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83章

作者:寂寞剑客

总不能直接扒开阎应元的脑袋一探究竟吧。

再环顾四周,解元才发现明军正在对运河东岸的那五十多座铳台进行改造,具体就是拆除西侧也就是面向着运河那一侧的护墙。

但是运河西岸的铳台并未进行改造。

此外民夫正往运河西岸搬运生石灰。

这些生石灰却是从建奴手中缴获的。

……

次日,也就是1月26日。

一队百余人的民夫正从马棚口据点向着甜水井据点转运给养。

从大沽口到陈官屯大约一百五十里,明军修建了十一座据点,除了陈官屯这座大型据点之外,中间还有一座中型据点,驻扎了一个步兵营。

这个中型据点就是甜水井据点,马棚口据点则位于甜水井据点东边十五里。

明军转运军需的方式就是这种蚂蚁搬家的方式,就是动用大量的民夫以及骡马在两个据点之间来回输送。

建奴没来袭扰时,就一直转运,一直转运……

建奴一旦来袭扰,民夫骡马就赶紧撤退到据点。

每个据点的明军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加上民夫也有五六百人,但是这种方式究竟能不能扛住建奴的袭扰,还有待实战考验。

然后今天,实战考验终于降临在了马棚口据点。

一队百余人的民夫驾驭着骡马大车离开马棚口据点走到一半,据点内的瞭望塔上突然间就响起了军号,这是示警的警戒号。

听到号声,民夫便赶紧往回撤。

片刻之后,北边的地平线上就出现了一支骑兵。

保守估计,杀过来的建奴骑兵也至少有上千骑。

建奴骑兵来得很快,但是好在民夫走得也不慢,因为这里的道路条件非常好,而且地势平坦,因此得以赶在建奴骑兵到达之前撤回到据点。

片刻之后,建奴骑兵杀到了马棚口据点的外围。

然而等着建奴的却是一排排枪,瞬间撂倒数骑。

建奴骑兵见状便赶紧分成两股,从据点两侧迂回过去。

结果马棚口据点内又响起炮声,却是里边的虎蹲炮次第开火。

密集如暴雨般的铅子倾泻而下,当即又有数骑建奴骑兵翻身落马。

迭遭打击之下,建奴骑兵赶紧远离马棚口据点,再不敢迫得太近。

但是建奴骑兵也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守在五百步开外远远的监视。

据点内的明军和民夫却也不急,只是守住据点,静等着建奴撤兵。

……

来自八旗蒙古的战报很快就呈送到洪承畴跟前。

“部堂大人。”孟学礼沉声说道,“分兵出击的八旗蒙古已经陆续有战报传回来,不过都不是什么好消息,总共万余八旗蒙古,分11路出击,竟无一路骑兵抢到明军辎重,夺取沿途的明军营垒更是痴心妄想。”

“竟有此事?”洪承畴脸色微沉。

侯方域的眉头也是拧成一个疙瘩。

洪承畴和侯方域两人其实很清楚,要想在平原上截断明军的粮道很难,但是会难到这个程度却让他们有些始料未及。

万余八旗蒙古分为11路大举出击。

竟然连一粒粮食都没抢到?属实有些夸张。

孟学礼接着说道:“遍布在明军粮道之上的营垒显然是经过精心计算的,每两座营垒之间的距离约为十五里,所以转运粮草的民夫只需要跑七里路就能逃回营垒内,但是营垒中的瞭望哨却可以借助望远镜看到二十里外,换言之,我大清兵距离明军营垒还有二十里之遥时就会惊动明军瞭望哨,哨卒就能及时向民夫示警,民夫就能及时撤回营垒内。”

“竟然如此狡猾!”耿继茂恨声说道,“这下,想要抢夺明军粮草却是难了。”

孟学礼点点头说:“除非肯投入重兵不惜代价的发起猛攻,夺得一两座营垒,否则怕是很难抢到明军的粮草。”

“不行,强攻这些小型营垒没有意义。”洪承畴断然说道,“能抢到的粮草有限不说,付出的代价却超乎想象,我们大清兵耗不起。”

“要打,就打陈官屯这样的大型营垒。”

