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242章

作者:秋来2

周、温二人如今势力弱小,就胆敢跟众正盈朝东林党开战,自是受到不喜结党的崇祯所喜爱。

周延儒与温体仁暂时联手,但也不是一条心,因为以后周延儒发现温体仁更受皇帝的宠信。

二人虽然有年龄上的差距,但温体仁更擅长让自己成为崇祯皇帝的形状。

皇帝是洁身自好,刚愎自用,刻薄寡恩又喜欢摆弄聪明,温体仁如此迎合之下,只会让崇祯觉得找到了一个知己。

袁崇焕也没想到自己会死,直接就被拉去西市菜市口。

饱受鞑子残害的京城百姓,在众正盈朝的宣传下,自是对袁崇焕充满了仇恨。

还有许多勋贵家族、太监等等,他们在城外的庄子都被抢了,损失自然大的很。

对袁崇焕怨气很大,总之放后金鞑子抢掠他们的家产,就是袁崇焕的责任。

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夺生吃下肚。

待到刽子手割肉乱扔,就有百姓抢不到,开始用钱买,行刑台上撒了许多铜钱和碎银子。

甚至还有金豆子。

有人拿到了袁崇焕的一小节肠子,喝着烧酒一同吃下,鲜血从嘴里流出来,仍旧大骂袁崇焕死得好。

至于骨头也没有逃脱,直接用刀斧剁碎,骨肉俱尽,只剩下一个脑袋,腌制好后传视九边。

脑袋倒是和熊廷弼一个下场!

如果运气好的,贺今朝兴许能等到袁崇焕的脑袋来山西镇旅游,观摩一圈,然后前往延绥镇。

袁崇焕被杀,根本不在他战败,而是崇祯被人利用,想要为入阁首辅扫清道路。

崇祯愚而自用,诸臣意气用事,皆是对建州认知不足,对能抗虏的疆臣,猜疑太过。

袁崇焕被杀,京师百姓无不称颂陛下英明。

崇祯皇帝得到京城百姓的反馈后,自是满心欢喜觉得自己杀对了,他得借此机会教育麾下臣子:

“袁崇焕通虏谋逆,罪不容诛,尔等廷臣都被他给蒙蔽了,好在朕有一双慧眼。

今后再有朋党相互谋私,欺君罔上者,也是这个下场。”

纵然皇太极领兵来了京城抢掠数月,都没有打醒他们。

崇祯觉得换一个辽东总兵,只要不私通鞑子,就能避免这种事再次发生。

就在崇祯皇帝高兴的时候,又接到了山西宁武关参将田明的奏报。

言大败锤匪,斩首近三百,有效的打击了锤匪贺今朝的嚣张气焰,让他不敢在山西镇胡作非为。

听到这个消息,崇祯皇帝是大为满意,连连感慨田家世代边将,就是田兆年老还喝酒误事,被锤匪趁机砍了脑袋。

“朕记得山西总兵马世龙以病归,回了宁夏老家。”崇祯吩咐道:

“就让田明接替总兵一职,虎大威为副总兵,全力绞杀山西的贼寇。”

“是。”

“延绥东路副总兵曹文诏可是到了陕西了?”

“回陛下,应该还在路上。”

“好。”

崇祯皇帝满意的点点头,对于杨鹤招抚政策已经有些失望了。

特别是有人上书对陕西群盗,如果投降,就招抚,要是作乱,立即剿灭。

还有说什么秦晋之地也是我大明子民,让地方官多多设抚,若招抚不从,再绞杀。

崇祯认为言之有理,下旨让各地方巡抚、巡按,不想法子消除民乱,总是向朝廷要钱,平日里你们都在干什么?

