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184章

作者:秋来2

一听这话,刘二虎当即就兴奋,这是有仗要打。

“老党,沿途那些个州县表现如何?”

贺今朝最南头控制的便是汾西、灵石、普同关、平遥、祁县、太谷、榆次、河曲。

“大队长,那汾西县丁汤过足了县太爷的官瘾,要是没咱们,他就是个屁。”

党守素笑了两声:“倒是不敢扎刺,还有灵石县的白九儿,也在效仿大队长的法子,粮食布匹也没少往咱们这里送。”

“嗯。”贺今朝靠在水池的墙壁边:“官军短时间不会入晋,我们也要利用一批晋商,帮助我们搞情报。”

“大队长,这些时日,有不少的晋商都主动来赞助咱们,只求一面旗子。”

“田税只是个小头,我们的大头今后要摆在商税上。”

贺今朝撩了下水:“今后绝不能就简单的给点银子,就护卫着他们了。”

“嗯,这些商人个个富的流油。”

“所以我们要拿下偏头关。”贺今朝指着一旁挂起来的地图道:“上次姓郑的去劝降,结果这帮人毫不理会。”

“大队长,偏头关我这些日子都去探查了。”

贺赞手里没有多少合适的谍子,只能他自己亲自前去查探。

“历年历代皆有修建,除了天启崇祯两朝之外,现在偏头关有两座水门,沿河驻堤,还有小城,互为掎角之势。

东西南三道城门都有瓮城,城高三丈余(10米多),全都是包了砖石。

万历年间再次大规模增筑,北自老牛湾与外长城相连,南经寺沟渡口退至河曲县石梯口隘。

偏关境内长八十多里。

此段长城多有黄河悬崖天险屏障,多数地段未筑墙体,只在沟口崖头筑寨据守,沿岸多建望台设防。

只有寺沟至黑豆埝,关河口至尖刺湾建石城墙,红色粘土夯筑,外墙条石、城砖包裹。

这些石头都是在内蒙古境界的采石场拉来的。

修建城墙的地方,每隔三十丈左右便筑马面或敌接。

其走向均建于黄河崖头、沟豁,易守难攻。”

晋西北地区在大明有着相当重要的军事地位。

这里的地形既有太行山,又有黄河作为天然屏障。

地势上险固,只要稍微来些人工改造,就能恃河为险,依山做障。

军队的后勤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足可以形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军事力量。

山西镇更多的被称为三关镇,也就是外三关。

山西和大同一同守卫北京的右侧防线,且山西处于大同的后方。

是支撑和加强大同镇防御力量的作用,以及二次阶梯阻击敌军的功能,为掎角之势。

两镇围攻深入长城内线的敌军。

河曲位于陕、晋、蒙三省交界区。

东临偏头关,南接保德州,西、北与陕西省府谷县、蒙古准格尔旗隔黄河相望。

贺今朝选的这个位置,既可以能够和蒙古人相互接触互市。

还把大部分防御蒙古人的任务,依旧放在了大明的身上。

让大明为贺今朝的势力,作抵挡外族入关零元购的第一道防护。

大概就是你顶在前头挨打,我在后方好好发育壮大。

可谓是损人又利己!

贺赞所言的便是整个山西镇外边长城,顿了顿道:“大队长,这偏头关不好攻克。”

“偏头关必须拿在手里。”贺今朝遥指地图道:“水泉营堡和红门堡是两处互市地点,这两处就相距二里地。”

“但是强攻偏头关对我们不利。”

“既然偏头关如此易守难攻,我们为何要打他。”贺今朝指着偏头关周遭道:

“河曲挨着偏头关,我已经控制了它的西边,我们拿下红门堡,便掐断了他和东边大同镇的联系。

我们兵围偏头县,二虎他在太原那座坚城下,训练了这么长时间,也该派上用场了。”

“哈哈哈。”刘二虎忍不住从澡堂子里站起身来:“我就知道大队长早早就谋划好了。”

“如此一来,除非偏头关的守将外出逃跑蒙古。”党守素也颇为兴奋。

贺赞也是赞同的点头。

在谋略这方面,他这个家传学院派,还真不如贺今朝这个野路子灵活。

第0251章 偏头关所

山西镇防守的边墙,最西边是保德州。

保德州位于黄河以东,借助黄河天险可以有效阻击南下之敌。

保德州的边墙沿着吕梁山脉向北走过,路过河曲,偏头关到内蒙古的清水河老牛湾。

城墙继续向东修建,路过水泉营堡,在红门堡拐弯。

城墙向南沿着丫角山、大虫岭、利民堡,神池,到达宁武关。

城墙再转弯向东路过代县、雁门关、繁峙县、到达灵丘县的平型关。

城墙最后转弯向南过泰戏山、固关、黄瑜关,直到黄泽岭,这城墙算是修完了。

长度足有一千六百多里。

当初贺今朝说至少要占据一省,这便是他要面对的情况。

整个山西镇的长城城墙,就像一个有点变态的问号形状。

总体又分为西中东三个防区。

而贺今朝如今的势力,就在西部防区,只染指了问号的起始点的第二点,因为保德州还没有落入他的手中。

以前山西镇的治所在偏头关,但是嘉靖年间,山西总兵已经移驻到宁武关了。

偏头关的守备是田虎,对当初河曲营守备郑鑫前来劝降,自是拒绝了。

堂堂大明守备,还是世袭的那种,能丢掉子孙的饭碗去投一伙贼寇吗?

