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598章

作者:寂寞剑客

朱慈炯的想法是,腾笼换鸟,将哈萨克、希瓦、布哈拉以及浩罕汗国的故地赏赐给土尔扈特、准噶尔、和硕特及杜尔伯特四个部落,然后将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吉尔吉斯人以及土库曼人杀掉大半,剩下的裹胁为仆从军,然后带着这批仆从军继续西征或者南征,当然也可以北伐沙皇俄国,反正就是这么个想法。

胡国柱觉得朱慈炯的这个想法成算很高。

首先,卫拉特四部的仆从军已经与明军协同作战将近一年,在这过程中已经充分见证明军的强大,同时也建立了一定的友谊与互信,所以相比起中亚的土著民自然顺从得多,也更容易教化,因此以卫拉特四部替代中亚土著民之后,中亚就会很顺利的融入大明版图。

然后,裹胁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等土著名为仆从军出征,就能获得一批新的充当炮灰的仆从军,而且时间一长,这批仆从军就会像准噶尔仆从军一样乖乖的臣服,等到征服新的土地之后,这批中亚仆从军就可以取而代之。

胡国柱越想越觉得这个法子可行性极高。

当下胡国柱问朱慈炯:“定王,一旦土尔扈特部迁回中亚,接下来你打算往哪里打?波斯高原还是南亚的莫卧儿?又或者沙皇俄国?”

朱慈炯不假思索的道:“当然是莫卧儿王朝。”

朱慈炯之所以选择幕卧儿王朝作为下一个目标,原因很简单。

其一,波斯萨法维王朝已经垂垂老矣,像十年前的大明一样病入膏荒,而且在西边还有奥斯曼土耳斯的牵制,所以就算中亚的明军倾巢出动,波斯人也无力入侵,莫卧儿王朝虽然也已经立国一百多年,但是国势仍旧强盛,所以优先级先于波斯。

其二,趁着李岩所率领的骑兵第二军在雪区陷入苦战,莫卧儿王朝居然把触角伸入到了山南雪区,这就使得李岩所部的处境更糟,所以朱慈炯出兵南亚也是为了策应李岩所部,从西北两个方向对莫卧儿王朝形成夹击态势。

其三,沙皇俄国的距离相对有些遥远。

综合以上这三点,朱慈炯选择莫卧儿王朝作为第一打击对象。

胡国柱欣然说道:“末将也是这么想的,莫卧儿王朝虽然是蒙古后裔,但是由于呆在天竺大陆的时间太久了,早已经没有了先祖的勇武之气,而且蒙古人的数量也是非常之少,相比波斯人以及罗斯人,其实反而更容易征服。”

……

数日之后,明军在瓦尔丹兹的“暴行”就迅速传遍了布哈拉汗国故地。

得知明军居然屠灭了瓦尔丹兹,并且将城中所有乌兹别克人的尸体吊在了城墙之上,原本已经归顺的小部落便又纷纷叛乱。

旬日之内,整个布哈拉汗国的故地皆叛。

又一个月,浩罕汗国、希瓦汗国及哈萨克汗国故地也都叛乱。

波斯萨法维王朝以及莫卧儿王朝也先后派出一支军队,分别从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的故地进入中亚,中亚的局势一下子变得严峻。

朱慈炯果断收缩兵力,先败莫卧儿王朝的军队,再败萨法维王朝的军队,紧接着又重创了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浩罕汗国以及哈萨克汗国联军,在重创联军之后,明军又兵分六路,对中亚各个汗国的土著展开残酷的清洗。

于是,一座座的要塞遭到攻破,一座座的城池被攻陷。

而居于要塞内以及城池内的中亚土著民,除妇孺之外,一律处死。

短短半年之内,中亚大地的数百座城池、上千个要塞遭明军攻陷,居于城内以及要塞内的上百万土著壮丁被明军屠戮殆尽,妇孺则全部沦为奴隶。

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洋番(1)

崇祯25年(1652年)8月底,就在朱慈炯所率领的骑兵第1军在中亚的哈萨克、布哈拉、希瓦、浩罕等地区大开杀戒时,在大明本土也发生了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帕斯卡在维维尼安的协助之下,成功的发射并接收到了电磁波。

