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603章

作者:寂寞剑客

说真的,陈济民原本还挺担心崇祯会对外贸政策搞一刀切。

如果对外贸一刀切,南洋商号的业务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今后就只剩下往远东以及西域贩运奴工这一项业务,盈利就大幅减少。

至少现阶段,南洋商号还离不开外贸。

因为每年光是丝绸、茶叶及瓷器贸易,盈利就超过千万元。

如果砍掉这一大块,单凭奴工贸易很难弥补这么大的亏空。

崇祯话锋一转又道:“不过,南洋商号也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准备,因为再接下来跟西洋的贸易规模肯定会缩减,直到最终彻底归零。”

陈济民为难的说道:“圣上,跟西洋的贸易非得归零不可吗?”

“恐怕是的。”崇祯点头道,“跟西洋的贸易往来迟早会归零,但是南洋商号不用担心没有业务,因为到时候会有新的替代贸易出现。”

“替代贸易?”陈济民问道,“什么贸易?”

崇祯道:“捉捕南洋的土著民贩卖到远东、西域的奴工贸易,就不必朕多说了,南洋的土著民数量足有数千万,足够你们南洋商号抓捕并贩卖几十年的,不过你千万记住,贩卖到西域及远东的奴工无论男女老少都必须得绝育。”

“明白。”陈济民道,“臣一定会切实遵行。”

顿了顿,崇祯又说道:“第二项就是橡胶种植。”

“橡胶?”陈济民道,“是为了物理学院正在研究的车轮吗?”

“造车轮是一个方面,但是橡胶的应用很广泛,还有许多其他领域。”崇祯道,“总之你们南洋商号可以在东南亚大规模的推广种植橡胶林。”

“好的。”陈济民点头,“回头臣就安排专人去办。”

再一顿,崇祯接着说道:“再然后就是木材贸易及开采矿藏,木材就不用多说,东南亚有着大片大片生长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原始丛林,这都是宝贝,将这些木材贩卖到本土都能卖出天价,大明的各行各业都需要东南亚的木材,还有采矿业,东南亚拥有大量的金银铜矿以及铁矿,煤矿也非常多,可以办一个冶铁作坊。”

陈济民闻言大喜过望道:“还可以办冶铁作坊吗?”

“当然,为什么不能办。”崇祯道,“眼下大明的各行各业正在蓬勃发展,对钢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单凭汉阳以及通州的两家冶铁工坊已经明显不够用,所以南洋商号可以尽快筹办冶铁工坊,以尽快向本土提供钢材。”

说到这,崇祯脑子里却不由得浮出了澳洲两个字。

说到铁矿以及煤矿,澳洲才是被神新吻过的大陆。

澳洲的铁矿以及煤矿的品位之高可以说冠绝全球。

此时的澳洲虽然已经被荷兰人发现并命名为新荷兰,但是距离英国对澳洲真正开始殖民却还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所以这时候的澳洲大陆上可能只有袋鼠等野生动物以及毛利人等土著民,就是一块处女地,一个字,香!

这次清理完荷兰人在南洋的据点,就可以派一支舰队去澳洲。

只不过,真正开始对澳洲的开拓,短时间内恐怕还无法做到,原因也很简单,大明没有这么多人力。

在北直、南直、湖广、四川、云南及陕西等六大镇台的第二代镇兵成年之前,大明的开拓极限就是东南亚。

当然了,朱慈炯是一个例外。

因为朱慈炯奉行的那一套是蒙古人的玩法,跟崇祯采取的策略有着本质区别。

说白了,朱慈炯玩的那一套可以在短时间内占领大量的土地,但是只能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所以没办法实现长治久安。

崇祯的策略就可以做到长治久安。

因为按照崇祯的策略,占领一片大陆之后从人种、语言、文化都会全面替代,本质上相当于大明的海外省。

当然了,长治久安也是有极限的。

五十年、一百年甚至两百年或许没有问题,但是三百年之后肯定会分裂出去,成立一个全新的国家,但那又怎样?

