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596章

作者:寂寞剑客

从这一刻起,朝鲜君臣数千人,甚至包括逃亡到江华岛上的几十万百姓,都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任由永王朱慈炤全权处理。

感受到徐应伟两人的目光注视,朱慈炤愕然:“你们看我做什么。”

徐应伟答道:“圣上在信中说了,朝鲜君臣如何处置由殿下定夺。”

“啊?”朱慈炤不由得愣了一下,茫然的道,“父皇让我全权处置?”

“是的,朝鲜君臣乃至岛上的几十万百姓皆由殿下处置。”徐应伟点头,“殿下一句话就能让他们死,一句话也可以让他们生,生杀予夺,皆在殿下一念之间。”

朱慈炤便用商量的口气小声说道:“那要不然,就全都……杀了吧?”

徐应伟欣然点头,当即一挥手道:“永王有令,将朝鲜君臣就地处死。”

守在朝鲜君臣身后的大明将士便立刻像拎小鸡仔似的将朝鲜君臣拎起来。

李氵窅已经吓得脸色如土,浑身簌簌发抖,但是跪在他身后的崔孝一却突然跳起身,指着朱慈氵窅破口大骂起来。

“大事小则以仁。”

“我朝鲜向来视大明为宗主之国,从未曾有半分逾矩。”

“可是尔国却如此草荐人命,屠我朝鲜君臣犹如宰鸡杀犬,何尝有半分仁慈之念?尔国如此倒行逆施,早晚必遭天谴,必遭天谴!”

听到这话,徐应伟大怒道:“从未曾有半分逾矩?说这种话,你们就不觉得亏心?你们朝鲜自从立国,我大祖高皇帝先是赐予国号,再是将朝鲜列为不征之国,两次倭乱时,我朝鲜更是克服种种困难出兵支援,助尔国解除灭国之虞,在丙子胡乱之后,尔国沦为建奴之奴役之国,也是我大明解救尔国,定王殿下更是曾亲率三千虎贲在汉城与建奴铁骑大战,我大明的一千英灵至今仍长睡汉城,可你们又是怎么报答我们大明的?”

“那还不都是你们给逼的。”崔孝一怒道,“要不是尔国需索无度,屡屡掳我人口,我国又何至于出此下策?”

“放屁,那是掳掠人口吗?”徐应伟怒道。

“那是去做工,去挣工钱,大明可都是给他们支付了工钱的,朝鲜国的各项开支,不都是大明支付的工钱?”

“那也是掳掠,就是掳掠。”崔孝一也怒了。

“因为你们根本就没有征求过我国的意见,而且如果只是单纯的做工,让我国的男丁去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强征那么多女人前往大明?”

“强征那么多女人也罢了,而且还是处于育龄的女人。”

“强征那么多育龄女人也就罢了,可她们去了大明之后就再不愿回来,最后全都成了大明百姓的妻子小妾,你国这就是掳掠。”

“放屁,那都是她们自愿,怎么能是掳掠。”徐应伟道,“圣上曾说过,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力,其中也包括你们朝鲜的女人,她们想嫁给大明的男人,哪怕只是当小妾也愿意,那是他们的自由,你们有什么权力阻止?”

“无耻,你们这是想换种,你们是想要灭我朝鲜国的种!”朝鲜国中还是存在有眼光有见识的大臣,一眼就窥破崇祯的意图,“能生孩子的女人都去了大明,嫁给大明男子,谁来给我们朝鲜的男人生孩子?几十年后,我们朝鲜岂非要灭种?”

“胡扯。”徐应伟反唇相讥道,“去了大明的朝鲜男子也一样拥有大明百姓的权力,他们也一样可以娶大明的女子,又怎会灭种?”

“没错,去了大明的朝鲜男子都可以娶大明的女子为妻,可是从此之后他们说的都是大明官话,写的也都是汉字,他们的子女也只会以大明人自居。”崔孝一痛心疾首的说道,“百十年后,我朝鲜文以及朝鲜之传承岂非要灭绝?”

眼看徐应伟和朝鲜君臣越吵越激烈,朱慈炤便感到头大,他这人最怕的就是麻烦,见朝鲜君臣反应如此激烈,立刻就改了主意。

“徐将军,要不然就不杀了吧,饶他们一命?”

稍稍一顿,朱慈炤又小声说道:“毕竟这次汉城兵变也没有造成太大损失,汉城商号虽说有一定损失,但是不大,明军将士也没有伤亡。”

徐应伟对此没有意见:“臣等悉凭永王殿下吩咐。”

“成,那就饶他们一条狗命吧。”朱慈炤道,“别杀了。”

“是,那就不杀。”徐应伟又问,“永王,朝鲜君臣死罪可免,活罪却难逃,他们做了错事就必须得接受惩罚,您看如何惩罚?还有岛上的百姓怎么处置?”

朱慈炤想了一会,试探性的问道:“要不把他们发往倭地当长工?”

