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53章

作者:寂寞剑客

“主子,孔明灯破裂的主要原因已经查明,系从湖州购买的轻纱质量不过硬,承受不住压力而破裂,才最终酿成此次祸端。”

“轻纱质量不过硬?这不对吧。”

多尔衮黑着脸说道:“这可是100两一匹的顶级轻纱!”

为了打造一支足够庞大的空军,多尔衮这次真是下了血本,从国库拿出了足足100万两银子,假借陕西商路从湖州购入了一万匹轻纱。

多尔衮的胃口不小,打算一口气打造数百盏的孔明灯。

这样等下次开战时,天空中就可以布满大清的孔明灯,就可以从天上、地下对明军发起毫无死角的全方位打击。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

现在吴达海却跟他说,从湖州买来的轻纱质量不过硬。

想到这,多尔衮险些气到吐血,因为这意味着国库花出去的100万两银子很可能打了水漂,刚林这条该死的蠹虫!

“主子,我们应该是被人骗了。”

“骗了?你是说南明的丝绸商以次充好?”

“是的,奴才已经派人查封了库房,发现里边存放的湖纱稍微用力一拉就会断裂,甚至于还不如普通的丝绸坚韧。”

“主子,这也可能是有人中饱私囊。”

侯方域毫不犹豫的对刚林落井下石。

这段时间,刚林可没少打压侯方域。

现在可算是让侯方域逮着了报复机会。

多尔衮冷哼一声又道:“刚林怎么说呀?”

“他不认。”吴达海道,“说对此事全不知情。”

“不知情?”多尔衮冷笑,“孔明灯是由他亲自负责打造,一万匹湖纱也是他的侄子亲往湖州购买的,现在出了这事,他竟然说不知情?”

听到这话,吴达海就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审了。

刚林这回恶了皇父摄政王,只怕是要家破人亡了。

但是吴达海更清楚,促使多尔衮下杀心的另有其事。

因为湖州轻纱一事,傻子都能看得出来是着了南明的道。

打发走吴达海,多尔衮又把户部尚书英额尔岱和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叫了过来,他还是想接着打造孔明灯,组建空军。

“英额尔岱,户部太仓库还剩多少银子?”

“回禀主子,太仓库还剩纹银2200余万两。”

“你说什么?”多尔衮勃然色变道,“只剩2200余万两?”

刚进关之时,清军可是从北京城内和伪顺军手上缴获了足足6000多万两纹银,再加上之前抢来的银子,太仓库存银足有7000余万两。

这才几年哪?居然就花得只剩下2200余万两?

“主子容禀。”英额尔岱无奈的说道,“我大清兵入关后,接着打了好几次大仗,先是徐州大战,接着是河套大战,再接着是大沽口大战及辽东大战,这几次大战所获寥寥,但是损失的人马钱粮却无可计数,花银子真就跟流水似的。”

多尔衮顿时就沉默了,因为打仗是需要花银子的。

之前大清兵五次入关,之所以不亏钱,是因为抢到的财物牲畜人口数量足够多,覆盖掉战损还绰绰有余。

但是进关之后的几次大战就都亏了本。

尤其是徐州大战还有辽东大战这两仗,更是亏得血本无归。

“可也不对。”多尔衮脸色难堪的说道,“就算是徐州、河套、大沽口还有辽东数战花了不少银子,也不至于花掉五千万两这么多吧?”

多尔衮主政这么多年,对财政还是有数的。

进关之后这几次大仗,花费最多两千万两。

“主子明鉴。”英额尔岱苦笑道,“徐州等数次大战的花费总计为1800余万两,其余花费有1000余万两皆用于打造燧发枪、红衣大炮、骆驼炮及甲胄,2000余万两用于从南明以及伪顺购买粮食茶叶丝绸棉布还有酒。”

“茶叶棉布和酒?”多尔衮的脸色垮下来。

打造火器甲胄的1000多万两没法省,接下来大概率还要再花掉1000多万两,买粮食丝绸的银子也是没法省,必须得花。

但是茶叶棉布酒是怎么回事?