一个连人种都是汉人,说的也是大明官话,写的也是汉字的国家,就算独立,也仍属于中华文化圈,都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顿了顿,崇祯又说道:“还有就是,南洋铁路也要尽快立项筹建。”

“铁路?”这下真有些出乎陈济民的预料,“还要修建南洋铁路?”

“当然,不修建铁路,南洋是很难真正融入大明的。”崇祯说道,“所以不光要修建南洋铁路,而且未来的南洋铁路必须连通暹罗、缅甸、占城及满喇甲半岛,如有可能,还要往西连接到印度,将东南亚以及南亚次大陆连为一体。”

听到这,陈济民顿时两眼放光,如果真像崇祯说的,南洋商号真是大有可为,就算中断了西洋商贸也没什么问题。

“圣上,那这条铁路……”陈济民舔了舔嘴唇问道。

崇祯知道陈济民心里在期盼啥,笑了笑说道:“陈卿,朕现在就可以告诉你,南洋铁路就不再筹建单独的商号了,就交给你们南洋商号运营管理,只不过也是有条件的,筹建南洋铁路所需的款项就得由你们南洋商号筹集,内务府不出钱,但是要占三成的股分。”

“当然,完全没问题,这都是应该的。”陈济民满口答应下来,内务府不出一分钱却要占三成股分,看似不合理,但其实很合理。

因为整个南洋的安全都得由内务府提供。

至于钱,南洋商号根本不缺钱,真的不缺。

只是南洋商号的股东就能认筹至少上千万。

除了商号股东的资金,还可以到南京的股市上去筹资。

所以说,未来的南洋铁路就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金母鸡。

顿了顿,陈济民又道:“圣上,武昌到广州的铁路啥时候通车?”

“快了,年底之前一定会通车。”崇祯说道,“所以南洋铁路的筹备工作可以提前着手进行了,比如成立专门的商号到南京的股市去筹资。”

“领旨。”陈济民喜道,“打完这仗臣就去南京。”

崇祯却摇了摇头笑着说:“你还是给广州发个电报,让别人去办吧,因为东南亚的战事一时半会恐怕是结束不了的。”

“也好。”陈济民欣然道。

第七百七十七章 南亚番(1)

当崇祯亲自率领大明海军三大舰队以及陆军第3师在南洋攻城略地之时,朱慈炯以及李岩所率领的两路大军也分别从西、北两个方向对统治了南亚次大陆一百多年的莫卧儿王朝发起了灭国之战。

此时此刻,朱慈炯正在一处狭长的山谷中大发感慨。

“端哥,我们走了多少路程?”朱慈炯问夏完淳道。

夏完淳愣了下反问朱慈炯道:“是从撒马尔罕算起吗?”

“不是,我的意思是眼前的这个山谷。”朱慈炯以手中马鞭一指左右两侧有将近百米高的山脉说道,“这个山谷我们走了多少路程?”

夏完淳噢了一声答道:“差不多一百里吧。”

“居然走了一百里了。”朱慈炯喟然说道,“这简直就是一处不亚于潼关道的天崭,莫卧尔人要是在这个山谷的东西两端各修一座关隘,我们就算是调来4寸野战炮,要想轰开这样的雄关只怕也不是件易事。”

“定王所言极是。”夏完淳深以为然的说道,“单以险峻程度而论,开尔伯山口远在潼关道之上,莫卧儿人入主印度已经一百多年,却始终没有想到要在开尔伯山口修建关隘,实在是蠢得可以,太蠢了。”

“开尔伯山口?”朱慈炯道,“此处叫做开尔伯山口?”

