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武命 第601章

作者:我叫排云掌

族学食堂,可是贾蓉花了大力气规划筹建。

自然不可能包给外人,甚至里头的厨师,水平都相当不错。

通过庄子上提供的食材,制作出来的三餐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外观也是相当漂亮的。

当然,作为族学食堂收费一点不高,甚至比外头的小吃摊子都要便宜。

眼下的族学学生,已经习惯了在族学食堂用饭。

可真要说起来,限于生产力的原因,食堂能够提供的伙食,依旧是以素菜为主,荤菜不是没有,而是提供的量太少,只不过菜肴里的油水充足罢了。

可就是如此,族学食堂的饭菜水准,比起绝大部分族学学生在家里享用的,不仅分量更足而且味道也更好。

真要说起来,因为有赵姨娘的照顾,贾环这厮的生活水平,绝对属于一干勋贵家族庶子里,相当拔尖的。

她们母子享用的,都是王夫人吃剩下的。

王夫人虽然没有老太太那么奢侈,一顿饭起码十八个菜,而且各个都要色香味俱全。

可作为荣府当家太太,一顿饭十个菜不过分吧。

她表面上又在礼佛,一个人能够享用的菜肴有限,其余大部分都让赵姨娘还有大丫鬟们给分了。

赵姨娘可不知道客气,起码都能弄到一盘子荤菜。

有时候政二老爷留宿,伙食自然更好。

贾环跟着赵姨娘,起码在吃食上并没有受到亏待。

比起同为庶子的贾琮,可要强多了。

贾琮没有钱打点大厨房,吃的虽然是份例饭菜,可基本都是白米饭以及青菜豆腐之类的素食,只是菜肴里不缺油水而已。

可这样的伙食水准,放在贾氏宗族子弟身上,却是相当叫他们向往的。

在勋贵圈子里,以豪富著称的荣府都是这样的情况,更别说其余勋贵家族的庶子以及旁支子弟了。

总之,虽然不用为生计发愁,但是生说质量相当一般。

如此,也不难理解当初贾蓉还没有整顿改革族学时,不少旁支子弟和亲朋子弟愿意附学,为的就是族学提供的免费点心。

只能说,京城百姓的生活水平,并不如想象中好。

也幸好,族学虽然扩张迅速,但是学生数量却才刚刚两百出头,宁府的庄子还能供养得起。

本来,族学应该是族里的祭田供应的,只不过贾家的祭田都在金陵那边,也不知道被那里的族老如何瓜分去了。

贾蓉也是懒得和金陵宗族扯皮,干脆就用宁府庄子里的出产,作为族学食堂的食材供应。

像是什么养鸡场,养猪场之类的,此时的庄子上正在慢慢摸索经验,一时半会根本没办法提供充足的肉禽蛋类。

贾蓉虽然有办法解决,却并没有出手的意思。

那样需要大量的银钱投入,对于族学学生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

当然,族学里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半大小子。

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大量且丰富的营养吸收。

加上还有不少的武课学生,以及所有学生的锻炼所需,充足的肉食以及蛋白质摄取还是有必要提供的。

正好,津门那边开发海运,薛家还按照贾蓉的要求,组建了以支小规模的近海捕捞船队。

随着被处理妥当的大海鱼,以及海洋食物源源不断输入宁府后厨,族学的伙食中自然多了海鲜一项。

不仅早餐有美味的海带汤供应,中午则是新鲜的红烧鱼肉,还有清蒸水煮等等各种花样海鲜肉类供应。

甚至像是海参之类的大补之物,也是有提供的。

突如其来的大量鱼肉供应,叫族学学生们惊喜不已。

还是那句话,他们也不是天天都能吃肉喝汤的,得看宁府庄子上的物资供应情况。

可眼下,族学食堂明显有长期供应海鱼海鲜的迹象,如何不让天天在这里吃饭的族学学生惊喜?

都是半大小子,不管是练武还是学文,都是相当耗费精力的动作,有肉吃谁还乐意吃素啊?

就是贾宝玉这样,天天美味珍肴不断的公子哥,也不时族学食堂这里尝个鲜。

等到放假的时候,学生们或者有意,或者无意在家人跟前述说族学食堂伙食的变化,顿时引起了不少有心人的关注。

因为蜂窝煤一事,还有后续的一系列手段,使得勋贵集团财政状况大改,一个个从入不敷出变成了财大气粗。

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贾蓉被隐隐看做是财神爷。

别的不说,宁府的收入状况,早就被有心人给摸得相当清楚,起码明面上的收入相当丰厚。

但凡有心人,都想跟着发财,谁还嫌手里银子多不成?

更别说民以食为天,肉食蛋禽之类的食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算得上战略资源,谁不想拥有更多?

眼下,听得贾家族学食堂的菜谱变化,顿时起了某些心思,起码要探究清楚究竟怎么回事,看能不能跟着沾沾光……

第903章 海鱼掀起的热潮

近海捕鱼?

怎么以前,就没有想到过呢?

想要打探消息很简单,贾蓉也没有刻意隐瞒的意思。

毕竟族学食堂对学生开放,里头的食材来源,想要追究来源并不是难事。

一些有心人,很快就知晓了答案。

恍然大悟之余,自然是各种情绪涌上心头。

若是纯粹的北地势力,怕是第一时间就是对大海的畏惧。

好在开国勋贵集团成员,祖籍几乎都是南方金陵一带。

对于海洋甚至海运,都并不陌生。

至于海洋捕捞,只是一个思维僵化的问题,想清楚就知晓,事儿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

他们有门路搞到近海渔船,也有门路消化海洋捕捞收获,这就足够了。

或多或少,也算是一条稳定财源吧?

