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媒这一块,我谁都不服 第232章

作者:二蛇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苏老师是改变武平湖一生命运的大恩人,如今这个大恩人遭遇到这样的不幸,就像是他的父亲遭遇到这样的不幸一样。

唐秋生:“苏老师作为一名老教师,退休金应该有不少的,他老人家还要出去拾荒,难道是他退休后还一直在资助其他学子吗?”

江枫:“不错,苏老师资助学子的行为已经持续有二三十年了,他老人家一共资助了88位学子,你们这56位是已经参加工作了的,还剩下32位学子仍在读书,其中有26位还在接受苏老师的资助。”

江枫:“苏老师只是一名教师而已,不是什么大老板,他资助这么多学子读书,背后付出有多大,根本不是你们能够想象的,这也是我今天把你们组织起来的原因之一,就是想告诉你们苏老师对你们的资助有多不容易。”

曾晓媛:“江同学,麻烦你跟我们说说他老人家的事迹。”

江枫:“那我就简单跟你们讲一讲,苏老师他为了资助你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他老人家是93年开始资助贫困学子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苏老师第一个资助的对象,就是武平湖先生。”

武平湖:“是我,苏老师当年对我的资助,直接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可以说我能有今天的成绩,都是苏老师给的,他老人家就是我的再生父母。”

江枫:“一开始,苏老师对于贫困学子的资助,是在他能力范围内进行的,他的家人对于他的善举也是持支持态度。然而,苏老师的性格,最见不得品学优良的学子因为贫困的原因辍学,只要让他知道了,就忍不住要帮一把。”

江枫:“咱们国家人多,贫困人口也多,品学优良的学子自然也多不胜数,这见一个资助一个,很快就超出了苏老师的能力范围。那个时候,家人对他的助学行为,就已经颇有微词了,因为他老人家不顾儿子要娶媳妇,不仅仅把所有的工资都用来资助你们,还把为数不多的积蓄也全部搭了进去。”

看到微信群里的消息,身处全国各地的56位受助者都是心中一震,原本对于苏老师的资助他们就一直感恩,如今更是感动不已。

江枫:“十二年前,苏老师资助的一个学子,他母亲得了大病,需要一大笔钱治病,然后苏老师给他筹了三万块钱,这位学子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唐秋生老师?”

唐秋生:“是我,苏老师对我的大恩大德,这辈子我都还不清。”

江枫:“唐老师,你可能不知道,当年这笔钱,是苏老师偷拿了老伴存了半辈子的积蓄,然后把他老伴活生生气死了。”

鄂省某985高校,唐秋生陡然站起来,眼睛死死盯着微信群上的文字,眼泪止不住的刷刷往下流,他万万没有想到,苏老师为了帮他,竟然……

唐秋生:“我对不起苏老师,我真的对不起苏老师啊!!!”

江枫:“尽管把老伴气死了,苏老师仍然没有停下资助的脚步,甚至是变本加厉,他在退休后,一直努力拾荒赚钱,却还是填补不了那越来越高的资助金额。为此,苏老师多次向朋友借钱来填补,甚至在几年前还把自己居住的房子也给卖掉了。”

湘省,曾晓媛眼泪早已模糊了双眼,想起当年那个骑着自行车,笑容满面的把钱塞到她的手里,嘱咐她一定要好好学习的老人,心中感动得无以复加。

桂省、粤省、黔省……

分布在全国各地的56位受助者,都彻底被苏老师的大爱感动得泪眼模糊,作为旁观者看到这样的事迹都会为之感动,更何况他们是身处其中的受助者,真的心灵都为之颤抖。

江枫:“自从苏老师把老伴气死后,他跟儿子儿媳的关系就彻底破裂了,再加上苏老师不仅没有停止资助,反而变本加厉,让家人对他真的彻底失望了。”

