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621章

作者:寂寞剑客

“我爹?好着呢。”说起杨破奴,杨大力脸色就不太好看。

老东西能不好么?去了倭岛之后就再没回过杨王堡,十一年过去,老东西在大阪娃都生了二十炕了,这可不是瞎说,是真他妈的生了二十炕娃,将近一百个!

崇祯不由得乐了,问道:“杨大力,你似乎对你爹有很大的意见嘛?”

“没有,小子哪儿敢呀。”杨大力嘴上说着不敢,但是表情分明就是。

崇祯脸上的笑意更浓了,接着问道:“是因为你爹多给你生了几个兄弟?”

“几个?”杨大力终于还是没忍住,没好气的说,“圣上,那可是五十多个弟弟,此外还有四十多个小妹妹,加起来近百个啊!”

“说啥,上百个?”崇祯也吓了一跳。

当下崇祯把奥斯汀叫过来,问道:“奥伴伴,杨破奴生了近一百个儿女?”

奥斯汀便赶紧让两个小太监将倭岛的鱼鳞册找来,再找到杨破奴那一面,查核片刻之后上前奏报说:“万岁爷,杨破奴确实生了九十八个儿女。”

“卧槽!”崇祯忍不住爆了句粗口,这也太他妈能生了。

紧接着,崇祯忽然又想到另一件事,又问道:“现在倭岛有多少口汉民?”

奥斯汀将鱼鳞册翻到最后,回答说:“禀皇爷,倭岛现在有口156余万,这些都是登记在册的汉民,并不包括土著民。”

崇祯听得咋舌不已,已经156万口?

短短不过十一二年,2万镇兵就变成156万口?

也就是说,平均每个镇兵生了77个儿女?真他妈能生!

崇祯紧接着又问道:“那现在大明帝国总共有多少人口?”

奥斯汀大总管带着一众黑人小太监又是一顿忙,最后回答道:“禀皇爷,大明帝国两京一十三省外加倭岛、朝鲜、远东、西伯利亚、西域、中亚以及南洋等海外省,总计有两亿九千七百余万口,并不包括土著名。”

“也就是将近三亿口。”崇祯轻轻颔首。

这个增长速度还可以,已经超过世界总人口数量的四成。

崇祯记得,17世纪的总人口也就5亿,至于现在的总人口应该有7亿,所以大明的3亿人口已经超过世界人口的四成。

不过这不是崇祯的终极目标。

崇祯的终极目标是要让华夏族占到世界人口的99%以上。

其他族裔的土著民可以保留,作为人种博物馆仅供参观。

人种多样化这种鬼话,崇祯是不相信的,智商低下进化不完全的劣等种族就不该继续存在于这个世界,还是消失了的好。

这可真不是胡说八道,而是有科学依据。

在另外一条世界线上,DNA之父,诺贝尔奖得主,沃森,通过研究证明,黑人的智商普遍比其他人种的智商低,其次是褐色人种,也就是南亚人种。

白种人和黄种人智商差不多,如果以地域划分的话,东亚人群的智商最高,身体进化的完成度也最高,直接证据就是毛发少,皮肤细腻狐臭比例极低。

因为对于不需要依靠毛发御寒的人类来说,毛发显得多余。

数据显示,华夏人的狐臭比例只有不到1%,白人的狐臭比例则高达97%,而黑人的狐臭比例更是高达99%以上。

总而言之,人种真的有高低之分。

而华夏人,无疑处于人种的巅峰。

就好像是穿着明黄色龙袍的皇帝,最为尊贵。

所以崇祯希望在他龙驭宾天之前,华夏人能成为主体民族。

截止目前,崇祯的目标已经达成了四成略多,接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征服世界,将整个世界都纳入到大明的政治版图,而且不能只是名义上的管控,而必须是真正的统治。

为此,崇祯准备了足足五十个师!

正思忖间,有小太监进来禀报说:“万岁爷,定王和各位大将军都到了。”

“都到了?好,让他们都进来吧。”崇祯说完就转身进了总司令部的作战大厅,不过等走到门口又回头对杨大力和朱锦绣说,“你们两个也一起进来吧。”

朱锦绣乖巧的应了一声嗳,也只有在崇祯面前她才会如此乖巧。

杨大力就要显得拘谨许多,这可是总司令部的作战大厅,这可是南京军事学院数千学生心目中的圣地,大明朝几乎所有战争的决策都是在这做出的。

不一会儿,朱慈炯、江天一、李岩、郑森、徐应伟还有阎应元等人便纷纷进来。

顺便说下江天一五人的军衔,因为在之前十年中的战功,五人已经晋升大将衔,还有郑鸿逵、施天福、施琅三人也已经晋升海军上将。

只不过这次会议海军不参加,只有陆军空军。

因为这次大战,主要也是由陆军从陆地发起。

崇祯对着江天一点了点头说:“江天一,开始吧。”

