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93章

作者:寂寞剑客

“叭!”一声枪响,过了约一秒,蒙古骑兵从马背一头栽下。

其他的蒙古骑兵顿时间吓了一跳,纷纷将身体缩到马鞍一侧,同时加快马速,提前进入冲刺速度,显然是想快点与明军近战。

朱慈炯以最快的速度重新完成装填。

纸壳定装弹和薄纱引药包真是伟大的发明。

仅用时不到六秒,朱慈炯就重新装填完毕。

在这期间,蒙古骑兵只往前冲了五十余步,仍有四百多步远。

朱慈炯再次举枪,这次瞄准的就不再是人,而是战马,因为蒙古骑兵已经躲到了马鞍一侧,已经看不到人了。

“叭!”又是一声清脆的枪声响起。

视野之中,正在狂奔的战马立刻摔倒在地,马背上的蒙古骑兵也被掀飞出去。

几乎同时,朱慈炯身边的十余骑斥候骑兵也纷纷开枪,这些斥候骑兵的二零式步枪就没有加装瞄准镜,所以命中率非常之难堪。

但是仍有两匹战马遭到击毙或者打伤。

其中的一匹战马受伤未死,发出阵阵哀鸣。

剩下的蒙古骑兵一下懵掉,这是怎么回事?

以前也不是没有跟明军的斥候骑兵交过手,大多数情况下,明军的斥候骑兵只会在双方进入一百步之后才开火,很少会在百步外开火。

可是这回,双方还隔着五百步明军斥候骑兵居然就开火了?

而更让他们感到可怕的是,即便是五百步外居然也能打中?长生天啊,明军斥候骑兵的自生火铳怎么可能打到这么远?

不过,这些蒙古夜不收仍旧没有轻易放弃。

夜不收都是蒙古骑兵中的精锐,战斗意志也要更坚定。

剩下的二十余骑继续加快速度,想要尽可能缩短距离。

然而,等待着他们的却是极其悲惨的命运,因为这十余骑明军斥候骑兵装备的全是线膛步枪,使用的子弹也是无烟火药弹,动能更大,射程更远。

想象一下后世的12.8mm的大口径步枪弹,就那个威力。

而更为要命的是,明军的线膛步枪的装填速度也是非常快。

对于燧发枪来说,重新装填时间不到六秒,已经堪称是神速。

六秒,战马跑再快也只能往前跑五六十步,跑完四百步至少需要六七个六秒,差不多就是半分钟,足够每个明军斥候骑兵开至少五枪。

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蒙古骑兵遭到全灭,逃跑机会都没有。

当蒙古骑兵只剩下一半数量时,终于怕了,勒转马头就想跑。

但是这时候双方距离已经只剩不到一百步,怎么可能跑得掉?

很快,蒙古夜不收的战马就全部遭到射杀,但是人却还活着,于是一个个都跳起身,甩开罗圈腿疯狂的往前逃窜。

朱慈炯一挥手,十余骑斥候骑兵便分散开。

明军斥候骑兵不紧不慢的跟在没了战马的蒙古夜不收的身后,一枪接着一枪,就像打兔子一样把这三十多个夜不收全部射杀在旷野中。

这绝不是公平的战斗,而是一场降维打击。

……

两天之后,远在静海的洪承畴就收到消息。

不过,洪承畴并未将巴特的兵败放在心上。

因为巴特的兵败更多是因为中了明军诡计,错把明军步兵当成了民壮运粮队,毫无防备之下吃了大亏。

所以,只要提高警惕就不会再出现这种事。

然而残酷的现实很快给了洪承畴沉重一击。

从那之后,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八旗蒙古的败报。

不是这个千骑队遭到袭击,就是那支夜不收遭到重创。

更让洪承畴忧心不已的是,八旗蒙古的损失一天比一天大。

十天之后,到了正月十五,八旗蒙古的伤亡已经累积到了四千!

由于局面太过被动,八旗蒙古被迫远离了莱州湾海岸,缩回静海附近。

八旗蒙古撤回之后,从登州到大沽口的明军粮道立刻又重新忙碌起来。

“洪部堂,这样下去不行!”孔有德沉声道,“这才半个月时间,八旗蒙古居然就已经损失了四千余骑,更加麻烦的是八旗蒙古明显已经被明军骑兵打怕了,或者说对民夫辎重队冒充明军步兵之事已经有了阴影,轻易不敢再出手。”

“侯参军?”洪承畴目光转向侯方域,“你说呢。”

侯方域眉头已经蹙成一团,这个局面是他没有想到的。

侯方域想不明白,大好的局面怎么突然就变成了这样?

就因为明军骑兵?可是明军骑兵明明只有七八千,八旗蒙古却足足有四万,双方骑兵数量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明军骑兵真的有这般厉害?

侯方域想破头都想不明白。

“洪部堂,下官属实想不明白。”

“八旗蒙古足有四万精骑,怎么就打不过明军八千骑?”

稍稍一顿,侯方域又说道:“不如找几个蒙古人来问一问,到底怎么回事?这仗他们究竟是怎么打的?为什么打不赢?”

“有道理,是应该问个清楚。”

洪承畴当即让洪大去找八旗蒙古。

没过多久,十几个蒙古兵被带到行辕。

洪承畴对这十几个蒙古兵分别进行了盘问。

第一个接受问话的是八旗蒙古的副都统阿古拉。

侯方域说:“阿古拉在蒙语中是‘山岳’之意,本官相信阿古拉都统在战场之上定然也如山岳般镇定,但是本官听说,你的五个牛录骑兵竟然遭到明军一千骑兵击溃?请阿古拉副都统告诉本官,究竟是为什么?”