顿了顿,又说道:“不仅营垒里囤积的粮草多,而且拿下陈官屯大营之后,还能一劳永逸彻底切断明军粮道。”

耿仲明当即说道:“那咱就赶紧动手吧。”

“此事不能着急。”洪承畴一摆手说道,“还是让那11路八旗蒙古继续对明军粮道之上的小型营垒发动袭扰,或许能把陈官屯大营内的明军调走亦未可知,真要如此,夺取陈官屯大营时就会容易得多。”

……

“甜水井、马棚口等11座据点均遭建奴骑兵袭扰,所幸民夫马队皆及时撤入就近据点之内,因而军需给养并未造成损失。”解元才黑着脸道,“但是建奴骑兵仍在各据点附近窥探游走,建奴嚣张至此,不如由小弟率一旅步兵驱逐之?”

“这不过是建奴的调虎离山计。”阎应元哂然说道,“不必理会。”

解元才皱眉说道:“皕亨兄,建奴骑兵若迁延不走,军需的转运就停止了。”

“此事不必担心,建奴骑兵坚持不了几天。”阎应元一摆手说道,“不出三天,建奴骑兵发现无机可趁,就必然退兵而走。”

事实证明,阎应元的判断是对的。

不多不少,正好三天,建奴骑兵就撤退了。

建奴一走,躲在据点内的民夫就再次出动,犹如蚂蚁搬家似的、片刻不停的向着陈官屯方向转运军需。

……

“这么说,陈官屯的明军没派出一兵一卒?”

洪承畴对阎应元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不得不说,这家伙是真沉得住气,万余八旗蒙古对甜水井、马棚口等明军营垒袭扰了三日,阎应元竟没有派出哪怕一兵一卒,他对沿途的明军营垒是真有信心哪。

耿继茂道:“八旗蒙古没有对沿途的明军营垒构成实质性威胁,陈官屯大营以及大沽口大营的明军自然不会在意,所以说啊,就应该打下一两座营垒示威,到时再看陈官屯的明军还能否如现在般沉得住气?”

洪承畴没有理会耿继茂这个嘴炮。

尚可喜道:“洪部堂,明军主力调集了近千门红衣大炮,正日夜轰击朝阳门,皇父摄政王虽然什么话都没有说,但是他的内心肯定也是盼着我们能够早日切断明军粮道,毕竟这样耗下去对大清并非好事。”

尚可喜的分量就非耿继茂能比。

“侯参军。”洪承畴问侯方域,“你的意思呢?”

侯方域道:“洪部堂已有定计,何必多此一问。”

洪承畴当即下了决心,沉声道:“也罢,既然这些表面文章迷惑不了阎应元,那就只能手底下见真章,传我将令,即刻发兵陈官屯!”

一声令下,静海县城内的清军便立刻动了起来。

号角声中,10万八旗汉军以及4万练营次第开出城外。

在城外排好队列之后,便立刻向着陈官屯猛扑了过来。

第六百一十四章 第二回合:声东击西

为了强化陈官屯大营的战场侦察,空军专门留了一架飞车。

一大清早,空军就将飞车升上天,当然是用缆绳系住了的。

很快,飞车上的士子就吹响军号,向地面的明军将士发出示警。

号角声响起之时,阎应元、解元才还有几个士子正凑在一起吃早餐。

听到号角,阎应元等士子将手中的铁皮饭盒向着地上一扔,便冲出地堡。

再抬头往上看时,只见飞车上的士子正向着地面打出手语,报告建奴的军情。

解元才便转译道:“建奴正沿着运河西岸南下,兵力约为十万人左右,携带的红夷大炮大约为五百门。”

“骆驼回施炮和虎蹲炮的数量不详。”

“因为骆驼背上有波斯地毯覆盖着。”

“虎蹲炮也隐藏在偏厢车或楯车之内。”

说此一顿,解元才又说道:“皕亨兄,这不对啊,你之前不是说建奴不来便罢,若来就必定会攻东岸,可现在怎么走的运河西岸?”

“这不过是声东击西之计。”阎应元哂然一笑说,“噢不对,应是声西击东之计,进攻西岸之铳台是假,打东岸才是真。”

解元才不相信道:“何以见得?”

