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城二千
“杀!杀!杀!”
喊杀震天,两万多身着鸳鸯战沃的汉子在大营之中喊杀,而朱由检也在这里见到了监督大军操练的秦邦屏和戚金。
“配合!配合!配合!”
“这两个字还要我说多少遍?!你们如果不能相信同袍,就不要参军上战场!”
“你们是万岁的亲军,若是不能为万岁排忧解难,那就乖乖回营,把军饷掏出来还给曹提督,把万岁和殿下赏赐给你们家人的田亩退回来!”
远处,戚金隆声大骂,四周的兵丁被骂的面红耳赤。
戚家军的练兵方法,讲得就是配合。
没有这份配合,你就算是练会了鸳鸯阵,也打不过其他人。
但如果有了这份配合,那么他们不管用什么阵法,都能如臂使指,即便敌众我寡,也能迎头痛击!
朱由检没有循规蹈矩的使用鸳鸯阵,因为鸳鸯阵对阵后金兵马用处不大。
他要的是白杆兵的刀枪棍棒,戚家军的车营、战阵配合。
尤其是车营,这才是历史上为什么汉人能以少打多,并且以步兵北伐的重要原因。
朱由检要练兵,要的不是单独的步兵和骑兵,要的是高机动的人马。
即便是步兵,也要当一个有马的步兵!
他眼下缺银子,缺的不止是军饷、粮饷,还有来年互市和蒙古人买马的银子。
开春蒙古人不会卖多少牛羊,但是却会卖不少冬季出生的小马。
那些小马就是朱由检的目标,不仅价格便宜,做来做步兵的行军马更是十分合适。
这么想着、朱由检带着孙应元、满桂、曹化淳行走间,呼出一口热气道:“眼下御马监还有多少银子?”
“回殿下,之前御马监的那些将领交了脏银17万1200两,眼下御马监尚有116万4200两银子,其中殿下您来了之后,将每月初一定为军饷发放,发下新募兵马的军饷,一共是3万6065两。”
曹化淳轻声回应,而满桂也说道:“眼下燕山大营总共有28852名战兵,其中腾骧左右卫满员、勇士营满员,武骧左卫满员,武骧右卫缺额2548人,羽林三卫缺额10200人。”
“目前七卫一营尚缺额12738人,按最近几日每日有近千人来报名、只有过半能入选来看,应该只需要二十多天就能全军满员。”
满员……这个词是满桂从朱由检口中学到的。
不过对于这个词,他们也觉得十分简单好用。
就御马监的情况来看、如果全军满员,也就是4万2200人来看,每个月的固定军饷是5万2750两银子。
这只是军饷,还有粮饷,尽管御马监自己有皇庄和耕地产粮,但吃的肉食是一笔很大的数目,每名兵卒,每个月肉食是定额800文,总额是3万3760两。
每名兵卒的口粮是米面不固定,但重量固定每日4斤,每月120斤,也就是每个月支出三万两千五百石左右。
全部加起来,大军每个月需要支出的固定费用是8万6510银两,粮食3万2500石。
一年下来就是军饷103万8120两,粮食39万石。
这样大的财政压力,对于岁入不过二十几万两银子,一百六十万石粮食的御马监来说,绝对是可以压垮众人的一件事。
眼下能支撑,是因为还没有开始满员,另外还有修皇陵的一百五十万两帮忙支撑才能撑下去。
但就算这样,按照御马监的存银,哪怕用流民去修建皇陵,然后划燕山荒田给他们,也维持不了太久。
给朱由检的时间,准确来说只有十个月左右。
他必须要有一条足够养军的路子。
“化淳、我叫你找来的工匠,你找来没有。”
“找来了,就在营外候着,要传他进来吗?”听到朱由检的话,曹化淳回应道。
“叫他进来、顺带叫人把我之前带来的煤也带来。”朱由检说着、便带走走上了校台,坐在了位置上。
他招呼满桂等人也坐下,随后静静看着校台下喊打喊杀的大军。
眼下距离秦良玉抵达燕山大营不过二十来天了,也就是说月底负责帮忙练兵的戚金和秦邦屏就要带人前往辽东。
并且这之后,朱由检还得交好皇兄帮忙发两军一年的饷银,随后再拨一笔银子给秦良玉带回石柱和酉阳。
秦良玉等人若是轻装返回四川,顶多一个月的时间。
奢崇明就算提前造反,也不会挑在春夏两季,也就是说给秦良玉的时间有半年。
石柱兵马在当地的军饷是十二两银子一年,哪怕只拨十二万两银子,也足够招募一万白杆兵了。
不过一万兵马,需要三十万两才能达到人人身着铁甲的程度。
甲胄这件事情不用多想,朱由检在御马监中还有足够多的锁子甲、扎甲、布面甲。
