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城二千
这四个平原占据了四川七成以上人口,剩下的三成则是生活在川东地区的丘陵地区。
在十七世纪,一个地方富不富裕,发不发达,看的不是什么科技和各种,而是主要看百姓手里的耕地和人口数量。
朱慈燃游走了一圈四川,发现四川的耕地基本都是人均六七亩,部分地区可以达到人均十亩。
这其中代表就是成都平原和安宁河谷平原,眼下的四川最发达的还是成都府,不仅仅是因为人口多,也是因为百姓手里的耕地基本能保持在人均十亩左右。
建昌府虽然有安宁河谷平原,也能达到人均十亩的标准,但人口过于稀少。
如眼下,朱慈燃顺着省道向南骑行,一路上看到的只有广袤的田地和稀疏的农民。
三五个农民分散上几千平米的耕地上,驾驭着耕牛开始犁地,为来年的春种做准备。
所有人都很忙碌,以至于朱慈燃在一个村落停下准备打水都找不到人家,只能去村官所打满水继续向南骑行。
“辛苦点也好,忙点也好,等来年秋收,又能过一个好年了。”
骑在车上,朱慈燃望着田野间劳作的百姓,心情也开心了不少。
如果说山西让他看到了人口稠密遭遇天灾是什么样,陕西让他看到了新政推行,迁移人口后遭遇天灾又是什么样,河西让他看到了大明边疆是什么样,那四川就让朱慈燃看到了没有天灾人祸,颁布新政的地方是什么样。
如果要用王朝来做对比,那山西就是黄巾之乱后北方瘟疫大行的汉末三国。
陕西就是唐代开国,百姓急需安稳的武德年间。
河西就是盛唐时期,国力繁荣而百姓尚有负担的开元盛世。
到了四川,这里就是大汉文景,大唐贞观。
虽然只是隔着秦岭和大巴山,但四川的百姓从没有担心没有粮食吃的情况。
哪怕眼下川东地区经历着旱情,但即便是遭遇旱情的川东,其米价也不过四百文每石。
同样是旱情,同样平抑粮价,山西每石八百文,川东却只有山西一半的米价。
山西还在吃白水煮菜,四川却已经家家户户养起了牲畜家禽。
即便四川大部分地方都不能像南溪村一样家家户户每天吃上一顿肉,但隔三岔五吃点肉还是没有问题的。
用三千万亩耕地养四百二十几万人的结果就是如此,这样的场景让朱慈燃更好奇移民更彻底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地。
他看过户部的人口黄册,天启四年时,户部估算云南有二百余万人口,贵州接近三百万,广西接近四百万,广东接近七百万,福建接近一千万。
五省的在册耕地分别是二百万,五百万,一千二百万,两千六百万和一千八百万。
经过移民开垦和耕地普查,到天启十四年腊月时,五省人口是云南一百六十余万,贵州一百五十余万,广西二百八十余万,广东三百二十余万,福建四百余万。
各省人口分别下降甚至腰斩,消失的人口都迁移往了麓川、交趾、旧港、琉球府三地。
十年时间,大明迁移走了近一千三百万人,而五省耕地却在清查之中逐渐浮出水面。
云南八百六十余万亩,贵州七百五十万余亩,广西一千六百七十余万亩,广东两千九百余万亩,福建两千二百余万亩。
在朝廷的黄册上,历经十年时间,五省人口从二千六百万,降低至一千三百万人。
在耕地上,被糊弄多年的田地数量也终于水落石出,从纸面六千三百万亩,拔高为真实情况下的八千二百万亩。
当然,这八千二百万亩耕地里,有很多是近些年才开垦出来的,但即便如此,原本的真实耕地也有最少七千五百万亩。
七千五百万亩养二千六百万人,哪怕亩产两石,也只是能让百姓吃饱饭,顺带多出百来斤粮食罢了。
但问题是,以前这些土地,大部分都是地主豪强的,属于百姓的只有不到四成。
如四川这种,如果不是孙传庭一口气论罪大量士绅豪强,那别说现在这种三天两头吃肉了,就是每个月能吃一次都是自己积德。
大量士绅豪强被迁移麓川、交趾、旧港,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富农、小地主和平民。
这么一来,当八千二百万亩土地均分给一千三百万人时,哪怕其中小地主和富农占据了一部分土地,其它人也能人均四五亩。
朱慈燃询问过百姓,在这南方之地,只要有二亩耕地就能养活一个人,三亩就能养养家禽,四亩及其以上就能按照每亩养猪一头来往上增添。
