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39章

作者:寂寞剑客

另外几个参将也纷纷发声,都支持马万春的意见,支持镇压乌蒙府的哗变,可见马万春还是有那么点影响力,毕竟是忠贞侯秦良玉的嫡次孙。

李香君的俏脸再次冷下来:“然后呢?镇压完乌蒙府的土兵就高枕无忧了吗?乌撒还有镇雄诸府的土兵就不会闹了吗?”

马万春等几个参将闻言顿时无言以对。

其实,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来,除了遵义府的土兵之外,其余四个府的土兵都已经出现了军心不稳的迹象。

遵义府的土兵毕竟跟李香君时日最久。

而另外几个府的土兵只是听说过香君夫人的美名。

这个时候如果铁血镇压乌蒙府的土兵,最终结果只能适得其反,瞬间逼反乌撒府等几个府的土兵,如果犍为的武大定再趁势攻击,那就完了,不仅叙州府将会得而复失,便是乌蒙府等五个府也会跟着失守。

好半晌后,马万春闷声问道:“那现在该怎么办?”

“你们都在外面等着。”李香君说完就要往里边去。

“娘娘?!”马万春等几个参将见此顿时间变了脸色。

“不用慌,乌蒙府的土兵只是想回家而已,他们并不是要造反。”李香君道,“本镇断不会有什么危险,你们只管在外面放心等候便是。”

马万秦等几个参将闻言,钦佩之余更感到惭愧。

心说自己堂堂七尺男儿,反不如一介女流更有胆识。

陈二妹却上前一步说道:“娘娘,奴婢随你一道进去。”

“可以。”李香君点点头,只带着陈二妹进了乌蒙府土兵军营。

看到李香君只带着一个婢女进来,乌蒙府的土兵纷纷让到两侧。

一切正如李香君所料,乌蒙府的土兵只是单纯的想要回家,并未想过造反,所以尽管李香君只带了一个婢女前来,也没有展现出丝毫恶意。

乌蒙府的十几个土兵军头见到李香君之后,更是诚惶诚恐。

乌蒙府的土司、土官都已经被土民给打倒,这些个军头都是有威望的土兵。

十几个军头再三向李香君保证:“香君夫人,我们真的只是想要回家,没想过造反,更不会投靠武大定等逆贼与朝廷打仗。”

李香君和颜悦色的说:“想回家是人之常情,不过你们为什么不跟本镇说?当初征召你们出山时本镇就有言在先,想要回家随时可以走,但是走之前总得打个招呼吧?哪怕只是朋友之间小聚,临走之前不也要打个招呼。”

十几个军头闻言便羞惭的低下了脑袋。

得承认,这些土兵骨子里其实都很纯朴。

只要消除了敌对情绪,沟通起来其实很容易。

当然了,如果换个场合把他们心底的恶念勾起来,立刻就会化身成为野兽,做出反人类的兽行也不是不可能,所以说人类是复杂的高级动物。

但是至少在此刻,乌蒙府的土兵军头都是纯朴的。

一个军头讷讷的问道:“那现在打招呼还来得及吗?”

“当然,任何时候都来得及。”李香君笑了笑又问,“不过,本镇能否知道,你们为什么想要回家吗?是因为死的人太多?”

“当然不是,我们既然肯跟着夫人你下山,就不会怕死人。”

十几个军头仿佛受到了侮辱,怫然作色道:“我们彝人可没有贪生怕死的,但是我们也不愿意被人当成傻子,自己死了不说,还要让家中妻女受欺辱。”

“此话从何说起?”李香君问道,“有谁敢欺辱你们的妻女?”

十几个军头默然,最后有一个军头实在没忍住,问李香君道:“香君夫人,朝廷将石砫宣慰司的三万寡妇强行发往湖广,配给湖广镇兵为妻,可有此事?”