布面甲不适合南方,扎甲防御力十足,但是维护繁琐。
不过这不要紧、只要打完奢崇明,有的是时间给秦良玉维护兵甲。
御马监的人马,主要还是对付内喀尔喀和科尔沁蒙古的。
不把努尔哈赤的这两个盟友给解决,努尔哈赤就有源源不断的战马,明军在机动性上,就永远比不上后金。
朱由检这么想着的时候,一个小太监也带着十几个穿着粗布棉衣,脸上灰扑扑的人走上了校台。
“这是殿下、还不参拜?”小太监示意这些人有点眼色。
这群人见到朱由检后,连忙跪在地上,拜礼唱声道:“草民拜见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都起来吧。”朱由检见来了人、思绪也被打断了,因此对那小太监道:“给这几位搬些椅子,催一下人,把我从京城带来的煤炭带上来,顺带叫人取一斤土。”
“奴婢领命。”小太监见状,连忙下去催人,而朱由检见他下去后,也对满桂和孙应元道:“行了、你们去练兵吧,这事情和练兵无关。”
“标下先行告退……”两人行礼后退下,而朱由检在他们退下后,也对这群坐立不安的工匠笑道:“放松些、孤又不是吃人的野兽,你们看看、孤不也是一个孩子么?”
朱由检的话,在工匠听来好像是这样,但曹化淳怎么听都感觉别扭。
自己家这殿下,所做的事情可不像是一个孩子能做出来的……
在他别扭的时候,朱由检则是笑道:“孤传你们前来、是想要你们做一件东西,这东西的名字、叫做蜂窝煤……”
第89章 互市贸易的物资
蜂窝煤、这是一种技术难度不高,但是对于寒冷地区人口来说极为便利的产物。
在明末小冰河即将到来的时代,这样的东西只要点上五六个,用特制的炉子点燃存放,完全可以温暖十几平的小蒙古包一晚。
它的热效率,要比柴火好上太多,而成本也要便宜不少。
朱由检要做的,就是用蜂窝煤收割北方的蒙古人。
因此、等他从京城带来的三种煤炭和泥土带到的时候,他就对工匠们讲解道:“这蜂窝煤的形状是这样的。”他掏出一张纸,上面画上了后世可见的蜂窝煤炉子和蜂窝煤形状。
“这蜂窝煤的炉子可以用铁皮包着土,也可以直接用陶土来炼制。”朱由检讲解道:“将煤块和土、按照一两比三钱的方式打成粉末,随后和水揉捏,丢入模具中塑造成型,等干燥后取出就行。”
“这种蜂窝煤,一旦制成、上火不快,但是持续时间长,放入炉子中封炉后、可以一个时辰不灭,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烟雾。”
“不过只要在炉子上方修建一个口子,安上一个竹管,就能把烟引到屋外。”
“至于掺土的比例,可以按照煤渣的质量来掺放,优质可以多掺一两百斤土。”
朱由检说完、便期待地看向了各位工匠。
至于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只觉得十分新颖。
没有像其他中的一样,笑着说这东西怎么怎么简单,而是犹豫再三后,才小心翼翼道:“若是真如殿下所说那么简单,那么草民等人可以一试。”
只是说一试、而是没有拍着胸口说一定能做出。
这很符合人性,而朱由检也对曹化淳道:“给他们五百两银子,再叫其他工匠就地取材。”
“在军营东边十里外修建一个一百亩的邬堡,调一个千户的人马驻守。”
说完、朱由检又对工匠道:“研究出这个东西,你们每人赏银一百两,昌平荒地每人十亩。”
“研究不出来也不责罚你们。”
“谢殿下!”听到这话、所有工匠纷纷跪下,双手抱拳感谢朱由检。
由此可以看得出、即便发展到了晚明,匠户的地位依旧很低。
军户制,并非要求子孙世世代代都是军户,只是每家每一代都要有一人前去当军户罢了,匠户也是如此。
这群成了匠户的人,背后的小家族中,必然有人过的不错,毕竟是京城武功三卫的匠户,说不定还有个亲戚为官。
自宋朝开始,发展到元朝后,朝廷对基础教育上心已经是历史轨迹了。
明朝接力后,朱元璋下令各地立社学,延请师儒以教民间子弟。
百年过去、朱祁镇又命朝廷令提学官及府县官对社学进行扶持和监督,社学中品学兼优者,可免试补为秀才。
