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63章

作者:寂寞剑客

因为投效建奴的这些汉臣毫无忠诚可言,洪承畴、吴三桂他们能够背弃大明,就一样能够背弃建奴,一旦建奴给不了他们利益且丧失了威慑,这些贰臣就会像扔垃圾一样扔掉多尔衮或者顺治,甚至于就连弑君也不是不可能。

总之一句话,此时的大明是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然而建奴则是内忧外患矛盾重重,君臣日见离心,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问题,可一旦双方陷入僵持,建奴的内部矛盾就会快速激化。

所以说,建奴根本没有能力支撑六个月。

想到这,崇祯当即问说:“还有谁自信能胜过徐应伟,能拿出更好的方案吗?”

彝伦堂内一片寂静,开玩笑,徐应伟都已经打到这个程度了,谁能比他更好?这要是换成别人上去,只怕早被阎应元逆风翻盘了吧。

“那好。”崇祯喝道,“赶紧回去好好休息。”

“后天早上卯正时分到金川门外校场集合,随朕北伐!”

“什么?”听到这话,在场的官员还有士子顿时间全懵掉。

一个是吃惊后天就要北伐,再一个是吃惊崇祯竟要御架亲征。

“万岁爷。”高起潜小声劝道,“再过几天就是除夕了,要不然等过了除夕再北伐?除夕毕竟是一个大团圆的日子。”

“不等了。”崇祯断然道,“有一句话叫时不我待,为了此次北伐,朕已经等待了足足四年时间,现在一刻都不想多等,后天一早就誓师北伐!”

这时候徐应伟劝道:“圣上,您乃万金之躯,不可轻赴险地,不如由臣率师北伐,臣若是不胜,您再御驾亲征也是不迟。”

“不,此战朕不想假手他人,朕必须亲手灭掉建奴。”

说此一顿,崇祯又接着说道:“当然,指挥还是有贞你来指挥,朕绝不干预分毫。”

看到朱慈烺和马鸣騄等人还想再劝,崇祯当即喝道:“朕意已决,诸卿休要再劝,今日之御前会议就到此为止,都回吧。”

马鸣騄等人便只好怏怏不乐的离去。

内务府的官员和士子营的士子很快就离开。

但是江天一和参谋科的十几个参谋却仍旧没有离开,因为他们还得抢在后天出征之前把还没有完成的工作抓紧时间做完。

“圣上,现有的燧发枪只够装备五个镇台,怎么办?”

“那就先装备五个镇台好了,若不出意外,北伐第一阶段并不会暴发大规模野战,最大可能就是连续不断的攻坚、攻坚,仍然是攻坚。”

“所以,有五个镇台就足够,剩下的六个镇台等兵工厂把燧发枪造出来后再整编,然后再调来京师助战就可以了。”

“好的,那盖州卫的驻军呢?”

盖州卫一直驻扎着三个步兵旅、三个炮兵营外加五千朝鲜军。

“盖州的军队先等着,等定王率领朝鲜军赶到之后,里应外合首先击破辽东建奴,然后经由辽西走廊直扑山海关。”

说实话,崇祯其实也很担心建奴逃回辽东。

这些女真人进关之后,由于受到了花花世界的腐蚀,战斗力直线下降。

可他们一旦回到关外,过上一阵刀头舔血的苦日子,立刻又会成为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悍匪,所以还是别让他们回到白山黑水间的好。

实在不行,哪怕让他们逃往蒙古也比逃回辽东的好。

所以,由朱慈炯率领辽东军以及朝鲜军堵住山海关,是一步必走的棋。

“明白了。”江天一点点头,又问道,“眼下正值寒冬,北海已经封冻,水师舰船最多只能到登州港口,之后是沿着陆路往北进军,还是踏冰进攻?”

对于纸上谈兵的统帅来说,这两者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对于江天一这个参谋科的都给事中来说,区别却大了。

如果明军准备在登州上岸,然后沿陆路进军,那就要通知辎重科准备马车,各个镇台的辎重营也要装备马车、平板车。

如果是踏冰进攻,那就要事先准备好冰爬犁。

但是好在,辎重科早就准备好了充足的车辆。

不论是马车、牛车、平板车,又或者冰爬犁,辎重科一概不缺,至少装备11个镇台的辎重部队那是绰绰有余。

崇祯略一沉吟后说:“先都备着吧,到时再定。”

第五百八十八章 誓师北伐

入夜时分,南京归德会馆迎来了一位客人。

“李公子?”看到李率泰,范三拨很吃惊。

范三拨是建奴八大皇商之首范永斗的长子,但是从来没有在满清官场混过,所以朝堂上的满汉官员几乎一个都不认识。

但是李率泰他却是认识的。

因为李率泰的老子名叫李永芳。

老汗时代,后金的密谍就是由李永芳负责。

李率泰就曾经奉父命多次潜入关内与范家联络,因而范三拨得以结识李率泰。

后来李永芳长子暗通大明,事败遭到诛杀之后,李永芳就失去了老汗的信任,从此不再执掌后金密谍。

却没想到,李率泰居然又被摄政王派来了南京。

难道说摄政王准备让李家重新执掌大清的密谍?真要是这样,骆家怎么处理?骆家一旦被逼急了会不会重新倒向南明?

想到这里,范三拨就心乱如麻。

骆家兄弟一旦倒戈,那他们就完了。

“范少东家,你在想什么?”李率泰哂然问道。

“没,没想什么。”范三拨忙道,“我在想如何给你接风洗尘。”

“接风洗尘就免了。”李率泰一摆手说,“我是奉了皇父摄政王的旨意,来清理南京的密谍组织的,可不是来吃什么接风筵席。”

“欸,密谍组织要清理,筵席也要吃的。”

范三拨暗暗心惊,摄政王果然对他们很不满意。

不过这也不奇怪,他们在南京的表现确实一言难尽。

李率泰直接问道:“范少东家,骆家兄弟现在在哪里?”