江枫:“对此,也希望你们不要埋怨苏老师的家人,苏老师确实伟大,但换位思考,如果我摊上这样的父母,我的表现也不见得比苏老师的家人好。毕竟这么多年来,苏老师只关心你们这些受助者的一切,反倒对自己的家人缺乏关心,没帮过儿子儿媳一丝一毫。”

众受助者听得都表示理解,他们都觉得愧对苏老师的家人。

江枫:“苏老师向来是施恩不图报,他老人家连名字都不告诉你们,哪怕现在中风瘫痪了,也从来没想过要找你们帮忙。但作为旁观者,我觉得应该把这些事情告诉你们,也希望你们能够齐心协力,让他老人家能够开开心心的安度晚年。”

武平湖:“江同学,非常感谢你把苏老师在背后默默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告诉我们,我还是那句话,没有苏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是他老人家第一个资助的贫困学子,如今他老人家遭遇不幸,我照顾他老人家那是义不容辞,不必麻烦其他兄弟姐妹了,我一个人就可以承担照顾苏老师的责任。”

唐秋生:“武学长,你这话我不能赞同,你也听江同学说了,苏老师不仅仅资助我读书这么简单,还为了筹钱给我母亲治病,把师娘给气死了。我是最对不起苏老师的人,如今他老人家遭遇不幸,我有能力也有责任照顾他老人家,把他老人家交给我照顾,你们就放心好了,我一定把他老人家当父亲一样对待。”

曾晓媛:“武学长,唐学弟,你们都是男生,懂什么照顾人啊,照顾人这种事,还是我们女生擅长,我现在也算是事业有成,闲暇时间也多,正适合照顾病人。所以,你们都不要跟我争,把苏老师交给我就行了。”

“这可不行,我这些年一直想找机会报答苏老师当年对我的资助之恩,照顾他老人家必须要有我一个。”

“各位学长学姐,苏老师对我们都有大恩,我们也都要尽一份力的。”

“……”

整个微信群瞬间热闹起来,足足56位受助者极力争夺照顾苏老师的权利,没有一个愿意落后,看得江枫心中感动不已。

这才是正能量的打开方式,不像那些白眼狼受助者,把人家的好心资助当作是人家的责任,一旦因为什么事情而停止对他(她)的资助,就会被反咬一口。

那种白眼狼,真的应该下地狱。

江枫没有参与进去,只是看着他们一个个据理力争。

十分钟后,56位受助者才达成共识,那就是轮流照顾苏老师。

达成共识后,武平湖@江枫道:“江同学,这次是你把我们组织起来的,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建议?”

江枫:“我确实有个不成熟的想法,说出来让你们参考一下。”

武平湖:“嗯,江同学你说,我们大家都听着。”

江枫:“你们对苏老师的感情我感受到了,我建议你们进行一次捐款,不过这捐款金额一定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捐,不能为了报答苏老师的恩情就把能动用的资金都捐出去,这种捐款方式是不可取的。”

江枫:“然后把捐款所得的钱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用来补贴苏老师的家人,也算是为他老人家弥补他这些年来对家人的亏欠。一部分用来资助另外26位贫困学子,也算是完成苏老师的心愿。最后一部分则花在苏老师身上,给他老人家请最好的护工,还有衣食住行等一切花销都用这笔钱。”

江枫:“有了经济保障,不管轮到谁照顾苏老师,在表达你们感恩之情的同时,又不会为你们带来经济负担,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武平湖:“江同学提议的这个办法好,我同意。”

唐秋生:“我也同意,这个办法真的是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曾晓媛:“同意,江同学这个办法确实考虑得很周到。”

“同意!”

“同意!”

“我也同意!”