无线电波技术的突破,使得无线即时通讯成为了可能。

又经过半年多的尝试,第一组无线电台终于被造出来。

当然,无线电的创意来自崇祯,来源则是传说中的那部炼金学术专著。

第一组无线电台做工极为粗糙,因此为了扩大传输距离就只能加大功率,最终其输出功率达到了1千瓦,但是成功的在两京之间实现了无线通距。

当从南京总司令部发出的第一封电报被北京武英殿接收到并且转译成为文字之后,整个北京的文臣武将都快疯掉,传说中的顺风耳居然成为现实。

相比北京的文臣武将,南京的崇祯本人显得更加兴奋。

因为无线电台的出现,使得军事通讯技术出现了划时代的突破。

从此之后,崇祯坐镇南京就可以对远在西藏的李岩军团及远在中亚的朱慈炯军团的战况做到了如指掌。

还有海军,几十上百艘军舰可以大茫茫无际的大海上互通有无。

崇祯当即下旨让内务府成立了无线电工坊,专门生产无线电台。

到了崇祯26年的年初,第一批50台大功率无线电台成功下线。

崇祯毫不犹豫的把这批无线电台给了海军,48艘军舰每艘各配了一部电台。

无线电台装备到位之后,郑芝龙当即带着郑鸿逵、施天福找到了总司令部,再次向崇祯提出海战请求。

去年六月,在灭掉倭国之后不久,郑芝龙就联合郑鸿逵、施天福提出了征讨尼德兰海军的请求,但是全部遭到了崇祯的拒绝。

崇祯也没有过多的解释,只说时机不成熟。

这次无线电技术的出现,使得郑芝龙等人更加求战心切。

当然了,不可否认的是,郑芝龙之所以如此急着要为大明开拓海疆,也是因为他的年龄已经虚岁50,按照这个时代的平均寿命,郑芝龙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说不定今晚上床之后明天就再也无法醒过来。

郑芝龙急切的想要在老死之前,替大明开创一番大局面。

所以这次见了崇祯之后,郑芝龙整个人都显得慷慨激昂:“圣上,如今我大明海军不仅拥有36艘周瑜级(2500吨)巡洋舰,更拥有12艘郑和级(5000吨)巡洋舰,每艘战舰之上装备少则88门、多则176门舰炮,近距的话更配有二五式重机枪,而现在,每艘战舰更是配备了无线电台,而尼德兰之红夷又屡屡在南洋劫掠我大明之商船,便是佛朗机人对尼德兰人也是诸多不满,此诚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皆已齐备,此时不出兵更待何时?”

【注:防杠精,近代的木壳铁甲舰可以做到上万吨,五千吨根本就不算什么】

郑芝龙说完了,郑鸿逵和施天福也异口同声的附和:“圣上,臣等请求即刻出兵!”

崇祯有些神情复杂的看着郑芝龙,并没有即刻表态,说实话,崇祯其实还想再等等,就是想等到郑芝龙老得出不了海再出战。

至于其中原因,当然是怕郑家坐大。

现如今,郑家的势力真不是一般的大。

海军四大舰队,两个舰队司令都是郑家人,第三舰队司令施天福也是郑家部将出身,而且郑家还是航运造船银号的第二大股东,郑芝龙还一直兼着海军学院的院长,所有海军学院出身的军官都是郑芝龙的学生。

现如今的郑家,妥妥的大明第一世家。

而且从目前看,郑家仍旧处在上升期。

因为郑家的第二代子弟中,郑彩、郑森都已经在军中崭露头角,郑渡、郑恩在海军学院的表现也非常不错,未来可期。

这种情况之下,便是崇祯这个穿越者,也产生一等芒刺在背的不适感。

郑芝龙如果真的起兵造反,失败是肯定的,但是也会让大明元气大伤,尤其是海军的实力肯定会遭受重创。

所以崇祯想等过几年出兵,最好等到郑芝龙痛风发作了出不海再出兵。

因为最近几年,崇祯隔三岔五就赏赐郑芝龙各种海鲜以及啤酒,郑芝龙的体型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膨胀,不出意外的话,体内的嘌呤肯定已经严重超标,所以,痛风随时都有可能发作,一旦痛风发作,郑芝龙也就出不了海。

不过让崇祯有些恼火的是,郑芝龙的痛风始终没有发作的迹象。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崇祯也是找不到恰当的理由再拖延下去了,不过即便如此,崇祯也还是想尽可能拖延几天,哪怕只是拖一天也好。

万一今天晚上郑芝龙的痛风及时发作了呢?

当下崇祯点头说道:“眼下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尼德兰商船再在南洋有任何异动,就即刻发兵,彻底摧毁尼德兰人在南洋的军事存在。”

郑芝龙着急的说:“圣上,之前尼德兰商船劫掠了我们那么多的商船,还有佛郎机商人也多次向我大明检举尼德兰商船在南洋的暴行,难道还不够?”

