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502章

作者:寂寞剑客

北海解冻后,水师和漕船可直达大沽口。

所以省去从登州到大沽口这一段陆路后,运费也可以大幅下降。

这也是汪胡两家敢接下这单的重要原因,要不然真能亏掉底裤。

这一繁忙的景象很快就通过大沽口以及沿途的建奴细作通报到了多尔衮跟前,多尔衮立刻召集范文程、宁完我到王府议事。

“两位先生,明军又在往北京大批运粮。”

“而且这次的运粮规模比前次还要更大。”

说到这一顿,多尔衮又接着说:“也就是说崇祯根本不打算退兵,而是铁了心要继续围困北京,继续与我大清这般耗下去。”

范文程和宁完我不由得轻叹一声。

心说大明的国力还是比大清雄厚哪。

僵持近半年,大清已经是捉襟见肘了。

然而大明看上去却一副游刃有余的样子。

就说粮食,大清国库的存粮已经只够支撑一个月。

但是大明却居然加大了从南京往北京运粮的规模。

真不知道,大明国库里究竟有多少粮食?动用十几万大军外加至少五十万民夫,在北直耗了整整半年,居然还没有耗空大明的国库?

也就是多尔衮他们不知道大明的详细情况。

如果让他们知道大明只需负担十几万大军的给养,超过五十万民夫的口粮以及工钱都是由商人支付,他们估计会很绝望。

要是让他们知道内务府官仓的存粮有八千多万石,估计会更绝望。

但是仗打到现在这份上,清廷已经没有退路可言,哪怕明知不敌,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跟大明耗下去,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继续跟明军耗。

于是范文程宽慰多尔衮:“主子,虽然我大清兵未能截断明军粮道,瘟疫也是迟迟未能爆发,但是局面仍于我有利,因为明军的后勤通道长度百倍于我大清兵,这也意味着明军的消耗十倍于我,所以长此以往最先扛不住肯定是明军。”

“不见得。”多尔衮道,“两位先生应该非常清楚,大清国库只剩一月之口粮,那么一个月之后明军就会崩溃了吗?”

宁完我道:“事到如今只能派粮!”

“对,事急从权。”范文程也道,“眼下也只能派粮。”

“派粮?”多尔衮眼中流露出异样之色,幽幽看着范文程和宁完我。

所谓派粮,说白了就是强行逼捐,就是逼大清治下的百姓、官绅或者八旗子弟甚至贵族捐输粮食帮助朝廷渡过难关。

这样做确实可以筹集到大批粮食。

不要说几十万石百万石,上千万石都能筹集到。

但是这样做也会极大的激起民愤,因为谁也不愿意自家的利益受损。

那么问题来了,给谁派粮?给所有人派粮肯定不行,必须有所取舍,那么是给老百姓派粮呢,还是给汉族官绅或者八旗子弟?

这是三杯毒酒,连喝三杯必死无疑。

如果只喝其中一杯,或许还有机会苟延残喘。

好半晌,多尔衮幽幽问道:“两位先生以为应该给谁派粮?”

“汉族官绅!”范文程和宁完我不假思索的应道,“百姓没多少粮食,强行派粮也筹集不到太多粮食,八旗子弟乃大清之根本,触之江山倾覆,所以唯一能派粮的对象就是大清治下之汉族官绅,粮多而且不会招致大患。”

二狗子就是二狗子,永远只会拿自己的同胞下手。

多尔衮却不置可否:“两位先生与洪承畴倒是不谋而合,呵。”

范文程、宁完我顿时间心头剧震,心说摄政王这话什么意思?怀疑他们两个暗中与洪承畴串通一气?内外勾连?

两人吓得话都不敢说。

好半晌,多尔衮才道:“两位先生不要多想,朕就这么一说。”

范文程和宁完我听了却心下更慌,心说我们怎么可能不多想?

多尔衮又道:“今日天色也不早了,两位先生且先回府歇息吧。”

等范文程两人跪安之后,多尔衮又问曹尔玉:“曹尔玉,你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洪承畴就是故意的?”