“……”

很快,56位受助者便同一了意见,一致赞同江枫这个提议。

武平湖:“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就先在群里报一下捐款数额,我带个头,捐10万。”

曾晓媛:“我捐50万。”

唐秋生:“我捐20万。”

江枫@唐秋生:“唐老师,你这个捐款金额不妥,刚才我已经说过了,不能为了报答苏老师的恩情,就把自己能动用的钱都捐出去,你成为大学讲师不过才两年多时间,原本就没多少积蓄,要是把这20万捐出去,你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唐秋生@江枫:“江同学,你不能区别对待啊,曾学姐捐了50万你都不出声,怎么我才捐20万都不行啊?”

江枫@唐秋生:“我没有区别对待,曾学姐她是你们56位受助者中经济条件最好的一位,她捐50万,没毛病。”

曾晓媛@江枫:“江同学真是了不得啊,我们这么多人都是你联系的,而且对我们的情况了如指掌,我很好奇你是怎么做到的?”

江枫@曾晓媛:“哈哈,我怎么做到的不重要,你们继续,我负责监督,不让你们捐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款,希望大家自觉一点,宁可少捐,也不能多捐。”

唐秋生@江枫:“好吧,那我捐10万,这没问题了吧?”

江枫@唐秋生:“可以!”

“我捐5万。”

“我捐3万。”

“我捐8万。”

“……”

群里的各位受助者都踊跃捐款,不到三分钟,所有人都报上了各自的捐款数目,最多的是曾晓媛,捐了50万,最少的也捐了1万,那是今年才毕业参加工作的受助者。

然后一统计,众人都吓了一大跳,捐款金额竟然高达294万,这还是江枫几次出声阻拦,不让他们多捐的结果。

江枫:“不错,还差6万就300万了,这6万就由我补上吧!”

曾晓媛@江枫:“江同学,这怎么能让你补上呢?这不合适,还是让我来吧!”

江枫@曾晓媛:“这建议是我提的,我出一份力也是应该的,另外,大家要是方便的话,明天就到闽省思明州集中,到时再一起去看望苏老师。”

武平湖@江枫:“思明州也勉强算得上是我的地盘,那明天由我来安排见面的地方?”

江枫@武平湖:“武县长你亲自安排那再好不过了。”

武平湖@江枫:“果然我的身份也瞒不过你,看来江同学你确实不简单啊!”

看到两人的对话,群里其他人又忍不住震了震,苏老师第一个资助的对象,竟然已经是县长之尊了,这真的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

而那位江同学的身份也非常神秘,大家都不由得期待起明天的见面了。

第三百三十四章 人心都是肉长的

晚上十点。

在定下明天见面的时间与地点后,江枫便把微信群的聊天记录直接转发给了他的大学同学苏东河。

不到十分钟,苏东河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江枫刚一接通,就听到苏东河急吼吼的说道:“江大师,你真是太牛逼了,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还有,我爷爷也牛逼,这眼光也太特么毒辣了,资助的贫困学子全都是知恩图报的人啊,他老人家这一辈子值了!”

江枫笑道:“是啊,你爷爷的眼光确实够好,他老人家这么多年来资助的都是品学优良的贫困学子,个个知恩图报,老爷子这一辈子对家人有亏,但对社会有大贡献。”

苏东河感慨道:“我以前对我爷爷的行为也颇有微词,现在总算是真正理解他了,帮助这样的贫困学子,值得。”

江枫提醒道:“老同学,老爷子的行为确实值得赞赏,但他的资助方法不值得提倡,凡事都要量力而行。”

苏东河郑重的回答道:“我明白,老同学,这次真的谢谢你了,有了这份聊天记录,我就有把握说服我的父母不计前嫌,重新接纳我爷爷了。”

“都是同学,不必客气。”

“那行,感谢的话我就不多说了,等你明天过来我再好好招待你。”

“OK,那就先这样,你去说服你父母吧!”

“嗯,好的。”

挂了电话后,苏东河直接窜出房间,见客厅里只有父亲一个人心不在焉的看电视,便来到父母房间,敲门喊道:“妈,你睡了吗?”

苏母道:“还没睡,你有什么事?”