“骆家兄弟自然是在陕西会馆。”范三拨问道,“李公子是要见他们吗?”

“见肯定是要见的,不过也不急在一时。”李率泰哂然道,“至于现在,范少东家还是尽快将你们范家的人手都召集起来吧。”

正说话间,一个青衣汉子推门闯了进来。

李率泰脸色瞬间沉下来,范三拨则是神情尴尬。

“少东家,出事了!”青衣汉子抹了下额头上的汗水,惶然道,“我们开在钞库街、太平街还有贡院街上的几间铺子都已经让密侦科的人查封了。”

“你说啥?”范三拨勃然色变,“铺子全都被查封了?”

“是的,都查封了。”青衣汉子接着说道,“人也被抓了。”

“不好,速速离开此处。”李率泰瞬间反应过来,转身就要走。

然而没等李率泰迈开腿,那青衣汉子就已经一直重拳猛的打过来。

只听噗得一响,李率泰面门上已经挨了一记重拳,当即两眼一翻往后倒下。

“阿大你疯了?”范三拨惊怒交加,厉声大喝道,“这可是……这可是总号派来查咱们账的,你安敢如此?”

一边说,范三拨一边伸手摸向腰间。

“少东家你也给我躺下。”青衣汉子又一拳砸过来。

范三拨打小就骄生惯养,哪里是这些刀头舔血的凶悍密谍的对手,直接就被一拳头打倒在地,不过脑子还是清醒的。

“阿大,你也被策反了?”

“少东家,只能对不住你了。”

范阿大上前将范三拨两人捆绑起来。

……

两天时间很快过去,时间来到崇祯21年12月27。

再有三天就是除夕,就是合家团圆的日子,然而大明却要兴兵北伐了。

寅时刚过,神策门外还是一片漆黑,以路振飞为首的文武官员,以黄得功为首的勋戚贵胄就纷纷来到了大校场。

不过还有比他们来得更早的。

那就是国子监、医学院还有水师学堂的三万多学生。

高全文迎着寒风肃立在一年级生的队列中,感受到了一等前所未有的窒息,这还是他生命中头一次参加如此庄重的仪式。

相比之下,郑宗明就要轻松了不少。

毕竟是闽国公家的二公子,见惯了大场面。

“一功兄,深吸气。”郑宗明小声说,“再慢慢呼气。”

高全文照着深呼吸,果然感觉好了些,当即道谢道:“二官兄,谢了。”

“都是自家兄弟,谢个啥。”郑宗明灿然一笑,又问另一侧的徐应熊,“三儿,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滚。”徐应熊翻了记白眼。

“老子大号徐应熊,表字野王,不叫三儿。”

“噫,一功、二官、三儿,叙齿多么工整?”郑宗明也不着恼,只是笑着说,“我看你就从了吧,把表字改成三儿吧。”

“滚!”徐应熊再翻一记白眼。

正说笑之间,站在队列前方的教官陡然间大吼起来:“全体都有,立正,敬礼!”

听到教官的大吼声,郑宗明顿时神情一肃挺直胸膛,他因为是世家出身,很多时候没个正形,但是对于他们的队列教官却异常的尊敬。

因为这位教官曾经参加过年前的浑河之战。

而且,教官还在浑河之战中失去了一条胳膊。

过了没一会,一身金甲的崇祯便在三千仪仗队的护卫下缓缓过来。

夷丁、家丁在大明正式成为历史,在半年以前被崇祯正式改编为仪仗队。

“吾皇万岁!”站在队列前的教官振臂高呼,郑宗明等学生便立刻跟着山呼响应,看向崇祯的眼神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崇拜。

国子监的学生就没有一个不崇拜崇祯的。

便是郑宗明这个公子哥也对崇祯充满了崇拜。

崇祯挥手致意,国子监的学生顿时变得更加狂热。

那巨大的声浪,几乎将大校场北的礼台都掀飞掉。

这时候,聚集到大校场四周的百姓也是越来越多。

看到崇祯过来,百姓们也是发出排山倒海般的欢呼。

……

此时路振飞等官员以及黄得功等勋贵已经坐到了大校场北侧的观礼台上。

看到台下列队的国子监学生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官员勋贵都有些感慨。

路振飞忍不住说道:“圣上真是得民心,更得士心,古往今来鲜少有皇帝能够如当今圣上般受到士民百姓拥戴。”

“何止是民心士心?”

黄得功沉声道:“圣上更得军心!”

话音刚落,神策门内便响起嚓嚓嚓的脚步声。

只是听这声响,就知道是成千上万人踩着整齐的步伐所以发出的脚步声。

这个时候,一身金甲的崇祯已经登上观礼台,路振飞、黄得功等官员勋贵便纷纷起身向崇祯作揖见礼。

半个月前,礼部正式颁行新法令。

跪拜礼正式成为历史,今后君臣、父子、师生之间也不用再行跪拜大礼,作揖即可,大明官员上朝再也不用跪拜。

这也是革新派在“大礼教之争”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起来吧。”崇祯也变得越发的随意,平身都懒得说了。

说完之后,崇祯便坐到居中的锦凳上,再回头看时,只见新军的第一镇已经排着整齐的六路纵队从神策门内浩浩荡荡的跑步而出。

这时候天色已经大亮,因而可以清楚的看到新军将士的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