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517章

作者:寂寞剑客

朝阳门,瓮城之内已经挤满了两白旗的骑兵。

然而两白旗的骑兵足足有小两万,所以一座瓮城根本就容纳不下,更多的骑兵只能在城内的朝阳门大街之上待命。

待命的八旗兵中就有巴达海。

这几天对于巴达海来说简直跟坐过山车似的,先是从牛录额真一下子变成了正白旗的巴牙喇纛章京,但是当了不到十天的巴牙喇纛章京,便又重新被贬为一个步甲,其中原因就是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突然间驾崩了。

就在巴达海以为很可能要当一辈子的步甲时,好运却又落在了他的头上。

昨天晚上皇上突然跑到睿亲王府祭拜摄政王,并且是以皇考的仪式祭拜,祭拜完了之后还给摄政王追赠了谥号以及庙号。

紧接着,就是对两白旗的封赏。

巴达海又从步甲当上了牛录额真。

虽然只是牛录额真,跟之前的巴牙喇纛章京没法比,但是巴达海已经很满足了,至少比步甲好多了,要是还能在这次灭国大战中斩获几颗首级,没准就能够晋升甲喇额真,因为正白旗现在还缺着好几个甲喇额真。

巴达海觉得他的希望非常大。

想到这,巴达海顿时干劲十足。

这次灭国大战,一定要奋勇争先。

正在憧憬之时,一骑快马飞奔而来。

“大将军有令,两白旗即刻开拔出城!”

快马飞奔而过,大街上只留下清脆的马蹄声。

原本坐在大街两侧休息的八旗兵便纷纷起身。

巴达海将钵胄用力的扣在自己头上,又紧了紧身上的革带,确定甲胄没有松动,这才翻身上马,带着麾下的一牛录八旗兵从城门往外走。

朝阳门虽然有三个城门洞,可还是有些拥挤。

正等时,又一骑快马飞奔过来,一边高喊道:“从缺口出城……”

“走,去缺口!”巴达海果断带着本牛录的八旗兵向着朝阳门右侧的缺口而来,被明军红衣大炮轰塌的缺口没来得及修补,现在竟然方便了八旗兵出城。

出了缺口之后往前走了没多远,巴达海一眼就看到了拜音图。

拜音图顶着足有两尺高的缨枪,缨枪上的白色流苏格外的醒目。

在拜音图身边,则站着洪承畴,洪承畴正跟拜音图在诉说着什么。

拜音图却很不屑的摆了一下手,似乎是拒绝了洪承畴提出的建议。

经过两人身边之时,隐约听到洪承畴正在说:“大将军,此时出城似有些早了,因为定国大将军所率领的大清兵主力与明军主力的决战,并不会那么快就进入到决胜时刻,所以两白旗的大军去得太早了,难有作为,只有等战局胶着、相持不下之时,两白旗精锐再突然之间从明军身后杀出,方可一锤定音。”

“本将军心意已决,休要多言。”

拜音图却果断拒绝洪承畴的建言。

巴达海隐约觉得洪承畴说的在理。

但是拜音图不采纳,他也没办法。

他也能隐约猜到拜音图内心的想法。

无非就是担心去得迟了赶不上这场大战。

要是这样的话,这份泼天大功就尽归了索尼一人。

不一会,巴达海所率领的一牛录八旗兵就已经汇入到了两白旗的滚滚洪流之中,充斥于耳的尽是隆隆的马蹄声,视野所及则尽是攒动的马头,还有一根根缨枪顶上的流苏,再就是一身身纯白或者白色镶红边的布面甲。