什么他娘的陕西八十万起义军总教头,西北锤王。

我看他贺今朝是在吹牛逼。

一帮吃不饱饭的饥民,怎么可能会打仗呢?

还不是放开手脚四处烧杀抢掠!

我田虎手里的兵要是也能这样干,那战斗力提升的不止一个档次。

更何况田虎这些年来也没少跟蒙古人相互切磋,手底下也有一帮精兵。

要不然也捞不到守卫偏头关这个差事。

驻守这里的参将还有河曲的参将都跟着原山西总兵一起勤王去了。

蒙古人想要进入内地地区,就得突破偏头关,否则只能从大同方向进入内地。

而且偏头关是靠近游牧民族聚集的河套区域的关城,为疾冲之地,自是有参将驻守再此。

田虎才不会惧怕这伙锤匪,直接冲着郑鑫这个守备射箭,没让他赶紧滚蛋。

要不然直接射杀你这个降贼的狗东西。

但田虎也没有冲动出城,郑鑫这个人虽然不靠谱,可是对于他手下的家丁,那叫一个真心。

他都能被锤匪给俘虏了,可见他手里的家丁,大多都没了。

不知道锤匪用了什么法子。

田虎是个粗中有细的人,也就下令死守偏头关,反正少了许多人,粮食够吃。

要不是山西总兵张鸿功抽调精锐士卒进京勤王,然后新任山西巡抚又抽调一部分士卒去守卫太原。

田虎手中的兵力可以如此之少,早就想法子去收复河曲了。

幸亏偏头关历年皆是修建,定然不会被轻易攻克。

这些时日田虎也派遣手中的夜不收四处打探消息,整个山西镇都被锤匪都霍霍了。

锤匪大军重兵围困太原城,听闻晋王都被锤匪头子贺今朝给吓死,此事不知真假。

但田虎清楚的知道,自己是没有援军的,山西各地都告急,京城的鞑子还没有退。

所以他只能把人往大同府的方向派,希望能得到救援,可惜现在都没有什么回信。

毕竟田虎只是一个小小的守备,上面还有游击、参将、巡抚、总兵官。

他一点都不够格。

至于副总兵田高驻扎在老营堡所,本是他堂兄。

靠着互市地点近,吃的盆满钵满,根本就不会顾及他的死活。

像这种亲戚关系,他宁愿不要。

所以田虎想要立下军功,将来也能当上总兵,压他那个堂兄一头。

谁让世袭的武官就爱多生孩子,免得战死无后,可太多的孩子哪有那么多的空缺。

亲情在利益面前就变得单薄起来了。

故而田虎只能派人监视河曲县锤匪的动静,听夜不收探听的消息。

贺今朝免除了所有人的贱籍,把军户改为民籍,烧了许多军户欠下的驴打滚,一举获得河曲的民心。

然后田虎又听闻锤匪的大部队来了,贺今朝的士卒都分得了良田。

这个消息传出去,着实是让守关的士卒们有些羡慕锤匪过的小日子。

因为山西都司下辖的卫所属于无实土卫所。

因为他们被朝廷欠饷许久,要不是靠着互市点敲诈勒索商人,砍几个蒙古人的脑袋,这日子真就过不下去了。

要不是田虎平日里对待麾下士卒不错,从不克扣赏银。

麾下士卒兴许早就偷着跑去从贼,或者打开城门的也少不了的。

田虎正在思索当中。

突然有士卒前来禀报,说关河内出现许多船只,旗帜上绣着一个锤子,必定是锤匪前来。

田虎当即就抓起一旁的雁翎刀,奔着城头跑去。

如此一来,从河曲到偏头关的杨兔堡、唐家会堡、灰沟营堡都落入了锤匪贺今朝的手里。

所以他才会大摇大摆的乘船而来。

咚咚咚的战鼓声响起。

偏头关上的士卒开始警戒。

那些军堡本来在有敌情时可以相互支援,可惜那些士卒穷的叮当响。

田虎可以照顾自己麾下的士卒,但是其余军堡的人,他可没法照顾,也没那个实力。

现在他们降了,田虎一点也不意外。

因为这些军户都是给参将、游击、守备、操守们种田。

没有他们的供养,田虎也没法养自己的麾下,保持忠心。

没饷钱,打什么仗啊!

刘二虎带着先遣部队,关河对岸停靠,命令士卒安营扎寨,等待大军的到来。

田虎站在关上,瞧着锤匪们有条不紊的搭建帐篷,还有船只游弋,一批探马直接放了过来。

显然是在监视己方的动静,足以见其精锐之卒。

看到这里,田虎暗暗皱眉,他听到一种传言,那便是山西的勤王兵逃回山西老家后,选择加入了锤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