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98章

作者:寂寞剑客

一直到崇祯22年(1649)年3月廿十,北海已经解冻,大明的双车道高速公路和建奴的三车道高速公路终于快要交汇。

双方的铳台链相交之日,就是决战之时。

对于这点,洪承畴和侯方域都非常清楚。

通过望远镜看着壕沟里待命的数千练勇以及八旗汉军,侯方域眉头紧锁。

“洪部堂,明军的铳台已经抢先修成型,相当于已经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权,我们真的还要强行攻击吗?”

“不然呢?”洪承畴反问道。

“侯参军还有更好的法子吗?”

侯方域道:“我们或许可以换一个战场,既然明狗已经在陈官屯到甜水井之间修好了铳台链,那就索性不在这里与明军过多的纠缠,我们不妨将目光转向陈官屯到北京之间的这三百里,只要寻机切断其中一点不就可以了吗?”

洪承畴道:“明军可以在陈官屯与甜水井之间修出一条铳台链,难道就不能在北京与陈官屯之间修出另外一条铳台链吗?大清能够调动的人力远不如南明,所以比拼修铳台,我们永远都不可能赢得了南明,所以面对现实吧。”

侯方域道:“从甜水井到陈官屯百余里,明军修了两百多个铳台,从陈官屯到北京有三百里,明军少说得修四百座铳台,这样一来,明军的兵力不就分散了?如此不仅可以解北京之围,更可以使得明军兵力分散,处处受制。”

“这只是你的一厢情愿而已。”洪承畴道。

“南明的人力远胜过我大清,还会缺兵力?”

说此一顿,洪承畴又接着说:“你不要忘了,南明新军的总兵力足足有27万之众,然而直到目前为止,崇祯只动用了其中的15万而已。”

侯方域顿时间沉默了,因为洪承畴说的是事实。

南明不光还有12万新军没动,还有六七十万镇兵没动。

崇祯之所以没有调集全部兵力,估计是想要引诱大清兵与之野战。

所以,一旦大清兵真的威胁到明军粮道的安全,崇祯真有可能把剩下的12万新军以及六七十万镇兵全部调过来,真要如此还截什么粮道?

洪承畴长叹了一口气,又说道:“这些其实都不要紧,更麻烦的是,从静海县城往西再修一条铳台链,少说又得一两个月。”

“侯参军,你觉得我们还会有这么长的时间吗?”

停顿了下,洪承畴又道:“且不说大清的国力能不能耗得起,就算耗得起,摄政王还会允许我们继续这样耗下去吗?”

侯方域道:“摄政王英明睿智古今罕见,他会理解我们难处。”

洪承畴道:“摄政王能理解我们的难处,可其他八旗贵族呢?皇上、太后还有北京城内的汉族官绅也能理解我们的难处吗?侯参军,摄政王压力也很大。”

侯方域最终还是被洪承畴说服,当即又将目光投向前方的铳台。

“洪部堂,上次强攻陈官屯大营是个什么结果,想必不用我多说。”

稍稍一顿,侯方域又道:“这次,八旗汉军和练勇就能拿下明军铳台?”

“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洪承畴有些无奈的道,“事到如今,我也不瞒你,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勉力为之吧。”

说到这里,洪承畴不由得想起一篇古文。

那就是唐代大儒柳宗元所写的《黔之驴》。

洪承畴觉得,他就是柳宗元笔下的那头驴。

黔驴技穷,现如今他洪承畴真是黔驴技穷了。

第六百三十三章 制造瘟疫

大明新军第2镇的总镇就是华夏。

华夏因为在广西平叛的表现不佳,带着三千新军打了将近两年时间,迟迟都无法平定广西境内的叛乱,甚至还不如李香君在川东的表现,而李香君所率领却只是五千多女兵外加小部分川东土兵,这就让华夏压力山大。

所以这次,华夏是憋足了劲想要打一个胜仗。

华夏甚至亲自上到了第一重铳台,趴在护墙后举着望远镜观察敌情。

华夏的副官是个刚毕业的国子生,此刻显得十分紧张,劝说华夏道:“总镇,这里太危险了,建奴的虎蹲炮一直就没消停过,红夷大炮和佛朗机炮也随时都有可能发炮,所以我们还是赶紧返回到第二重铳台的地堡吧。”

“怕什么。”华夏道,“建奴有炮,我们难道就没有炮?”

