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532章

作者:寂寞剑客

欣慰的是大明新军的战斗力没有让他失望。

突入到中军的两白旗骑兵足足有一万余骑,在与两白旗混战中牺牲的新军将士也是一万余人,也就是说双方的战损基本上就是一比一。

说实话,这样的战损比让崇祯非常的意外。

因为两白旗在发起冲锋之时士气并未受损。

所以说,双方都是在巅峰状态下展开决战。

当然了,新军在人数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至于两白旗是骑马冲锋,则可以忽略不计,当时马力已经枯竭。

这也意味着明军在装备带刺刀的燧发枪后,在近战中的实际战斗力并不比纯正长矛兵差多少,所以即便是遇到暴雨,新军也可堪一战。

这点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不能每次都寄希望于天公作美。

除非解决了底火,装备了金属弹壳定装弹,否则的话明军就必须得保证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战斗力,否则早晚吃亏。

当下崇祯又问道:“也就是说,参与北伐的新军还剩16万5千?”

“是的,16万5千左右。”江天一点头道,“不过,还有相当一部分伤兵伤到了胳膊又或者是双腿,就算伤愈也回不来了。”

崇祯道:“这样的伤兵有多少人?”

江天一黯然说道:“大概有五千多个。”

崇祯沉吟着说道:“这样,这五千多个伤兵跟阵亡的2万将士按一个标准抚恤,每人发放抚恤金100元,再荫一子侄免试进入南京国子监读书。”

这已经非常高的抚恤标准,一次就发放250万抚恤金。

然而这可是大明的250万,其价值相当于250万两银子。

还有荫一子侄免试进入南京国子监读书,就是更是优厚,相当于他们的一个子侄直接拥有了大明军官生资质,这绝对是超规格待遇。

不过崇祯给得起,现如今的内务府不缺钱。

至于南京国子监,那就更加不会嫌生源过多。

再一个功勋老兵以及烈士的子侄有可能良莠不齐的问题,也是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军队的大熔炉会炼化一切,不良少年也炼成铁血军人。

崇祯又道:“也就是说,总共还剩下16万人?”

江天一道:“算上骑兵,参战的新军还剩16万。”

“骑兵不能划入北直镇。”崇祯连忙说道,“那就是15万。”

稍稍一顿,崇祯又说道:“等京师以及北直光复之后,就以这15万新军将士为基干,再加上2万5千多伤亡将士的子侄辈,组建北直镇台,此战中缴获的武器装备、50多万石粮食、10万匹布、100多万银子还有1万多头大牲口就作为奖励赏赐给他们吧。”

“当然了,100多万两银子需折算成银元。”

“除此之外还有擒斩真奴以及汉军、蒙古军、练勇之奖金。”

“君无戏言,朕说话算数,一个真奴说是50元就是50元,无论是斩杀或者生擒,一律都是50元,至于汉军、蒙古、练勇则一律10元。”

“还有,奖金按人头平分,无论士子还是士卒都一个标准。”

顿了顿,崇祯又问:“对了,总共擒斩了多少真奴,多少汉军蒙古练勇?”

“圣上,那可多了,张宗子只怕是要心疼了,呵呵。”江天一笑着说道,“八里桥一役我军共擒斩了8万多真奴,11万八旗汉军、4万多绿营兵外加2万多蒙古骑兵,此外还抓了将近40万练勇,要不练勇就算了?练勇说白了就是群民壮。”

“这不行。”崇祯断然说道,“答应了的事就必须兑现。”

扳着手指默算片刻,又说道:“不就是950万元,朕出得起,但有一条,阵亡了的还有重伤致残被迫退伍了的一样有份,所以分到每个人头上就是51元多点,朕就索性给大伙凑一个整数,每个人奖励55元。”

这一来就是1267万5千元赏赐。

讲真,这场大战的花销真不小。

王家彦闻此喝彩道:“圣上仁义!”

