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80章

作者:寂寞剑客

……

看到明军突入第二重铳台,洪承畴的脸色瞬间黑成锅底。

他原本以为已经高看明军,结果却发现还是小觑了明军。

不对,也不是小觑了明军,而是高看了那些临时募集的练勇。

同样的铳台,大清的练勇就没能够打出淮安乡勇在徐州大战的表现。

当初徐州大战,淮安乡勇可是结结实实的与八旗满洲打了几场硬仗,最终打得十王只能绕道而行,结果在山阳城下被阎应元打得丢盔弃甲。

然而,今天,大清练勇的表现却真的糟糕至极。

半个时辰都不到,就让明军突入了第二重铳台。

按这个速度,六重铳台也就是一两个时辰的事情。

且不说孔有德的2万八旗汉军能不能及时赶到战场。

就算是赶到了又能如何呢?没有了铳台,拿什么守?

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西岸的练勇能够尽快烧融冰层。

只要烧融掉冰层,就能把明军阻挡在运河东岸,这样的话,等孔有德率领2万八旗汉军赶到之时,至少还有西岸的三重铳台可以做为屏障。

而且只要遏住明军的攻势,就可以修更多铳台。

如此,就仍有机会将明军的主力挡在静海附近。

……

“你,给我站住!”

一个高壮的身影,拦在了张宗仁的面前。

张宗仁也是命大,整个铳台一百多个练勇都死光了,就跑出来他一个。

“大人,别杀我。”张宗仁便噗嗵一声跪在那个武将跟前,嚎啕大哭道,“我们整个铳台的人都死了,我一个人真的顶不住,顶不住。”

“行了,谁他妈的说要杀你了。”那武将厉声道。

“赶紧抄起冰锥,跟其他弟兄一起凿冰,赶紧将冰层凿穿!”

“嗻!”一听说不用杀头,张宗仁顿时如蒙大赦,赶紧抄起冰面上的一把冰锥,过来跟着卖力的凿起冰层来。

但是运河的冰层实在是太厚了。

凿下去两三尺深,都还没凿穿。

好不容易凿穿了一个孔吧,也没什么卵用。

因为厚度超过三尺的冰层,强度实在太大,仅凭脸盆大的几个冰窟窿,根本就不足以造成冰面的大面积崩塌。

放火烧也是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刚刚烧化开的冰水转眼就又凝结成冰。

建奴练勇又是凿,又是烧,忙碌了差不多半个多时辰,结果屁用没有,运河上的冰层依旧坚固得跟铁板似的。

唯一的好消息是,静海县城内的守军终于送来了火药。

现场的一个都统如获至宝,兴奋的大吼道:“快,快把火药装进窟窿!然后把冰窟窿用冰堵上,再给老子炸!老子今天就不信炸不开……”

一句话还没说完,运河东岸骤然响起潮水般的呐喊声。

紧接着,守在第三重铳台上的练勇就潮水般溃退过来。

“顶住,入娘贼,不许退,给老子杀回去。”练勇都统惊恐的怒吼道,“不许退,不然都得死,一个都别想活!”

然而已经没有人听都统的。

即便都统拔刀连砍了几个溃逃的练勇也是没什么卵用。

就这会,原本在凿冰的练勇都跑了不少,包括张宗仁。

这小子能从第一重铳台逃出来,全铳台一百多个练勇就活了他一个,可见在保命这一点上还是颇有点天赋的。

那个都统却是一个铁憨憨。

仍旧试图阻止溃逃的练勇。

当那个都统砍挥刀翻溃逃的第四个练勇,密集的枪声突然之间响起。

下一刻,包括那都统在内,数以百计的练勇便应声倒在了冰面之上。

张宗仁在抱头鼠窜的同时扭头往身后看,只见一排荷枪实弹的明军已经出现在第三重铳台的护墙后,正举枪对着运河冰面更番放铳。

再接着,更多的明军扛着梯子漫过运河。

向着运河西岸的铳台发起进攻。

……

扛着梯子漫过运河的并不是真正的明军,而是朝鲜军。

朝鲜军这波真是打高兴了,人没死几个,铳台却已经夺了五十多个,而且从目前的势头看,大有一鼓作气连续凿穿六重铳台的架势。

这些高丽棒子一旦杀得性起,也是有点猛。

尤其是李禹成,今天晚上简直就是不死光环加身。

建奴的长矛捅在他的身上,都能从肚皮上滑过去,万人敌扔在他身边居然也会哑火,不慎踩到了地雷居然也不会爆炸。

反正就是各种的好运加身。

说是天选之子都毫不为过。

“为了大明,为了崇祯皇帝陛下!”

“能不能成为国子监生,就在此一举了!”

李禹成端着夺来的长矛,嗷嗷叫着往前冲。

一个练勇跑得稍微慢些,直接被李禹成捅个对穿。

李禹成一脚踩住仍在抽搐的练勇,再攥住矛柄奋力一拔,结果拔是拔出来了,但是矛头却不见了,留在了练勇体内。

“阿西!”李禹成情急之下端着无头长矛就往前冲。

这一冲,李禹成直接就冲过了运河西岸的三重铳台。

因为建奴练勇的防御也是有侧重点的,东岸最外围的那重铳台,壕沟内布置的伏弩、铁蒺藜以及地雷数量是最多的,之后第二重铳台的陷进数就大为减少,到了第三道的铳台就已经所剩无几,再到了运河西岸的三重铳台,直接就没了。

再就是运河西岸的铳台只有少量练勇,没有东岸铳台的数量多。

这会看到东岸的练勇被打得溃不成军,西岸的练勇直接就怂了。

……

李禹成顺着梯子爬出了最后一道壕沟,站到高出地表的护坡顶,发现眼前豁然开朗,再也没有铳台,再也没有壕沟,视野所及只有空旷的平原。

平原上,明灭的火光中,无数的建奴正在向西逃窜。

看到这一幕,李禹成一时之间有些懵,不知道还要不要接着追?

