火枪手便也立刻掉头往回跑。

就这样,乱军的第一波攻势遭到轻松瓦解,乱军的伤亡至少在两千人以上,其中至少有一半被击毙,剩下的则躺在阵地前无助的哀嚎。

然而明军却是零伤亡,这个就是降维打击。

革命性的火器加颠覆式的作战理念,

合在一起就是这效果。

……

看到乱军败退,胡国柱再一次向崇祯请战:“圣上,这时候驱动骑兵追击,肯定可以直接冲垮乱军的大阵。”

到底是胡国柱,十七岁就跟着他老子打仗。

所以一眼就看出来现在是一个绝佳的战机,趁着乱军溃兵往回溃逃的机会,驱动骑兵尾随掩杀过去,剩下的三四千溃兵只会更加惊恐,就会慌不择路的一窝蜂往回跑,这时候大概率就会把乱军的大阵冲乱。

乱军大阵一乱就完了。

毕竟不是高度组织的军队。

“不必。”崇祯却是拒绝追击。

因为崇祯的目的不是击溃乱军,而是迫降。

还是那一句话,大明眼下正处于工业大发展的前夜,最急需的就是劳动力。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把这十几万乱军赶尽杀绝的,但凡只要有一丝可能,他就要尽全力迫降这些乱军。

胡国柱不免有些失望,但也没有多说什么。

崇祯也没有过多解释,身为皇帝、上位者,他解释不过来的。

如果做什么事都要跟臣子去解释,那他就什么事都不用干了。

崇祯再次举起望远镜,但是视野却转向武昌城方向,悠然说:“算算时间,堵胤锡的大军应该已经渡过长江了吧?”

高起潜便立刻禀报道:“禀万岁爷,三个时辰前堵大人就曾经遣飞骑来报,说是正在水师的协助之下渡江,所以现在多半已经过江了。”

“过江了就好。”崇祯放下望远镜,又对胡国柱说道,“胡卿,做好准备吧,只要堵胤锡大军过江的消息传到对面,乱军肯定土崩瓦解,这时候就看骑兵营还有夷丁了,朕的要求就只有一个,不可放走一人,更不可跑掉一匹马!”

“是!”胡国柱轰然道,“骑兵营,夷丁准备!”

接到命令的骑兵和夷丁便纷纷开始检查身上装备。

有些骑兵更是把火绳都提前点燃,缠绕在护臂上。

……

堵胤锡的十万镇兵分为两处渡河。

一处为金沙镇,一处则为阳逻镇,分别位于武昌的上下游。

渡过长江之后,堵胤锡便立刻下令全军展开队形,从东北、西南两个方向朝着武昌方向包围过来,不出意外的话,两路镇兵应该会在武昌东南的金沙洲与崇祯会合,进而完成对乱军的合围。

此时,堵胤锡正率领五万镇兵漫山遍野的往前推。

由于武昌府水网密布,所以行军队列被地形割得支离破碎,但是整个队伍从西向东拉出去却足足有十多里,看着还是很壮观。

杨破奴这会已经披上了两副甲胄,也骑上了骡子。

王老实等其他镇兵也是纷纷骑上自家的牲口,大多是毛驴,远远看过去,就只看到一支庞大的驴骑兵正在漫山遍野向前开进。

……

乱军的十几个总兵副将已经炸锅。

因为撒出去的斥候骑兵已经发现了堵胤锡的南北两路大军。

得知正有两支大军从东北、西南两个方向朝他们猛扑过来,这十几个总兵副将立刻就慌成了一团,一时间都没了主意。

有说留下决战,有说要分头突围。

也有的说干脆就投降算了,没准也能够保命。

毕竟,崇祯自从煤山悟道之后变得仁慈多了,东林党首脑犯了弑君之罪,崇祯也只是诛杀了首恶,甚至没有罪及家人。

所以,他们未必没有活命的机会。

十几个总兵副将吵成一团,迟迟达不成统一。

徐勇便绷不住,这些竖子,我特么真是瞎了眼才会跟着你们一块闹兵变,一帮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蠢货。

当下徐勇点起自己的部曲,自顾往南边去了。

徐勇这一走不要紧,立刻就形成了雪崩效应。

于是,十几个总兵副将便纷纷带着各自部曲,分头逃跑。

然而,对面的明军骑兵等的就是这一刻,看到乱军分头逃跑,明军的骑兵便立刻大举出击,对乱军展开了追杀。

乱军刚开始还想顽抗一下。

但是当第一波试图顽抗的乱军遭到斩杀,剩下的乱军就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