“是。”江天一行了一记军礼,随即拿起长木杆走到墙边。

接着,摆放在作战大厅里的幻灯片亮起,将一幅世界地图投放到了刷白的墙上。

电灯已然出现,电气化革命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对没错,大明帝国已经进入到第二次工业革命,蒸汽机马上要被淘汰了。

江天一指着墙壁上的地图说道:“这一战,我大明天兵将会兵分四路,第一路军由陆军上将李岩率领,兵力为十个骑兵师,先乘坐火车到达缅甸大光(仰光),然后从大光往西杀入英帕尔高原,然后一路平推灭掉莫卧儿帝国。”

“第二路军由陆军上将阎应元率领,兵力则为八个骑兵师。”

“第二路军先坐火车到达伊犁车站,然后从伊犁往北进入哈萨克草原,再穿越吉尔吉斯草原一路往北,作战目标为灭亡沙皇俄国及瑞典王国。”

“第三路军由陆军上将徐应伟率领,兵力为十二个骑兵师。”

“第三路军乘坐火车直达撒马尔罕,然后从撒马尔罕往南杀入波斯高原,首先灭掉波斯的萨法维帝国,再接着灭掉奥斯曼帝国。”

“第四路军由定王率领,兵力共计二十个骑兵师。”

“第四路军的作战任务在四路大军中是最繁重的,作战距离也最为遥远,乘坐火车抵达撒马尔罕之后,就需要一路步行向西灭掉沿途所有的大小国家。”

“考虑到第四路军的作战距离超过了两万里,兵力又高达二十个骑兵师,仅凭以战养战难以保证供给,所以准噶尔、土尔扈特等仆从部落需随同出征。”

“其他三路大军的给养,则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就地筹措。”

稍稍一顿,江天一的长木竿又落在极西之地:“最后是英格兰。”

“英格兰是欧洲的强国,而且孤悬在大海中,所以圣上将会亲率海军第1舰队前往摩洛哥海外领驻防,一来保护海上航道安全,二来等定王的大军打到法兰西之后,就可以提供运力协助定王大军跨过英吉利海峡,登陆英格兰岛。”

朱慈炯等人不约而同的点头,崇祯却询问道:“五十个骑兵师编组完成了?”

“禀圣上,早就编组完成了。”江天一回答道,“这五十个骑兵师的兵员全部来自大明本土的六大镇台,这些小伙子从六岁开始就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不光骑术精良,枪法及格斗等也堪称优秀,虽然是新编成的骑兵师,但是战斗力恐怕不会比老牌骑兵师差,尤其是小伙们的战斗意愿,绝不是他们的父辈能比。”

听到这话,崇祯忍不住回过头看一眼杨大力。

江天一这话他信,因为杨大力的求战意愿就很强烈。

崇祯到底还是不忍拂了宝贝女儿意,当即问杨大力:“杨大力你想去哪一路?”

“禀圣上,小子想去第二路,跟随定王一路打到英吉利海峡,再跨过海峡登陆英伦岛灭掉英格兰王国。”杨大力昂然说道。

江天一等纷纷投来诧异的眼神。

这小伙子是谁啊?怎么从未见过?

但是很快他们就反应过来,原来是未来的江宁驸马。

第八百零五章 一统全球番(3)(终章)

皇历1884年爆发的最终征服之战,可以说是大明开国以来规模最为庞大,目标最为宏大,同时攻击距离也是最为漫长的大战。

在这一战中,大明动用了五十个骑兵师整整100万大军!

这可不是史学家笔下的夸大的虚数,而是实打实的100万大军,而且都是战兵,并不包括转运辎重的民夫及协同作战的仆从军。

如果算是民夫和仆从军,则数量更为庞大。

至于说具体有多少兵力,那就谁也不知道。

因为民夫都是分段统计,仆从军也是沿途陆陆续续加入。

但是后世的史学家曾做过一次估算,在皇历1884年(公元1664年)爆发的最终征服之战中,大明帝国动用了50个骑兵师100万正规军,400多万匹战马,前后总计800多万人次的民夫或奴工,此外还有累计50多万的仆从军。

以当时生产力水平而言,这已经碾压性的军力。

所以结果也是毫无悬念,在大明军队的强大的实力面前,莫卧儿帝国、萨维法帝国、奥斯曼帝国、沙皇俄国、瑞典王国、波兰王国、神圣罗马帝国、法兰西王国、英格兰王国、西班牙王国以及一众欧陆小国毫无招架之能力。

只用了半年不到,以上国家的首都就遭到占领,军队主力也遭到歼灭,甚至就连国王或者皇帝也都成了战俘。

当然,要完成对这么大版图的有效管控,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

所以接下来数年,甚至于数十年的时间,明军都要在各地大规模驻军。

但是,皇历1884年的这场最终征服之战本身,真的是没有什么可说的。

明军的武器装备以及战略战术相比其他国家已经领先了两个维度都不止,这相当于就是拿着机枪屠杀原始人。

到了皇历1884年年底,除了大明之外,世界范围内已经看不到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政权,只有在澳洲、美洲以及非洲这几块蛮荒大陆深处仍旧存在着部落政权,然而像这样的部落政权,一支探险小队就可以轻松的歼灭。