就在李禹成怔忡的片刻,更多的朝鲜军已经追上来,站到了李禹成的身边。

一个朝鲜军喘息着问道:“李将军,我们这是已经打穿了铳台么?”

“好像是的。”李禹成也不太确定,“应该是打穿了……吧。”

“真打穿了?”附近的朝鲜军顿时大喜过望。

随即所有的朝鲜军便忘情的欢呼起来。

“大明万岁!我们赢了!”

第六百一十章 华夏族裔

孔有德带着2万八旗汉军赶到时,只见明军已经占据了一段足足有五里多长的运河,相当于就是在完整的运河防线上撕开了一个五里多长的大口子,而且仍在向着缺口两侧的铳台发起持续的攻击,想要将缺口扩更大。

缺口两侧的练勇明显不是明军对手。

所以不断有铳台陷落,被明军所夺取。

按目前趋势,天亮之前缺口会扩大到至少十里。

“洪部堂。”孔有德便问洪承畴道,“现在怎么办?要不要我们进入缺口两侧的铳台,将练勇替换下来?”

八旗汉军的装备比练勇就要好得多。

练勇只装备了少量火绳枪,但是八旗汉军却装备了清一色的自生火铳,还有虎蹲炮,如果将缺口两侧的练勇替换下来,孔有德自信还是有把握挡住明军的攻势的,只是即便挡住了明军的攻势,也只是不让缺口继续扩大。

但就算不让缺口继续扩大,又有什么用呢?

因为运河防线已经被击穿,明军已经可以通过运河防线直扑北京城外。

“算了。”不出孔有德所料,洪承畴果然选择了放弃,“除非你们八旗汉军能夺回丢失的上百个铳台,否则就不足以阻止明军通过运河,这样的话就算你们能守住缺口两侧的铳台又有什么用呢?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孔有德便沉默了,让他守住铳台还有信心。

但是让他率军夺回丢失的铳台那就半点信心都没有。

明军携带了千余门红衣大炮,八旗汉军拿什么进攻?

“侯参军?”洪承畴又把目光转向跟着过来的侯方域。

侯方域哂然一笑,说道:“既然运河防线已经遭到突破,那就索性放明军过去吧,洪部堂正好率军断了明军的粮道。”

稍稍一顿,又道:“如此一来,不出半个月,明军必溃。”

听到这话,洪承畴便放下心来,当即下令道:“传令下去,真定、保定、顺天诸府的练勇立刻撤回北京城内,河间府之练勇则立即向着静海县城集结,还有永平府、顺德诸府的练勇则向着山海关以及兖州方向集结。”

既然明军主力已经突破运河防线,即将兵临北京城下,那么清军也就没有必要再分兵把守各处防线了,就可以集中兵力于几个战略要点加强防御。

第一个战略要点就是北京城,再就是山海关,然后是衮州。

最后就是静海县城,只不过驻扎在静海县城的是清军进攻集群。

到这时候,明清两军的战略或者说战场态势就已经变得很清晰。

明军方面,一方面是以重兵在徐州以及辽东方向保持高压态势,然后就是集中主力从卫河口改走陆路,再从静海附近突破清军运河防线,接下来肯定就是长驱直入,直接进攻清廷的心脏北京城,简单明了。

明军的战略已经变得很清晰。

所以清军也就可以做出针对性部署。

那就是集中兵力死守山海关、兖州以及北京。

再然后就是在静海县城内保留一支战略部队,随时准备切断明军的粮道。

只要明军的粮道一断,在北京作战的十几万大军就会不战自溃,这一来,清军就赢得了这场灭国大战。

这其中最难得的就是多尔衮的信任。

若没有多尔衮的信任,就会很被动。

但现在有侯方域背书,洪承畴就再没有顾虑,就敢放开手施为。

当年的松锦大战,因为有崇祯掣肘,他洪承畴落了个一败涂地,这次灭国大战没有多尔衮的掣肘,他洪承畴就定然能赢得胜利。

洪承畴对自己的武略还是很自信的。

……

从高空中,崇祯、郑森还有高起潜对清军的动向可谓了如指掌。

“万岁爷,建奴撤了。”高起潜说道,“暂时撤退到静海县城了。”

崇祯哂然一笑又说道:“洪承畴守运河防线原本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能守住固然是好,守不住也无妨,反正他还留了后着,既然现在已经守不住了,那就不如索性放我们过运河,他好抄截我军粮道。”

郑森冷然说道:“洪承畴这是痴心妄想。”

高起潜也说道:“跟大明为敌,跟万岁爷作对,他是自寻死路。”

崇祯摆了摆手,当即命令飞车驾驶员降低高度,很快回到地面。

徐应伟、阎应元还有江天一等士子立刻迎上来,向崇祯作揖见礼。

“圣上,此人名叫李禹成。”徐应伟拉着一个朝鲜军来到崇祯跟前,“乃是第一个突入建奴铳台之人,也是最先杀穿建奴铳台之人。”

“你叫李禹成?”崇祯目光落在李禹成的身上。

李禹成激动得脸都是红的,随即噗嗵一声跪倒在地上。

“藩国下臣李禹成叩见大明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