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593章

作者:寂寞剑客

终于,剩下的三四百骑怕了,退缩了。

因为残酷的现实已经摆在这,就剩下三四百骑,就算冲到明军阵前也没用了,没看到明军步兵已经在火枪上套上刺刀变成了长矛?

以前,骑兵最怕长矛步兵,现在仍然。

于是,剩下的三四百骑纷纷勒转马头,试图向着左右两翼溃逃。

然而都已经到了这个距离,再想逃跑却已经太迟了,毛聚奎一声令下,明军将士便开始自由射击。

很快,最后剩下的三四百骑也遭全歼。

倭寇的“狗马”根本扛不住明军的12.8mm大口径步枪弹的杀伤,本多忠义和身后旗本御家人身上的扎甲同样挡不住。

只过了片刻,德川幕府第一猛将本多忠义率领的三千旗本就死伤殆尽,甚至连本多忠义本人也身中数弹,当场被打死。

第七百六十一章 倭国番(4)

“纳尼?”

看着溃逃回来的寥寥数十骑,松平信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本多忠义所率领的三千多旗本就这样被明朝人吃掉了?

这可是三千多最精锐的武士,而且是骑兵!

这一刻,松平信纲终于相信,德川义直和稻叶正藤或许没有撒谎,明军的战斗力远比他想象中更强。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松平信纲终于不像之前那样狂妄,以为仅凭他所率领的第一番方就可以轻而易举拿下大阪。

于是乎,在推进到大阪近郊就不再往前走,就地驻营。

倭军忙着安营扎寨,对面大阪的明军也没有轻举妄动。

崇祯的意图很简单,就是想着等着幕府军主力到达之后再行决战,一战歼灭德川幕府的主力,可以省很多麻烦。

两天后,德川幕府主力终于抵达大阪城外。

随同30多万幕府主力同时抵达的,还有30多万民壮,总人数超过了60万,德川幕府对外更是号称百万大军。

看着浩浩荡荡的人马车队,作为幕府军主帅的酒井忠胜心下颇有些踌躇满志,因为在日本的历史上,还从未有过一个将军能指挥如此规模的大军,即便是真正意义上统一了日本的丰臣秀吉也只能动员30万大军。

拥有这样一支军队,酒井忠胜觉得击败明军并非难事。

酒井忠胜甚至撇开了幼主德川家纲,直接以幕府大老的身份给大阪城内的明军捎去了一封措辞傲慢的劝降书信,劝诫明军归降。

……

许三官当着崇祯面,大声朗读酒井忠胜的这封劝降信。

当然,酒井忠胜派人送来的劝降信原件使用的是日文,许三官翻译成了汉文。

“日出之国征夷大将军幕下大老、一百万大军之统帅、川越蕃及小浜蕃蕃主,总领12万3500石俸禄之酒井家当代家主忠胜,晓喻大阪城之明人……”

听到这,崇祯和徐应伟、阎应元、江天一等人不禁哑然失笑。

随同出征的朱慈炤更是一撇嘴说:“日出之国?头衔还挺不少。”

顺便说一句,朱慈炤终究还是拗不过崇祯,不情不愿的进了南京国子监读书,读的是海军科第五期,跟李定国他们四兄弟在同一分队。

这次征倭国,郑芝龙把海军学院的学生也一并都带出来长见识。

崇祯忍不住掠了朱慈炤一眼,嗯,还可以,经过一年的实践课,走遍了大明两京十三省的山山水水之后,人是黑了,也瘦了,但是身上终于有了点精气神,再不像之前,一眼看去就是个锦绣其外的纨绔子弟。

“炤儿,过来。”崇祯招了招手说。

“干吗?”朱慈炤有些不情不愿的来到崇祯面前。

崇祯凡事讲规矩,哪怕父子之间也是这样,这么做有好的一面,但是也同样存在不好的一面,比如说朱慈炤,就不怎么怕他这个父皇。

朱慈烺和朱慈炯因为打小接受的严格的儒家教育,君臣父子的伦常已经铭刻在他们的骨子里,所以从不逾矩。

崇祯却也不生气,笑问道:“想不想参加这次战斗?”

“不想。”朱慈炤直接拒绝,“子弹可没长眼睛,不会因为我是大明永王就绕着飞,所以让我自己选,是绝对不会去做这种高风险的事情的。”

崇祯闻言顿时被气个半死,怎么养了这么个怂包儿子?