“你们是说这个?确有其事。”李香君点点头又道,“但又不是。”

顿了顿,李香君又将石砫宣慰司寡妇招赘男人充任镇兵的事原原本本道出。

听完李香君所说,十几个军头面面相觑,原来是这么回事,那他们怕个啥?就算他们真的战死沙场,他们的姓氏血脉也会延续下去。

说到底,为朝廷打仗还有诸多好处,有钱拿而且还管吃饭。

李香君又接着说:“女兵营中就有不少石砫宣慰司的寡妇,你们可以去问她们,如果你们还是不信,也可以问遵义府古蔺州的土兵,这么大一个事情,不可能骗过所有人,如果本镇是在撒谎,就一定会被人揭穿。”

听到这,十几个军头其实就已经相信了。

一是因为正如李香君所说的,这么大的事很难骗过所有人。

再一个,就是李香君太从容、太袒荡了,由不得他们不信。

“香君夫人,我们相信你,是我们错了。”一个军头诚恳的说道,“那我们留下,继续为朝廷效力,不知道可以不可以?”

“当然可以,想要为朝廷效力任何时候都可以。”李香君欣然道。

守在李香君身后的陈二妹立刻长出一口气,这场危机终于被化解,同时对李香君充满了钦佩之情,心说娘娘就是厉害。

十几个军头又提出让乌蒙府的土兵回军营。

目送十几个军头转身出帐,李香君却忽然心头一动制止道:“慢着!”

“嗯?”十几个军头回头茫然看着李香君,不知道李香君为何拦着。

李香君却若有所思的问道:“你们说谣言会不会是武大定派人散布的?”

“多半就是。”陈二妹不假思索的道,“因为连傻子都知道,只等娘娘整顿好了五个府的土兵,下一个目标就是武大定。”

十几个军头也点头表示附和。

李香君又问:“那么如果谣言奏效了,五府土兵暴发哗变,将会如何?”

又是陈二妹:“那武大定肯定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一定会向叙州府发起进攻,甚至还有可能会向乌蒙诸府发起进攻。”

“就是这个。”李香君击节道。

“那我们就为武大定唱出好戏。”

“唱戏?”十几个军头面面相觑。

我们彝人跳舞在行,唱戏就不好听。

……

转眼间半个月过去。

争气一号今天又要进行第二次试车。

崇祯下旨,宋应星再次点燃了锅炉。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锅炉内再次响起轰隆轰隆的蒸汽涌动声,气压计也是节节攀升,很快就来到了2个大气压。

随即方以智打开汽缸阀门。

伴随一阵尖锐刺耳的啸声,足有数吨重的飞轮开始缓缓转动。

【注:飞轮重数吨,并不意味着需要数吨推力才能使其转动】

崇祯、帕斯卡、方以智还有宋应星等人的心便立刻提到嗓子眼。

尤其是当飞轮转运到四分之一周时,众人的心险些从胸腔蹦出来。

因为上次试车,飞轮就是卡在了这个位置,导致汽缸都险些爆掉,却不知道今天这次试车会不会重蹈覆辙?

悲剧终于没有重演。

众目睽睽之下,飞轮平稳的转过四分之一周的节点,接着是半周,再然后是一整周,再然后速度越来越快,快到飞轮的条幅只剩一圈圈的残影。

“万岁爷,这是成了?”寂静中,高起潜小声问道。

“嗯,成了。”崇祯很用力的点头,感觉鼻子有些堵。

太难了,太不容易了,他妈的终于把蒸汽机造出来了。

直到这时候,朱慈烺、帕斯卡、方以智才敢欢呼出声。

“成了!争气一号成了!哈哈,争气一号试车成功了!”

就在这时候,一个小太监匆匆跑过来报告:“川东大捷,万岁爷,川东大捷!”

“川东大捷?”崇祯闻言笑道,“这可真是好事成双,争气一号刚试车成功,李妃也在川东打了个胜仗,呈上来,朕倒要看看李妃打了多大胜仗。”

高起潜从小太监手中接过塘报,拿匕首划开火漆取出书信。

崇祯将书信刷的展开,朗声道:“援剿湖广副总兵臣李香君谨奏:逆贼武大定遣奸细于臣军中散布谣言,意图制造混乱、酿成我军兵变,臣识之并将计就计引诱武贼叛军来攻叙州府,并于宜宾城外大破之,斩首数千,生擒两万,武大定亦殁于乱军。”

崇祯再一次被惊艳到,李香君这是又打了一个大胜仗?斩了武大定?

