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108章

作者:秋来2

因为这些地方都是朝中大臣、勋贵、太监们的产业,结果全都便宜鞑子。

就算袁崇焕千里迢迢来援,那也比不过朝中大臣的利益损失。

加上作战勇猛的满桂被己方人员操炮误中,也诬陷是袁崇焕干的。

现在袁崇焕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崇祯帝朱由检惶遽失措,因为他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人会背叛他。

他轻信了宦官一面之词,甚至都没有仔细辨认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宦官是怎么听到如此机密,还能逃出来的。

说他中了皇太极设下的反间计,下令把辽东督师袁崇焕逮捕下狱,让满桂接任。

实则是崇祯皇帝已经开始怀疑袁崇焕的动机了,外部因素不过是让他加强自己心里的肯定。

毕竟崇祯可是斗过魏忠贤的,现在他对于政治上的事,依旧是有着自己的判断。

皇帝信任你,别人诬陷你不管用。

但是一旦他怀疑你,别人说出什么离谱的话,他都会认为是真的。

皇太极不亏是拿三国演义当兵书看的,因为这一幕特别像是蒋干盗信。

曹操生性多疑,可崇祯也不逞多让。

十七岁的吴三桂也跟着他爹吴襄一同在舅舅祖大寿的军中效命。

关宁军自从跟随袁崇焕入卫以来,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已久,连获广渠门、左安门二捷,却仍被当作奸细谩骂。

在城壕露宿半月,京营从城上扔砖砸死三人,选锋出城砍死六人,巡夜兵丁被杀或勒索。

北京城的都是爷!

要说打仗排倒数,但是论整人他们可是排在前头。

你们这帮边军,每年拿了那么多银子,还放鞑子进来,掳掠我们的产业。

不报复你们报复谁?

等到袁崇焕蒙冤,关宁众将士已是心灰意冷。

皆言以督师之忠,尚不能自免,我辈在此何为?

年轻的吴三桂也觉得备受欺辱,不想在此拼命了。

因为这事,把辽东总兵祖大寿吓得心惊胆战,拉起队伍跑回山海关。

关宁军是目前大明战力的天花板,唯一能和后金鞑子野战,打的有来有回。

现在他们跑了,京城局势愈发糜烂。

在此危急时刻,为了挽救危局,启用退休在家老头孙承宗,下令各地督抚火速勤王。

同时派人去大牢中轮番劝说袁崇焕给祖大寿写信,让他回来,不追究你的罪责。

但袁崇焕就是不写,并对外说祖大寿信服的只是督抚这个身份,不是平民百姓袁崇焕。

可现在皇帝并没有让他官复原职的意思,众多大臣只能依次去大牢里玩车轮战,去劝袁崇焕。

崇祯皇帝拿下袁崇焕下大牢的时候,后金还没有退兵。

六十六岁的老头孙承宗被崇祯皇帝委派,只带领二十七明骑兵前往通州。

山西总兵张鸿功遵照兵部的檄调,带领晋兵五千入援,山西巡抚耿如杞也自告奋勇,领着抚标营和太原营三千多名官兵赶赴畿辅勤王。

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和陕西巡抚刘广生、甘肃巡抚梅之焕,也应诏抽调各镇精兵一万七千多人。

由沿边五大镇总兵吴自勉、尤世禄、杨麒、王承恩、杨嘉谟率领,入卫京师。

此外,奉檄入援的,还有河南巡抚范景文、江西巡抚魏照乘、郧阳抚治梁应泽,石柱秦良玉等人统率的官军。

杨鹤把抽调的一万七千精锐士卒交由延绥总兵吴自勉、固原杨麒,副总兵王承恩带领。

崇祯二年,奉诏抽调大批精锐士卒开赴京畿勤王,又使他深感兵力不足,穷于应付。

在这种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杨鹤最终确定以招抚为主、追剿为辅的方针。

就算是洪承畴等主战人,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反对。

因为三边精锐近无,陕西起义军又越来也多,所以想剿灭他们也不可能。

如果贺今朝能够带领人离开陕西,倒是能让他们对付其余起义军,有更多的精力和兵力。

这下子洪承畴直接被自己给打脸了,纵然贺今朝真的带兵出来了,他也没有兵力去围困贺今朝。

甚至都不敢与他轻易开启野战,因为当真没人可用。

同时也让洪承畴暗暗发誓,一定要模仿及戚家军,训练出来一支“洪兵”!

“诸位,盗贼四起,盖因饥荒之极,民不聊生,采取剿灭要征集大军,行粮犒赏,所费不赀。”

杨鹤指着陕西地图道:“结果仍然是‘诛不胜诛’,‘屡剿而屡不定’。”

在他看来,与其耗费钱粮给官军剿匪,莫不如拿来给农民安居。

因为官军贪得无厌,小民得到小小的实惠,便不会继续作乱,这一笔账他心里清楚。

“盖解而散,散而复聚,犹弗散也。必实实赈济,使之糊口有资,而后谓之真解散。

解散之后尚须安插,必实实给与牛种,使之归农复业,而后谓之真安插。

如是则贼有生之乐,无死之心,自必帖然就抚。抚局既定,剿局亦终。”

面对杨鹤的理论,洪承畴表示总督大人说的对,反正现在局势已经糜烂至此,手里有没有兵,就只能招抚呗。

只不过说的好听,牛种钱粮之类的从哪里补贴?