不少八旗武将身上则披挂有扎甲。

巴达海的身上就披挂了一套铁扎甲。

而且这套扎甲是由两千多片铁片串成。

这样一套扎甲价值千金,乃是多尔衮赏赐给他的。

想到这,巴达海心下又有些遗憾,摄政王居然英年早逝了,真令人扼腕叹息,不过他巴达海绝不会辜负摄政王期许。

第六百五十九章 李自成看热闹

时间很快来到午正(12点)时分。

这个时候,包括练勇在内的40多万清军已经全部通过八里桥,并且在八里桥北侧扎下一座简易营垒。

营垒周围的木栅栏已经竖立起来。

木栅栏后面还有用楯车、偏厢车结成的车墙。

在营垒里边的箭塔还有中军的瞭望塔也都已经搭建起来。

此时此刻,索尼正带着苏克萨哈、何洛会等八旗将领站在瞭望塔上向着三十里铺方向眺望,虽然隔了七八里远,但是借助望远镜还是可以看个大概。

明军并没有跟清军一样搭建栅栏,而是在忙着挖掘壕沟。

其实清军也可以跟明军一样挖掘壕沟甚至修筑防御铳台。

但是这样一来双方就又形成相持,这是清军不愿看到的。

“哈哈,这群懦夫。”遏必隆将望远镜放下,不屑的说道,“这是想在三十里铺再修出一座大营来吗?也不想想,我们大清兵会给他们修营垒的时间?”

苏克萨哈也扭头对索尼说道:“大将军,下令发起进攻吧。”

“是啊,不如现在就进攻吧。”何洛会也道,“时间拖久了,明军没准就要开始在营地外围修筑铳台,等到明军将铳台修筑起来就麻烦了。”

对明军的铳台防御,何洛会可以说是心有余悸。

费扬武、蓝拜等八旗将领也纷纷劝说索尼下令。

这些八旗将领全都是在徐州、大沽口吃过亏的。

索尼也知道明军铳台的厉害,也不想再拖下去。

不过在发起进攻前,有一个问题必须得先想好。

那就是摆什么样的进攻阵形?箭矢阵、却月阵?还是针锋相对摆出跟明军一样的一字长蛇阵,再然后平推过去?

当下索尼问众将道:“你们说,明军为何摆出一字长蛇阵?”

“估计是为了发挥火力的优势。”何洛会与明军交手多次,对于明军的火器优势已经有了一定认知,又接着说,“明军那边管这个叫线列阵。”

“鬼扯的火力优势,比得过我们八旗勇士的大稍弓?”

说这话的是个莽夫,而且没在战场上挨过明军火器的毒打。

“没错,就集中兵力突袭明军的中军,只要明军的中军一乱,整个一字长蛇阵就会顷刻间土崩瓦解,我们大清兵也就赢了。”

说这话的还算是有点见识,知道擒贼先擒王的道理。

“同意,就打明军的中军本阵,蒙古骑兵护住两翼,八旗满洲直取明狗中军!”

提出这个建奴的八旗将领,考虑得就比刚才的两人更加周到,还想到了利用蒙古骑兵保护战场两翼,为八旗满洲的突袭赢得空间。

但是索尼却根本不为所动,他虽然没有参加过浑河之战,却原原本本的了解过浑河之战的始末,知道明军的火器已经是今非昔比。

直接拿八旗满洲突袭明军的中军,胜算非常之渺茫。

最终结果只能是拿最精锐的八旗满洲当炮灰,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就算要突袭明军中军,也必须等明军筋疲力竭之时,或者等到明军的火炮因为长时间作战发烫发热无法再发炮时,那时候出兵方可以一击致命。

在刺出致命一剑之前,只需要跟明军拿各自的火器进行对轰就好。

当下索尼便下达军令,11万八旗汉军以及4万绿营兵自南向北摆开一个正面宽度与明军差相仿佛的一字长蛇阵。

八旗满洲紧随八旗汉军身后布阵,即可充当八旗汉军的后盾,又可以充当监军,遏止八旗汉军溃退,八旗蒙古以及外藩蒙古则列于八旗满洲身后之两翼,一旦明军之骑兵试图从侧翼发起袭扰,则给大阵提供侧翼保护。

二十万练勇以及民夫则列于最后。

命令很快就传递下去,一队队荷枪实弹的八旗汉军、一队队绿营兵推着红衣大炮、佛朗机炮或者牵着一头头的骆驼率先出营,来到旷野上列阵。

伴随八旗汉军和绿营兵开出来的,还有大量的偏厢车。

明军这边已经淘汰所有的偏厢车,但是建奴还没有淘汰。

紧随八旗汉军和绿营之后出来的,则是推着楯车的八旗满洲。

索尼的中军与正黄旗、镶黄旗的各一部分精锐呆在一起,这一部分精锐也是索尼的杀手锏,准备留到关键时刻再向明军的中军刺出最为致命的一剑。

索尼中军还有一架可移动的望台,由数百名练勇抬着走。

……

将近未初(13点)时分,40多万清军终于排列好了阵形。

索尼在遏必隆、苏克萨哈等十几个武将的簇拥下来到望台上。

望台上的视野极为开阔,不仅可以将清军的整个大阵尽收眼底,也可以将前方六七里开外的明军大阵看个大差不差。

“明狗还是缺乏大战经验。”苏克萨哈哂然说道,“刚才居然不出动骑兵发动袭扰,要不然我们也不能这么快结好阵形。”