茶叶不能自己种?棉布不能自己织吗?

还有酒,难道不能自己酿造,非得买?

面对多尔衮的质疑,英额尔岱回答说:“茶叶大多产于南方,北方没法种植,所以只能从南明买入,棉布我大清原本是能织造的,但是从去年年初开始,大量来自南明的廉价棉布源源的不断输入我大清,使得大清的棉花种植户及织户血本无归,之后就很少有人种植棉花并织造棉布,因而只能从南明大量的买入。”

“酒类也是差不多,最初我大清也有酿酒的。”

“但是从去年开始,大量的廉价酒从南明输入大清。”

“我大清的酿酒坊无利可图,之后便很少再酿造酒。”

“对了,兵仗局打造火器所需的铁料,也是从湖广买过来的。”

顿了顿,又接着说:“所以现在每年都得拿出大量银子从南明买入棉布、酒、茶叶甚至于还有铁料,而且花费也是一年比一年多,去年一年这数项共计花费600余万两,但是今年上半年就已经花费了500余万两。”

“什么?”多尔衮勃然色变,“这岂不是说一年要花上千万两?”

旁边的侯方域也是脸色大变,大清居然每年要送这么多银子给南明?凭什么?再这样下去大清岂非越来越穷,南明岂非越来越富?

英额尔岱苦笑道:“一千万恐怕不止的。”

因为每个月的花费都在递增,到年底更多。

“这怎么能行,这绝对不行。”多尔衮怒道。

英额尔岱默然,这个事情可不是他能阻止的。

即便是多尔衮,要想阻止这件事也得三思后行。

道理也很简单,这些奢侈品买来都是给大清的权贵享用。

大多都是以国家名义买过来,再以赏赐的名义分发下去。

说白了就是用来收买人心的,要不然大清权贵凭什么拥护多尔衮?

如果停了这些奢侈品的赏赐,大清的权贵肯定会不高兴,这样一来,多尔衮的统治基础就会动摇,大清就可能地动山摇。

这下,多尔衮也是骑虎难下。

停止买奢侈品,大清权贵不高兴。

可是不停止吧,国库最多还能撑两年。

等到两年之后怎么办?不过日子了吗?

看到多尔衮这么难受,曹尔玉不禁心如刀割。

当下曹尔玉便献计道:“主子,南明不是废了银子,改用银票了吗?银票这东西说白了不过是一张纸而已,便宜,大清可以大量伪造银票,有了银票不就可以从南明大量买入花叶棉布丝绸酒等货物?还不用花银子。”

“说得倒轻松。”多尔衮没好气道。

“八大皇商早就试过,根本伪造不了。”

八大晋商真的尝试过,结果搭了不少人手进去。

相比之下,侯方域的建议就要比曹尔玉更靠谱。

侯方域道:“主子,茶叶丝绸棉布还有酒,尤其是明酒,恐怕只能从南明买,而且只能多买不能少买,但是银子的持续流出也是个大问题,必须得想办法平衡收支才行,要不然用不了两年时间,大清的国库就空空如也。”

多尔衮道:“小侯子,你有什么法子?”

侯方域道:“唯一的法子就是拿咱们大清有而南明没有的特产,比如说东珠、人参、马匹骆驼及皮毛,这些货物都是南明没有的。”

“咱们可以将这些货物高价卖出南明。”

稍稍一顿,又道:“这样就能平衡收支。”

“嗯,这法子好。”多尔衮当即对英额尔岱说道,“传朕的旨意,让范家等八大皇商提高东珠、人参、马匹骆驼及皮毛等货物的价格。”

“嗻。”英额尔岱恭应道,“奴才这就办。”

……

建奴的动作很快就反馈到了大明总商会。

“建奴的货物全都涨价了?”康百万问。

“是的,全涨了。”张翰道,“东珠涨了,人参涨了,马匹骆驼牛羊和皮毛全都涨了,我估计是建奴的国库快要被掏空了。”

“太好了,终于等到了这天。”

康百万闻言大喜:“走,面圣去。”

当下康百万带着张翰直奔国子监而来。

然而到了国子监,却被告知崇祯去了清凉山行宫。

康百万和张翰又直奔清凉山而来,结果刚一下车,就听到清凉山行宫方向响起一阵阵的欢呼声,喊的是恭喜万岁爷?