这真是奇了,要知道,李香君率领的可是冷兵器军队,居然连战连捷。

虽然她面对的是乱军,没有建奴或者伪顺军的战斗力,可是换个人去,恐怕也很难有李香君这般战绩吧?前次秦良玉的二十多万大军就无功而返。

第五百五十六章 蒸汽机厂

看完李香君的奏疏,崇祯高兴之下欣然说道:“传旨,对援剿湖广副总兵李香君及麾下的女兵、土兵提出嘉奖,此外,李香君所请照准,待四川平定之后设四川镇台,参与平叛之土兵悉数充入四川镇台,享有其余各镇同等待遇。”

“老奴领旨。”高起潜领了口谕赶去政事堂宣旨。

崇祯再回过头看时,只见争气一号仍在飞速运行。

只可惜格物科没来得及研制出机床,所以只能空转。

只不过,只要蒸汽机已经研制出来,剩下的就好办了。

万事开头难,工业革命最难的就是造出第一台蒸汽机。

当下崇祯又把方以智、宋应星两人叫到跟前,帕斯卡则被崇祯打发走人了,让他赶紧回国子监去做实验。

顺便说一句,帕斯卡正在研究万有引力定律。

再多说一句,帕斯卡是受了崇祯启发才展开万有引力研究。

若不出意外,这个世界万有引力定律将会提前二十年发现,发现者也将从牛顿变成帕斯卡,力学基本单位恐怕也要从牛顿改成其他名字。

“方卿宋卿,车床的设计草图绘制出来了吗?”

“启奏圣上,车床的设计草图臣等已经绘制出来。”

方以智说完,便赶紧将刚刚绘制好的一套草图呈送给崇祯。

草图采用的是三视图,这也是受到崇祯启发之后,被国子监物理学院院长帕斯卡引入到国子监的教学中,方以智和宋应星也迅速接受了三视图的概念,因为他们发现,采用三视图绘制的加工图纸更加准确。

对着图纸,崇祯问了几个问题。

“车床主轴转速极快,轴承没问题吗?”

“没问题,轴承制造其实不难,但就是费工费时。”

【注:早在元代就已经有了圆柱形滚子轴承机构】

“车床的转速需要有快慢之分,你们怎么来实现?”

“当然是齿轮,可以通过不同大小的齿轮变换转速。”

“车床与蒸汽机的传动你们打算怎么解决?用布带?铁链?还是直接用连杆?”

方以智和宋应星对视一眼后说:“圣上,用铁链和连杆来传动多有不便,臣等还是想找几家织坊研制出坚韧耐用的布带用于传动。”

“可以,尽管大胆尝试,不要害怕犯错。”

崇祯欣然点头,又说道:“那就先这样,你们去忙吧。”

“如此,臣等先行告退。”方以智和宋应星分头去忙了。

格物科的事情告一段落,崇祯也终于得以回到国子监中。

虽然南京的紫禁城也已经修复好了大半,尤其是皇帝居住的乾清宫早已经修好,但是崇祯却不喜欢住在那,而是更喜欢住在国子监。

因为崇祯既没有大规模选秀,也没有大规模的招募太监,而从北京逃出来的宫女和太监却寥寥无几,所以偌大的紫禁城显得很空旷,白天时还算好,到了晚上就非常渗人,冉三娘和几个侍候的婢女就躲在寝宫大门都不敢出。

崇祯除了大朝会,也从来不会去紫禁城。

虽然御史经常上奏本弹劾,但是崇祯却从来都不予理会。

崇祯宁可住在清凉山行宫,也不愿意住在紫禁城,实在想那啥了,就派高起潜把冉三娘接到清凉山行宫又或者彝伦堂。

国子监的彝伦堂,都快可以改名敦伦堂。

朱熹若泉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气破防?

崇祯回国子监时,外出历练的学生已经陆续返回。

看得出,这些学生虽然瘦了,黑了,身上穿的襕衫也是又脏又破,但身上透出来的那股子精神头却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

具体是什么变化,很难用言语形容。

但就是能看出来,这些学生真有了变化。

崇祯打量学生时,学生也停下来向着卢九德长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