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157章

作者:秋来2

随即焚毁昌黎县城周遭百姓的房屋。

代善撤军离县四十里,在柳河等地安营扎寨。

皇太极在遭遇了昌黎之败后,万万没想到迁安、滦州等官员相继投降后金。

但是皇太极却不放心,觉得有问题。

他派遣固山额真纳穆泰、和硕图、图尔格、顾三台各率本旗兵马进驻滦州。

若是滦州城内百姓真的投效顺从,那你们就进城。

要是不顺从,有抵抗的,要用计策灭掉他们。

如果没法用计策灭掉他们,再扛着云梯攻打。

要是城内守军像昌黎县一样决心很强,那就回来吧,别浪费八旗士卒的性命。

着实是被昌黎县百姓给打怕了,满八旗子弟折损不起。

等皇太极领兵到了迁安,同样怕是个陷阱。

他先让众军居后,差遣游击高鸿中、库尔缠率领十余个人先去,诱开城门后,确认没有埋伏,他才率领大军进城。

此次,皇太极亲自缴获迁安库银,足足四百七十两碎银子。

偌大的府库,空荡荡的。

就剩下一箱装都没装满的银子留在那里,告诉他这里是存银子的地方。

没有这半箱银子,要不然鞑子还以为是空置的房子呢。

皇太极瞧着空荡荡的府库,哼笑了两声,愿不得迁安的官员主动投降啊。

瞧着“如此多”的缴获,当天皇太极命令把之前的俘获人口马匹钱财凑一凑,由贝勒岳托、豪哥率兵大张旗鼓的护送回沈阳。

权当送给他们一个人情,表示自己不会追究府库银子哪里去了。

大明户部是没钱的,因为他每年收的税不是送到户部来统一分配,而是大部分留存地方,或者直接发给边镇。

真正运到京师供养首都开支或者储备的并不多。

地方是有钱的,要是库房里穷的耗子走路打滑,那指定是出了贪污问题。

所以别看大明对于女真人有着无限的财力、物力、人力,辽东闹灾了,袁崇焕可以伸手向关内要,皇太极只能选择抢劫。

可整个大明投入到辽东战场上的资源,甚至都不能满足日常的军事开销。

在一个暮气沉沉的朝廷里,十个人当中有一个人想要干事,其余九个人不仅不会帮助你,还会扯你后腿,更会在皇上面前喷你。

崇祯元年的进士刘之纶便是这样,崇祯二年升为兵部右侍郎。

待到好友申普和满桂战死后,他请求率领京营迎敌,没有批准,又申请率领川兵出战,还是没同意。

然后他便自己募兵万人,分为八个营,受命训练。

一个进士,钻研军事技术,还懂兵法,获得崇祯的看好,第二年就破格提拔,身居高位,自是会遭人妒忌。

同样开展了誓师大会,要与后金鞑子死磕到底。

大军到了通州,雨雪纷飞,通州将官不接纳他们进城,大军宿于古庙周遭,等待雨雪停下再走。

然后就被言官弹劾说他畏惧鞑子,驻军不前。

刘之纶辩驳之后,得了崇祯勉励,率领大军准备收复遵化。

可惜遵化的鞑子战力不俗,上来就击溃了他的两个营,然后大贝勒代善率领上万骑兵杀回来。

双方血战,激战不休,最终寡不敌众,后金攻破明军防线,突破上山。

刘之纶把印信交给家奴,让他逃跑,替自己还给朝廷。

他则是躲在岩石缝里,结果被后金士卒一箭射死,至此八个营损失七个营,只剩下一个营连夜逃走。

此战过后,明军在也没有主动出击。

皇太极决定将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都要留兵固守,作为插在关内的楔子。

他命哈喇为帅,统领范文程率蒙古八旗镇守遵化。

命贝勒阿巴泰、济尔哈朗、萨哈廉,以及文臣索尼、宁完我、喀木图领正白、镶红、正蓝三旗将士镇守永平府。

命固山额真图尔格、纳穆泰为帅,统领库尔缠、高鸿中率正黄、正红、镶白三旗守卫滦州。

命鲍承先、白格率领镶黄、镶蓝二旗镇守迁安。

皇太极布置完之后,更是给诸多贝勒下令,让他们严格约束手下牛录,不许侵害归顺之民,否则皆治罪。

崇祯皇帝依旧没有给皇太极回信,议和之事不了了之。

主要是朝廷内部因为袁崇焕被捕入狱,有些官员趁机搞事,想要翻案。

特别是因为勾结阉党被革职的人,接二连三跳出来,攻击东林党,因为钱谦益作为东林党领袖想要入阁。

但他不想让温体仁周延儒二人一同入阁,双方结怨。

所以趁着袁崇焕下狱,准备攀咬钱龙锡,让他出阁。

此时是实力弱小的温体仁与周延儒在暗中结盟,利用阉党余孽共同对付实力强大的东林党。

崇祯皇帝对于这种局面很是生气,大敌当前,鞑子都打到京城来了,君臣自该同心协力,可竟然还在这里相互攀咬。

就不能等击退鞑子再商议吗?

