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32章

作者:寂寞剑客

当下四人便同时凑过来仔细阅读头版头条的报道。

“野战!竟是野战!我大明天兵竟然是在野战中击败的建奴大军!”

“天哪,我大明天兵不仅在野战中大败建奴大军,而且还是在以三万对十余万马步大军的绝境之下取得的大捷!”

“不易,此诚然不易!”

“徐给谏诚可谓我大明之战神!”

“浑河大捷,我等当浮一大白!”

“汪公所言极是,我们当举樽,为大明战神遥贺!”

“诸位诸位,我有一言,此番浑河大捷,待明日两市必然会高开,因而我等需要早做准备,及早遣下人去两市排队。”

“等明日开市之后,沽高卖出!”

“对对对对,非孙员外提醒,险误大事。”

好嘛,说到最后还是要炒债,到底是炒债的老玩家。

但是被浑河大捷的好消息一刺激,大厅里边的气氛都热烈不少,连带着陪酒的四位姑娘都多得不少酒资。

……

石久可看完李贞丽拿来的商贾报,眼睛都瞪得溜圆。

“浑河大捷?我大明天兵于浑河南岸斩杀了建奴一万两千余级?生俘八千余人?且是堂堂正正的野战?”

几位湖广丝商也是震惊莫名。

“天,我大明天兵竟在野战中击败了建奴?”

“而且还是以三万对十余万,此诚开国以来最大胜绩!”

“只此一仗,徐给谏便足以名垂青史,石公,我等在此向你道喜了。”几个湖广丝商纷纷向石久可道喜。

石久可的脸色变得一片酡红。

今晚他其实只喝了半罐明酒,并没有喝烧酒。

但是此刻,石久可却如同喝了半斤烧酒一般,人都是飘的。

几个丝商的道贺却惊醒了他,当即起身说道:“诸公少陪了,如此大事,我得连夜赶回新昌老家报信,定购生丝事咱们回头再说。”

“不不不,生丝之事就这么定下了吧。”几个丝商同声说道,“别家不管,但是我们几家的生丝只卖你,至于价钱由石公一言而决。”

“好好好,价钱方面定然不会亏待诸公。”

石久可闻言顿时大喜,这可真的是好事成双。

又扭头跟李贞丽说道:“李嬷嬷,酒钱记我账上。”

“不用了。”李贞丽笑着摆手说,“这顿酒奴家请了。”

稍稍一等,李贞丽又说道:“就当是奴家为大明战神贺。”

“那不行,喝花酒哪有让人代付酒资的。”石久可坚决推辞。

记完酒账,石久可便匆匆出了媚香楼,唤来随从连夜赶回新昌老家而去。

……

与此同时,在贡院街附近一条小巷里,两个老头正在一家小酒馆里喝酒,喝的是十文钱一大壶的浊酒,佐酒的也只有几小碟腌菜。

“牧斋兄,你头上的白发又多了。”黄道周喟然说道。

钱谦益轻叹了一声,苍凉的说道:“快七十岁了,头发能不白吗?”

“我也六十四岁了,本来打算就此返回漳浦老家,趁着还没有死整理一下多年的库藏再写几篇文章,死后垫棺材,可终究……”

黄道周说到一半就停住没有往下说。

“可终究心有不甘。”钱谦益接着说道。

“也不能说是不甘,而是不能眼见着大明朝滑向万劫不复的深渊。”黄道周神情复杂的说道,“现在各家报纸上宣扬的思想很危险,什么人格平等,男女平等,什么民贵君轻,此等思想属实过了,长此以往则必然天下大乱。”

“胡说八道。”酒娘将刚刚烫好的一壶热酒往板桌上重重的一顿,柳眉倒竖斥道,“也就你们这些老古董躲在角落里哀声叹气,我看现在的大明着实兴盛得紧,便是贡院街这一片的营生也比往年好了十倍不止,何来天下大乱?”

酒馆老板娘是真的不忿,搁三年前哪儿有她抛头露面赚钱的机会?