“没别的,因为我们真的打不过明军。”

阿古拉脸上露出羞愧之色,打不过明军他也很难过。

但是心里再难过也没办法,明军的火器实在太犀利。

洪承畴道:“你能告诉本督为什么打不过明军骑兵吗?”

“因为明军的火器太犀利。”阿古拉道,“不仅打得准,而且远,比我们大清的自生火铳要远得多得多。”

“有多远?”孔有德问道。

阿古拉道:“我们大清的自生火铳只能打到一两百步,但是明军骑兵的自生火铳却可以打到四五百步,而且即便是在四百步外也能一枪打死战马!”

“明军火器竟然犀利至此?”洪承畴、侯方域勃然色变。

“有这事?”孔有德却有些不太相信,“本王怎么不信呢?”

阿古拉对孔有德毫无敬意:“平南王若是不信,尽可以去试试。”

洪承畴等又接着分别盘问了另外十几个蒙古兵,发现说辞大同小异。

这下就由不得孔有德不信,因为这十几个蒙古兵分别来自十几个千骑队,就算撒谎也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编好故事,统一口径。

“洪部堂,看来这是真的。”孔有德沉声道。

“明军骑兵真的装备了一种很厉害的自生火铳。”

第六百二十七章 骑兵决战

洪承畴不禁长叹一声。

心说这到底怎么回事?

大明的火器为何如此犀利?

更令人吃惊的是,更新迭代的速度也是如此之快。

仅仅在两年之前,明军还只有很普通的自生火铳,无论是射程还是杀伤力都跟大清兵的自生火铳差不了太多。

可是等到浑河之战时,明军就有了新的自生火铳。

这种新的自生火铳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射程翻倍,杀伤力远非普通自生火铳能比。

现在就更不得了,明军居然又有了新新自生火铳,射程比新自生火铳又提升两倍,杀伤力也有了极大的增加,这还怎么得了?

洪承畴想破头都想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难道是因为崇祯煤山悟道,得到了仙人的指点吗?

如果真有仙人指点过崇祯,那大清兵还打个什么劲?

人再厉害,还能跟仙人斗?洪承畴内心生出一等无力感。

侯方域却仍被刻骨的仇恨所支配,咬着牙说道:“洪部堂,明狗的自生火铳再犀利也不过是自生火铳,我大清兵还有骆驼炮、佛朗机炮以及红衣大炮,所以仍然有机会打赢,所以这场灭国大战,胜负犹未可知!”

“这倒是。”孔有德附和道,“自生火铳再犀利也打不过各种大炮,即便是射程最近威力最小的虎蹲炮也能碾压自生火铳。”

洪承畴皱眉道:“你们的意思,是让绿营携带骆驼炮跟随骑兵出战?”

红衣大炮、佛郎机炮十分笨重,显然没办法跟随骑兵作战,虎蹲炮的重量虽然轻,但是操作繁琐复杂,一样对付不了骑兵。

只有骆驼炮不光轻便能够跟上骑兵,而且操作也是极简单。

“洪部堂明鉴。”侯方域说道,“如果不能截断明军的粮道,大清兵很难击败明军,所以说明军粮道是无论如何也要截断的!”

“万一不成呢?”洪承畴有些犹豫。

迄今为止,兵仗局一共造了1200门骆驼炮。

其中的200门骆驼炮被多尔衮留在北京守城。

剩下的1000门都给了洪承畴,这也是因为骆驼炮机动性高,用于守城作用不大,用于野战才可充分发挥出机动性的优势。

洪承畴视这1000门骆驼炮犹如珍宝。

因为多年统兵的直觉告诉他,这场灭国大战的关键因素既非红衣大炮亦非虎蹲炮,更非数量不多的佛郎机炮,而是这千门骆驼炮!

所以洪承畴不太愿意拿骆驼炮去冒险。

上次进攻陈官屯大营损失了200门红衣大炮,已经让洪承畴追悔莫及,这次如果再因为错估对手损失一大批骆驼炮,局面就会更加恶劣。

因为洪承畴已经预见到,如果双方被迫野战,火炮的数量对比将成为决定性因素,至少到目前为止,清军在火炮数量上还是占据优势的。

所以洪承畴不想轻易挥霍掉清军仅有的优势。

侯方域立即反诘洪承畴:“可是,万一成了呢?”

洪承畴的眸子里边立刻掠过一抹阴霾,说实话,他真的是烦死了监军这种东西,以前在大明的时候有监军,现在到了大清头上还是有监军。

就不能让他放开手脚按自己意愿痛痛快快打一场?

然而现实终究是现实,监军的意见还是要尊重的。

当下洪承畴以商量的语气问侯方域道:“那就调200门骆驼炮给八旗蒙古试试?”

侯方域也不想把洪承畴逼急了,当即点头表示认可:“有了这200门骆驼炮,足够八旗蒙古重创明军的骑兵镇台,只不过这仗怎么打还需合计。”

洪承畴心头一动说道:“可以效仿明军,也钓一回鱼。”

“洪部堂明鉴。”侯方域微笑道,“下官也是这么想的。”

……

接下来的三天,明军骑兵继续全面出击。

八旗蒙古迫于无奈,只能逐渐聚拢兵力,就是将之前撒出去的千骑队逐一收回,汇合成了几个庞大的骑兵集群。

看到八旗蒙古聚兵,明军便也跟着聚兵。

因为以一千对一千,明军骑兵可以仗着火器优势形成碾压。

哪怕是一千对三千,明军骑兵也一样可以占据一定的优势。

但是当双方兵力相差到了五倍甚至十倍,那就不是单凭火器的优势就可以抹平,必须得借助空心方阵才能抹平。

但是空心方阵是有最低兵力数量要求的。

就是最少不能少于一个旅的兵力,四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