“这……应该不至于吧?”曹尔玉吓得嘴唇都开始发抖。

多尔衮虽然问得没头没尾,但是曹尔玉却还是听明白了。

多尔衮这是怀疑洪承畴暗中与明军串通好了,故意不断明军粮道,故意不引发瘟疫,为的就是将大清逼入今天的绝境。

这样就算明军灭不掉大清,也可获得北方汉族官绅拥护。

有了北方汉族官绅的拥护,大明就能迅速平定北方数省。

然后洪承畴就可以凭借着这一功绩将功赎罪,就能获得崇祯谅解,甚至还有可能在明朝继续当官,这种可能确实存在。

至于洪承畴为什么不直接带着大军投降崇祯?

那是因为他做不到,毕竟有侯方域他们看着。

所以,摄政王已经开始怀疑洪承畴的忠诚吗?

君臣相疑,而且还是乾纲独断的君王与手握重兵的大臣,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搞不好大清真就要亡了。

……

静海城头。

洪承畴遥望着北京城方向,幽幽的叹了口气。

洪承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种预感跟九年前如出一辙,他预感到即将要失去多尔衮的信任,搞不好多尔衮也会如当年的崇祯逼他出兵。

洪承畴叹息,侯方域便也跟着长叹了一口气。

让侯方域心心念念的瘟疫终究还是没有爆发。

瘟疫不爆发,明军的粮道畅通无阻,局面就变成了硬耗。

如果是硬耗,以大清朝的孱弱国力,肯定是耗不过南明,但是耗不过也要耗,打到现在这个份上,大清已经没有退路。

“三杯毒酒,终归要喝下一杯才行。”

侯方域问道:“洪部堂以为摄政王会选哪一杯?”

“自然是毒性最小的那杯。”洪承畴轻叹一声,又说道,“选哪杯酒不是问题,问题是摄政王会不会怀疑是我们下的毒?”

“这不可能,摄政王英明睿智……”

侯方域下意识的想要否认,但是话只说到一半就停住了。

搁两个月前,侯方域还敢斩钉截铁的说多尔衮不会见疑。

但是现在侯方域再不敢说这话,因为洪承畴真的“可疑”。

从多尔衮的立场,朕把大清最精锐的十几万火器部队都交给了你,而且明军的主力始终聚集在北京城外,明军的主要压力始终在朕身上,可即便是这样,你洪承畴却仍然迟迟截断不了明军的粮道,你洪承畴究竟在做什么?

你是想把大清活活耗死,让明军不战而胜吗?

洪承畴苦笑了下,说道:“侯参军能否回北京一趟?”

侯方域深思片刻后应道:“可以,下官定会竭尽全力替洪部堂分说,也请洪部堂务必以大清之兴亡为念,断不可有其他念想。”

“侯参军多虑了。”洪承畴苦笑道,“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本部堂与你一样,再回不了头了。”

侯方域很想反驳,你这不叫失足,而是弃暗投明。

但是最终侯方域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是向着洪承畴长长一揖,转身匆匆下了城楼,然后带着孟学礼和举子营径直奔北京而来。

举子营是侯方域这个参军的亲兵。

出行或者回北京,自然带在身边。

第六百三十九章 八旗兵变

两天之后,北京豫郡王府。

勒克德浑、罗洛浑、固尔玛珲等八旗贵族已经齐聚豫郡王府,众人穿过回廊走到王府后院的水榭中时,多铎正在钓鱼。

勒克德浑一见立刻就急了:“豫郡王,你居然还有心思钓鱼?”

多铎笑了笑,答非所问道:“你们哪,真的应该读读明人的书。”

“哎呀,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读书?”罗洛浑急道,“多尔衮的刀都快要架到我们脖子上了,要是再不奋起反抗,我们就要被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了。”

“怕是连发配宁古塔的机会都没有。”固尔玛珲说道,“辽东都丢了。”

“谁说不是。”满达海黑着脸说,“辽东乃是我大清国龙兴之地,竟然也丢了,十四叔当真愧对我大清的列祖列宗。”

多铎脸色冷下来,说道:“菜根谭有云,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你们如果依然是这般咋咋呼呼,怎么跟老十四斗?”

“呃……”勒克德浑、罗洛浑等八旗贵族顿时间为之一窒。

多铎脸色越发的难堪,又说道:“你们这么多人一窝蜂似的往我这来,岂不是明摆着告诉老十四,我们马上就要发动兵变?”