这个怂货不光是贪生怕死,居然还当着这么多人面公然说出来。

同在甲板上的郑芝龙、郑鸿逵、徐应伟等人便不约而同的转身,装出欣赏大阪湾美景的样子,永王刚才说了什么?没听见。

“狗东西,朕今天偏要你上战场。”

崇祯这次真的生气了,直接下了一道圣旨。

临时将朱慈炤所在的海军学员分队编入到陆军第1师。

郑芝龙不禁有些犹豫,小声问道:“圣上,真让永王参加战斗啊?”

“这还有假?”崇祯黑着脸说道,“你就把他当个小兵,别把他当成亲王,不参加一次真正意义的战斗,没有资格承袭王爵。”

郑芝龙无奈,只好把自己儿子郑恩所在的分队也派上去。

同时叮嘱李定国、姚启圣等学员务必保护好永王的安全。

朱慈炤虽然满心不愿,但是圣旨已经下来,便也只能跟着同一分队的同学,顺着舷梯上了岸,再跟着第1师的步兵开始列队。

……

劝降书送出之后,酒井忠胜就一直在等大阪明军的回复。

如果说有得选择,酒井忠胜还是希望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包括酒井忠胜在内的许多倭人都曾熟读过孙子兵法,知道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争最高境界。

如果真可以凭借一封劝降书就迫降大阪城内的四千明军,那么他酒井忠胜绝对可以藉此名垂青史,成为日本几千年历史上有名的军神。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给了酒井忠胜当头一棒。

大阪城内的明军非但不降,反而斩杀了使者。

崇祯这是故意的,就是想要激怒倭人,诱使对方主动出击。

效果也是杠杠滴,酒井忠胜看到明军阵前用竹竿挑起的人头之后,气得暴跳如雷,当即下令全军出营寨列阵。

不过,酒井忠胜也没有完全被怒火冲昏头脑,还是听取了稻叶正藤的意见,列阵地点距离海岸线足有十五里。

上次大阪冬之阵,明军战舰的舰炮就可以打到超过十里远。

所以,将列阵地点摆在距离海岸线十五里外才能确保安全。

然而,稻叶正盛并不知道,大明海军的舰炮已经进化到了金属弹壳定装弹,火炮性能又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不光是2.5寸口以及4寸口径的舰炮可以打到二十里外,6寸口径的舰炮更是可以打到三十里开外。

至于大明陆军携带的火炮,那就只能硬怼了。

毕竟,前前后后,日本也从红夷手中买了数百门红夷大炮。

很快,双方先后队列完成,第二次大阪之战正式拉开大幕。

率先发起攻击的是幕府军,出动了一个番方,推着临时扎制的一块块木栅栏朝明军阵地缓缓推进,这些木栅栏是拿来当盾牌用的,相当于建奴的楯车。

只不过木栅栏用的是两到三寸的圆木,连明军的二五式步枪都防不住,更不用说2.5寸口径山地炮或4寸口径野战炮。

不过,为免倭军过早崩溃,明军并没有过早使用炮兵火力。

一直等到倭军的这个番方推进到了一百步内,与此同时左右两翼的倭军炮兵也已经推进到了五百步的距离内,明军第1师、第2师以及停泊在大阪湾的36艘周瑜级巡洋舰才不约而同开火,将火力倾泻到倭军头上。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维度的战斗。

幕府军还想着按照以前的战术一板一眼的打,就是先投入一个番方发动一次试探性的攻击,如果没什么机会就再投入一个番方加强攻势,如果有机会就投入全部主力发动总攻,一战摧垮明军,基本就是这么个流程。

但是明军已经不再是这个流程。

现在的明军已经是一支真正意义的近代陆军。

只要敌军进入到十五公里以内,就已经暴露在了明军的火力打击之下,如果敌军没有构筑防御工事,基本只有被屠杀的份。

而如果敌军排列的是密集阵形,那就更完蛋。

非常不幸的是,这两条都让幕府的大军全了。

所以最终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惨就一个字!

