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578章

作者:北城二千

黄蜚还想谦虚一下,但朱由检却摆手让他上位。

黄蜚的实力和忠心不用多说,对自家哥哥他可能会不满,但对大明他没得说。

况且,以黄蜚的年纪,朱由检会在他前往齐国的时候,把黄蜚一起带走,不怕给大明留下隐患。

至于大明的海军,未来几年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战事了,顶多就是配合洪承畴进攻东吁。

想到这里,朱由检准备干净把齐国的事情定好,然后让黄蜚前往旧港,准备配合洪承畴作战。

“孤会让金铉带两营兵马前往齐国为先遣队开垦田地,军备院已经弄出了一年能开垦十几亩荒地的拖拉机。”

“这两营六千多兵马会带着上万瀛洲劳工和三千多台蒸汽机前往齐国,明年这个时候齐国就能有三四万亩良田。”

“腊月,黄龙你再带一营兵马前往齐国,若是你不想前往,想在家里休息,就让人安排好这件事情。”

“孤很清楚,你们都不愿意离开大明,也希望孤留在大明,但若是你们信任我,便先去齐国。”

“十年之后的齐国,将会胜过江南。”

朱由检开口就要齐国胜江南,要知道曾经也有一个人说过类似的话,但他说的也是五百年后云贵赛江南,而朱由检只要十年。

这听上去让人觉得有些狂妄自大,但考虑到朱由检口中的拖拉机和蒸汽机船等物件,众人也只好低下了头。

“天启十五年前后,我就会每年迁移三十几万百姓前往齐国,到了齐国之后,黄龙你督管军事,政务交给金铉就足够了。”

朱由检交代着,并且对诸将说道:“六月出发的人数限定在两营,有哪些军中兄弟想要去齐国的,现在尽早统计吧。”

“至于第二批人马会在腊月出发,此后每个月都会运送机械和粮秣、牲畜前往齐国,你们不用担心是被流放。”

“我等不敢……”听到朱由检已经强硬的表示要让他们去齐国,众将也十分无奈。

想要凑足六千人十分简单,说白了他们这上百将领随便叫些人就能凑足六千人、

只是去了齐国之后,恐怕要面对的就是一片荒芜了……

想到这里,诸将沉默,但朱由检却交代了起了黄蜚:“洪承畴已经让人传书,将在十月中旬讨伐东吁。”

“我准备让你带领尚在小西洋的海军六卫兵马,在冬月(十一月)从东吁沿海发起进攻,让大明的疆域与诸藩接壤的同时,也与莫卧儿接壤。”

“六卫兵马有些少,但我会让军械局发放步枪和子弹给其中一卫兵马。”

“北山之战的事情想必你们也听过了,步枪威力如何你们也了解。”

“如此一来,六卫兵马足以横扫东吁南部,不过暂时不要进攻暹罗。”

朱由检特意交代了一句,因为目前他并不想要占领暹罗。

大明是有资格占领暹罗,但如果占领了暹罗,那对于大明的宗藩体系并不好。

暹罗眼下的事情是内斗,如果大明占领了它,那对于其它藩王和藩国并不是一个好消息,这代表日后他们藩国内斗时,大明也有可能会出手占领他们。

眼下暹罗的正统王室宋穆缇察在大明手上,朱由检准备用它做些手脚,比如为了预防大明在暹罗的皇店再次遭遇叛军威胁,借此削弱暹罗兵力,让暹罗像苏禄、勃泥一样,只保留基本的自卫兵力。

这能开启一个好头,借此日后让甘孛智、朝鲜这样的藩国也慢慢削弱兵权,对大明认同感增加。

对于这些地方,大明只需要它们的市场,让他们融入大明经济体即可。

有些事情不一定要用战争,用经济和政治手段也行。

况且,目前大明确实吃不消暹罗这种人口六百多万,还有自己文化、文字的国家。

东北和交趾、以及未来的缅甸就足以让大明焦头烂额了,对于大明来说,暹罗只要做好一个农产品出口国就足够了。

正因如此,朱由检才不打算引发暹罗的全面战争。

他只需要让洪承畴吸引暹罗的兵力去北方,然后让黄蜚带装备步枪的一卫兵马攻破暹罗的王都阿瑜陀耶城,然后让宋穆缇察成为暹罗国王就足够。

这会开启一个好头,那就是如果藩属国的臣子乱上,只要逃出一名王室,大明就会为他们拨乱反正,而他们只需要维持和大明的经济贸易就足够。

这对于各国王室来说都是稳赚不赔的事情,既然打不过大明,那就彻底加入大明。

在这一点上,朱由检估计,只要暹罗的事情稳定下来,那各国都会争先恐后的把王嗣派往大明,而这其中,又以自诩为“大明孝子”的朝鲜为最……

第476章 良心难安朱由检

“原任南岛府知府金铉,今授齐国长史,着即日起……”