“欸,过往之事不宜再提。”崇祯摆摆手说,“需有现成的由头才可以……”

然而话音还未落,市舶科都给事中夏允彝就快步走进来:“圣上,刚刚又接到了南洋商号的急报,说他们的两艘商船在澎湖海域附近遭到海盗打劫,虽然海盗船没有挂国旗,但是从舰炮样式可以判断,多半是尼德兰海军的战舰。”

“圣上?”郑芝龙三人便齐刷刷转头看向崇祯。

这下连崇祯也找不到拖延的理由,只能同意出兵。

当下崇祯沉声道:“传旨,海军第1、第2、第3舰队所有军官以及士官假期取消,参谋科立刻制定作战计划,目标是解放整个东南亚,拔除尼德兰、佛朗机、英格兰等国在东南亚的所有据点,听清楚,是所有的据点!”

江天一闻言一愣:“也包括佛朗机人的据点?”

听到这,不光是江天一,郑芝龙等三人也感到有些懵逼。

因为佛朗机与大明的关系还算不错,双方的商贸往来十分的密切,合作还算愉快,按理来说没有理由对佛朗机人动武。

“没错,也包括佛朗机人。”崇祯的语气却显得十分肯定,又说道,“东南亚只能是大明朝的东南亚,欧罗巴人的势力必须得退出东南亚,这没什么好多说的。”

顿了顿,崇祯又接着说道:“当然,先期的打击对象还是尼德兰人。”

“臣明白了,臣这就带人制定计划。”江天一当即转身返回到参谋科。

……

这时候出兵,崇祯还有些不情不愿。

然而在东南亚的巴达维亚,来自尼德兰本土的一支远征舰队已经到达。

跟随新任的巴达维亚总督马特科索尔到达巴达维亚的这支尼德兰舰队,足足拥有五十多艘大型风帆战舰外加两百多艘武装商船,大炮数量超过了3000门,水手船员加起来更达到了两万多人。

这对于尼德兰共和国来说,绝对可以算得上最大规模的远征。

在这个时期,也只有拥有海上马车夫美誉的尼德兰才有能力出动这么大规模的海军舰队远征东方的大明。

这支庞大舰队的到来,让即将卸任的巴达维亚总督安东尼既感到兴奋,又感到担心。

让安东尼感到兴奋的是,在欧洲历史上,还从未有过任何一支舰队能有这么大规模,即便是西班牙极盛时期的无敌舰队也只有150多艘风帆战舰,而尼德兰共和国这次却动员了足足250多艘战船。

尼德兰之所以动员这么庞大的一支舰队前来征讨大明,起因是两年前,尼德兰的商船发现大明居然装备了大黑船。

这种大黑船不仅拥有厚重的铁甲,可以防止舰炮射击,而且不用风帆,只是烧煤就可以实现航行,这就对尼德兰的海上霸权构成严重威胁。

于是,接到来自东方的报告之后,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便立刻做出决议,调集所有可以调集的财力,组织一支最庞大的舰队远征大明。

这次远征的终极意图,是直接灭亡大明。

在灭亡掉大明朝之后,夺得大黑船的制造技术。

然而让安东尼担心的是,大明的大黑船数量变得更多。

“马特科索尔,有个事说出来或许会让你感到不开心,但是我仍然认为有必要将事实告诉你。”安东尼忧心忡忡的道,“大明海军拥有的大黑船数量比去年更多了,去年还只有三十余艘大黑船,但是今年已经增加到了将近五十艘,而且最新入役的十余艘大黑船的吨位比之前的三余余艘更大,装备的大炮数量也多了一倍!”

“有什么关系?”马特科索尔显得信心十足,“我们尼德兰的远征舰队拥有200多艘大型风帆战舰,数量是大明海军的四倍,而且我坚信我们尼德兰的大炮性能要比大明海军的舰炮更加出色,所以最终胜利肯定属于尼德兰海军。”

“不不,马特科索尔你错了。”安东尼连连摇头道,“大明海军的舰炮性能明显胜过我们尼德兰海军的舰炮,他们的舰炮不光射程比我们更远,炮弹的破坏力也比我们更大,更麻烦的是,明军大黑船的速度也更快,如果双方真的开战,我们尼德兰海军胜算并不大,所以我建议取消这次远征,与大明议和。”

“议和,你是在跟我开玩笑吗?我们花那么大的代价才说服公司的几千个股东,你却跟我说取消这次远征?那这次远征消耗的成本谁来负担?病死在路上的船员的抚恤金,还有遭遇风暴沉船的商船上的物资的赔偿金,又该由谁来出?”马特科索尔有些不耐烦了,“安东尼阁下,我们还是尽快的完成交接吧。”

第七百七十章 南洋番(2)

相比起东印度公司新任巴达维亚总督马特科索尔,尼德兰远征舰队的总司令特罗普就要谨慎得多,这会正与麾下猛将勒伊特探讨此战的前景。

“给。”特罗普递给勒伊特一杯白葡萄酒,有些担忧的说道,“为了这次远征,我们尼德兰共和国可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光是承认了英格兰王国颁发的《航海条例》,还给英格兰王国以及西班牙王国让渡了大量的贸易利益。”

