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1026章

作者:秋来2

除非立即放弃宁远城,冲杀出去。

巴哈纳脸上的怒气一直都没减少,他从来没有遇到过光被动挨打,不曾反击的战事。

宁远城上的火炮,只要敢露头,必定会招致锤匪的炮轰打击。

不说火炮完整,单单是操炮手就已经被吓破了胆子。

没有人敢偷摸在城上放炮。

就算是偷摸放炮,打不准还会被反打。

巴哈纳倒是想要杀出城去,可一道道壕沟直接限制了他的发挥。

“再这样下去,你我不知道哪天睡梦中,脑袋就被旁人给割了去。”

石延柱作为老早投降的汉人,对于手底下那些士卒,还是有些了解的。

只要锤匪给他们开出的价码足够高,什么他娘的忠于大清?

那都是可以拿来卖的!

巴哈纳看着躲避炮火的士卒,皱眉道:“咱们就趁着夜黑风高直接杀出去。”

“怕是李定国早就布置下了天罗地网。”石延柱擦了擦脸上的热汗,又走门洞的阴凉处道:

“对我们最有利的便是能够联系上完颜叶臣,有了他的配合,我们也能突围出去。”

在挖掘壕沟后,石延柱亲眼瞧着锤匪士卒把南方那条河河水引入了壕沟内,并且把四处城门都弄的颇为泥泞。

一点都不利于进攻,但同时也不利于突围。

光是这样深一脚浅一脚的在夜晚当中突围出去,全副武装的状态,士卒的力气是极其容易被消耗光的。

李定国一点都没有打算断水的打算,宁远城外有条河,让城内的井水不出水实在是有些困难。

莫不如在炎热的夏季直接引水灌溉。

不仅如此,他还命令辎重营的士卒在农田里劳作,一副要屯田与宁远城清军打持久战的模样。

这些动作,落在石延柱等人眼中,压力自然是极大的。

宁远城已经成了孤城,而且还是孤悬在数百里之外,三面皆是绝城,守卫极难。

粮草的问题倒是无需担忧,他们不足万人规模的士卒能够吃到明年三月呢。

但是城中居民以及被强行坚壁清野的百姓,就没有那么多粮草了。

甚至到了无肉的阶段,石延柱都打算食人,也不愿意食马。

辽东居住的人连牛马的价值都比不上,一直是明清两方的共识。

自从明清之间相互作战后,从关外跑到关内的百姓不计其数。

还一直笼罩在大明旗帜下,没有撤走的人,也算是与明军士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要是普通百姓,早他妈的死八回了。

松锦之战结束后,吴三桂跟着洪承畴从蒙古返回关内,那些士卒的家人全都扔在了辽东,成为了清军的俘虏。

在贺今朝扫荡山东之际,清军自是进攻关外八城的最后一城宁远,被马科重创。

马科作为仅次于曹变蛟的猛将,对战清军自然不会发憷。

可先前在塔山敢战就损失不小,经此一役,马科手底下也损失惨重,遂放弃宁远直奔山海关。

那些没有跟随吴三桂入关的辽民,全都被清军所得。

现在又是遭了兵灾。

巴哈纳摇摇头:“城外数万敌军,完颜叶臣是个谨慎的人,他不会轻易来偷袭的。

想要出去,还得靠我们自己,你就说什么时候突围?”

“等。”

石延柱抬头望着越过城墙的弹丸,砸进了城内屋子当中,喃喃道:

“锤匪火器犀利,等下大暴雨,我们趁机冲杀出去,那个时候他们便无法与我军对战,优势近皆失去。”

“嗯。”

巴哈纳便不在多说什么。

总之,宁远城是守不住了,也没法守了。

城外的李定国想着要把宁远城外变成一片沼泽,纵然是清军想要突围,那也得费膀子力气。

若是一直老老实实的待在城中,等待救援,才算是落入了李定国的算计当中。

杨展等人已经被他派出去,奔着松山、塔山等地前去袭扰清军鞑子。

而蒙古人也在慢慢逼近辽东,在大小凌河之间游荡,威逼锦州、义州等地。

武大定在辽东半岛席卷金州、复州,推进到了盖州,下一个目标便是营口的意思。

如今的锤匪根本就不缺乏粮食,打土豪分田地之后,百姓的耕种热情,极大的爆发出来了。

有农会组织恢复生产,大夏百姓的待遇与大明相比,那简直就是直接跨入了盛世当中。

别看还有的地区在闹灾,可其余地区百姓的生活简直是提升了好几个阶层,说句成为了中农也不为过。

再加上海运运输粮草,那根本就是赔钱的买卖,可也得运,粮草是不缺失的。

硬要耗,也能耗的满清鞑子没脾气。

李定国接到了硕托的书信,希望他能够找机会截断盛京同朝鲜之间的联系。

他才好派人忽悠豪格在朝鲜自立,从而分裂满清的势力,让他们各自为战。

对于这个主意,李定国一直都在看着辽东的地图,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纵然武大定进展顺利,占据了丹东等地,可是鞑子完全可以从他们的老家建州卫直接进入朝鲜传递消息。

只不过是路途绕了一下,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除非武大定率领锤匪侵入朝鲜北部,彻底把豪格率领的鞑子隔离在朝鲜,切断他们之间的联系。