可现在,她不光可以抛头露面卖酒,各家的大姑娘小媳妇也可以去各家工坊里做工,赚取银钱养家,手里有钱,在自家官人面前说话也是有了底气。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哪。”黄道周和钱谦益气得直摇头。

就在这时候,小巷子外陡然响起震天价的欢呼,大明万岁!

随即一个少年飞奔进来,喊道:“浑河大捷,娘,浑河大捷!”

第五百四十六章 名扬天下

“什么大捷?”酒娘没听清楚。

“浑河大捷。”少年兴奋得小脸红朴朴的,“我大明天兵两万五千人外加五千朝鲜军在浑河南岸打败了十多万建奴马步大军。”

少年明显已经开蒙,而且读过史书。

崇祯在江南强力推动的手工业发展,正在各个领域结出累累硕果,文化领域的溢出效应就是有机会开蒙读书的蒙童数量大大的增加了。

搁两三年前,像眼前这样的少年是没有机会读书的。

他们家这座小酒馆,连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都困难,根本就不可能拿出每年五两甚至十两银子的束修给他开蒙。

但手工业的边际效应毕竟还是有限。

手工业的印刷作坊,成本还是偏高。

更加底层的学龄儿童还是买不起书,也付不起束修。

只有等到蒸汽机实用化完成,印刷作坊由手作坊进化到机器工厂,书籍的价格才会出现大幅度下降,那时方能全民读书。

“真的?”酒娘听了后面露惊喜之色。

打胜仗总是令人愉悦的,只要是正经人,有谁会希望自己的国家打败仗呢?

不过更让酒娘高兴的还是利益,因为酒娘发现,上次李妃娘娘在川东打了胜仗,酒馆的生意好了不少,后来阎给谏在大沽口又打了个胜仗,来酒馆喝酒的士子员外就更多,这番明军又在辽东打了个胜仗,酒馆的生意只会变得更好。

酒娘甚至已经预见到那些士子商贾呼朋引伴前来喝酒。

这个月要是能多赚几十两银子,就可以在贡院街买个三进的小院。

内务府营造科在贡院街新造了一排十几个小院,她已经去看过了,真真是喜欢,就是手头差着几十两,要不然早就出手了。

是的没错,内务府已经开始涉足房地产。

不过内务府涉足房地产的初衷,不是为了赚钱。

恰恰相反,内务府涉足房地产是为了平抑房价。

因为随着南京手工业的大发展,工坊数量剧增,而工坊的增加又导致用工剧增,因而南京的常住人口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保守估计,南京现在的人口也已经超过两百万。

人口的大量涌入导致住房紧张,有嗅觉敏锐的商贾便立刻将目光瞄准了房地产,营造售卖房子以牟利,导致房价快速上涨。

崇祯见此,当即便下旨内务府强势介入。

内务府早在地价近乎白菜价时,就斥1800万两银子买下大半个南京城的地皮,再加上抄没所得地皮,手上囤了大量地皮。

接旨之后,马鸣騄当即设立营造科造房。

半年之内,南京的房价就被打到白菜价。

真真是白菜价,小市民阶层就能买得起小院。

最底层的外来雇工也能轻松负担单间的租金。

企图牟取暴利的商贾血本无归,南京百姓却交口称赞。

言归正传,酒娘很高兴的说道:“太好了,大明又打了个大胜仗。”

“不足信,不可信。”黄道周却摆摆手说,“此定是边将虚报战功。”

“定然是虚报战功。”钱谦益深以为然道,“以前那些边将虽贪鄙,但是好歹还要受文臣节制,纵然是虚报战功,也不敢编得太过离谱,但是现在统兵的这些勤王士子仗着有圣上撑腰,真是什么话都敢说,两万五千明军打败十多万建奴,而且是在浑河南岸野战?他们真敢说,真当天下之人都是愚夫?悲乎哉,悲乎哉。”

“我不许你们言语侮辱大明战神!”少年闻言大怒。

“咦呀,年纪不大火气倒是不小。”钱谦益哂然道,“谁是大明战神?”

少年两手叉腰,义愤填膺的说道:“便是率我大明天兵在辽东取得浑河大捷的徐给谏应伟公,他以少击多,阵斩建奴一万两千余级,生俘八千余人,纵卫霍再世也不过如此,难道不配称大明战神吗?”