此事闹到最后,袁崇焕原本不用死,皇帝也没打算杀他。

结果因为党争,要通过袁崇焕整倒钱龙锡,袁崇焕不死也得死了。

如今的朝廷大臣,打鞑子我没本事,但是党争的本事很大,而且玩的特别顺手,让崇祯都成为他们的刀。

崇祯三年三月。

既然崇祯再次无事议和的要求,皇太极率领大军,携带抢掠来的人口财富取道冷口关(迁安县东北方向),回沈阳。

崇祯皇帝虽然知道皇太极撤退,可并无追击之力,还在整军,准备夺回这四城。

但是他抽空给山西巡抚宋殷统回了折子,因为布政司王象坤也同样上了折子,说山西如今面对的困局。

但是他为了应对声势浩大的锤匪贺今朝,已经做出了应对方法。

可在巡抚宋殷统的折子里,如今山西战局糜烂至此,官军接连吃了败仗,都是赖三边总督杨鹤。

崇祯皇帝两封奏报对比看,当即火大了。

那锤匪头子贺今朝以前只是一个小小的驿卒,便能在山西搅风搅雨。

那他以前在陕西的时候,怎么不像你说的如此厉害?

完全就是你这个山西巡抚没干好!

现在你不仅能力不行,还把责任全都推到三边总督杨鹤的头上去,你不知道他是朕非常信任的人!

杨鹤在陕西平叛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轮不到你这个干啥啥不行,甩锅第一的人来指责杨鹤。

你指责杨鹤,就是在指责朕看人的眼光不行。

崇祯皇帝对于贺今朝这个小流寇没放在心上。

至少危害没有此时京城外的鞑子威胁更大。

最终崇祯给山西巡抚宋殷统来了一个“听勘”处分。

告诉他好好干,不然朕就革了你的职!

第0212章 锤匪来了

不仅如此,崇祯皇帝还斥责了兵部尚书张凤翼,因为就是他举荐的宋殷统去山西当巡抚。

张凤翼虽然是个山西人,面对陛下的斥责,他保证定会制定出一个战略方针。

不管能不能做到,先把皇帝给稳住。

陛下他正在专心对付京城附近的鞑子,哪有心情去理会山西的流贼啊?

这个宋殷统为官这么多年,真是个蠢货。

分不清什么是大局为重!

这个时候,竟然还拿这种琐事让陛下分心,你有没有脑子啊?

张凤翼在心里愤愤的咒骂着宋殷统,就算这山西巡抚只当一天,这钱他也不往回退。

惹得陛下生气,万万全全都宋殷统自己急于甩锅的结果。

哪怕装看不见呢!

等到朝廷解决完了袁崇焕的问题,关外鞑子的问题,诸位臣工方才有精力看看山西、陕西的民变!

虽然张凤翼向崇祯皇帝做出了保证,可他哪清楚山西的军情啊!

那就只能纸上谈兵,瞎几把指挥,制定出了分兵把手,以静制动的战略。

免得秦贼入晋后,战火绵延到更多的州县。

贺今朝要是知道兵部尚书远在千里之外,给山西当局政府指定了剿匪方针,他一定笑的见牙不见眼。

此法一旦实行,灭贼无期!

崇祯的处分连带着兵部尚书指定剿匪计划,一同摆在了山西巡抚宋殷统的桌子上。

而就在此时,他同样接到了锤匪的先锋距离太原不过十里的消息。

看着这个“听勘”处分以及堂堂兵部尚书制定出来的计划,他是有苦说不出。

本来刚到任,接风洗尘的宴会还没有结束,他就兢兢业业的布置剿匪任务。

现在山西被锤匪搅到这种局面,就是他一个人的责任吗?

陛下还怪我甩锅,他才是甩锅第一人吧?

这种话宋殷统只敢在心里说。

陛下被杨鹤这个小人给蒙骗了,可是无论自己在说什么,陛下也不会相信,反倒会认为自己是妒忌有能力的杨鹤。

总之崇祯的意思是:看看人家看看你,着实是光着屁股推磨,转着圈的丢人。

还有脸来告状!

宋殷统又看了看那份详细的剿匪计划,真以为自己在宣大是吃白饭的?

他相信,按照这份计划进行,面对贺今朝手中的锤匪屁用不管。

看山西目前的形势,这伙锤匪自己也对付不了。

手底下没有真正的心腹士卒,谁敢领兵出征?

说不准就被底下的烂兵,把自己给卖了!

累了。

赶紧他娘的毁灭吧。

我好不容易花钱活动来的山西巡抚,本想清净享受。

现在一点好处没捞到。

反倒惹了一身骚,找谁说理去!

这个山西巡抚爱几把谁干谁来干?

宋殷统把信件交给左布政使王象坤,告诉他:

“我爹死了,现在要立即回家丁忧。”

然后便扬长而去,直接开摆。

我能受这“听勘”的委屈?

至于宋殷统他自己亲爹死没死,不重要!

左布政使王象坤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想到宋殷统竟然这般直接开摆。

连装一装的样子都不想做,直接溜回山东莱州府老家。

山西巡抚职位一下子就空缺了,毕竟丁忧这个借口,大明以孝治国,他不好夺情。

上任山西巡抚待在京城的大牢里吃牢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