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58章

作者:寂寞剑客

“也就比我们三千夷丁稍微强一点,单纯比拼骑射的话甚至还不如我们。”兀把炭的语气明显有些不服。

崇祯闻言只是笑笑。

有这个好胜心就好。

这人哪,就怕躺平,就怕没好胜心。

不片刻,整个战场便逐渐恢复平静。

建奴的那十几个白甲兵终于被捅死,明军在围攻半天之后终于找到弱点,拿长矛连续不断的捅刺白甲兵的面门,把脑袋都捅烂。

当最后一个白甲兵在惨叫声中倒下,

整个战场先是陷入到死一般的寂静。

一片死寂中,也不知道是哪个明军先吼了一嗓子:赢了!

随即死战余生的明军将士便纷纷扯开嗓子大声咆哮起来:赢了,我们赢了!

不少明军将士嘶吼着,不知不觉便已经热泪盈眶,明军已经有多少年没有战胜过建奴了?在他们记忆中,哪怕是小规模的前哨战也是很长时间没有赢过了。

可今天,明军终于又赢了建奴一回,终于又赢了!

有个明军甚至于放声恸哭,太难了,太不容易了!

不过大多数的明军则是拥抱在一起,歇斯底里的欢呼。

明军将士们的欢呼最终汇聚成为一个声音:大明万胜!

崇祯也被将士们的这种情绪所感染,不由自主的跟着高声喊叫起来,朱慈烺、朱慈炯哥俩也是小脸通红。

……

镶黄旗的八旗兵已经撤退到数里外。

然而既便是隔着好几里远,都仍能隐约听到安山镇方向传来的巨大欢呼。

用脚指头都能猜到,肯定是留下断后的那个牛录已被明军吃掉,想到这,鳌拜脸上就流露出懊恼、悔恨、愤懑等诸多复杂情绪。

“鳌拜大人。”高第惶然来到鳌拜跟前。

在高第身后,则是高第麾下的两千多降军。

高第的这三千降军,伤亡数字其实并不大,就是排队枪毙的时候死了三百多个,后面逃跑的时候其实没死几个。

总共也就损失了四百多个。

收拢回来的也还有两千五百多个。

但是鳌拜看到高第,却气不打一处来。

今天这场败仗,他鳌拜的轻敌大意固然是主要原因,可是高第的降军一触即溃,也是罪责难逃,必须严惩。

鳌拜当即抽出马鞭,

照着高第劈头盖脸抽过去。

祖泽润在旁边看着,也没有制止。

因为他知道鳌拜在气头上,这时候上前制止,就会把鳌拜的火力吸引到他头上,他才不会蠢到去触这个霉头呢。

……

另一边,明军已恢复冷静。

“圣上!”黄得功快步来到崇祯跟前。

“靖南伯,恭喜你,你打了个大胜仗!”

“臣惭愧,若不是圣上亲自率领一千夷丁及时驰援,臣这把老骨头还有麾下的四千多将士就交待在这安山镇了。”

“万岁爷,万岁爷!”

正说话间,高起潜屁颠屁颠的跑过来。

崇祯愕然,高起潜这阉货居然还没死?这都两回了,还不死?

“万岁爷洪福齐天,老奴只是沾了您的一丁点福气,战场上就刀枪辟易,刚才一个建奴在十步的距离拿箭射老奴居然都没能射中。”

崇祯随手掏出一个银锞子丢给高起潜:“这是赏你的。”

“谢万岁爷。”高起潜接过银锞子喜滋滋的打开手掌,然后表情垮下来。

不是,万岁爷你是不是搞错了?老奴立下这么大的功劳你就赏一两银子?当年老奴在宁远锦州监军之时,哪回打仗不得捞个几千两?

崇祯却不再理会高起潜,又对黄得功说:“这次我大明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建奴的人员伤亡其实不大,而且朕敢肯定,这次前来山东的绝不只一路建奴,不出现意外的话,建奴肯定会发起最疯狂的报复,所以我们得赶紧撤离这里。”

黄得功愕然道:“圣上,不去救援临清了?”

“不去了。”崇祯说道,“东昌府和兖州府不要了。”

京杭运河从东昌府和兖州府过境,建奴大军可以沿着运河推进,所以说这两个府是肯定守不住的,如果能守住东昌兖州两府,也就不用花那么大力气打造黄淮防线,直接将建奴挡在山东岂不是更好?但这显然不现实。

第七十四章 建奴报复

“那两府的官绅百姓怎么办?”

黄得功是没有办法跟上崇祯的思维。

东昌、兖州两府皆大明国土,说放弃就放弃?不怕御史弹劾?

圣上你以前可不是这样啊。

崇祯却也没有给黄得功解释,因为解释不清。

金铉、王家彦这样有眼光的,才能看懂他的意图。

“正所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则人地皆存,所以土地可以放弃,但是两府的官绅百姓却不能放弃。”

“立即往东昌府、兖州府的各个州县派出飞骑。”

“东昌府之官绅百姓全部撤往济南府,兖州府之官绅百姓全部南撤到徐州。”

“再给王家彦和胡心水发出急递,济南府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退守青州,朕给他们的底线是必须守住青州、莱州及登州三府。”

“臣领旨。”黄得功只能派出飞骑。

好吧,其实就是派了几十个骡骑兵。

现在的大明最缺的就是优质的战马。

飞骑刚刚派出,黄世安便喜滋滋过来。

黄世安是黄得功的族侄,也是二十八镇总兵之一。

这次黄得功北上,带的就是黄世安的这一镇精兵。

“圣上,老叔。”黄世安笑得嘴巴都咧到了耳朵根。

“看来这次的收获不小。”崇祯笑着问道,“斩首多少?”