再不济,学习贾家族学模式,对族人放开供应海鱼鱼肉,对族人来说绝对是好事一件。

能够天天都吃上荤腥,在京城也不是一般人家能够做到的。

于是很快,便有不少开国勋贵家族派出的外管事,甚至宗族重要成员直接来到津门考察。

坐镇津门的王子腾,自然是喜不自胜,能够结交开国勋贵集团众多家族,对他来说帮助很大。

之后的考察示意,他自然是大开绿灯,甚至让驻守津门的薛家族人和管事,亲自指点内里的窍门。

王子腾看得明白,贾蓉这厮并没有垄断津门海运的意思,就算金陵四大家族联合起来都做不到。

他的目的,应该是迅速让津门的海港繁荣起来,如此金陵四大家族才能获取最大利益。

所以,对于开国勋贵家族来人考察,他不仅将薛家的近海捕捞船队详细介绍一番,同时还介绍了海运船队。

那些上门探查情况的开国勋贵家族成员,一个个心惊不已。

尼玛的,贾蓉这厮真是鬼精灵啊,竟然不声不响就在津门布局,一口气上了海运和近海捕捞两手项目。

只要脑子不傻就知晓,不管哪一桩都是相当稳定的来钱门路,而且还不动那些大佬们的固有利益。

祖籍江南的开国勋贵集团,对于海运的门道虽说不是很清楚,却也知晓近海海运风险不大。

只要摸清楚了大致的风向变化,以海运的方式沟通南北,相当的方便简单。

南方的特产,在京城都是能够卖上高价的。

至于北方特产,卖去南方也是一笔相当丰厚的收入。

他们顿时心动了,更是迫不及待想要参与进来。

特别是,当他们知晓金陵四大家族已经开启了不断时间的近海海运,以及近海捕捞之后,心情更加急切。

王子腾乐开了花,粗略统计想要组建小规模近海海运船队的,就足足有十家之多。

所谓的小船队,起码都得有三艘海船吧,不然实在说不过去,也太过丢份。

一下子就是三十艘近海海船,只要他们满载货物,就是按照朝廷三十税一的收税比例,那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

当然,王子腾自然不会收得那么少。

开玩笑,南方的市舶司收取一二成货物的费用,津门这边收取差不多费用不过分吧?

好在都是自己人,内部协商起来也不麻烦。

只要津门道台衙门手里有钱了,自然就可以大力开发港口区域,这些可都是实实在在的政绩。

不仅只有近海商船,几乎所有派人过来探查的家族,都决定组建近海捕捞船队。

实在是,薛家组织的捕捞船队,收获太过丰富了。

那一条条在渔网里奋力挣扎的大海鱼,看得过来探查的家族使者们全都瞪大了眼睛。

尼玛的,随便一条起码都有四十斤靠上吧,足够四口之家天天荤腥吃上大半个月的。

海洋里的海鱼,一个个个头都大得出奇,身上可供使用的肉食自然相当丰富。

难怪宁府那么大气,竟然在族学放开了供应鱼肉肉食。

换做是他们所在家族,只会比这更加豪气。

尽管,被泡制过的海鱼有些咸了,可架不住那是肉食啊,相信族人们肯定不会嫌弃的。

一个大家族,少则三四百人,多的则有两三千族人。

其中,富贵的只是少数,能够有小康生活水准的,能够达到十之三四那就相当不错了。

所以,其实所有的开国勋贵家族都差不多,穷亲戚多得很。

没到逢年过节的时候,穷亲戚们上门,总要有所表示吧?

可长年累月这么免费帮助穷亲戚们,金山银海也挺不住啊。

问题是,大乾可是标准的宗法社会,对于宗族的重视程度不是说着玩的。

若是哪家勋贵不乐意帮助族人了,或者说给穷亲戚们支助了,单单外头的流言就能叫当家人吃不了兜着走。

有些勋贵家族,甚至有好几个庄子的出产,就是专门打发穷亲戚们用的,消耗之大可想而知。

像是林如海的林家那么奇葩的,放在开国勋贵圈子里也就只有那么一家。

前文介绍过,贾蓉祖母赵老夫人出身的赵家,就是和林查一样出身的开国文勋家族。

可赵家却是人丁繁盛,是一个标准的大家族。

闲话不提,若是有了能够源源不断供应的海鱼,以后家族打发穷亲戚们就简单多了。

来一次送十斤鱼肉,够大方了吧?

若是穷亲戚们知晓节省,将得到的十斤鱼肉卖掉,所得银钱怕是足够他们一家子一个月嚼用了。

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好处。

另外,海洋之中的鱼类,还有其他一些玩意,可是有不少大补之物的,就是宫廷之中都十分稀罕。

若是能够弄到一些,在关键时候给当今和上皇送上一点,怕是能够起大作用的。

在这样或明显或隐蔽的巨大好处面前,王子腾提醒的那些问题,什么漕运衙门对此颇为不满啦,漕帮不肯配合啦之类的事儿,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一家两家可能实力不够,可若是开国勋贵集团联合起来,就是当今都不敢轻易怠慢,还怕所谓的漕运衙门和漕帮么。

实在不行,那就将内务府拉上就成……

第904章 当今:朕一直在默默关注

开国勋贵集团的动作,自然引起了当今的好奇。

不用怀疑,在大乾王朝处于鼎盛状态之时,皇帝或者说皇家对于京城的控制力,绝对超乎想象的严密。

要是没有这样的掌控力,怕是大乾早就不复繁华盛景了。

上皇晚期的那次宫廷政变,可是起了一个相当坏的头。

勋贵们手里可是掌握了实在军权的,皇子们一个个将兄弟当做眼中钉肉中刺,心中盘算着如何将对手肉体毁灭。

上一篇:李斯科的美国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