“啊?”固尔玛珲道,“这可如何是好?”

“管他娘的。”罗洛浑恨声说道,“反正这种日子我是一刻都不想过了,多尔衮知道又怎样?就不信我们这么多人还干不过他。”

“屁话。”多铎很不客气的训斥道,“就凭你们府上的那几千个包衣奴才,怎么跟两白旗的精锐抗衡?你们别忘了,两白旗还在北京。”

“那又怎样?”勒克德浑反驳道,“如果换成一年前,有两白旗在北京,我们还真拿多尔衮没办法,可是多尔衮学先帝搞了个换旗,把塔瞻、图赖、雅布兰还有阿克敦这些两黄旗武将换到两白旗,却分明是自寻死路。”

“没错。”罗洛浑说道,“图赖他们一定会约束好两白旗。”

多铎道:“你们已经跟图赖他们通过气了?他们同意了吗?”

“通气?此事何需通气。”勒克德浑说道,“多尔衮独揽大权,迟迟不让皇上亲政,图赖他们这些两黄旗的武将早就很不满了。”

“没错。”固尔玛珲说道,“所以我们这边动手之后,他们只会袖手旁观。”

“这只是你们的一厢情愿。”多铎哼声道,“我再送你们元曲里的一句话,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当面保证尚且不足为信,何况你们连当面保证都没有,兵变这么大事要是照你们这般做法,死了都只能当个糊涂鬼。”

听到这,罗洛浑、勒克德浑等顿时面面相觑。

好半晌,勒克德浑不耐烦的问道:“你去不去?”

多铎的脸上掠过一抹冷冽:“去自然还是要去的。”

……

多尔衮翻出了那串檀木珠,正一粒一粒的照着数。

每逢有很难下的决断之时,多尔衮都会翻出这串小叶檀手串,细细摩挲,也正是这串小叶檀手串陪伴他度过了许多非常时刻。

比如当年与豪格争皇位的那一夜。

又比如说决定起兵入关的那一夜。

忽然,多尔衮捻珠的动作停顿住,微垂的眼睑也是一下睁开。

抬眼看时,只见曹尔玉急匆匆走进了东暖阁,喘息着报告道:“不好了,主子,出大事了,勒克德浑、罗洛浑、固尔玛珲还有满达海他们好几十个郡王、贝勒和贝子全去了豫郡王府,奴才担心,今晚会有大事要发生。”

“大事?”多尔衮道,“什么大事?”

曹尔玉硬着头皮说道:“他们可能要发动兵变。”

“兵变?”多尔衮道,“那敢情好,朕正等着他们发动兵变。”

多尔衮还真不是瞎说,他是真的在等着罗洛浑他们发动兵变,然后好趁机将这些八旗贵族一网打尽,抄了他们家产之后正好可以帮助大清度过这个难关。

两天前,范文程和宁完我提议多尔衮拿北京的汉族官绅开刀。

但是多尔衮思虑再三,还是决定拿勒克德浑等八旗贵族开刀。

因为多尔衮非常清楚,大清如果要想维持在山海关内的统治,没有汉族官绅的支持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拿北京的汉族官绅开刀等于自掘坟墓,不可取。

当年李自成怎么败的?不就是因为他拿北京的汉族官绅开刀。

范文程还说八旗子弟是大清的根基,这话其实不对,大清的根基是普通满人,而不是八旗贵族,只要30万满人在,就算是杀光勒克德浑这些贵族又如何?

正因此,勒克德浑他们暗中勾连时,多尔衮才会故意装不知道。

今天勒克德浑等几十个贵族全部都去了老十五府上,可见马上就要动手。

当下多尔衮吩咐曹尔玉:“把府上的奴才都召集起来,每人配发一副棉甲、一支自生火铳外加一把刺刀,再把万人敌也拿出来。”

“嗻。”曹尔玉应了一声,又接着问,“主子,要不要召两白旗前来护驾?”

“不过就是几千个包衣奴才,且用不着两白旗的精锐。”多尔衮断然拒绝,“何况两白旗要提防明军突袭,不可轻离城垣。”

召两白旗精锐护驾是肯定的,但是不能现在就召过来,要不然直接就会把勒克德浑他们给吓回去,那这出戏就没法再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