阎应元微笑了笑,又接着说:“且看。”

中午时分,建奴进至陈官屯西侧约一千五百步外。

截止今日,建奴与明军之间已经打了不下几十仗,对于明军各型火器的性能已经有了十分清晰的认知,所以才停在一千五百步外。

因为明军4寸野炮的射程差不多就是一千五百步。

所以再往前逼近,就会遭到明军4寸野战炮杀伤。

但是很遗憾的是,建奴红夷大炮的射程只有一千两百步。

这就是崇祯不惜牺牲一半产能换来的标准化所产生的性能优势。

大明拥有的熟练铁匠数量明显要更多,但无论是燧发枪还是红夷大炮的产能,却都不如建奴,就是因为崇祯始终坚持推行标准化。

但是标准化也带来了火器性能上的胜出。

同样规格的红夷大炮,建奴的射程就要近三百步。

所以在这个距离,建奴的炮兵也没办法对明军造成杀伤。

所以建奴只能等,等天色黑下来之后,再抵近发起炮击。

这样的话,建奴炮兵至少有数量优势,就算是互相摧毁,最先被摧毁殆尽的也只能是明军的4寸野炮,而不会是建奴的红衣大炮。

不过建奴也没有干等,而是开始在原地挖掘壕沟。

看这架势,就好像要在陈官屯西边再挖一条运河。

解元才开始有些担心:“皕亨兄,建奴该不会是打算在陈官屯西边再挖一条运河,然后将南北两端的运河连起来,这样的话就能绕过陈官屯。”

稍稍一顿,又接着说:“这一来,我军的后勤补给线就被切断了。”

“星斗兄,你多虑了。”阎应元摇头道,“开凿运河多大的工程,又岂能一躇而蹴?建奴这不过就是虚张声势而已,你瞧着吧,入夜之后定会强攻东岸铳台。”

“另外为了配合建奴,让东岸的将士继续往西岸铳台转运石灰。”

“但愿吧。”解元才还是有些担心,“但愿皕亨兄你的判断是对的。”

阎应元道:“天黑之前建奴是不可能进攻了,让将士们抓紧时间休息。”

停顿了下,阎应元又一脸严肃的说:“今天晚上估计免不了一场恶战。”

阎应元其实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今晚的这场恶战,强度将超乎想象。

……

阎应元的判断是对的,这的确是洪承畴的声西击东计。

表面上看,清军好像是要向运河西岸的铳台发起进攻,但这其实只是一个假象,洪承畴真正的目标是运河东岸的五十多座铳台。

洪承畴甚至为今夜的大战选好了部队。

被洪承畴选中的部队是王辅臣的大同镇。

这个世界线的八旗汉军、绿以及吴三桂、姜瓖等各路降军的整合及改编,已经与另一个世界面目全非,在这个世界,关宁军和姜瓖的大同镇降军已经全部被编入八旗汉军,吴三桂现在已经被一脚踢到山海关,带着练勇守城。

姜瓖也被踢到了兖州府,同样只能统带兖州府的练勇。

但是像王辅臣、夏龙山、吴国贵等悍将,就全部编入到了八旗汉军之中。

王辅臣这一镇八旗汉军,老底子是大同镇的边军老兵,战斗力还是十分强悍的,至少在大明的边镇里边算是能打的。

“王辅臣,有什么难处你尽可以提出来。”

洪承畴道:“但是天黑之后你们大同镇就必须得不惜一切代价拿下东岸之铳台,若拿不下来,你王辅臣就提头来见!”

王辅臣很清楚这一场恶战已经推脱不掉,当即便说道:“末将的要求只有一个,还望部堂大人一定办到。”

洪承畴应道:“但说无妨。”

王辅臣说道:“入夜之后,在我们大同镇发起进攻前,先让八旗蒙古提前扫清运河东岸之明军斥候以及所有之伏路军,总之在我们大同镇还没抵近明军铳台之前,不能被明军提前发现,否则请恕末将难以办到。”

“可以。”洪承畴肃然应诺,“这没问题。”

“多谢部堂大人。”王辅臣这才转身离开。

洪承畴又命军需官给大同镇多送酒肉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