夏完淳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招手示意一个穿着阿拉伯长袍的向导上前来。

跟在夏完淳身后的那个阿拉伯人便赶紧催马走上前来,右手抱胸先向朱慈炯见礼,又对着夏完淳行了一个抱胸礼。

夏完淳对朱慈炯说道:“定王,此人名叫阿卜杜拉,是一个往来于撒马尔罕与德里之间的珠宝商人,偶尔也会去撒马尔罕,最远甚至到过西安,且对于莫卧尔帝国了如指掌,是我们刚刚找到的向导兼通译。”

朱慈炯笑问道:“阿卜杜拉是吧,你会说大明官话吗?”

“会说一点点。”阿卜杜拉以生硬的语气说道,“不过日常交流没有问题。”

“很好。”朱慈炯欣然点头又道,“跟孤说说这个山谷,噢,开尔伯山口。”

“好的。”阿卜杜拉恭敬的说道,“开尔伯山口是连接印度大陆与波斯的唯一通道,全长超过一百里,山口西边是兰迪卡纳城,山口东边是白沙瓦。”

“白沙瓦?”朱慈炯嘴角绽起一抹残酷的笑意,“比兰迪卡纳城如何?”

兰迪卡纳城是布哈拉汗国的一座边隆小城,三天前刚被朱慈炯大军屠城,城中的数万居民,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被杀了个精光。

阿卜杜拉贪婪的舔了下嘴唇,道:“兰迪卡纳跟白沙瓦相比就好像是顽石好比明珠,白沙瓦城是印度河流域的一颗明珠,曾经是贵霜王朝的首都,也是印度大陆与波斯帝国之间最重要的贸易中转站,大唐高伪玄奘也称赞这里是天府之国……”

看到朱慈炯似乎有些不耐烦,阿卜杜拉便赶紧收起卖弄之心,直奔主题:“一句话,白沙瓦是整个印度大陆仅次于莫卧尔帝国都城德里的大城市,人口超过五十万,来自各地的商贾数不胜数,商铺也是鳞次栉比,是一座黄金之城。”

“黄金之城?”朱慈炯闻言却只是笑了笑,脸上并没有流露出特别表情。

退回去五年,朱慈炯听到黄金二字或许会动心,因为彼时大明还没有发行银票金票,需要白银以及黄金作为流通的货币,所以需要大量的黄金以及白银。

但现在的情形已经大不相同,大明朝仍旧需要黄金以及白银,但已经不再拿黄金及白银当成流通的货币,而是当成首饰。

“是的,黄金之城。”阿卜杜拉咽了口唾沫,又接着说道,“事实上,印度大陆的黄金之城并不只白沙瓦,还有好多城市也叫黄金之城,这是一片盛产黄金的大陆,莫卧儿帝国的沙迦汗皇帝甚至用黄金给他的爱妃修了一座陵墓。”

“用黄金修建陵墓?”朱慈炯闻言愣了一下,这么奢侈的?

“是的,据说泰姬陵的护栏都是用黄金铸的,所有建筑的顶部以及墙面都镶嵌了各色宝石以及黄金,地面也用金砖铺就,奢侈到了极致,噢对了,这座泰姬陵还是莫卧儿皇帝沙迦汗亲自设计,沙迦汗酷爱建筑学,与其说是皇帝,倒不如说是个建筑大师。”

“酷爱建筑学?”朱慈炯不由得回想起了他的皇伯父,熹宗皇帝朱由校。

可惜呀,皇伯父已经不在了,要不然倒是可以跟这个沙迦汗探讨下艺术。

笑了笑,朱慈炯又问道:“白沙瓦距离这里还有多少路?”

“已经不远了,大概三十里。”阿卜杜拉答道。

朱慈炯脸上的笑意越发浓郁:“传令,全军加快行军速度,傍晚之前必须赶到白沙瓦城外驻营,哈!”

说完,朱慈炯便催动战马飞驰而去。

徐乌牛等数百骑赶紧催马追了上去。

夏完淳却没有急着去追朱慈炯,而是策马上前一步询问阿卜杜拉道:“阿卜杜拉,白沙瓦一带有你们阿拉伯人吗?”