没有这些玩意,你看他们能不能真心臣服!

结果他们却听杨鹤继续阐述:“如果我们只是空言招抚,不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那就是徒以抚愚贼,是即以贼自愚,此不终日之计也。

剿和抚都要花费大笔金钱,效果却不一样;

况费之于剿,金银一去不还,且斩首太多,上干和气。

费之于抚,金钱去而民在,活一人即得一人性命,盗息民安,利莫大焉!”

说了这么多,洪承畴开口询问:“总督大人,那贺今朝提出的这些要求,你全都要满足他?”

第0143章 该给的总是要给

这才是洪承畴关心的事。

鞑子紧逼京师,威胁国都。

贺今朝这个小小的贼寇,优先级不如鞑子严重。

听到洪承畴的问话,杨鹤点点头。

好不容易出现贺今朝这么一个比较“听话”的反贼,他提出的要求,可以适当的满足。

现在大敌当前,些许陕西民变终究是成不了气候。

况且杨鹤觉得贺今朝说的是实情,百姓本就苦弱,遇到灾荒,朝廷不加赈济,再加上当地士绅不当人敲脂吸髓。

贺今朝这伙人杀官造反,劫掠甘泉县最大的地主范家,不过是县令与范家咎由自取。

皇帝下令裁撤驿站,这些本地官员还敢趁机联合范家做局,敲诈这些没有了营生的驿卒,不是自己找死做什么?

至于贺今朝的结寨自保,他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想法。

兴许以后贺今朝改邪归正,也不是不能为朝廷效力。

届时就把他派往辽东,这些军械也算是没有白白给他。

眼前的左挂子与不沾泥也是闹的很有名的贼头,现在不也是当了“宋江”!

历朝历代,宋江是从来不会稀缺的。

无论是杨鹤还是洪承畴,都知道大明病入膏肓了。

但他们都坚信的认为自己会像是于谦一样,能够救国家渡过难关。

不得不说,于谦是明代文官的追求,从此也奠定了文官在大明的稳固地位,一方独大。

甘泉县城内。

贺今朝发现城外大明官军营寨旗帜林立,一副要誓死攻克甘泉县的架势,忍不住笑出声来。

“大队长何故发笑?”

“我笑杨鹤少智,洪承畴无谋。”贺今朝扶着城墙垛口继续笑。

“大队长,看样子狗官军和谈是假,拖延时间是真的。”刘二虎面色阴沉,他就知道狗官的话不能信。

以后就该见一个砍一个,弄死他们就是赚到。

呜呜的北风吹来,吹得那些旗子奏出杂乱的乐章。

贺今朝伸出手看着远处的云彩:“起风了!”

党守素有时候真的猜不透大队长的话里是什么意思,按说他当私盐贩子,脑子是够用的。

但是他就是猜不透贺今朝的思路。

“大队长何意?”

“大明官军此举乃是外强中干,维持最后的体面。”贺今朝指着城外旌旗招展的旗帜道:

“杨鹤必定会赞助我们大批军械,待到天气回暖,我们便离开陕西,直奔山西。”

党守素听贺今朝这般说,心里信服,但嘴上还是问道:“大队长为何如此笃定?”

贺今朝心里清楚,崇祯皇帝征召各地勤王,三边连带着山西甘肃都会出现兵力空缺。

此时是进入山西的极好时机。

去了山西抢不到藩王,先去抢晋商,这群人富得流油,且勾结外敌,自己也算是还给杨鹤一个赞助的人情。

免得将来明军被卖了,还得跟人家说声谢谢。

“近几日城外的练兵声,是否不够整齐划一?”

贺今朝也没解释是新一代贼奴皇太极领军入关了。

“是这样,软趴趴的,像是卫所兵在充数。”

刘二虎这几日都是在城墙上防备,他媳妇怀孕了。

现在的动力更足了!

要不是大队长,自己哪能这么快就有后!

至于自己的老丈人是被贺今朝亲手所杀,他更不在乎。

只要跟着大队长混,以后不定能娶几个媳妇呢!

刘二虎本身就厌恶那些当官的,恨不得让他老丈人活过来,自己当场亲手杀了他。

上演一场父慈婿孝!

别以为大家的道德能有多高,战争胜利一方,搞人妻女实属正常操作。

就算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文官们,被政敌扳倒。

女眷充入教坊司,第一个去玩弄的,说不准就是他曾经的死对头或者是下属,以此来羞辱你。

如果这个知县清廉,刘二虎就不会再牢里待了那么长时间。

“嗯,说不定是高大哥他们那里又闹出了什么名堂,又无法攻克咱们这里,所以精锐士卒才会悄悄弄走。

既是不让咱们放心大胆的出城去,也不想在谈判当中落了下乘,故而摆了这迷魂阵。

殊不知,我早就看穿了这帮狗官军的鬼把戏。”

党守素连连点头,大队长分析的很有道理,古代的智将就应该像他这样的吧!

第二天,贺今朝就接到了杨鹤派人送来的二百匹战马以及各种配具。

党守素哈哈大笑带人接收,差手底下的兽医们好好检查,免得战马带了疾病,会传染给城中战马以及骡子等等。

至于被指定交接的洪承畴脸色十分不善。

但基于形势比人强,他又不得不忍气吞声,看着这伙“锤匪”兴高采烈的谈论着,官军竟然还给大队长上供之类的话。

总而言之,有了这个送战马开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