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500章

作者:寂寞剑客

“从今日开始,明酒供应量加倍,每人每天两升!”

“再烧锅煮水,严禁饮用生水,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说到这里一顿,又说道:“还有,但凡发现有热症又或者忽冷忽热者,即刻隔离,军医及卫兵与之接触时皆需毛巾覆盖口鼻。”

对流行性感冒又或者说瘟疫,无论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因为古往今来,有太多的战役其实就是因为瘟疫落败。

崇祯可不希望,原本十拿九稳的北伐最终却败于瘟疫。

让崇祯略有些意外的是,派往南京的信差才刚刚离开,密侦科都给事中张煌言就急匆匆的找到地坛:“圣上,苦心人送来密信。”

苦心人就是崇祯给孟学礼起的代号。

崇祯并没有避讳王家彦等人,问道:“苦心人怎么说?”

张煌言便摸出一颗蜡丸捏碎,从中取出来一个小纸团。

再小心翼翼的纸团展开摊平,看完之后脸色一变说道:“苦心人说,建奴准备利用天气转暖的机会,人为制造一场瘟疫。”

王家彦、高起潜等人脸上立时流露出叹服之色。

心说建奴那边刚有这个念头,还没来得及施行,圣上就已经预料到,并且未雨绸缪做好了万全防备。

……

傍晚时,姚启圣回到举子营。

“大人,事情都已经办妥了。”

姚启圣向着孟学礼长长一揖,起身之后又给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孟学礼微不可察的颔了颔首,又对姚启圣说道:“熙止,随我去见侯参军。”

一问才知侯方域在洪承畴的总督行辕,孟学礼当即带着姚启圣来到总督行辕。

待孟学礼两人见礼过后,侯方域问道:“孟学礼,姚启圣,事情都办成了吗?”

“回参军大人话,都已经办妥了。”孟学礼答道,“我们举子营已经将事先准备的半腐烂的牲畜尸体扔进水井、水塘、运河及湖泊,附近明军取水饮用之后很快就会患病,若是运气不好出现烈性传染病,很快就会漫延全军。”

侯方域森然说道:“彼时明军将不战自溃。”

“好,辛苦了。”洪承畴欣然说道,“歇着去吧。”

“下官等告退。”孟学礼带着姚启圣躬身退出总督行辕。

洪承畴又对侯方域说道:“侯参军,瘟疫一旦真的爆发,可不会管你是明军还是清军,所以我们必须提前做好防备。”

“洪部堂放心,已经按照伤寒论做足准备。”

侯方域肃然道:“无论军中士卒还是民夫一律不准喝生水吃生食,人畜粪便也要收集起来再加以妥善处理,发现病患则立刻予以隔绝!”

隔绝患病人员,这是很早就有的处置手段。

“那就没事了。”洪承畴肃然说道,“现在,就把一切交给天时吧。”

而天时也确实没有让洪承畴失望,接下来的这半个多月,北直的天气简直离了大谱,头一天还是热到恨不得穿单衣,结果第二天就冻得要烧炕取暖,然后没过几天就又是日头高照的艳阳天,热得快喘不过气。

像这样的冷热交替频率,一般人真扛不住。

好在军中大多是身强力壮的小伙,民夫多半也是年富力强的壮汉,抵抗力还算不错,所以无论明军还是建奴,患病的都不多。

即便是有患病的,很快也被单独隔离起来。

对于患病的将士,明军和建奴的处理方式有着天壤之别。

明军这边是妥善的照顾,一直到完全痊愈,有病死的则立刻火化。

建奴这边就是简单粗暴,直接关到地堡里任由自生自灭,一旦死了就拖到野地里扔进各个水体,任由其腐烂,这样才能制造更多毒源,从而引发大规模瘟疫。

洪承畴还有侯方域为了制造瘟疫,简直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然而让两人很失望的是,一直到五月下旬,天气已经极为炎热了,可是让他们两个望眼欲穿的瘟疫却仍旧没有降临。

不光是瘟疫并没有降临,连感冒都快消失。

因为进入五月中旬之后,气温便逐渐稳定,就不容易感冒。

除了瘟疫没有降临之外,还有更让洪承畴、侯方域闹心的,那就是清廷为洪承畴大军准备的粮草已经所剩无几,顶多还能支撑一个月。

第六百三十六章 李自成想跟崇祯见面

时间进入到五月下旬。

随着天气逐渐变炎热,崇祯也逐渐变得焦躁。

因为明军对北京已经围城半年,可是他所期待的“临界点”仍未到来,建奴的坚韧和顽强属实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万岁爷,吃片西瓜吧。”

高起潜将切好的西瓜呈送上来。

崇祯正好感到有些口渴,当即拿起一片西瓜。

一口咬下去,只觉透心的凉爽,竟是冰镇过。

崇祯脸色却瞬间垮下来,怒道:“你哪来的冰?”

夏天的冰块,极为珍贵,是要留给伤员冰敷止血用的。

高起潜吓得一个激灵跪倒在地:“万岁爷,是伪顺使者送的,连西瓜一起送过来,并非是老奴自作主张从军中取来的冰块。”

“下不为例。”崇祯板着脸说道。

“即便是伪顺使者送的冰块也要送伤兵营。”

“哦,对了,剩下的西瓜也都送去伤兵营,给伤员吃。”

“是。”高起潜恭应一声,赶紧示意小太监将切开的半个西瓜连同另外两个完好的西瓜都送到了伤兵营,不过心下有些不忿,这些丘八凭什么啊?

崇祯又问道:“高伴伴,那个伪顺使者呢?跑哪儿去了?”

