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1048章

作者:秋来2

同时控制了两条前往沈阳的主干道,多尔衮同沈阳出发便会最先接到消息。

武大定从盖县出兵,围攻营口,意图牵制多铎布置在此地的满清士卒。

同样的贺启同为了不让豪格从朝鲜走,不仅是在鼓动他当皇帝。

同样也是在与豪格来回拉扯,分散他的精力。

随着贺今朝的命令下达,在辽东、朝鲜等地猫冬养身体的锤匪士卒,全副武装的出击。

从各个战场来看,清廷的兵力被分散的一点都没有优势可言。

多尔衮也并没有多余的预备队,蒙古游骑兵还在游荡呢,等着情况袭扰盛京呢。

这次搞不好真的要皇帝亲征,免得被敌人所趁。

远在前线的阿济格通过探马得知后,也没有选择继续埋伏,而是再判断要打哪一方。

经过下属的劝谏,同意打锤匪的右路军。

右路河流众多,一旦打的锤匪无处可逃,就能好好料理他们,还能把他们赶下河去。

同时有多铎的人在辽阳等地,也会让右路军处于被夹击的状态。

阿济格领兵作战猛是猛,但锤匪也不是吃稀饭的。

双方在盘山驿发生激烈对战。

满八旗悍不畏死的冲击锤匪的车营,倒是汉八旗士卒进攻受阻后,便没有继续冲锋,开始演起来了。

战场上枪炮时不时的响起,箭矢攒射。

双方互有死伤。

但相比于清军的弓箭射杀,锤匪铠甲可以带箭继续作战,反倒是清军挨了枪炮子弹后,那就只能等死。

想跑都没机会。

在战事陷入胶着并没有按照阿济格的想法进行时,他率领镶白旗的白甲兵亲自冲锋,妄图冲破锤匪的车营,打开缺口,擒杀锤匪主将,长我大清威风。

此消彼长之下,满八旗死伤颇多,连阿济格都被火铳打中。

一军主帅领兵冲锋,不上赶着打这个铠甲精美的打谁?

没等李定国特意布置的钳形攻势捏碎阿济格的人马。

阿济格便自己送上门去,妄图以野猪冲锋打败锤匪,从而挽回大清颓废的局面。

结果以他自己性命为代价,死在了战场上。

阿济格在顺治登基后,便被封为和硕英亲王。

属实是满清第一个被锤匪打死的王爷,尤其还是摄政王多尔衮的亲哥哥。

上一次被干死的阿巴泰不过是一个贝勒。

此举对于满清而言,又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当阿济格的脑袋被锤匪士卒挑在旗杆上狂呼的时候。

满清布置在北镇的军队,根本就没有什么军心可言。

汉八旗士卒多是选择就地投降,满八旗士卒不愿意屈辱的活着,或者因为阿济格身死,许多人选择自戕。

倒是有人大喊着自己不是满人,祈求锤匪放过。

甘展万万没想到此番出击,竟然是自己拔得头筹。

李定国接到战报后,同样感到不可思议,他本以为阿济格天天叫嚷着要在战场上砍下自己的狗头。

结果他这么不禁等,自己还没有用力,阿济格就倒下了。

李定国把捷报送往京师,然后下令沿着两条通往沈阳的主干道,直扑满清首都盛京,擒了鞑子的顺治小皇帝,献给陛下,叫他在大殿内为陛下献舞。

经此一战,出征辽东的大夏士卒,士气越发的高昂起来。

此番直扑敌国首都,着实是让他们忍不住的想要畅想。

原大明军将,投降锤匪后,也未曾想到这场覆灭鞑子的仗会打的这么顺利。

甭说兵发沈阳了,就是大明靠近沈阳的最近一次,那也是二十多年前的浑河之战了。

哪像这一次,兄弟们砍鞑子脑袋越发的痛快。

那些被腌制后的金钱鼠尾辫子,被挂在一个个旗杆上,奔着沈阳出发。

广宁北镇周遭的百姓,全都被下令割掉辫子。

重新蓄养汉家头发,用不着执行什么留发不留头的蛮横政策了。

让他们割掉辫子,也是为了防止满清鞑子不死心,想要到后方来搞事情。

双方在战场上辨认队友,除了看铠甲之外,辫子也是一向重要的辨认法子。

吴三桂抬头瞧着阿济格的脑袋,忍不住连连摇头:

“舅舅,鞑子的气数尽了,这次又接收了以前投降的关宁铁骑士卒,我看见了许多熟面孔。”

祖大寿显得越发苍老了,只是叮嘱道:

“勿要再同他们过多接触,陛下是不允许我们再养私兵的,不要有什么不该有的想法。”

第1201章 一死一逃

阿济格本想着攻破锤匪,夺得敌军的粮草为己用。

如此就能有效缓解清军粮食不足的问题,无论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多是靠着俘获明军大批辎重用来养兵的。