“如果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真没法向议会交待。”

顿了顿,又道:“到时候就不是下台不下台的问题,搞不好我们两个还会被东印度公司的愤怒的股东们送上绞刑架绞死。”

“总司令阁下,请相信我的判断。”勒伊特肃然道,“我从11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出海担任见习船员,从28岁就开始担任船长,对于大海甚至比陆地还要熟悉,相信我,一艘不需要风帆就能快速航行的大船,其前景将会超出人们想象。”

“一旦我们尼德兰的商船全部改造成这样的船只,那么往来各大洋之间的贸易就再也不会受到气候的影响,效率也会大大提高,还有我们尼德兰共和国的舰队,也将会对周边各国海军构成碾压性的优势。”

特罗普道:“这也是你坚持要集中这么庞大的舰队的原因?”

“是的。”勒伊特沉声道,“大明的这种大黑船不光在船体表面覆盖有厚实铁甲,而且不用风帆驱动,这就已经对包括我们尼德兰王国在内的所有欧罗巴国家的海军构成了致命的威胁,如果不能趁大明海军还没成长起来之前将之扼杀在摇篮中,后果将会不可想象,届时欧罗巴各国丧失的就不是东方航线的利益,甚至连南亚、黑非洲的利益也会全部丧失,这对于严重依赖贸易的尼德兰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灭顶之灾。”

“勒伊特,我向来都相信你的判断。”特罗普拍了拍勒伊特肩膀,又接着说道,“正因为相信你,我才费尽唇舌说服了议会的多数议员以及东印度公司的多数股东,勒伊特,放开手去干吧,我相信你能将尼德兰海军带到一个全新高度。”

勒伊特肃然道:“总司令阁下,现在可以探讨一下战术的问题了。”

“好的。”特罗普将酒杯交给侍从,又将海图在长会议桌上摊开,“勒伊特你说,与大明的这一仗该怎么打?”

只见铺在桌上的航海图略显粗糙,但是大致没错。

尤其是大明朝的海岸线误差极小,可见为了绘制这幅航海图,花费了不少心思。

勒伊特轻拍了拍航海图,沉声道:“根据传教士所提供的情报,基本上可以确定,制造大黑船的那个船厂就在这里,南京城。”

“所以我的意见是集中全部主力,溯江而上,直接打下南京城。”

“大明太大了,一战灭亡大明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攻占南京并迫使大明与我议和,却并非难事,而且攻占南京之后,我们也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获得大黑船的建造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带回阿姆斯特丹的造船厂。”

“那么,这一战的胜算有多大呢?”特罗普有些担心的道,“你也知道的,明朝的这些大黑船,不仅无需风帆驱动,而且吨位也比我们的战列舰更大,更为棘手的是,这些大黑船的表面还覆盖有厚实的铁甲,我们的舰炮未必能打穿黑船铁甲。”

【注:战列舰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为作战时战舰需要排成一列,与吨位并无关联,此时欧洲的主力风帆战列舰大多为一千吨,两千吨级的战列舰数量极少,只有西班牙的盖伦级拥有三千吨级战列舰】

吨位、防护以及舰炮性能都不如大明的海军,特罗普信心不足。

勒伊特却劝道:“总司令阁下,决定一场海战胜负的决定性因素除了战列舰的吨位、速度以及火炮性能外,还有船员素质,而最为重要的还是正确的战术,何况我们尼德兰的远征舰队除了50艘战列舰之外,还有200多艘商船,数量上的巨大优势足以弥补吨位、防护以及舰炮火力的劣势,再辅以优秀的船员以及正确的战术,获胜不难。”

“正确的战术?”特罗普问道,“那么你打算采取什么样的战术?”

“把大明海军憋在港口里消灭!”勒伊特说道,“我仔细研究过远东的气候水文,从每年的五六月开始就经常会有飓风肆虐,这时候不光是明朝人的渔民会躲回到沿海港口,他们的战舰也会开回港口,我们就趁着这个时候悄然出兵。”

说着一指长江,又道:“顺着长江一路推进到南京城。”

“等到明军发现我们的舰队时,我们早已经打到南京城外。”

“届时我们只要将远征舰队的主力呈扇形在大明造船厂外围展开,就可以对停泊在港口的大明战舰形成集火优势,而大明的大黑船因为挤在一起,难以展开,就只能一艘接一艘的被我们的远征舰队所击沉。”

顿了顿,勒伊特又微笑着说道:“除非明朝人有办法将他们的大黑船开到陆地上,否则就只能被我们击沉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