“到朝阳门外观战去了。”高起潜回应道,“要不要阻止他?”

“没有必要,他想要看就尽管让他看好了。”崇祯无所谓的说道。

崇祯并没有家丑不可外扬的想法,甚至觉得让伪顺使者看到明军在朝阳门外吃瘪并非什么坏事,因为这很可能导致伪顺误判明军实力。

顺便说一句,明军在朝阳门外打得确实很糟糕。

早在三月底,明军就已经在朝阳门左侧的城墙上轰开了一个十几丈宽的巨大缺口,随即崇祯就驱动朝鲜军发起进攻。

但是首次进攻的结果却很惨。

因为建奴已经学会戚继光的“枪炮糊脸”战术。

早在明军的大炮还没有轰塌城墙之前,建奴就已经提前拆除了缺口内的民房建筑,清理出了一片方圆近百步的空地。

然后在空地的四周修建了近百座炮台。

几乎就是一步一门大炮,火力密集程度堪称变态。

当朝鲜仆从军嗷嗷叫着冲过缺口之后,迎接他们的是缺口内的百炮齐发,而且装填的全都是霰弹,平均每门炮装填了300颗铅子。

所以,最终的攻击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冲进去的数百名朝鲜军,直接被射成筛子。

对于这样的结果,崇祯其实早已经有预料。

因为火器时代的攻坚战比冷兵器时代更加的残酷。

这个只要看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堑壕战就能得出结论。

在冷兵器时代的攻坚战,一场战役打死几千人就已经不得了啦。

基本上战死几千人之后,攻坚战就该分出胜负了,或者胜利又或者失败。

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场战役战死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都屡见不鲜,其残酷程度比冷兵器时代高了两个数量级。

就因为火器的杀人效率比冷兵器强出太多。

火器时代的攻坚,那真的是拿人命往上堆。

若不是因为这个,崇祯也不会调来朝鲜军。

之所以调朝鲜军来北京,就是来当炮灰的。

总之,崇祯就没指望轰塌城墙后建奴就会立马崩溃。

所以在朝鲜军的首波进攻失败之后,崇祯便果断停止强攻,同时命令明军炮兵继续轰击缺口两侧的城墙,持续扩大城墙的缺口。

崇祯打算将朝阳门到东便门之间的城墙全部都轰塌。

崇祯不相信,建奴能在四百多步的缺口内摆满火炮。

只不过拿大炮来拆除长达四百多步的城墙,无疑是一个大工程,再加上建奴也不会坐等着明军拆除城墙,也会修补,因此有的时候还需要返工。

所以到现在,明军仅只拆除了不到两百步长的城墙。

当然,明军也不是一味的拆城墙,偶尔也会发起突袭。

有时候是白天,有时候是在夜间,有时候是朝鲜军,有时候是明军。

就在今天上午,朝鲜军又发动了一次进攻,估计被伪顺的使者看到,但是崇祯对此却丝毫不担心,看就看。

……

不过伪顺使者却是一个有眼力的。

全程观摩了朝鲜军的进攻作战后,就连夜跑回房山县向李自成报告。

没错,李自成把伪顺大军和李岩、李过等留在了大同府,他自己却带着宋献策、顾君恩领着两万骑兵从紫荆关一路打到房山。

从紫荆关到房山县,几乎就没有遭遇抵抗。

到了房山之后,李自成大军就不再往前走。

而是派了仅仅二十出头但却已经身经百战的马宝为使者,捎上几个西瓜为礼物,前去朝阳门大营觐见崇祯。

马宝送完西瓜,就借口跑到朝阳门外观战。

虽然朝鲜军在今天的进攻作战中表现不佳,但是马宝并未因此轻视朝鲜军,反而给了朝鲜军非常高的评价。

“圣上,朝鲜军的士气非常高昂。”

“并没有明军拿刀逼着他们进攻,但是他们都能奋勇争先。”

“今天参战的朝鲜军约五百余人,最后全部战死,竟没有一个转身逃跑的。”

顿了顿,又道:“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建奴的炮火太过密集,朝鲜军刚一翻过缺口就遭到枪炮糊脸,就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李自成皱眉道:“朝鲜军竟然也变得如此之骁勇?”

宋献策也说道:“崇祯给朝鲜军灌了什么迷魂汤?”

马宝还真问过,当即回答说:“臣有问过朝鲜军,那个朝鲜军跟臣说,是因为崇祯许诺他们剿灭建奴之后可以入籍大明,所以人人奋勇争先。”

“原来如此,这就说得通了。”顾君恩恍然大悟道。

“对于朝鲜人来说,华夏人的身份确实很有吸引力。”

李自成眼睛一亮说:“大顺是否也可以吸引蒙古人入籍?”

“这个,怕是不行。”顾君恩有些尴尬的道,“朝鲜自古便是我中原王朝之藩属国,而且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极深,蒙古人则不然。”

“那就算了。”李自成难免有些失望。

顿了顿,李自成又问马宝道:“明军呢?你观明军如何?”

马宝脸上流露出郑重的神色:“明军诚然一支精锐之师,其步营将士皆精悍之士,火器营更是犀利异常,非我大顺之火器营能比。”

“有多犀利?”李自成立时有些不高兴。

马宝并没有因为李自成不高兴就有所隐瞒。

“圣上,明军的红夷大炮可以打到两千步外!”

“什么?两千步?”李自成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因为大顺的红夷大炮只能打一千步远,而且准头非常差。

马宝又说道:“还有明军的自生火铳,不仅比我们大顺的自生火铳更轻便,打的还比我们大顺的远,杀伤力也比我们的强出不少!”

“当朝鲜军进攻的时候,明军就在城外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