徐应伟等士子闻言,也是纷纷称颂。

崇祯是真的不吝啬,不过一下子发放这么多赏赐,也有着他的特殊考量,那就是希望通过这17万镇兵的消费尽快拉动北直经济。

近五年来,北直是迭遭战乱,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事实上不光是北直,整个北方的经济生产活动都遭到严重破坏。

所以在八里桥决战刚刚打完的那一刻,崇祯就已经在考虑如何恢复经济。

修建南京到北京的首条铁路,给予流民分配土地,这些都是要要的措施,此外就是通过十七万的镇兵来拉动北直的消费。

但是这些都还不够,远远不够。

崇祯正在郑重考虑另外的一个大招。

不过这事暂时不急,京师都还没光复呢。

崇祯又对江天一说:“江天一,赶紧将这个好消息昭告全军将士,让大伙高兴高兴,然后留下三个镇看守俘虏以及缴获的武器物资,其余四个镇则辛苦一下,连夜随朕去北京,以免北京城内酿成大乱子。”

崇祯主要还是担心会损失人口。

还是那句话,人口才最宝贵的战略资源。

如果因为去得晚了,导致北京城内发生大规模的打砸抢烧,进而导致大量人员伤亡,那就亏大了,所以必须得尽快赶过去。

江天一很快将崇祯的旨意昭告给了全军。

很快,军中就响起此起彼伏的万岁欢呼。

显然,崇祯的慷慨把新军将士给感动到了。

所以当徐应伟下令,第3、第4、第5及第6镇除8个炮兵旅以外的20个步兵旅连夜开赴北京时,这20个步兵旅的将士没有丝毫怨言,当即便扛起枪,冒着大雨,踩着泥泞,唱着不着调的戏文向着北京进发。

唱的是阮大铖写的国难戏《秦良玉》。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听着新军将士不着四六的唱着秦良玉,崇祯脑海里却不可遏止的浮起李香君的倩影,起兵北伐之前小聚了几天,转眼就是六个月。

屈指一算,已经整整六个月不知肉味。

当下崇祯又问身边的高起潜:“高伴伴,给南京的捷报发出了吗?”

高起潜心领神会,小声说道:“万岁爷,早在申末击溃建奴的第一时间,老奴就已经遣飞骑去向南京报捷了,李妃娘娘得到消息后就定会昼夜兼程前来京师。”

“你这个老阉货。”崇祯忍不住笑骂一句,还真特么的会揣摩心思。

不过话又说回来,想尝肉味,似乎也用不着非得让李香君赶来北京。

若不出意外的话,骑兵镇大概率已经堵住了北京逃往居庸关的去路,所以此时的北京城内应该还有三个青史留名的美人。

第六百七十八章 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次日黎明,朝阳门外。

一夜豪雨,将飘浮在空气中的浮尘一下洗净。

京城内外显得异常的干净,空气也格外清新。

张缙彦、孙之獬等上千个先降顺再降清的官员缙绅已经齐聚朝阳门外,站了黑压压一大片。

奴仆家丁则忙着洒扫街道。

孙之獬发现城门外的官道上还有两个小水洼,便立刻叫来孙府的管家,让他带着府奴仆找来煤渣填平水洼。

“圣上即将亲率王师返京,此乃是天大喜事。”

“我等留守京师之官员缙绅,必须以一等崭新之面貌迎接圣驾的归来,如此方不负国朝养士三百年之洪恩。”

孙之獬的这番宏论瞬间迎来大量附和。

不得不说,这些官员缙绅是真不要脸。

先降顺再降清到了他们嘴里居然变成了留守。

忘恩负义、变节叛国到了他们这里就成了忍辱负重,替大明留守京师,这跟三百年后汪某人的曲线救国也是有得一拼。

“红绸布!”张缙彦忽然一拍双手说道。

“圣上返京这么大的喜事,必须有红绸。”

“对对对,若非张部堂提醒险些坏了大事。”

孙之獬当即回头对城门两侧的官员缙绅说:“诸位,赶紧让你们的管家带人回府去取红绸,将各家府库内的红绸全部搬来。”

张缙彦道:“非常时期,还望诸位慷慨解囊。”