因此,想让百姓每天吃饱饭,吃上一顿肉,最少得有五亩地。
南方如此,北方则是比这标准更高,需要六亩地。
“百姓们安居乐业,事情就少了,事情少了,殿下也就不会那么操劳了。”
和朱慈燃并排一起踩单车的刘顺笑着开口,比起半个月以前,他变黑了,也变瘦了。
在他们身后,那两个微胖的锦衣卫也变得干瘦,气喘吁吁地踩着自行车。
进入建昌府地界后,一路都是上坡,前面那两位大爷可以休息着踩,他们俩可不行。
“眼下国朝的拖拉机产量日渐提高,如果按照叔父说的一样,关外能开垦出数亿亩耕地,那北方百姓的好日子也就来了。”
朱慈燃听着刘顺的话笑着开口,不过最后他还是补充道:“不过得等旱情过去。”
“听闻今年山西迁移出了一百多万人,只可惜时间不多,不能回程看看他们。”
“不然,来年回去去看他们,也能知道他们过的比今年好还是差。”
朱慈燃心里一直挂念着山西的百姓,只因为山西百姓是他一路走来,唯一有百姓饿死的地方。
不管是因为长期饥饿导致生病死去,还是活生生饿死,作为大明朝的太子,他都有义务承担这份后果。
看了这一路,他心里渐渐知道了自己肩头的担子,但同时也对一直在游玩的朱由校产生了埋怨。
在他看来,自家父亲救不了天灾下的百姓,但最少他可以在京城帮着处理一些政务,不让自家叔父那么累。
自家父亲的生活如何,他最清楚不过。
六部送去大定宫的奏疏只有送往齐王府的三分之一。
自家父亲每日处理这些奏疏,顶多花去四个时辰,而自家叔父处理奏疏却需要花费七个时辰。
一日不过十二时辰,仅仅奏疏上耽搁的时间就七个时辰,算上吃饭和睡觉,自家叔父的一天基本上是在处理政务中度过的。
“我这次回去后,虽然不能为叔父分担多少,但分担一两个衙门的奏疏还是能做到的。”
“我分担一两个衙门,叔父也能多休息一两个时辰了。”
自行车到了坡顶,迎来了十几里的下坡,吹着凌冽的寒风,朱慈燃笑着开口,而他这话也被锦衣卫记录送往了京城。
他的南游还在继续,朱由检也在看到这一日游记内容的时候难得高兴了起来。
“我这大侄子倒是懂得为我分忧了,就是他爹太不懂事,哈哈哈……”
腊月二十八日,坐在齐王府承运殿内,朱由检看着手中书信不免开心笑了笑。
他这话让曹化淳三人面面相觑,不敢接话,但过了片刻后,王承恩还是作揖道:“殿下,若是太子真的长大了,何不让他来京中接手事物?”
“嗯……要接手,不过他还没有走完全程。”朱由检微微颌首,但紧接着摇了摇头:“北方和西南之地都是新政施行最好的几个省份,但北方旱情,西南没有。”
“让他看看新政旱情之下的情况,和没有旱情的情况格外重要。”
“等他到了两广,基本也就能看个清楚了。”
“剩下的江南之地,则是要他看看大明最繁华的地方,让他清楚百姓的生活差距到底有多么大。”
朱由检将朱慈燃的手书放下了,他靠在椅子上,说着自己的安排。
说白了,他就是要让朱慈燃看看,大明的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
只要朱慈燃能了解民生情况,那他“均贫富”的理念和政策就会一直被推行。
朱由校和朱慈燃,这两父子接受的教育是不一样的。
朱由校是传统的帝王教育,治理国家采取的手段是驭民五术。
可是随着时代进步,工业时代即将到来,传统的驭民五术只能维稳,不能让大明富强。
这种时候,接受了传统帝王教育,同时也接受过新式教育的朱慈燃就能在维稳的同时,让大明富强。
这个富强不仅仅是大明王朝本身,还有王朝体制下的宗藩体系。
移民实边,这件事情是要持续不断来做的,除非大明的科技水平提高到了一亩土地就能产出让一个人大吃大喝,并且还能顿顿吃肉的粮食,不然移民永远都有必要。
“燃哥儿的信里,我最在意的是百姓所说的‘四亩地’‘五亩地’之分。”
朱由检看着放在桌上的手书,对着陆文昭、曹化淳、王承恩三人说道:“南方不遇灾情的情况下,四亩地就能养猪,五亩地就能每天吃一顿肉。”
“北方的同理,不过需要五亩地才能养猪,六亩地才能每天吃肉。”
“如果是这样,那百姓如果有十亩地,是不是就能顿顿吃肉,每年都能换一件新衣了?”
“这个道理,百姓都懂,为什么地方官员的奏疏从来没有提及?”
“百姓需要什么标准,才能过上什么日子,这种事情难道身为地方父母官的他们会不知道?”