康百万和张翰随即反应过来。

“难道是冉妃娘娘诞下了皇子?”

“皇子降生,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

当下两人兴冲冲的进了行宫,腹中已经想好道贺的措辞。

不过进了行宫后,却被太监告知冉妃娘娘生了一位公主。

康百万两人便立刻没了热情,在大明朝公主的地位是完全无法与皇子相提并论的,简直可以说就是天壤之别。

第五百七十五章 打经济战

崇祯却快要乐疯掉。

抱着胎脂都没有褪、小脸都还皱皱巴巴的小公主,崇祯清晰的感受到了一等血脉相连的神奇感觉,这跟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他们三兄弟给他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似乎只有此刻他才真正感受到当爹的滋味。

冉三娘原本挺失望,她是希望能够生个六皇子的。

但是看到崇祯眼神中流露出来的难以掩饰的狂喜,冉三娘还是感觉挺欣慰的,公主就公主吧,至少这意味着她已经在大明的后宫站稳了脚跟。

“冉妃,辛苦你了。”崇祯竟然没忘向冉三娘道谢。

“臣妾没能诞下皇子,万岁爷不见责臣妾就很好了。”

冉三娘也不知是高兴还是委屈,小嘴一撅居然啜泣了起来。

“欸欸,大喜的日子,你怎么还哭了呢。”崇祯一手托着女儿的襁褓,腾出右手替冉三娘拭去眼泪,又笑着说道,“你看咱们的女儿长得多俊,将来定是个万里挑一的美人,也不知道最后便宜谁家的小子。”

此时的崇祯,活脱脱一老父亲。

冉三娘立刻就被逗笑,女儿才刚出生呢,想这么远。

但是冉三娘清楚的感受到了崇祯对女儿的那种偏爱。

冉三娘忍住笑又问道:“万岁爷,给女儿起个什么名字呢?”

“这个朕得好好想想。”崇祯目光转向窗外,看着清凉山上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随即就联想到大明的锦绣河山,当即说道,“朱锦绣,就叫朱锦绣。”

“朱锦绣?”冉三娘喃喃低语几声,感觉这个名字挺好的。

崇祯又道:“至于封号,就是江宁吧。”

江宁就是南京,江宁公主这封号简直了。

而且刚生下来就给予公主封号也是夸张。

“王大伴,传朕旨意。”崇祯却尤嫌不够,将襁褓中的江宁公主放回冉三娘枕边,又站起身朗声说道,“冉妃替大明诞下了江宁公主,朕要大赦天下,包括十恶不赦的死囚以及充为劳役的乱军,所有人犯……”

大赦天下?王承恩几个大太监都有些发懵。

万岁爷不是最讨厌这些排场么?皇长孙诞生也没有大赦呐。

稍稍一顿,崇祯又说道:“所有人犯……赏赐一顿上好吃食。”

一顿吃食?万岁爷,原来你口中的大赦天下是这个大赦天下。

“凡是我大明农户,今年尽皆免除一年粮税,原本就免税的多免一年。”

“还有江南八府一州所有工坊,全体工人都休沐一日,薪水还要照给。”

高起潜几个更加懵逼,大赦天下还嫌不够,还要休沐?而且是带薪休沐?万岁爷你对江宁公主也未免太偏爱了吧?

“噢,还有内务府所有的士子,六月额外领一个月的薪水,还有大内所有内侍也额外支一个月的例钱!至于你们几个大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