在场的官员缙绅没奈何,只能让管家带人回府去取。

孙之獬一扭头又看到了城门左侧那巨大的城垣豁口,便有些遗憾的说:“可惜时间太仓促,不然真应该把这个城垣缺口也修复如故。”

正说话间,孟学礼骑着一匹高头大以从朝阳门中出来。

在孟学礼的身后,则跟随着姚启圣、于成龙等数百举子。

“孟给谏。”张缙彦、孙之獬还有不少自认有头有脸的贰臣赶紧迎上前,一脸谄媚的跟孟学礼打招呼。

这些贰臣虽然不要脸,但是并不傻。

这里这么多官员缙绅,肯定不会受清算的就只有孟学礼还有他的举子营,因为他是奉了圣上密旨打入建奴的密谍。

孟学礼属于有功之臣,他要是肯在圣上面前替他们美言几句,他们大概率就可以免受清算,甚至于还有可能官复原职。

是的没错,这些贰臣还在梦想着官复原职。

比如说张缙彦,他在降顺之前就是大明的兵部尚书。

他还打听到了,南京的兵部尚书一职都还是空缺的,自从有东林党背景的前任兵部尚书吕大器致仕之后,兵部尚书一职就一直空缺。

所以,如果孟学礼能够替他美言几句,圣上一高兴没准就让官复原职了,毕竟他在甲申国难前干得还行,圣上对他基本也还算满意。

当然,给孟学礼的重礼昨天晚上就已经送到了孟府。

跟张缙彦同样心思也同样聪明的贰臣,并不在少数。

看着张缙彦、孙之獬这些曾经的高官在自己的马前伏低做小,奉迎拍马,孟学礼心下真是得意极了,这种感觉真特么好。

不过,更让孟学礼欢喜的则是财帛女子。

昨晚,他至少收了价值上百万两的财帛外加十几个美貌女子,其中甚至还有秦淮名妓顾横波,是太常寺少卿龚鼎孳所赠。

被奉承多了,孟学礼便也有些忘乎所以。

觉得自己真能决定这些贰臣的生死荣辱。

“诸位放心。”孟学礼鼻孔朝天,一脸傲然的说道,“你们携家仆举义,协助举子营镇压京师,阖城搜捕城中满人之功绩,本给谏会如实奏陈圣上御前,圣上也定然会有嘉奖,当今圣上乃是古今罕有之仁君,东林党人那般倒行逆施,圣上也只是诛除首恶,所以诸位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徐给谏所言极是,当今圣上乃是旷世仁君,定然不会与我等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众贰臣纷纷附和。

这边正恭维孟学礼呢,那边有举子飞奔来报。

“孟给谏,天兵至矣,圣上率大明天兵至矣!”

“圣驾快到朝阳门了。”孟学礼一正脸色又道,“诸位请按官阶排好队,莫要乱了礼数次序,君前失仪。”

孟学礼说这话的时候,浑然忘了他不过是个七品给事中,若真按照官阶,只怕是要站在几千贰臣的最末,又哪有资格站在头一个?

但是孟学礼愣是站了第一个,还骑着高头大马。

过了片刻,大队骑兵便风驰电掣般冲到了朝阳门外。

为首的士子身穿襕衫,赫然就是密侦科都给事中张煌言。

孟学礼当即策马上前,向着张煌言拱手作揖道:“玄著兄别来无恙乎?”

然后张煌言却只是冷冷的扫了孟学礼一眼,竟没有回礼,然后径直带着骑兵冲进了朝阳门。

“呃?”孟学礼的一张脸当即涨成猪肝色。

张缙彦、孙之獬、龚鼎孳等也是面面相觑。

这又是什么情况?别是让孟学礼这孙子骗了吧?

再说张煌言,带着骑兵进城之后迅速控制住了各处要道。

很快,各处街口还有城头上便已经标枪般插满明军将士。

紧接着又有一队明军对张缙彦、孙之獬等贰臣进行搜身,孟学礼以及举子营的数百举子也不例外,都必须搜身。

确定不会有危险,张煌言再派人出城报信。

很快便又有一支步兵开来,而且数量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