明军当然也有炮,第2镇除了直辖一个野战炮旅和一个山地炮旅外,每个步兵营都配有一个虎蹲炮总,共计装备27门虎蹲炮。

所以新军第2镇足足有450门火炮。

比如此刻,明军的虎蹲炮也同样没有停过。

至少有10门虎蹲炮,一直在对着前方不到两百步外的建奴铳台猛轰。

只不过这样的炮击基本上没什么卵用,因为双方的步兵甚至炮兵都躲在对方虎蹲炮打不到的射击死角,所以基本上都是瞎鸡儿打。

这时候如果从高空往下俯瞰,就能看到一副诡异画面。

清军修的最南边的那个铳台,距离最近的明军铳台已经不足三百步。

由于双方民夫不敢地表作业,因为一露头就会遭到对方的红夷大炮或者虎蹲炮糊脸,所以这两个铳台的正面都没修护坡。

但是这两个铳台的外围壕沟却要更宽。

而且双方的民夫仍在持续的加宽壕沟,而且还是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向着中间挖掘,所以中间的那一层“土墙”正变得越来越薄。

在土墙北边,几千个练勇还有八旗汉军已经屏息待命。

在土墙南边,明军铳台的外围壕沟中却不见一个明军。

但在护墙垛堞中间的空隙处,2门4寸野战炮、2门2.5寸山地炮还有6门虎蹲炮已经亮出了黑洞洞的炮口,对准土墙。

眼看着中间的土墙所剩无几,华夏立刻命令民夫后撤。

数百个朝鲜人便立刻撤回来,外围壕沟便立刻被清空。

很快,中间的那堵土墙便开始扑簌簌的往下掉落泥土,这就意味着对面的建奴民夫很快就要把这堵土墙挖穿。

华夏便立刻下令:“传我命令,炮兵开始炮击!”

一声令下,10门炮便同时发炮,密集的霰弹顷刻间像暴雨般泼向前方土墙。

土墙原本就只剩下薄薄的一层,此刻遭到数以千计的铅子轰击后,轰然垮塌,瞬间形成了一个宽度超过一百步的巨大缺口。

几乎同时,土墙对面便响起此起彼伏的哀嚎声。

却是土墙对面的建奴民夫遭到明军霰弹的波及。

还没等烟尘散开,早就等候多时的建奴练勇便拿着铲子冲杀过来。

这些建奴练勇一进入明军铳台的外环壕沟之内,就拿着铲子在地上疯狂挖掘,然后很快就挖出来好几颗地雷。

“入娘贼,找死!”

华夏当即命令步兵开火。

铳台上的270名步兵当即摆开线列阵轮流放铳。

密集的枪声响过,建奴练勇当即一排排的倒下。

然而,好景不长,上千名八旗汉军很快就出现在倒塌的土墙缺口,分成三排,对着明军铳台开火,缺口对面铳台上的建奴的骆驼炮、佛朗机炮还有红衣大炮也隔着三百步的距离对着这边的明军铳台猛烈发炮。

不过建奴打的是实心弹。

因为中间有建奴的步兵,打霰弹容易造成误伤。

明军的铳台护墙瞬间就被打得烟尘四溅,十几个将士应声倒地上。

这么密集的火力,即便明军将士的大半个身躯都躲藏在护墙后面,仅剩头部露在护墙之上,也容易遭到杀伤。

“先不要管练勇,先干掉建奴的火枪手!”