天启十一年五月初十三,当漂洋过海的圣旨出现在金铉面前,金铉的心情第一感觉就是沉重。

他不是觉得自己被流放,而是觉得齐王殿下把一件对于齐国,对于大明,对于天下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交到了自己的肩膀上。

朱由检的想法一直没变,那就是就藩齐国。

只是下面的人想法和朱由检不一样,朱由检愿意去开荒,但他们不愿意,他们只想先满足自己的享受,然后再建设齐国。

愿意开荒的人,往往都是刚入官场,一头热血的官员,而金铉虽然不是初入官场的人,但他的性格是。

如果他能让齐国比江南还好,那大批官员都会愿意去齐国,因为那里目前来说没有和诸党、皇权勾心斗角的事情。

因此,金铉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尤其是当他接旨,打开了那几箱由朱由校、朱由检两兄弟着手设计的图纸时,他的心情无法言表。

这其中,又以朱由检亲手所写的《齐国五年计划》为最。

“如果真的能发展如此,恐怕十年之后齐国赛江南并不是难事……”

合上手中的《齐国五年计划》,金铉心里的震撼无以言表。

在他的脑海中,眼下已经充斥着十年之后的齐国场景。

错落有致的房屋,高达的城墙,宽广的干道,还有通往南北的火车,城内不断奔跑的公共马车……

这一系列的场景似乎都出现在了金铉眼前,他手中的《齐国五年计划》对于他来说,就好像是一个现代人看到了五十年后世界的投影,那震撼无以言表。

一想到这里,金铉总算明白了,为什么齐王殿下会执意就藩。

说白了,大明的国力在一开始是朱由检新政发展的助力,但随着大明逐渐强盛,大明内部的环境和那帮子只知道内斗的虫豸,他们只会拖慢朱由检的新政速度。

如果没有他们,没有那么恶心的政治环境,那么天启七年的时候,建虏就该覆灭,而大明早就四海太平了,不会拖到现在。

朱由检也试过杀人,但杀来杀去都没用,大明的官场已经是个浑浊的染缸,谁跳进去都得脏一身的出来。

因此,只有在一缸清水的齐国,朱由检才可以肆无忌惮的实施新政。

“把这些东西都锁好,收起来,另外用齐王手书请杨布政使下批文书,调集二百万石米存放瀛洲港(东京湾),集结一万劳改工前往东极港,等待六月国朝派遣两营兵马抵达瀛洲。”

金铉对自己的幕僚下令,而幕僚闻言也作揖道:“府台,这兵员劳工都有,那书吏官员呢?”

“书吏官员殿下也准备好了,齐王府已经调王府之中六百官员书吏随行,无须担心。”

金铉回应了幕僚,而幕僚闻言,当即也派人前往了北州府的东极港。

身处此地的杨文岳得到消息后,没有半点迟疑,当即便下发了文书。

不过,瀛洲的粮食需要到七月才能收割,因此杨文岳只能从各府的常平仓调集三十万石米麦先行出发运往齐国,而剩下的一百七十万石,需要等待七月收割结束后才能运送。

瀛洲开始忙碌了起来,但大明国内也丝毫没有闲下来的样子。

西南的洪承畴开始调兵调粮,东北的移民工作也在继续,和朱由检估计的一样,当袁应泰开放东北,并且发放熟田后,只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东海省的两百多万亩熟地就被瓜分殆尽。

辽东的耕地早就达到了承载的极限,以这个时代的粮产来说,辽东的三千万亩耕地只够养活六百万人,而眼下的辽。

东因为不断涌入的百姓,人口已经达到了八百万人。

随着关外三省的设立,以及袁应泰的开放,十九万人涌出辽东,成为了大明在东海省的第一批常驻民。

吉林、松花等府县的土地纷纷被这些农民接管,同时有功的十几万北山女真人也迁移南下。

和朱由检预计的一样,他们把所有赏银拿来了购置耕牛和田地,并且将会和投降汉四营的那几千户人家一起耕种斡朵伦城的六十几万亩耕地,并且开发三江平原。

关外的局势在变好,但同样的,随着十几万人的南下,大明在北山省的人口便只剩下了不到十二万人,并且大部分居住在北山县(奴儿干)。

北山是一定要有人的,因为当地需要供给勒拿河的几千明军,因此朱由检准备先对北山省施行编户、编村。

只要编户编村成功,就能以村集体来发放拖拉机。

齐国需要拖拉机,但大明的北山更需要。

好在编户编村需要很长时间,哪怕只有十几万人,恐怕也需要到年底才能完成齐民编户,然后在开春前发放拖拉机给当地。

也就是它们要到明年才需要拖拉机,而且由于人口稀少,加上北山之地实际上是有大约三十几万亩耕地的,因此在考虑到生活所需,这十几万人只需要再开垦七十多万亩就能自给自足。