朱由检的话锋转为了批判地方官员,陆文昭作为多年一直在地方查案的人,自然知道朱由检想要的答案。
因此,他对着朱由检作揖道:“殿下,官员们其实都知道,但……”
他顿了顿,直到朱由检将目光看向他,他才继续说道:“但是,许多官员都需要在各种关卡偷拿偷取,而百姓一旦迁移过多,朝廷对地方的投入就会变少,投入一旦变少,那官员们能偷拿的就少了。”
陆文昭这话,几乎是在挑明,在大明朝“以工代赈”的基建背景下,依靠“以工代赈”贪腐的人并不在少数。
对于他们来说,麾下治理的人口越多,朝廷对地方的投入就越大,投入的越大,工程越多,能赚钱的地方也就越多。
这种事情,实际上谁都知道,包括朱由检。
想要官员不贪污,这比小冰河旱情消失还难。
朱由检不可能把所有贪官都抓起来,因为抓不完。
他想要的,就是让官员在贪污的同时,多做点明面上的正事,只要别太过火,他自然不会为难他们。
可如果真的过火了,那他就得请出锦衣卫来抄家流放了。
“《鱼鳞图册》和《黄册》不得有差错,地方官府也不得阻拦百姓移民。”
朱由检对陆文昭开口,算是说了他的底线,陆文昭闻言作揖应下,同时也回禀道:“西域那边送来了消息,十月初五,瓦剌大汗孤石(固始汗)与虎墩兔爆发冲突,双方在别失八里交战。”
“十月初九,准噶尔部的台吉把兔浑(巴图尔珲)带领瓦剌诸部两万铁骑加入混战,瓦剌一方战败,虎墩兔占领别失八里,瓦剌退至西边的黄草泊。”
“在此地,孤石与把兔浑产生分歧,孤石准备往东前往嘉峪关归顺我大明,把兔浑准备北上和罗刹国结盟,一起对抗虎兔墩。”
“十月中旬,孤石带领部众四万准备南下后,走吐鲁番前往哈密,赶赴嘉峪关。”
“把兔浑带领剩余部众,自立为准噶尔汗国,北上在金山西北的斋桑泊一带游牧。”
“按照时间来说,孤石应该会在一个月后抵达嘉峪关,殿下您看……要不要派人带兵去迎接他们。”
陆文昭的话说完,朱由检也饶有兴致的起身看向了自己背后的地图。
准噶尔北上,斋桑泊应该就是后世阿勒泰西北一带,而原本建立青藏和硕特汗国的固始汗眼下则是要投靠大明,病死青海的林丹汗现在反而在西域站稳了脚跟。
历史的变化让朱由检很有兴趣,至于固始汗的投靠,他也自然欣然接受。
“派嘉峪关参将致信哈密,让哈密放孤石前来嘉峪关,另外上疏万岁,册封孤石为金满伯,授其子嗣正四品明威将军。”
“其部众迁往青海一带游牧,孤石则是安置在西安府内,请万岁赐予保安郡王府给其居住。”
“再告知当地布政司、府衙,对金满伯府不得歧视,也不能偏倚,视普通官员看待便是。”
朱由检话说完,陆文昭连忙应下:“卑职领命……”
对于受降固始汗,朱由检还是比较满意的。
明军要收复西域,那肯定需要一个带路的人,和硕特部众和固始汗就是这个带路的人……
第536章 以进固稳
“朕闻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古今定论祸福常理也。”
“惟尔瓦剌国师图鲁拜琥归顺大明,初授金满伯,正三品初授昭勇将军,赏黄金一千两。”
“再授其侄鄂齐尔、其长子尹勒都齐正四品明威将军,其余九子正五品武德将军,麾下千户、百户初授正六品昭信校尉。”
“金满伯即日移驻西安,入住保宁郡王府,望尔其思……”
天启十六年正月初六,当西北的大风吹来,从京城赶来的传旨太监也带着圣旨告诉了固始汗,大明准备怎么处置他们。
说实话,带着三万部众,六七千男丁前来归顺,还能捡到一个伯爵和几十个散阶,这是他没有想到的。
“臣图鲁拜琥,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嘉峪关门外,随之图鲁拜琥带着一群和硕特的将领跪下接旨,其身后的三万部众也纷纷跪下,场面蔚为壮观。
在他接旨的同时,嘉峪关参将也对其开口道:“金满伯,请即刻带领你麾下将领前往西安城吧,至于你的部众,他们会被安置到青海一带生活,每户有上万亩草场。”
参将的话被四夷馆官员翻译,图鲁拜琥闻言也十分无奈,他知道自己交了兵权后,日后就只能做一个享乐的伯爷了。
只是,他不交兵权,显然是进不了嘉峪关的。
他抬头看了看眼前雄壮的嘉峪关,也看到了关头那近千门黑洞洞的炮口,以及在城外警惕迎接他们的三千明军。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全民领主:从亡灵开始百倍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