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1064章

作者:秋来2

朝鲜士卒也都是一直处于守势当中,八旗是有希望占据朝鲜的。

相比于西北地区战事越发的顺利起来,朝鲜地区终究是拖到了冬天,道路越发难行起来。

李定国纵然是想要雪夜入朝鲜,也被制止了。

光靠着朝鲜北部的粮食,是无法养活那么多蒙古人的。

尤其是早期跑到朝鲜北部的明军以及百姓早早的同大夏军队联系上了,愿意成为马前卒。

豪格这个大清皇帝,大抵是能够活过第二年的。

小冰河的影响,在冬天极为漫长又寒冷,实在不是个能够开展大规模战事的好时机。

在这个期间,高一功执行贺今朝的政策,对于青海的蒙古部落进行整改,把青海置于政府的统治之下。

继续分化他们,给他们划定放牧片区界限,牧场如同土地一样下放到个人,最多允许十户相互间放牧轮换。

不得强占其余人的牧地,且不得相互统属,给他们编纂户籍,限制在固有的牧场上。

在这次平叛当中出兵协助的得到奖赏,助纣为虐者进行惩罚。

父没不允许娶继母,以及强娶兄弟之妇。

把青海的一部分县划给四川、云南官员进行管理,实在是青海过于庞大,人群也不多。

再加上有高反,抽调不出那么多吏员填充。

至于和尚喇嘛之类的寺庙被战争毁坏的不得重新建立,只允许存在十座寺庙,责令大部分人全都还俗耕种放牧。

青海的寺庙已经达到了骇人的千余所,且这些僧人大多支持固始汗。

贺今朝自是要对于这些僧人进行严厉的限制,把他们至于国家政权之下。

神,不需要有权力。

底下的信众,更不能拥有权力。

至于保留哪十座寺庙,贺今朝为了表示自己的宽宏大量,则是把剩余的和尚们一同拉到一起“商议”。

最终投票选出来,其余全都拆毁。

贺今朝就不相信,这些人还能是铁板一块。

最重要的是寺庙内不允许议论国事,否则全都按照叛逆处置。

林林总总,制定了二十二条。

除了强有力的政策之外,与他们生存关系极大的便是互市。

只要上了户籍,持我大夏官府开具的路引,便可前往互市点进行平等交易。

第二年的二月,高一功便挥师西进,趁着春草未生,以五千精兵为先锋,直接进藏。

固始汗在过年期间刚刚同准格尔部派来的使者进行沟通,他会在锤匪那里骗来一部分火器,然后再反抗,以作遥相呼应。

这让他感到压力极小。

可突然就听到锤匪进入西藏,兵峰直指拉萨。

固始汗为了不当锤匪的俘虏,带着自己的亲信连忙奔着新疆跑路。

但他的家属大多都被大夏军队俘获。

高一功得知战局后,没有差遣人马增援,则是率部进入新疆,正好把其余势力也一同灭了。

当准格尔部没有得到火器支援,愤然举起旗帜要支援固始汗的时候,突然就接到固始汗战败的消息。

一下子就让噶尔丹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他决不允许被汉人同化,更想着要成为天可汗。

噶尔丹本想让固始汗帮他吸引火力,自己趁着大夏用兵西藏,他好入侵西北,好好劫掠一番。

未曾想到固始汗这么快就没落了,锤匪的目光一下子就放到了他的身上。

一个月后,天可汗贺今朝命令娜木钟联合车臣汗西征噶尔丹的消息传来。

迫使噶尔丹不得不准备全面战争。

他派出使者叫他岳父以卫拉特盟主的旗号来帮助他,结果被拒绝了。

于是噶尔丹立即挥兵攻打他岳父,杀了鄂齐尔图汗,自立盟主,重新举起蒙古大旗抵抗大夏,响应者寥寥无几。

鄂齐尔图汗的人缺乏对战的勇气,但他们懂得抱大腿,逃入新疆,向高一功等部求救。

高一功目前无暇顾及他处战事,他只是依照贺今朝的战事,先攻占西藏、新疆等地,等腾出手来再直捣噶尔丹。

而且蒙古人之间的战争,让他们多多相互厮杀,也符合走狗的身份。

他们不立功,朝廷如何赏赐给他们肉骨头。

要不然按照他们祖传的脾性,你对我好,那是上天的指示,跟你没有一毛钱关系,都是我应得的,反倒会越来越蹬鼻子上脸。

所以贺今朝对于这些人从来不是无功就赏赐,纵然是他儿子也得下基层去锻炼,仅仅是提拔的快一些罢了。

第1214章 放眼世界

青藏高原、新疆等地全都被纳入大夏政权的统治之内。

高一功率部占领此处之后,把青海试行的经验拿过来整治,解放被地主老爷们限制人身自由的农奴。

对于活佛转世这件事,依照京师的意思,要完全掌握在朝廷手中,你说他是不管用,同样也驱赶许多僧人还俗,本来人数就少,还要搞这么多寄生虫。

想要苦修,那就去种地,再想苦修的,就去修路。

总之,天天念经是不成的。

为了避免旧有势力的聚集,在动刀子宰了不少人之后,才让他们清楚的明白,只有听话才能存活的道理。

反抗者便少了许多,大部分人被拉去修路。

大夏朝廷对于许多地方的百姓都进行了分散迁徙,聚集在一些适宜生存的地方,大兴建筑成村镇。

高一功把从地主老爷们哪里收缴的银子又花出去许多。

杨玉休等官吏看着西藏、新疆等地的财政输出,脸上都是极为难看。

因为那里的地主老爷们,也没存储多少金银,属实是“穷乡僻壤”,好多地方上百里都不一定有人烟。

中国四大无人区就在这三个地方,属实是生人勿进的情况。

北方以及西北都要靠朝廷输送银两,通商的道路还没有完全打开。

紧接着还有准格尔部作乱,又要花费大批军费。

唯一的好消息便是从南方以及航海收取的赋税是完全够用的,但总归输血保住边疆是极为不现实的,也无法长久的控制,否则就会成为第二个辽东。

新朝对于前朝所犯过的错误,往往会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就怕己方会出现相同的缘故,然后也走向了灭亡。