华夏迅速做出准确判断,铳台上的明军将士当即掉转枪口,对准建奴火枪手,还有铳台上的大炮,重新装填好弹药之后也瞄准建奴火枪手。

交火大约一分钟,铳台上的明军炮兵再次发炮。

伴随巨大的轰鸣,数千颗铅子冰雹般泼向列队的八旗汉军。

下一刻,在土墙缺口外列队的八旗汉军便像被人割倒的麦子般倒下。

还有前面正在挖掘地雷的练勇也有不少被波及,哀嚎着倒在血泊中。

只是这一轮炮击,土墙缺口处列队的八旗汉军阵形就变得稀稀落落,尤其是顶在前排的八旗汉军更没剩几个。

看到这,后面的两排八旗汉军直接就精神崩溃。

混乱中也不知谁带的头,然后迅速波及到全部。

转眼间,剩下的七八百个八旗汉军就跑个干净。

八旗汉军这一跑,明军的火力立刻转向壕沟里作业的练勇。

只不过,由于练勇已经进入壕沟内,离得太近,所以明军的野战炮和山地炮限于射角故已经打不着,但是虎蹲炮仍旧可以打着。

伴随着枪声以及虎蹲炮的巨大轰鸣。

进入壕沟的建奴练勇很快也被打崩。

火器时代的攻坚战真是巨大的挑战。

……

前方建奴铳台上。

洪承畴、侯方域透过垛堞上的望孔看到了八旗汉军和练勇的溃败。

看着惊慌失措溃败下来的八旗汉军还有练勇,洪承畴长叹了一声。

侯方域也是叹息,有些黯然的问道:“洪部堂,要不然直接上楯车?”

“算了,没用的。”洪承畴脸上神情有些苦涩,“不先清理掉外围壕沟里的地雷,上多少楯车都不够明军炸的。”

侯方域无言以对,这就是一个死结。

不先清理掉地雷,楯车和偏厢车根本进不了明军壕沟。

可如果没有楯车或者偏厢车的保护,练勇根本就没有机会清理地雷。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拿红衣大炮、佛朗机炮轰塌明军铳台的护墙,然后装填百子弹清光对面铳台上的明军,然后出动八旗汉军夺取已经没有一个活人的铳台。

但是这样的打法,不仅费时又费力,而且也不可能切断明军的粮道。

因为大清兵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夺了一座铳台,明军却已经在粮道另一侧抢修了更多的铳台,明军的铳台只会越打越多,还怎么切断粮道?

好半晌,侯方域才很不甘心的问道:“就没别的办法了?”

“是的,没有别的办法了。”洪承畴很有些无奈的说道,“至少要想截断明军的粮道已经是不可能了,为今之计也只能是死守了。”

“死守?”侯方域沉声道,“跟明军比谁家的粮食更多?”

“不光是粮食,战争还有很多因素。”洪承畴肃然说道,“还有军心、民心、地利甚至于天时,尤其天时,或许是我们大清兵反败为胜的唯一机会。”

“天时?”侯方域目光一凝,说道,“洪部堂是说,瘟疫?”

说到这,侯方域又把目光投向天空,只见一轮骄阳孤悬天空。

最近的这几天,北直正在急速变暖,不光北海解冻,夜风都变得暖洋洋的。

这种冷热交替、乍暖还寒的季节里,确实很容易感染风寒,甚至暴发瘟疫。

洪承畴点点头,又接着说道:“翻遍华夏史书,北人南征,或者南人北伐,许多时候并非败于对手,而都是败于天时或者瘟疫。”

“前明自从进入崇祯朝之后,瘟疫就没有断过。”

“前年,山西大疫,死者以十万计,去岁陕西又爆发瘟疫,数百村庄死绝,今年开春山东又发疾疫,尸相枕藉。”

“明军多是南方人,不喜北方水土。”

顿了顿,又接着说:“明军几十万人聚集一起,人畜混住,再加上伤兵以及死尸,稍有不慎便有可能爆发瘟疫,到那时明军就将不战自溃。”

侯方域的眸子里掠过一抹阴毒之色:“或许我们还可以再添一把火。”

洪承畴闻言不由得皱紧眉头,他自然听得懂侯方域的意思,就是故意将人畜的尸体遗弃在野外,任由腐烂,这样暴发瘟疫的可能性确实会大大的增加。

不过洪承畴多少还有点人性,并非畜生,做不来这种恶事。

当下洪承畴便将话题岔开去:“静待天时,最大的难处就是摄政王。”

“洪部堂是担心摄政王见疑?”侯方域道,“此事不用担心,摄政王不会。”

洪承畴心说道,多尔衮对他的信任也是有限的,如果只是一个月两个月,多尔衮对他的信任不会轻易动摇,但是三个月四个月就不好说了。

如果相持五个月甚至于半年,多尔衮肯定起疑心。

见洪承畴还是有些担心,侯方域便又说道:“洪部堂请放心,下官会修书一封呈送摄政王御前,将大清兵与明军交战的详情以及洪部堂的难处原原本本奏呈摄政王,以摄政王之英明睿智,一定会给予洪部堂足够之信任。”

洪承畴作揖道:“如此有劳侯参军。”

“洪部堂客气。”侯方域回了一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