“越发胡说八道了。”钱谦益真听不下去。

黄道周也生气的说:“两万五千明军加五千朝鲜军大败建奴十数万马步大军就已经够惊悚的了,现在居然还敢大言不惭的吹嘘说阵斩建奴一万两千余级,还有生俘八千余人,此等狂悖之语只有汝等黄口小儿才会相信。”

“你……”少年大怒道,“你们给我等着。”

说完,少年便转身蹬蹬蹬的跑出了小巷子。

这时候,小巷外面的欢呼声却是越发的大声。

钱谦益和黄道周便有些将信将信,难道真的取得了浑河大捷?

惊疑不定之际,少年已经跑回来,再将一份报纸掼在酒桌上,大声道:“你们瞧,我大明天兵是不是在浑河南岸取得了大捷?”

“翰林日报?”钱谦益和黄道周面面相觑。

再看翰林日报的头版头条,赫然就写着浑河大捷。

“这……”钱谦益和黄道周彻底傻在那里,居然是真的?

因为翰林日报是翰林院办的报纸,翰林院跟内务府不同,内务府就是圣上的鹰犬,但是翰林院却素来持正,从不拍圣上马屁。

所以翰林日报的文章还是可信的。

明军竟然真在野战中打败了建奴?

而且还是前所未有的大捷?

斩首一万两千,生俘八千?

属实难以置信。

……

回头再说石久可,只用了五天时间就从南京赶回了新昌,来不及先回黄坛自己家,就径直奔姥东的徐家而来。

石久可到来之时,徐家人正围坐着吃夜饭。

“久可你咋来了?可是黄坛石家出了变故?”徐士益有些惊讶,心说不年不节的,石家大舅哥跑来东山做甚?

“不不,我们石家并没有变故,是你们徐家。”

石久可气还没有喘匀呢,所以只说了半截话。

徐士益心头便猛的一跳,神色大变道:“难道是应伟他……”

旁边的徐老夫人手一抖,筷子落地上,石三娘的美目里更是瞬间涌起泪水,她们还道是徐应伟为大明捐躯了,石久可是来报丧的。

“不是,你们想哪去了。”石久可这才发现气氛不太对。

当下一跺脚说道:“应伟他没事,他可是兵科都给事中,能有什么事?”

石三娘闻言顿时松口气,徐老夫人却哭出声:“这么说是应龙出事了?”

“唉呀,亲家母你想到哪儿去了,应龙也没事,他们兄弟两个好着呢。”石久可这下不敢再说半截,一口气说完整,“我花了五个昼夜马不停蹄从南京赶回姥东来,是特地来向你们家道喜的,应伟立大功了,他在辽东打了大胜仗!”

“他们俩都没有出事啊,那就好。”徐老夫人放下心来。

徐士益也夹了一块肥肉塞进嘴里,边嚼边说道:“不就是打了个胜仗么,派人捎个口信回来就得了,还劳你昼夜兼程赶回来,没这必要嘛。”

“亲家公,你有没有在听我说啊。”石久可说道,“这可是一个大胜仗。”

“大胜仗?”徐士益不屑的说道,“能有多少大?不就是守着营寨斩了几百个建奴,顶天了千把来个,又或者斩了一个贝勒?”

“亲家公,那你听好了。”石久可一字一顿的道。

“应伟他率领两万五千明军外加五千朝鲜军从沈阳撤往盖州卫的途中,在浑河南岸遭遇建奴十数万马步大军,经一昼夜野战,阵斩建奴一万两千余级,生俘八千余人,此乃是我大明自宣德朝后对外最大胜绩!”

稍稍一顿,石久可又道:“凭此役,应伟不敢说直追卫霍,但是名垂青史、他日配享太庙却是必然的,这可不得了。”

徐士益的眼睛募然瞪大,然后喉头突然唔的一声。

“呀呀呀,这是噎着了。”徐老夫人急道,“应熊,快替你爹顺顺气,快些。”

徐应熊便赶紧抢到徐士益跟前,照着徐士益背上一顿猛拍,又往胸前顺气,折腾了好一会徐士益才终于把卡在喉头的肥肉给吞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