“回圣上,这次斩杀的真奴足有三百多个,其中白甲11个,八旗汉军还有降军各有四百多个,共计斩首一千一百余人。”

“干得漂亮!”

“黄总兵你告诉勇士们,斩首真奴一级赏银五十两,斩首八旗汉军及降军者,每颗首级赏银十两!等回到夏镇之后,连同本月之战饷一体发放!”

“真的?这真是太好了,臣谨代全镇将士谢圣上隆恩!”

“欸,这是你们应得的,要谢也应该是朕感谢你们才是。”

“呃,这个,臣都不知道说啥好了,圣上,臣也不怎么会说话,反正臣这辈子还有臣麾下的这一镇将士的命都卖给大明了。”

崇祯欣然点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跟这些大头兵讲家国情怀就是扯淡,也就银子能管用,要不然,谁他妈愿意发这么多赏钱?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应该不会亏本,缴获的武器装备应该能值不少钱。

“对了,缴获的偏厢车、佛郎机炮还有鸟铳应该不少吧?”

“这个还在清点,不过偏厢车大概有五十辆,一号佛郎机炮15门,鸟铳的话至少也得有五六百把,此外还有长矛、甲胄以及火药啥的。”

“缴获全部归公,交由靖南伯统一分配,你没有意见吧?”

要想彻底改变明军的现状,避免沦为武将的私兵,收归粮饷发放权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战场缴获要归公。

这一步至关重要。

要不然军队必然会军阀化。

黄世安闻言果然脸色一变。

本来按不成文的惯例,这些战场缴获都应该归他们镇支配,发卖或者用来扩军全都由他说了算。

“圣上,那建奴身上搜出的财物呢?”

“财物不用上缴,但军械辎重必须得全部上缴!”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一下子就想把明军改造成后世的人民军队,纯粹就是痴人说梦,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

“臣领旨。”黄世安闻言就松了一口气。

……

第二天,济南府城,历城。

王家彦和胡心水正一脸忧色的站在西门城楼上。

城门外,建奴正在挖壕沟,看样子要长期围困。

“王部堂,末将到其他城门看过了,四门外都有建奴在挖壕沟,看样子建奴是真的打算长期围困历城,要把我们困死在城内了。”

“胡军门,要不然试着发动一次反击?城外的建奴好像也不多。”

“部堂大人,这真不是末将畏敌怯战,实在是城内的这些乡勇不堪战,让他们守城勉强还行,让他们出城跟建奴野战,就是找死。”

听到胡心水这么说,王家彦的眉头便越发蹙紧。

胡心水想了想又道:“部堂大人,趁现在建奴还没有完成合围,赶紧遣飞骑向徐州求援吧,再晚可就出不去了。”

王家彦闻言也是有些犹豫。

就在这时候,城外忽然响起绵绵不息的号角声。

“咦,这个号角声……建奴该不会是要撤兵吧?不会,我肯定听错了。”

胡心水话还没说完,就开始摇头,建奴兵力虽然不多,四个方向全部加起来也就四五千人这样子,但是围困历城却绰绰有余。

所以,断然不会因为兵力不足撤兵。

其他因素导致建奴撤兵就更加不可能。

现在山东境内已经没有军队能威胁建奴。

“不,你没有听错,建奴是真的撤兵了。”王家彦说道。

其实不用王家彦说,胡心水自己也看到了。

建奴真撤了,撇下还没挖好的壕沟,正往南撤退。

就在王家彦和胡心水怀疑这会不会是建奴的诱敌之计,是否需要派一队夜不收出去打探一下情况的时候,一个骡骑兵偷偷出现在城外。

这个骡骑兵其实早一个时辰前就到了城外。

“城上是哪位大人?二百里加急,有急递!”

“急递?”王家彦眉头一皱问道,“从何而来?”

“安山镇。”骡骑兵说着从背上解下黄绫布包。

“把急递放吊篮里。”王家彦示意亲随放下吊篮。

稍顷,吊篮收回来,亲随又取了黄绫布包交给王家彦。

王家彦拆开包裹取出书信匆匆看完,顿时间大喜过望:“胡军门,圣上和靖南伯在安山镇打了个胜仗,斩首一千余级!”

“真的?”胡心水恍然道,“难怪建奴突然从历城撤兵。”

不过王家彦的表情很快又变得凝重:“圣上还命令我等弃守东昌、兖州两府,济南府能守则守,不能守的话也可以放弃,全力退保青州、莱州以及登州三府。”

“圣上明见万里。”胡心水向着徐州遥遥一揖,又说道,“大运河从东昌以及兖州两府穿行而过,建奴可以顺着运河调集大量人力以及物力,所以这两府是断然守不住的,甚至连济南府也是很难守得住,退保青州以东三府实乃上策。”

王家彦:“圣上之所以令我等弃守东昌、兖州二府,其用意恐怕不止于此。”

“哦?”胡心水愣了一下问道,“圣上此举,竟然还有另一层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