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165章

作者:秋来2

只是这要价也忒高了些,不是想要吃口牛肉,而是要把整头牛都拉走。

山西左布政使王象坤瞧着下面的人吵吵闹闹。

总归就是给或者不给的对骂。

贺今朝拉赞助的法子,成功转移了太原城内官员们的主要矛盾。

他们争论点是要不要花钱买平安,而不是如何对付城外的锤匪。

赞同花钱的便是三边总督杨鹤的例子,因为他花钱买平安了。

而且锤匪看起来也挺有信誉的,收了钱就办事。

所以锤匪才上咱们山西来祸害了。

咱们比杨鹤那个顾全大局的人多花点银子,不就能把锤匪遣送回陕西吗?

最终秦地的流寇,还是要让秦人去解决,咱们晋人掺和什么劲头呢?

况且杨鹤招抚陕西的贼寇,可是当今陛下拍板决定的,难不成我们山西臣子要忤逆陛下的旨意?

听闻陛下还从内库拿了十万两的私房钱,准备协助杨鹤把招抚的工作给做好。

持反对意见的官员大吼着你出钱粮是吗?

然后支持给钱买平安的官员,有大部分都闭上了嘴。

给国家办事,凭什么要我自己掏银子啊?

大家出来当官难道不是挣银子来的?

谁会像秦良玉似的,毁家纾难的帮朝廷做事,结果就被陛下赏了四首诗和几两银子。

这不是傻,是什么?

咱们可不是秦良玉那种“傻人”。

帮朝廷办事,就得花朝廷的钱!

太原城的库银可没有什么四百万两,粮食倒是有不少。

但是万一他们秦地的贼寇只对家乡父老的秦人讲信誉,咱们给锤匪钱粮,锤匪收了好处不办事。

到时候咱们便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谁也落不到好。

莫不如坚决抵抗到底,就让城外的锤匪来攻城,咱们有数万大军,怕个屁。

锤匪那是漫天要价,咱们就得坐地还钱。

按照他们的要求给他们了,岂不是显得咱们山西官员没有什么用处,被锤匪给威胁了,将来就算升官进入朝廷也有污点。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都在这呛呛起来了。

大明文官业务能力不行,但是互相挑毛病那可绝对是一流水平。

能够超常发挥的,最能体现他们的价值所在。

王象坤瞧着下面的人吵成一片,越发觉得贺今朝这个小驿卒不简单。

锤匪嘴里简简单单的“拉赞助”三个字,就能搅得太原城不安宁。

着实的有手段。

众人看着王象坤,都想要他给大家一锤定音。

毕竟城外锤匪带来的所有麻烦,都是在王大人的带领下,一一破解的。

“敢问王大人,是选择花钱,还是不花钱?”

王象坤摸着胡须道:“本官选择花钱也不花钱!”

第0223章 送死的事得别人去

王大人不选A,也不选B,偏偏选择没有选项的C。

这一句话,着实是把场内的所有人都给搞糊涂了。

这世上还有一件事是花钱和不花钱,同时存在的事吗?

“还请大人为下官解惑。”

山西左布政使王象坤站起身来,走了两步,来到人群:

“那锤匪头子贺今朝为何会派遣手下来跟我们拉赞助,诸位想过没有?”

“自是期望着不劳而获。”

“在理在理。”

“我太原城城高水深,坚固异常,没有数万人,是无法打下来的。”

众人应着王象坤的话头继续往下说。

说着说着,就总结出来定然是贺今朝他害怕打不下太原城,故意充大个,想要敲诈勒索。

要是他真有本事打下太原,为何还会做出敲诈之事?

“诸位,那贺今朝就是个纸老虎,咱们强他就软,咱们软他就硬。”

“大人说的对。”

“在理在理。”

王象坤面带笑意的道:“那贺今朝为何对太原围而不攻,还不是心虚,纵然他手中有数万人马,可都是刚裹挟来的农夫。

天天在城外摆出一副训练的架势,就是在给咱们压力,做给咱们看的,就像那个蛤蟆鼓气吓唬人。”

“哈哈哈。”

贬低锤匪头子贺今朝,在场的官员都愿意听。

王象坤顿了顿继续安抚众人:“现在贺今朝已然漏出马脚,既然他想要这个所谓的‘拉赞助’,那咱们就陪他谈,拖时间。

拖到三五个月,朝廷的援军就能腾出手来,届时咱们内外夹击,定能剿灭这伙锤匪。”

“大人,英明啊!”

“我等在大人的领导下,定能剿灭城外的锤匪。”

“可若是咱们拖不住他该如何?”