苏东河道:“没睡的话你出来一下,我有一件大事要跟你们说。”

很快,苏母便拉开门,问道:“有什么大事?”

苏东河拉着母亲一边走向客厅一边说道:“是关于我爷爷的大事。”

苏母闻言脸色一沉,蹙眉道:“你吃饱了撑的?这事你跟着掺和什么?”

苏东河把母亲按到沙发上坐好,然后拿出手机说道:“我也不跟你们说什么大道理,我给你们两个发一段聊天记录,等你们看完了咱们再聊。”

苏父苏母都一脸懵逼的看着自家儿子,不知道他在搞什么鬼。

苏东河没有多说,直接把老同学江枫发给他的聊天记录转发给父母,说道:“已经给你们发过去了,你们上微信看一下。”

这一刻,苏父苏母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他们两个现在都心烦着呢,偏偏儿子还跟他们打哑谜,真是找骂的节奏。

不过,要骂也得师出有名,苏父苏母还是拿起手机,点开微信,看看儿子到底给他们发了什么聊天记录。

结果,在看到聊天记录的那一刻,两人脸色就变了。

十分钟后,苏父苏母一脸震撼的对视了一眼,随即双双看向自家儿子。

苏父目光紧紧盯着儿子,不放心的问道:“你这聊天记录不是伪造出来的吧?”

苏东河自然明白他老子的心情,肯定的回答道:“当然是真的,这种分分钟就会被拆穿的事情,我伪造出来干嘛,皮痒啊?”

苏父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不放心的问一句罢了,闻言又问道:“那位江枫真的是你的大学同学?”

苏母也跟着提问道:“他是怎么知道这些受助者名单的?”

苏东河道:“他确实是我的大学同学,也是我所有同学中最神通广大的一个,至于他是怎么知道这些受助者名单的我也不清楚。”

苏父道:“看来你这同学的家境不简单啊,开口就捐六万,口气非常的轻松,似乎这六万块钱对于他来说并不算什么,他能调查到这些受助者的名单,有可能是他借助家里的势力办到的。”

苏东河原本想解释一下他同学目前所从事的职业,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那个说来话长,以后再解释不迟,当务之急是说服父母不计前嫌,重新接纳爷爷。

想到这里,苏东河直接提问道:“爸,妈,聊天记录你们也看了,对于这个事,你们怎么看?有什么想法?”

苏父与苏母对视了一眼,都沉默了下来。

良久,苏父才看向苏母道:“老爷子的思想高度跟我们不一样,这么多年来他虽然没有在经济与劳力方面帮过我们,但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都是成年人了,原本就不应该指望父母帮衬自己,我们就算反对老爷子为了资助贫困学子而把自家搞成这样,也不能为此而憎恨他,阿珍,你说呢?”

“嗯!”苏母语气有些生硬的应了一声。

如果没有看到儿子发给他们的聊天记录,苏父敢说出这样的一番话,肯定会被苏母怼得怀疑人生,但刚刚看完那一番感人的聊天记录,哪怕是再苛刻的人,现在都说不出责怪的话来。

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

见母亲的态度已经软化下来,苏东河打铁趁热道:“妈,明天那56位受助者就要来看望爷爷了,其中还有我的大学同学,今晚你跟爸要好好调整一下心态,千万不能在我同学以及那些受助者面前埋怨爷爷,那样就太丢人了。”

苏父点头道:“儿子这话说得在理,爸保证不给你丢人。”

苏母忍不住翻了翻白眼,“我又不是棒槌。”在受助者面前埋怨他们的大恩人,她看起来有这么傻吗?

苏东河嘿嘿笑道:“妈,那你明天早上,是不是应该到医院去看望一下爷爷?”

苏父闻言也期待的看向苏母,之前苏母只是老爷子抢救的时候去了一次医院,后来老爷子清醒后,她就没再去医院看过。

“嗯!”苏母惜字如金的应了一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