成化年间、江南地区更是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到了弘治年间,朱佑樘再次明令各府州县建立社学,并以江南为例、规定民间幼童年龄在15岁以下者,应送社学读书,这便是最早的强制义务教育。
有记录的明代社学一共1438所,几乎保证每个县都有一所社学。
这还是有记录的,很多还是没有记录的,因此到了正德年间,明朝行业开始步入正轨,在晚明进入巅峰。
因此、在明代会读书写字并不奇怪,只不过碍于社学不足,大部分百姓还是需要交钱,才能让自己的孩子读书。
所以,如武功三卫这样的工匠,身后保不准是有不少读书人帮衬的。
朱由检也没有什么责罚他们的意思,招呼他们仔细研究后,便叫人带了他们下去了。
只是等他们下去后,朱由检想起了社学的事情,因此对曹化淳道:“九边子弟遗孀,和养济院孤儿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正要和殿下您说这件事。”曹化淳行礼道:“一个半月过去,勖勤宫派出去的太监,一共带回一万六千四百余人,其中大部分是死战将领、兵卒的遗孀,父母,孩童则是十六岁以下者共一千四百二十七人,孤儿两千人整。”
“奴婢这边,把他们安排到了东边二十四里外,在那里划了四万亩田地给他们,并派工匠和人马为他们修建了十二个村寨。”
“三千多人?这么多?”听到曹化淳的话,朱由检微微皱眉道:“我不是记得,北虏已经多年没有叩关了吗?”
朱由检记的很清楚,由于明朝后期逐渐开始册封蒙古人,并且开始互市,因此蒙古人和明朝之间的关系已经开始逐渐缓和了。
这样的缓和就是自万历四十四年开始,蒙古人便基本上不会南下劫掠。
如今已经是泰昌元年,广义上又是万历四十八年。
四年的时间,不太可能有这么多孤儿啊……
不过朱由检还是太依赖前世的记忆了,那曹化淳对他解释道:“萨尔浒一中,经略杨镐调遣了九边各地的兵马,这些孤儿大多是蓟镇和辽东、还有宣府、大同战死兵马的孩子。”
“嗯……”听到这个解释,朱由检稍微理解了。
不过这么多孩童和迁移而来的人,要吃的都是御马监的粮食,直到来年秋收,他们才会按照御马监的规矩,交粮四成。
因此朱由检便再询问道:“粮食拨发了多少过去?”
“回殿下、拨了八万石粮食,还有不少修建屋子的木料。”曹化淳先是这么一说,但紧接着又说道:“殿下、目前昌平一带的荒地已经发完,只剩下怀柔和密云的了。”
“这么快?”朱由检倒是没想到这么快就发完了,但曹化淳解释道:“入伍者全家都分到了田,如此便按人头、一人发一亩,一共下去七万亩,之后这遗孀又发六万亩,如此便十三万亩了。”
“那附近百姓迁移而来的有十六万人,有男丁八万参加皇陵修建,如此便是十六万亩,昌平二十九万亩便发完了。”
“眼下的问题是,按照迁移的要求,咱们是要供他们吃到秋收的。”
“所有人已经接近二十万人,每个月都要吃十五万石粮食。”
“御马监之前存粮不过五十万石,各地秋税之后收割上交一百六十二万三千石,总共两百一十二万三千石。”
“各种吃喝下来,已经用去十二万石,眼下尚有不足两百万石。”
“这不是还挺多的嘛?”
听到还有两百万石,朱由检放松了不少。
看曹化淳那严肃的样子,他还以为御马监的粮食都吃完了。
不过他的放松,却叫曹化淳苦笑道:“如今距离秋收、尚有十个月,可如果后续再有其他布政司的百姓前来,按照这发地的样子,恐怕两百万石是不够的。”
荒地百万亩,参军者家属一人两亩,按照目前的缺额,顶多四万亩,其余剩下的六十几万亩就是人头划分。
要是他们陆续来,那估计也得到开春之后了。
可即便如此、从春季到秋收,整整八个多月时间,六十几万人加眼下的二十万人,便是八十多万。
八十多万人,每个月就是再节约,那也要吃去六十万石粮食,八个月就是四百八十万石。
这么搞下去,地没养起来,人先破产了。
曹化淳愁啊,毕竟朱由检跟他说过,之后开春,御马监还要和蒙古人做生意,买耕牛和马匹。
但就这么下去,即便把修皇陵的银子算上,也养不活这么多人。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全民领主:从亡灵开始百倍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