“自是要给他些蝇头小利。”王象坤摸着胡须道:“钓鱼嘛,讲究的就是一个心态和手稳。

只要咱们手稳心稳,自是会把锤匪那伙乱兵绞杀殆尽,届时诸位都有机会,穿一穿绯袍(升官)的。”

王象坤先是给出了解决法子,又给众人画了大饼。

再一次把险些被贺今朝用拉赞助的方式,给整的四分五裂的太原官员,给凝聚起来。

王象坤就是要把贺今朝这条鱼儿给钓起来。

他才不是一个主张招抚的人。

只要把这些提出要求的乱民全都杀光,也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

一帮秦地来的乱民,还敢来他治下的晋地作乱,烧杀抢掠,为非作歹。

这种人有什么资格被招安,就算是陛下想要招安,也得想法子偷偷弄死你们这群人。

王象坤深刻的认知三秦乃是黄河上游,延安、庆阳为关中屏障,榆林又是延、庆的屏障。

无榆林必无关中,所以靠近榆林的神木、府谷、河曲等地非常重要。

可惜朝廷之上的重臣只是以为小民乱,不曾以秦视秦,更不曾以天下安危视秦,所以才会误视秦地饥民全部为盗贼。

以至于从天启七年开始,陕西民变势如燎原,不能短时间扑灭。

如果不筹集军饷,继续增兵,恐怕官军去了东面,流寇就跑到西面。

官军被拖的兵疲将老,流寇就能裹挟更多的人加入他们。

如今便更证实了流寇是这样的。

只不过以前只在陕西省内晃荡,现在扩展到了临省山西,并且在山西把起义事业搞得有声有色。

陕西问题并不只是陕西问题。

势必会危害全国,如果不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王象坤其实早就关注过陕西,也曾经上书过,奈何朝廷都重点关注辽东。

无论是陕西本地官员,还是朝廷都不重视,以至于秦地流寇做大。

等到固原兵变,武之望不是病死,而是畏罪自杀的消息传出去。

朝廷的才觉得陕西的局势已经严重到这种地步,第二个便是没有人愿意干三边总督这个空缺。

实在是太危险了,大家都是要发财过好日子的。

所以拖了几个月,都没有一个官员来陕西挑起这幅危险又艰难的摊子。

吏部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推举了只会“顾全大局的”杨鹤。

杨鹤因维护熊廷弼被魏忠贤给除名,一介白身。

结果被崇祯皇帝给起用,然后为了感恩,他就开始不断的上书陈情利弊。

杨鹤本来吏部就是硬着头皮推荐,希望皇帝能够拒绝,按照惯例杨鹤的职务是不能外派的。

但出奇的是皇帝在平台召见了他,同意了吏部的举荐,对杨鹤委以重任。

杨鹤推辞,因为他的从官经历很简单,从知县到御史,从无带兵经验,面对陛下如何平叛的问题。

杨鹤啥都不清楚,搞不懂细节,只能泛泛而谈,说自己清愼自持,抚恤将士而已。

然后皇帝说就你小子了,赶紧去上任。

王象坤知道陛下为何会对杨鹤委以重任。

先不说杨鹤被阉党迫害这一大前提,便是清愼自持这四个字。

因为陛下不喜欢人结党。

王象坤眼看着杨鹤招抚陕西贼寇,简直就是胡乱做事,导致贺今朝做大。

若是杨鹤他一心剿灭秦地的贼寇,绝对不会给自己添麻烦。

算了。

想那么多还不是要自己给他擦屁股。

杀光城外的这伙锤匪,彻底平定山西的乱贼。

王象坤摇了摇头,看着众人道:“有人敢去贼寇营寨里,面谈贺今朝吗?”

听到王大人的话,方才热闹探讨的大厅瞬间就寂静下来了。

谁敢单身匹马的闯贼窝啊?

万一一去不回,那可就身家性命就交代那里了。

这如何能行?

“大人,莫不如我们找一个机灵的小吏,去冒充朝廷命官,前去探探这群锤匪的最终底价。”

“就该如此,我们都已经知道大人的安排,万一说漏了嘴,岂不是误了大人的事情?”

“没错,理应让一个毫不知情的人去代表我们和城外的锤匪谈,如此一来,情真意切,想必也能哄骗锤匪。”

众多官员顺着话当即出了不少主意。

总之冒险送命我不行。

但是张张嘴让别人去冒险送命。

那可绝对是一把好手。

王象坤听着这帮人的话,暗暗叹了口气。

到底是我大明的朝廷命官,都晓得爱惜性命!

文臣让武将不惜死,可自己同样也做不到不惜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