但是朝鲜北部冬季极为寒冷,那里的产出又不是很好,几乎就是一块烂地。

许多朝鲜人都偷摸跑到辽东去偷人参来维持生活呢。

但李定国至少可以让处于盛京的多尔衮,不敢轻易往朝鲜派出兵马。

“又在想什么?”贺兰走进帐篷,手里拿着水葫芦。

“那多尔衮倒是挺能沉得住气的。”

李定国指了指地图上的标注道:

“我已经把宁远城围死了,叶臣这伙鞑子退到锦州,同阿济格会和,这个消息早就该传到盛京去了,多尔衮至今都没有任何动作。”

步步蚕食。

以优势兵力,不断的吃掉小规模聚集的八旗士卒。

宁远城当中的这伙主力为汉八旗,这次指定是不能把他们都放回去的。

“听陛下说,此人行事颇为谨慎,他又刚刚掌握权力,手底下难免会有不服他的人在。”

贺兰把葫芦放在桌子上,顿了顿道:

“蒙古骑兵在想法子焚毁破坏鞑子的农田的,难免会误伤无辜。”

“不用管。”

李定国就是要多尔衮强撑来给锦州等地的士卒运输粮草,让他们无法在当地减轻压力。

以此来让他们的政权加快崩溃,跑步前进。

“我还想着要这些蒙古士卒加大力度,只要是鞑子占据的地方,务必要寸草不生,让他们想硬挺着都没辙。”

都要打灭国之战了,李定国指定不会心慈手软。

这可是他指挥大兵团作战,第一个要覆灭的国家,务必要稳准狠。

一点余地都不想跟多尔衮留下。

要么就一步一步撤回建州卫,要么就等李定国大军进攻沈阳,双方决一死战。

就目前而言,多尔衮的执政已经陷入了极大的被动当中。

外部的兵力无法解决,他甚至连对内征集粮草都做不到。

当多尔衮得到奏报,蒙古人在肆意的焚毁农作物,绝不让清军在义州等地屯种。

辽东半岛的战况也都送到了他的案头。

“宁远城要保不住了。”

博和托作为与锤匪直接交手的将领,却存活下来了,自是要给多尔衮多提供一些就价值,才能免了他的死罪。

就是因为阿巴泰战死,现在博和托连爵位都没有继承。

“这种战况我在山东的时候,就经历过一次,是锤匪的惯用招数。”

博和托顿了顿说道:“若是我阿玛他下定决心前去救我,兴许也就不会被分而击破。”

“如此明显的围点打援,你让我去救他们?”

多尔衮对于这套战术那是十分的清楚,皇太极都用过多少次了?

大明就是不长记性。

现在大夏把这套连招用在了大清身上,而且十分的丝滑,着实是让多尔衮恼怒的不行。

“人去少了不管用,人去多了,再重现松山之战的战局,大清是撑不住的。”

范文程给多尔衮找补了一句,皇太极突然死去,留下这么一个摊子,又有如此棘手的外敌。

就算多尔衮登基为帝,都不一定能够掌控所有旗主,为他所用。

更不用说他还只是个摄政王。

除非多尔衮带着顺治一同出征,这样才能防止有些人觉得多尔衮图谋不轨,甚至还得留下两黄旗守卫顺治。

如此行径,面对锤匪的时候,清军也没有兵力优势。

正是因为多尔衮知道范文程说的是对的,他就更不会赌了。

“我意把豪格拽回来,支援阿济格,在锦州等地同锤匪进行作战。”

多尔衮对着左右说道:“朝鲜贫穷,无法为大清提供更多的粮食,尤其是锤匪不仅在旅顺等地增兵,还派人进驻了朝鲜的仁川等地。

若是豪格同锤匪相互厮杀,被钉在朝鲜,到时候武大定等锤匪从辽东半岛进入朝鲜,偷袭豪格的后路,难免会损兵折将,你们觉得呢?”

多尔衮也觉得不应该把豪格独自放出去,纵然是再打朝鲜,也得派多铎去。

至少多铎不会受人蛊惑直接称帝。

豪格他作为皇太极的长子,是有这个资格的。

济尔哈朗率先表态:“我是支持摄政王的决议的。

如今我军兵力薄弱,面对锤匪并不占据优势。

莫不如主动放弃宁远锦州等地,拉长锤匪的战线,增加他们的粮草运输线,引诱他们深入腹地,方能有转败为胜的机会。”

锤匪实在是过于难缠,济尔哈朗又鼓舞众人道:

“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能重现先帝萨尔浒之战的战绩,一举打掉贺今朝嚣张的气焰,锤匪便无法在辽东站稳脚跟。”

第1184章 空军出动

济尔哈朗的提议便是让多尔衮放弃宁远那座孤城。

自古以来,孤城是守不住的,必须要守住城外的营寨,以此来达成掎角之势。

可是一旦放弃宁远城,吸引锤匪继续大规模向前推进,那锦州要不要放弃?

锦州一旦放弃,大明的宁锦防线又重新回到了大夏的手中。

广宁如何守卫?

锤匪便可以畅通无阻的直扑沈阳而来。

到时候要不要再打一场辽沈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