所以,大明事实上已经完成了一统全球的壮举。

这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壮举。

而崇祯也必然会因为这一壮举被永远载入史册。

……

岁月静好,时间悄然流逝。

时间很快来到了皇历1920年,即公元1700年。

在另一个世界,此时华夏正处于满清统治之下,已经年近五旬的康麻子在完成了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以及划定外东北边界等几桩大事之后,整个人都开始变得懈怠,吏治开始变得极度腐败,十几个儿子也开始为了储君位明争暗斗。

而欧洲的彼得大帝则四处攻城略地,大展宏图。

不过这个世界,这样的悲剧却不可能再次重演。

在这个世界不再有满清,也不再有俄罗斯帝国。

甚至都不再有西方列强,而只有大明一个列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唯一一个正式意义上的国家政权。

这个世界的华夏民族已经达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高度。

然而,缔造这一切的崇祯已经进入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咳,咳咳咳。”崇祯有些费力的咳了几声,苦笑着对朱慈烺说,“太子,朕原本打算跟你联手创造一个史无前例的好玩记录,朕要当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还要让你当在位时间最长的太子,现在看起来这一记录是难以达成了。”

崇祯从十七岁御极称帝,到九十岁龙驭宾天,在位时间73年!

在中国历史上,这个在位时间也不能算第一,因为还有一位君主的在位时间超过他,此人就是商朝的太戊,太戊享国足足75年!

放眼世界历史,埃及法老佩皮二世的在位时间更是长达94年。

当然,古埃及的历史文献存世非常少,实在是算不上什么信史,甚至就连华夏春秋以前的历史也不算信史,所以太戊、佩皮二世的可信度并不高。

朱慈烺就握着崇祯的手劝慰道:“父皇,我们华夏的先秦史还有古埃及的史料存在着大量的缺失,所以关于佩皮二世和太戊的记载的可信度不高,儿臣以为父皇你就是整个人类有史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今后也不会有另一个皇帝比你在位时间更长。”

“呵,不说这些了,不过是个玩笑而已。”崇祯知道朱慈烺是误会了,还以为他真的有多在乎这个在位时间最长皇帝的虚名,不过就是调侃而已。

顿了顿,崇祯又问:“文华殿是不是正在商议朕的谥号以及庙号?”

“是。”关于这种身后大事,朱慈烺虽然心下不忍,但是也不敢隐瞒。

事实上元宵节之后,崇祯的身体状况就开始每况愈下,医学院的几位专家联合会诊之后都是束手无策,一句话,大明皇帝的身体机能已严重老化。

就算是天上的大罗金仙下凡,对此恐怕也是无能为力了。

哂笑一声,崇祯又问道:“那你们商量出来什么结果没有?”

朱慈烺道:“关于父皇的庙号,大臣们一致认为应该遵循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成例,父皇于大明之功劳远在成祖之上,所以理应称祖,不过在圣祖、高祖以及世祖的选择之上,大臣们还有不同意见,不过儿臣倾向于选择圣祖,非称圣不足以表彰父皇之功。”

崇祯未置可否的撇撇嘴,又问:“谥号呢?大臣们议定的谥号又是什么?”

“关于谥号,大臣们的意见倒是十分统一。”朱慈烺道,“儿臣和大臣们一致认为,父皇已然创建了历代儒家先贤梦寐以求的大同世界,而我们大明的疆域也达到了前无古人、有无来者的一个面积,所以理应给予父皇‘大’谥,大皇帝。”

“大皇帝?”崇祯忍不住调侃道,“大臣们认为朕死后只配与孙权为伍?”

“父皇,不是这样子的。”朱慈烺赶紧跪倒,惶然说,“孙权的大谥名不符实,不过是吴国君臣的逢迎拍马之举而已,但是父皇您的大谥可谓实至名归,且父皇龙驭宾天之后,儿臣即刻着史学家重修三国史书,废黜掉孙权的大谥。”

“行了,朕就开个玩笑,看把你吓的。”崇祯无力的摆摆手。

但很快,崇祯的脸色又变得无比严肃,说道:“让史学家重修三国史书,废黜孙权的大谥这种事情,你就不要做了,不带这样不要脸的,连个古人的谥号也要剥夺,坐天下得有坐天下的器量,不能没有格局。”

“是是,父皇教训得是,儿臣晓得了。”朱慈烺抹了抹冷汗。

说实话,自从过了三十,朱慈烺这个太子当得真是战战兢兢。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在华夏的历史上,有哪个太子能够当三十年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