“我看不见得。”遏必隆摇头说道。

“明军没有出动骑兵袭扰,是因为他们知道没用。”

索尼没有理会两人的争执,沉声喝道:“大纛传令,全军前进!”

守在索尼身边的一个巴牙喇立刻扯开嗓子大吼起来:“大纛传令,全军前进!”

望台一侧的几个红甲喇兵便立刻将索尼的“定国大将军旗”放倒,并以四十五度斜角指向前方的明军大阵。

几乎同一时间,牛角号声、战鼓声也是交织成一片。

伴随着绵绵不息的号角声、战鼓声,清军推着楯车、偏厢车以及各式大炮开始缓慢的向前移动,高耸的望台也被几百个练勇扛在肩上缓缓前移。

……

明军的中军本阵中也用砍伐的白桦木搭了一个望台。

而且明军这个望台的高度足有八丈,比建奴的更高。

所以明军望台的视野更好,可以更加清楚的看到双方的排兵布阵。

“看来建奴也没有蠢到家。”江天一指着前方缓缓逼近的建奴大阵,笑着说,“居然也知道摆出一字长蛇阵。”

“不能小觑。”王家彦道,“建奴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

江天一说道:“然而建奴终究只学到了皮毛,未学到精髓,如果他们已经学到火器运用的精髓,就不应该再带着楯车、偏厢车这些累赘。”

王家彦问道:“建奴不带着楯车、偏厢车,如果保护步兵?”

江天一说道:“当然是挖掘战壕,战壕的防护力可比楯车、偏厢车要强多了,楯车、偏厢车连骆驼炮的炮击都扛不住,更别说山地炮和野战炮,但是纵然是4寸野战炮,也拿躲藏在战壕里的步兵没有任何办法。”

王家彦又道:“挖掘战壕只能够用于防御,如何进攻?”

江天一笑道:“王部堂此言差矣,战壕同样可以用于进攻,尤其是在地势平坦而且土质极为松软的京畿,完全可以挖掘战壕往前推进。”

王家彦听得瞠目结舌,打仗还能这样打的?

江天一也是现学现卖,从兵棋推演中学的。

崇祯在一次推演中用过土工作业,江天一就记住了。

崇祯没有笑话江天一,而是在仔细观察建奴的大阵。

从建奴的旗帜、服饰及兵器,可以大概分辩出兵种。

第一队的这个一字长蛇阵是八旗汉军外加绿营炮兵。

第二队中间的是建奴的中军,左右两侧则是八旗满洲。

第三队是骑兵,左翼应该是八旗蒙古,右翼是外藩蒙古。

最后那些杂乱无章队形也走不好的应该就是练勇以及民夫。

可惜骑兵的数量还是不够多,仅有的骑兵镇要用于击溃建奴之后的追歼,所以不可贸然用于进攻,要不然,这时候用骑兵迂回过去向建奴身后的练勇发起攻击的话,有很大的机会击溃练勇,进而冲乱建奴的大阵。

等这一仗打完,必须组建一支庞大的骑兵。

崇祯正思忖间,高起潜忽然间叫起来:“万岁爷,快看南边!”

“南边怎么了?”崇祯闻声转向南边,但只见通惠河南岸的一片白桦林后边已经扬起了滚滚烟尘,看这架势就知道有大军在行进。

王家彦沉声道:“难道是北京来的建奴援兵?”

“可也不对啊。”江天一道,“建奴援兵跑通惠河南边去干吗?”

两人正说话间,一队骑兵就已经从南边的白桦林中冲了出来,其中一骑的肩膀上还扛着一杆大旗,旗面上好像还绣了字?

崇祯当即举起望远镜对准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