殊不知,制度哪有一世不变的,总归是要与时俱进,才能长久的流传下去。

“陛下,短短的几万人投入,便花钱如流水一般。”

杨玉休其实也觉得贺今朝有些好大喜功,这才多长时间,哪到哪啊?

若是陛下再大手一挥,继续出疆去占领地盘,岂不是还得花钱如流水。

全国各地用钱的地方都不少,再加上前去青藏等地的士卒在原有的津贴上又上涨了许多。

贺今朝先是拿过报表仔细瞧了瞧,微微挑眉道:

“给高一功去信,叫他择机去打山贼以及帮助固始汗等人的外来国家先收上十年保护费,额,收税。

况且外面在大唐的时候,就是我国固有领土,如今要把旗帜再次插在那里。

这么老远,还要朝廷总是调拨银子,算什么本事。

对外作战宣扬我大夏威名,外族人通商欢迎。

但是帮助叛贼需要付出代价,顺便多拉些俘虏去修路。

在外征战,高一功也要懂得创收,暂且二八分成,总不能叫将士们冒着性命危险一点增收都没有。”

军队去境外烧杀掳掠,算不上纪律不严明。

但是回国之后,再犯事,那就别怪大夏军法严苛了。

哪有什么绝对的忠诚?

这种事,贺今朝自己都不相信。

纵然贺今朝把他们从被欺压的百姓带到成为人上人的地位,个个对他感恩戴德。

可人心,终究会变,也是最靠不住的东西。

信仰这玩意,贺今朝也无法坚定的给与他们。

只能抱着大夏这个政权存在,追随我的人以及你们的家人,也会过的好这个理论去灌输。

但最终大家捆绑在一起的共同利益,才是最长久的勾结。

贺今朝在此提供了平台,留给大部分人可以上升的渠道,让政体努力的向正反馈方向进行。

至于以后会如何变化,他也也有心无力,哪有什么万世可依的政权?

大夏这个王朝能跳出历史周期率,贺今朝就觉得自己也算没白干!

但是为了保证自己以及家人的安全,贺今朝握在手里的中央军是绝对不能出事的,但愿后代不会出现类似于朱叫门一样的领导人。

对于军队,贺今朝相当于给出了私掠许可证,在对于海军上,也有这方面的优惠。

民间船只出去也不单单是为了贸易。

大航海上混战太多了,你单纯的自己想要和平贸易,别人答应吗?

你不杀我,那你就是懦弱,可以敲一笔,赚的更大,海盗多是这种想法。

“是。”

杨玉休应了一声。

这样可以极大的缓解朝廷的财政支出,反正陛下也不需要整什么靠嘴皮子威仪四方的事。

向来是以锤子说话,周遭势力旦有不服。

贺今朝把奏疏放在一边,又看着江南地区的财务报表,不得不说,相比较于北方,南方是真的赚钱。

尤其是海禁一开,银元以及货物是哗哗的进来。

那里也有着成熟的经商体系,就算贺今朝当初占据的时候,没少打那些富商的财富。

可只要有土壤,他们能崛起的依旧能够崛起。

“陛下,江南的税收还是过于低廉了。”

杨玉休看着大批银两进入商人的口袋,尽管也有国家开设的工厂,但他还是心疼呢。

“朝廷无须把所有财富都收入囊中,要不然一个个都成了守财奴,想着如何把府库里的银子都拿到自己家里去。”

贺今朝并不想豪取百姓的财富,对于加税的决议直接拒绝。

就算把米价控制在十文钱一斤,也不能让这些百姓陷入到,每天只能赚取十一二文钱的地步。

否则大批钱财都用来吃食上,生活同牛马又有什么区别?

百姓只有赚钱多了些,按照传统外除了储蓄之外,才会拿出去花费,添置添置物件,出手大方一些。

要不然如何能推动经济奔着正反馈发展?

“臣等不敢。”杨玉休连连表态。

“自是有敢的人,朕可不想重蹈大明的旧事,贪污之事,必定要严惩到底,连官吏受益的家人也不能放过,让百姓手里有点钱,算得了什么事?”

“是。”

贺今朝把奏疏放在桌子上:

“对于江南地区年度交税较多的工厂,第二年各省纳税前十名要返给他们一点银子,省官员要亲自下发,且要颁发诚信纳税的牌匾。

准许商人挂在工厂门面处,第二年收回来之后再重新颁发,鼓励大家经营。”

有些阁臣不明白贺今朝为什么要把收上来的银子再下发,不如直接减免岂不是更好?

杨玉休却是明白这个道理,失而复得的喜悦。

那能是直接给你减免能够换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