先是试探性进攻的那一个番方,拿来当盾牌的木栅栏直接被明军的12.8mm口径的二五式步枪打穿,躲在木栅栏后的倭寇也一并被打穿。

紧接着,第1师、第2师的12个炮兵团324门山地炮、野战炮的炮弹,就铺天盖地的砸落在倭军主力阵中。

对没错,第1师、第2师的六个旅都加强了一个山炮旅。

两个师的虎蹲炮反而没派上用场,因为倭军主力已经超出虎蹲炮的射程,抢先进攻的那一个番方的倭军则根本用不着虎蹲炮。

在步枪以及山炮、野炮的打击下,幕府军瞬间死伤惨重。

然而这还没有完,二十多秒之后,海军舰炮发射的4寸、6寸大口径炮弹也铺天盖地的砸落在幕府军的阵中。

这时候,从高空之中往下俯瞰,就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幕府军的巨大而又密集的队列之中已经绽开了一朵又一朵的烟花,每朵烟花方圆少则十步,多则二三十步,瞬间就将幕府军的庞大的步兵队列炸得七零八落。

那场面,真是断肢残躯漫天飞舞。

留在后阵的酒井忠胜整个都看傻了。

这样的场面,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双方甚至都还没有开始真正的交手,60多万幕府大军就被炸得七零八落?

事实上,就连酒井忠胜所在的后阵也不安全,伴随着刺耳又短促的尖啸,一排排的炮弹再次铺天盖地的砸落下来,再轰然炸开。

其中一颗炮弹就落在酒井忠胜的马边。

爆炸产生的气浪一下就将酒井忠胜撕碎。

方圆几十米内的旗本,也被破片射成筛子。

旗本身上的扎甲根本挡不住高速飞射的破片。

第七百六十二章 倭国番(5)

看着倭寇阵中次第绽放的一朵朵烟花,朱慈炤感到头皮一阵阵的发麻,一张脸更是变得前所未有的凝重。

朱慈炤的性子跟朱慈烺和朱慈炯还是有些不同。

朱慈烺沉着冷静,睿智从容,每逢大事有静气。

朱慈炯性格骠悍又不失机智,可谓是智勇兼备。

相比之下,朱慈炤就比他的两位皇兄逊色多了,此时看到明军几个炮群打过去的炮弹在倭寇阵中爆炸,居然是有些心慌。

归根结底,朱慈炤就不是个有勇气的。

但是李定国、孙可望、艾能奇、刘文秀还有姚启圣、李禹成、郑恩、于成龙他们几个却感觉到热血沸腾,浑身的血液都开如燃烧。

“吼吼吼吼。”郑三公子甚至于笑出了破锣音。

“惨了惨了,倭寇这下惨了,倭寇这波可被炸惨了。”

“面对如此烈度以及密度的炮火覆盖,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扛得住。”李定国说完,又跟孙可望几个交换了一记眼神。

不光李定国,孙可望、于成龙等几人也是暗自庆幸。

得亏他们投降得早啊,要是投降晚了,没准就眼对面的倭寇一样,直接就被明军的炮群炸成灰,可现在,他们却是明军的一分子。

李禹成的内心更是涌起一等难以言说的自豪。

大明,这就是大明朝,这就是大明朝的天威。

可笑的倭国,竟敢不自量力挑战大明的尊严,这下吃到苦头了吧?

不过,对于倭国来说,这场劫难才刚刚开始,真正的惩罚还没来。

就在朱慈炤等军官生神思各异之时,陆军第1师的中将师长徐应伟已经走过来,先是瞪了朱慈炤等一眼,紧接着就是大声训斥。

“你们几个,愣着做什么?开枪啊!”

“圣上调你们前来第1师,不是让你们来看戏的。”

“举起你们的步枪,将子弹倾泻到倭寇的头上去。”

“都听好了,倭寇是我们大明的死敌,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把对面的倭寇统统都给我击毙!统统都杀光!”

李定国等军官生如梦方醒,纷纷举枪射击。

可是朱慈炤举起步枪之后,却迟迟没有扣下扳机,他怕。

一想到只要轻轻扣下扳机,对面就会有一个人被他射杀,朱慈炤就本能的害怕,他真的不敢杀人,至少这个时候不敢。

看到其他的几个军官生已经在乒乒乓乓打个不停,就只有朱慈炤迟迟没有开枪,徐应伟便果断走到朱慈炤身后,先以右手托住朱慈炤的右手,再以左手握住朱慈炤的左手,然后伸进去一根手指压住朱慈炤食指,再用力压下去。

随即就是呯的一声,一颗子弹顷刻之间呼啸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