朱由检准备把明年五月前预计能生产出的两千多台拖拉机在年中安排送给齐国,五月以后得按照村集体,送给北山省百姓。

算下来,应该是三千台左右,这三千台机器,只需要两天时间就能为北山原有的耕地翻犁,剩下不到六个月的开垦时间里,它们估计能开垦一两万亩耕地,算上畜力和人力,明年最少能开垦三万亩。

到了后年,朱由检再送四千台过去的话,那按照一千人一个村庄,这一百六十个村庄里,每个村庄能最少有四十多台拖拉机。

后续大明只需要每年再发放两千台给他们,他们就可以在天启十八年左右的时间自给自足,北山耕地面积能达到一百多万亩,他们能在养活自己的同时,帮助北山布政司养活北方勒拿河的三千驻军。

当然,这是比较慢的一个算法,如果后续工业区陆续投产,那么每年投放的蒸汽机数量完全可以提高。

对于关外三省,朱由检采用了最合适的办法,那就是由北向南发放拖拉机。

之所以这样,也是因为靠近辽东的东海省南部地区注定了会比北方人口多,大明一口气拿不出那么多拖拉机分给村集体。

加上越往北,粮食产量越低,因此大明需要照顾到各方百姓。

未来几年的时间里,大明工业区每年生产出来的拖拉机,三分之一要运往齐国,三分之二用于东北和旧港。

这其中,东北要拿走三分之二份额里的四分之三,只有四分之一留给旧港。

算下来就是六千台拖拉机里有两千台给齐国,三千台给东北,一千台给旧港。

朱由检算了算,自己还有五年的时间,五年之后的江南三省就会遭逢大旱,几千多万张嘴需要大明赈济。

齐国和旧港注定了是江南三省的人口转移地,包括了印度厮当的诸藩。

想到这里,返回大定宫,在大定宫长春殿里假寐的朱由检缓缓睁开了眼睛。

“五年……五年时间里齐国必须做到自给自足,并且能开垦新的耕地,旧港和东北四省也一样。”

朱由检呢喃着,但他也知道,工业这种东西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不可能一步登天。

齐国唯一的优点就是北亚墨利加那几千万头野牛,以及西海岸的无数鱼获。

这些东西保证了齐国如果遭遇饥荒,几。

乎不用愁肉食。

不过,朱由检不会像欧洲人一样竭泽而渔,而是要细水长流。

只是想要细水长流,就先得把喜欢竭泽而渔的欧洲人赶走。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门口喊了一声:“炳文!”

“殿下……”听到朱由检的召唤,刘炳文也走进了长春殿内,而此刻的他已经穿着正六品云骑尉的官服了。

朱由检的功劳早已封无可封,因此他把自己的功劳分了分,刘炳文就分到了一个正六品的云骑尉官身,不过这官身只是武勋散阶,没有实权,只能拿俸禄。

至于朱由检的舅舅刘效祖,此刻他已经被封为了漠东省开平府的知府,另外身上还有正五品骁骑尉的官身。

正五品的散阶在身上挂着,刘家这一辈基本上可以说衣食无忧了。

“让人把御马监工业区和各工厂的账目拿来。”

朱由检对自己的表弟刘炳文吩咐着,而刘炳文也当即应下,走出长春殿之后,过了一个时辰,带着十二名背负算盘,手抬账目的书吏走进了殿内。

一本本账目被他们放在了朱由检的眼前,他们也各自搬来了桌椅坐下。

朱由检见状,一本本的打开翻阅,这一过程持续了整整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后,整个大明的工业实力被朱由检汇总写在了一张白纸上。

年产四百六十二台大型高压蒸汽机,一千三百二十一台工业蒸汽机和四千三百二十五台农用蒸汽机。

铁路里程达到了一千二百二十九里,火车头二百三十四个。

生铁年产每年可产七十二万吨,钢四万七千吨,白布生产三千四百万匹,绸缎一百五十万匹,水泥六百五十万吨,自行车两万六千辆,钟表十二万只……

除去这些和工业有关的东西,还有诸如食盐六十三万吨,酒七十五万吨,饲料一百九十二万吨,土化肥二百七十九万吨。

以上就是朱由检比较关心的一些工业和农业数据,尽管它们都是按照明制六百克为一斤,十斤为一吨,真实数据要打一个折扣,但不管怎么说,大明还是勉强够到了十九世纪中期的列强水平。

现在唯一需要等待的,就是要等着蒸汽机不断投入使用,然后让大明慢慢的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按照朱由检的估计,这个过程需要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届时大明的国力基本可以达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英国总体水平。

再往后的话,能不能发展,朱由检就不清楚了。

王徵已经六十岁了,而孙元化、毕懋康等人也都六十岁,唯一年轻一点的就是宋应星和宋应昌两兄弟,但他们也年近五十。

他们这批人去世前,大明能不能研制出内燃机和电力?这个答案存疑。

他们这批人去世后,大明能不能诞生比他们更厉害的人物?这也也存疑。

在朱由检看来,他觉得更有希望的,还是他带领的齐国不断巩固基础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