徐应伟立刻喝道:“永王有令,朝鲜忘恩负义、恩将仇报,擅自举兵作乱,着即削去朝鲜之国号,朝鲜国除,纳入大明版图,朝鲜废王李氵窅以下凡四千余人,悉发往倭地为奴,永世不得离开倭地半步,追随废王李氵窅之朝鲜百姓凡五十余万人,藐视天朝上国,目无君臣大义,着即一并发往倭地世代为奴。”

……

大约半个月之后,清凉山下。

崇祯与火器科的都给事中张继孟一起准备试枪。

这次要试射的就不再是步枪,而是一挺重机枪,一挺多管重机枪。

在解决了底火技术之后,金属弹壳定装弹就成为了可能,有了金属弹壳定装弹,后膛枪也就成为了可能,有了后膛枪,重机枪就有了可能。

当然,这次造的是最原始的手摇式多管重机枪。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直接上马克沁重机枪有难度。

更何况,即便是手摇式多管重机枪,也足以碾压这个时代的敌人。

张继承将第一挺手摇式多管重机枪固定好,正要向崇祯请示之时,海军第三舰队司令施天福已经快步走进来。

说到这,有必要再说一句。

从倭地返回之后,崇祯就对海军做了调整。

原本混在一起的大明海军,被崇祯分成了四个作战舰队。

四个作战舰队分别辖有9艘周瑜级巡洋舰,第一舰队的司令官为郑芝龙,第二舰队的司令官为郑鸿逵,第三舰队的司令官则为施天福,施琅的族叔,第四舰队的司令官暂缺,目前由郑芝龙暂代,不过将来肯定会有另外的人选。

听完汇报,崇祯笑着说道:“李氵窅和江华岛上的朝鲜臣民都被发往倭地了?”

朱慈炤会这么干,倒是有些出乎崇祯预料,他原以为这小子会拿不定主意,最后还把皮球踢回到自己的脚下。

其实,无论朱慈炤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崇祯都不会在意。

崇祯想要看到的,是朱慈炤能够有自己的主见,无论对或者错,身上国王,遇到问题的时候必须得有自己的处理意见,并坚定的付诸实施。

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事情都是这样的,都没有明确的对错之分,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个方面,有好的一面就必然有坏的一面,只要你真下定决心去做,则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最终大概率都能达成目的,这也就是殊途同归。

这点,太子和定王那是完全没有问题,朱慈炤就明显缺乏锻炼。

不过,经过这次朝鲜之行,崇祯相信朱慈炤内心肯定会有触动,想到这里,崇祯不由得哑然失笑,他也真的是操碎了老父亲的心。

当下崇祯招手示意七岁的朱和埅来到他的跟前。

“埅儿,到皇爷爷这边来。”崇祯示意张继孟可以开始。

张继孟立刻开始摇动手柄,下一霎那,固定在枪架上的多管式重机枪便“哒哒哒”的大声咆哮起来,伴随着阵阵咆哮,密集的子弹雨般点猛泼过去。

第七百六十六章 中亚番(1)

重机枪的扫射足足持续了半分钟。

直到张继孟喊停,操控机枪的工程师才终于停下。

爆豆般的枪声骤然停歇,耳朵一下还有些不适应。

崇祯低头看怀中的朱和埅时,却发现这个小家伙竟然没有丝毫的不适或者怯场,居然还在那里拍着小手叫好。

朱和埅甚至还央求崇祯再来一波。

这样的要求崇祯如何能拒绝,他今天之所以带上朱和埅试枪,原本就是想要给这个皇长孙练练胆,当下崇祯便欣然应允。

“张卿,皇太孙已经下旨了,再来一波。”

“是。”张继孟当即示意工程师装填子弹。

工程师当即便从另一个铁盒子里取出一条两百发的金属弹链。

片刻之后,清凉山下的试射场上便再一次响起爆豆般的枪声。

这次,张继孟就没有再喊停,而是直到一条金属弹链全部打完,然后按下秒表。

崇祯问道:“张卿,花了多少时间?”

张继孟看了下秒表,回答道:“启禀圣上,一共用时五十八秒钟。”

“五十八秒,差不多一分钟。”崇祯笑道,“一分钟打掉一个弹链两百发子弹,这也就是说,实际射速将近每分钟两百发?”

这样的射速,已经相当厉害了。

要知道现在是十七世纪,才十七世纪中叶!

张继孟却还是有些不满:“圣上,臣回去再改进一下,射速应该还能再提高,提高到每分钟三百分应该是不成问题。”

“行,你回去慢慢改进。”崇祯点点头又说道,“不过,即便是每分钟两百发的射速也已经足够用,你赶紧把图纸交给兵工厂。”

说完,崇祯又转头吩咐詹仰之道:“兵工厂要加紧生产,今年年底之前至少要造出一百挺重机枪。”

“圣上放心,兵工厂绝不会辱命。”詹仰之打起了包票。

现如今,詹仰之的腰杆子也硬了,因为大明兵工厂的规模早就已经今非昔比,现在的大明兵工厂的年产值已经高达上千万元。

要知道,大明朝的一元可是等同于一两银子。

崇祯十七年之前,大明一年的岁入也不过区区两千万元。

“詹卿你办事朕还是放心的。”崇祯欣然说道,“这一百挺重机枪造出来之后,立刻移交给总司令部,中亚的战事不顺利,急需这批重机枪。”