“有。”阿卜杜拉忙道,“有的。”

夏完淳又问道:“总共有多少人?”

阿卜杜拉答道:“具体不太清楚,但是十几万人还是有的。”

稍稍停顿了下,阿卜杜拉又说道:“他们全都是我的族人。”

阿卜杜拉之所以非要加上这句话,是担心白沙瓦的阿拉伯人遭屠杀。

因为明军杀异族人是真的不手软,中亚四大汗国几乎被他们杀绝了。

“好。”夏完淳点点头,又问道,“现在我代表定王殿下给你两个选择,其一,给予你一万两黄金作为报酬,你可以带着族人离开白沙瓦返回两河流域;其二,你和你的族人可以留在白沙瓦,我甚至可以推荐你担任印度商号的大掌柜。”

“印度商号大掌柜?”阿卜杜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与明军接触虽不久,但是阿卜杜拉对明朝的一些事情却早有耳闻。

明朝在西域建了西域商号,在中亚建了中亚商号,中亚商号的大掌柜阿拜依就是一个土尔扈特人。

阿卜杜拉还知道西域商号还有中亚商号名为商号,其实就是官府。

因为西域商号和中亚商号几乎管着西域以及中亚的一切大小事务。

现在,夏完淳居然说可以推荐他担任印度商号的大掌柜,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砸在了他的头上,几乎把他砸晕掉。

原因也很简单,他要真的当了印度商号的大掌柜,相当于就是印度大陆的土皇帝,除了大明来的官员使者,整个印度的事务全都由他说了算。

不过,阿卜杜拉还是保持着冷静,他知道肯定还有条件。

当下阿卜杜拉强压下激动的情绪,问道:“需要我和我的族做什么?”

“你们要做的非常简单。”夏完淳一字一顿的说道,“改信大乘佛教,而且是来自大明的大乘佛教,你们的孩子得进入大明官学读书,从此改写汉字,改说汉语。”

“啊?”阿卜杜拉闻言愣在那里,改信大乘佛教?这无疑是个苛刻的条件。

夏完淳却也没有急着逼阿卜杜拉表态,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不着急,你还有时间慢慢考虑,只要在大军攻占白沙瓦之前做出决定即可。”

……

与此同时,李岩大军也已经在向着日喀则附近集结。

李岩原本就只带了两个骑兵师进藏,之前因为藏地农奴在贵族的煽动下反复叛乱,搞得李岩焦头烂额,最后甚至被迫分兵驻守。

后来在中原佛教大举进入藏地之后,局面才有改观。

因为中原佛教与黄教也就是喇嘛教同宗同源,都是大乘佛教分支,所以藏地的农奴甚至不需要改信仰,直接就切换到中原佛教庇护之下。

【注:前文说黄教是小乘佛教有语,都是大乘佛教】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关键是外来的和尚还带来了吃的。

所以,藏地的喇嘛很快就在广大农奴中间丧失了影响力。

到了现在,甚至就连藏地喇嘛教的老巢大昭寺也成了藏地少林寺。

没有了农奴的支持,藏巴汉以及固始汗麾下的残余贵族很快就被明军驱逐出藏地,最终托庇到了马拉王朝旗下。

李岩便果断召集了一个半的骑兵师,准备讨伐尼泊尔的马拉王朝。

攻灭马拉王朝之后,继续挥师南下,协同朱慈炯攻灭莫卧儿帝国。

李岩还是很谨慎的,即便在军事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也没有丝毫轻敌,在发兵尼泊尔之前先派出了大量僧人,打听尼泊尔人有没有世仇或敌人。

结果这些僧人还真给李岩带回了一个好消息,尼泊尔马拉王朝真有世仇。

“将军,廓尔喀人是尼泊尔马拉王朝的世仇,而且现在的廓尔喀人已经在其首领普里特维的带领之下强大起来,准备反抗马拉人的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