可阿济格的对手不是被层层剥削的明军,而是大夏士卒。

他不仅没有夺得锤匪的粮草,反倒把自己的命给丢在这里。

现在阿济格等人也用不着担心饿肚子的事情了,因为他把吃饭的家伙都丢了。

祖大寿以及吴三桂都是辽东核心家族。

他们对战鞑子有着相当丰富的战斗经验。

祖大寿早年间也是猛打猛冲的主,然后随着其余人的凋零,他逐渐成为抗金统帅。

辽东这块地界,就从来没有外来的主帅能干长过。

大大小小的战役,他也打过不少。

但从来没有见识过鞑子这么容易落败,连待统帅阿济格都身死的战局。

大多数堆积在前线的还是投降锤匪的明军。

那些明军被剔除老弱以及主动退伍后,都是被贺今朝照例编入陷阵营当中训练,由锤匪老卒带领。

人没怎么变化,但是战果,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是亲眼见识了整场战事,鞑子极为容易就崩溃了。

大明的火器枪炮没有让鞑子畏惧,反倒激发出他们的凶性。

不断的冲击破阵,然后明军就开始混乱大溃而逃,清军鞑子取得胜利。

鞑子遇到锤匪的车营,也是发了狠的不断冲击破阵,但大多数人都死在冲锋的路上。

敢死的鞑子死的差不多,满清鞑子的士气便低落的不行,便会让后面的人变得迟疑起来。

当年浑河之战,要是没有努尔哈赤亲自盯着,以及炮兵轰击,后金军损失惨重,也会直接败退。

当初那还是不标准的戚家军车营以及返乡心切的白杆兵,甚至双方还内讧打了一场。

后金军都没有正面攻破。

更不用说现在武器装备武装到个人,以及没有内讧反倒相互配合的大夏军队了。

“时代变了。”

祖大寿摸着胡须,又瞥了一眼挂在旗杆上的阿济格脑袋。

当年莽古尔泰被锤匪临阵斩杀之后,几经反转,脑袋也曾在辽东这边耀武扬威,结果被鞑子给夺了回去。

现在阿济格的脑袋被挂在这里,多尔衮的还会远吗?

吴三桂麻木的点点头。

贺今朝他从底层厮杀上来当了皇帝,手底下的兵将也都是虎狼之卒,且正值帝国初创,武德充沛,杀外虏简直是小菜一碟。

再看看远处叫嚷着说要给鞑子尸体上的土埋厚点,以防天冷降温之类,进而哄笑一团的锤匪士卒,吴三桂也拿起铁锨走过去帮帮忙。

祖大寿双手背后,忍不住感慨万千,围绕着他一辈子的外虏战事,怕是会在这两年内完全抹平。

阿济格战败的消息顺着辽东的败兵,就传到了镇守辽阳的多铎处。

本来他们三个是稳定的三角形对战锤匪,豪格在朝鲜兴许能够返回辽东,时不时的同锤匪厮杀一二。

现在阿济格溃败的如此之快,连他自己的性命都无了。

那多铎自己就处于突前部,锤匪下一步便会缠住自己,同时进兵沈阳。

从辽西到达沈阳的两条大路全都被锤匪控制住了。

可以预见,锤匪会趁着士气高昂,直扑盛京。

多铎站起身来,在房间内不断的走来走去,他有点拿不住主意。

一旦放弃辽阳,回援沈阳,那便会陷入锤匪的重重包围。

关建是辽阳这一点皆是平原,根本就没有地方埋伏锤匪。

不放弃辽阳,那就等着被锤匪各个击破,做困兽之逗。

就在多铎纠结之际,他得到消息。

盘踞在盖县的锤匪将领武大定再次已经向着营口增兵,意图快速攻破营口,奔着辽阳直冲过来。

是战是逃?

守城是守不住的。

不光是阿济格那里粮草不够用,多铎这里也是断了茬。

一旦城池被锤匪围困,那八旗士卒就等着饿肚子饿死吧。

既然守不住,现在跑是往哪跑?

往盛京跑,大战一场若是赢不了,也得受制于粮草不足。

要是往朝鲜跑,兴许还能有机会同豪格会合,占据整个朝鲜。

朝鲜北部粮食不够用,但南部多是平原,适合种植的。

多铎也在抉择,想到这里,他便给多尔衮去了一封信。

要他们三兄弟论能打仗,还得是阿济格这种人,属实是政治上的白痴,但在战场上嗅觉敏锐的很。

其余两个弟弟统帅能力中规中矩,不丢份,但多是在政治斗争当中有所成长。

可连阿济格都无法战胜锤匪,更不用说多铎麾下这点人马了。

故而在多铎派人送完信件之后,便下令士卒搜刮抢掠一通,然后趁着锤匪没来,转路走朝鲜。

多尔衮先是接到阿济格战死的消息,没等他缓过来,又接到了多铎跑路朝鲜的信件。

接二连三的坏消息,对于多尔衮而言,压力倍增。

这两个亲兄弟到了关键时刻,怎么没有一个靠谱的。

尤其是阿济格,明知道锤匪火器犀利,为何还要亲自冲锋陷阵,激励士气?

他不知道主帅身死,对于整个军队有着巨大的打击吗?

上一次阿巴泰几乎全军覆没,死一个贝勒就已经让皇太极被锤匪“吓死”了。

现在阿济格也几乎全军覆没,一样没跑了。

还有多少士卒能够有战心对战锤匪?

本来许多清军就对锤匪的恶名有所惧怕,现在清军接连战败,多尔衮都觉得难以接受。

他本想着打进北京去,至少同锤匪在长江等地割据,没成想贺今朝的攻势来的如此猛烈。

论暴兵程度,大清是远不能同大夏进行比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