说话间,卢九德进来禀报说:“万岁爷,金监正已经到了。”

“金铉到南京了?来得正好。”崇祯欣然点头道,“赶紧让他进来。”

不片刻,金铉便来到试枪场,并且按照大明官场的新式礼仪向崇祯作揖行礼。

打发走詹仰之、张继孟之后,崇祯带着金铉回到他的行宫,好吧,所谓的行宫其实就是清凉山下的一栋普通小别墅而已。

这样的小别墅在南京有几千幢。

这些小别墅都是孙守亭的大明建筑工坊统一建造,是一种钢筋水泥框架和土木结构混合的新式建筑,反正南京的达官贵人和缙绅都非常风靡,这也算是崇祯的无心插柳,因为他的个人喜好居然带火了一波别墅风潮。

“金卿,知道朕为什么叫你来吗?”

“大概知道一些,中亚的战事不顺利?”

“不是不顺利,而是很不顺利,定王遇到麻烦了。”

朱慈炯会在中亚遇到麻烦,早在崇祯的意料之中。

中亚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帝国坟场啊。

历史上,除了蒙古帝国曾经短暂的征服过中亚之外,其余的像大唐帝国、波斯帝国、带英帝国,红色苏联甚至于阿梅芯克,都在中亚折戟沉沙。

原因也很简单,中亚这个地方交通实在是太过闭塞,宗教以及民族也实在是太复杂,所以单纯的军事手段是很难真正的征服中亚。

靠杀戮也不行,蒙古人在中亚可没少杀。

当年蒙古大军一路西征,灭国无算,杀人也是数不胜算,那人头真是一片片的落地,可临了也没能把中亚土著杀绝。

人的生命很脆弱,脆弱到一刀砍下人头就能杀掉一个人。

可是人的生命又很顽强,当人类聚合成一个族群的时候,就会变得极其顽强,这也是人类能战胜诸多猛兽主宰这个世界的主要原因。

种族灭绝是极其困难的,盎撒人的西部牛仔花了两百年也没能灭绝印第安人。

崇祯所想要的也只是统一文字以及文化,如果可能的话,语言最好也能统一,至于种族灭绝他是真的没想过,因为华夏只在乎文化,而不在乎血统。

因为血统这东西真的没什么值得炫耀的,谁家祖上没有阔过?上溯到三皇五帝时期,谁家祖宗没有当过皇帝?大家都是炎黄子孙嘛,蚩尤跟黄帝都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九黎部落和黄炎黄部根本就是一家子。

所以说,单纯靠杀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就算是将来铁路修通了,依然难以长久。

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从文化以及宗教上进行融合、同化。

金铉道:“敢问圣上,定王在中亚战场遇到了什么样的敌人?需要臣做点什么?是要臣率领北监的学生前往支援?”

“没错,就是需要北监的学生前往支援。”崇祯点点头又道,“不过,不是现在,这次朕找你来南京,只是想要当面跟你说一下这事。”

“圣上,臣在听。”金铉很严肃的点头道,“需要臣做些什么?”

跟其他大臣不同,金铉内心是真的认定崇祯是一个不世出的圣天子,所以对于崇祯也是毫无保证的认同信任,崇祯让他做什么他就会不假思索的决执行,当然,直到现在,崇祯的所作所为都很难金铉胃口,包括北京国子监的办学宗旨。

崇祯道:“是这么回事,你回北京之后亲自挑选一批脑子灵活的学生,再找个能说突厥语并且熟悉中亚地理的老师,教学生们学习突厥语以及中亚地理。”

“明白,臣这就回去办。”金铉说完就要起身告辞,却又被崇祯叫住。

“金卿,你先别急着走。”崇祯笑着说道,“这都回南京了,不如先回家一趟吧,你家夫人可是跑来朕这里告御状了,国家大事要忙,个人小家庭也不能撇下不是,赶紧的,回家去看看你夫人,要不然朕真就被人戮脊梁骨了。”

打发走金铉,崇祯又问:“卢伴伴,行正法师还没到?”

“回万岁爷话,还没到。”卢九德恭声道,“不过算算时间,应该快了,毕竟洛阳到徐州的铁路已经通车了,行正法师可以乘坐火车来南京,顶多三五天也就够了。”

正在说话之间,一个小太监跑进来报告:“万岁爷,少林方丈行正法师已经到了。”

“说方丈,方丈就到了,这可真是巧了。”崇祯呵呵的一笑,赶紧说道,“快有请,请行正法师进来吧。”

行正法师很快被带进来,双手作什见礼。

崇祯笑着摆摆手,说道:“行正法师,崇祯十八年嵩山一别,咱们可是已经有五年时间没见了,你可是更显年轻了。”

“阿弥陀佛。”行正法师宣了句佛号,然后开门见山的问道,“圣上宣贫僧来南京,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

“没事朕就不能找你聊聊天,讲讲佛法?”

崇祯指了指行正法师,笑道:“大师,你这是对朕有意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