这次正好派曹文诏杀些陕西的乱民,要是再不行,那就换个三边总督。

那个洪承畴就不错。

曹文诏已经带着人马到了紫荆关,准备进入大同府,回到他的家乡。

然后便被山西巡抚许鼎臣带着几个扈从拦住。

曹文诏忠勇冠时,称明季良将第一,早年在辽东作战,历事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积累功勋到游击将军。

去年随着袁崇焕入关勤王,在袁崇焕被下狱后,入了马世龙的眼,才刚刚升为副总兵。

至于延绥总兵则是对战清军屡次逃跑的王承恩。

“曹将军,此行前往陕西,务必经过山西太原。”许鼎臣急切的请求道。

毕竟他这个山西巡抚,一直都没机会踏进太原城,城外遍地都是锤匪。

去找宣大总督张宗衡哭诉,人家才不会在乎你呢,反正皇上又没下旨。

否则做得多,错的多,他刚刚上任,自是要小心谨慎一些,先笼络王象乾的旧将,手里有了兵权,宣大总督说的话,才不是个屁。

然后许鼎臣又跑去了大同府,找总兵麻承息,希望他能够出面。

可惜大同府外来虎墩兔汗,一直盘踞着不走,要宣大三镇的市赏,三十多万两银子。

朝廷根本就拿不出来来,只给了一万两银子,林丹汗对此极为生气。

土默特那种废物都能拿三十多万两,我伟大的林丹汗,成吉思汗的子孙,就给这点钱?

林丹汗也一直等着天气变凉,准备自己动手,进入大同府搞岁赏。

麻承息根本就没空插手山西镇的事情。

所以许鼎臣急忙拦住曹文诏,毕竟他能指望的上,唯有这支前往陕西的援军了。

尤其是关宁军,特别能打,稍微改变一下路线,岂不是一举两得。

曹文诏摸着乱糟糟的胡须,两眼一瞪:“可有粮饷?”

第0332章 钱粮不够百姓来凑

听到曹文诏的话,山西巡抚许鼎臣心中恼怒。

他手里哪有钱粮啊,更何况还没到任。

前任山西巡抚宋殷统见无法剿灭贺今朝的锤匪和高迎祥的闯贼两伙起义军,又受到崇祯皇帝的训斥。

他索性直接摆烂,然后自己在贺今朝兵围太原城之前,跑回老家丁忧去。

时间点掐的刚刚好。

没有人愿意来山西当巡抚,许鼎臣就是被强推出来的。

曹文诏询问粮饷也是正常,因为皇帝没给他钱粮啊!

崇祯皇帝是真没钱,除了军费开支外,庞大的官僚行政支出、最为庞大的宗室消费支出,还有皇家宫廷支出。

崇祯登基以来,便节俭的很,把能裁剪的项目都裁剪了,饮食方面免去山珍海味。

可惜只是崇祯皇帝自己节俭,有一天突发奇想要吃市面上卖的元宵,派人去买,然后太监回来报账说一碗一两银子。

崇祯皇帝也是吃下了,只不过说他当王爷的时候,一碗元宵才三十文。

这话把太监给吓坏了,可是后来依旧照样克扣,多报销。

因皇帝吃的元宵,就得一两银子一碗,谁让皇帝身份高贵呢!

五文钱一碗的元宵,那是贫民百姓才配吃的。

可纵然是崇祯皇帝节俭,他一个月的伙食费就一千两银子往上,再加上皇后妃子太子等等。

他们一个月的伙食费足有两千两银子,大概相当于大明寻常百姓一家七口几辈子的消费。

食用器材不用金银,改为瓷器和漆器(木胎),他想着节俭,可瓷器都是景德镇的极品瓷器,甚至是大宋的官、均、哥、定窑。

木器是重染精雕,这两种价值反倒比金玉还要高。

崇祯皇帝不仅在吃食上节俭,穿衣上同样节俭,不穿话里的衣服,只穿素袍。

按照道理来讲,皇帝的外衣内衣穿过一次都不能用了,特别是内衣,洗过之后要穿很多次。

奈何内府织造衙门从来只提供一次性的衣服,外观重要,从来不注重质量。

导致崇祯穿过几次后,衣服就很容易坏,内府依旧只给皇帝提供一次性衣服。

这都是形式上,表面功夫的节俭,皇帝想节俭,手底下人也不答应。

但仅仅用裁驿卒、省宫费这些小打小闹的方式,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巨大的财政危机。

何况宫中省减下来的费用仍然是落到皇帝自己的腰包里,一分一厘也没有提取用于国家财政支出。

崇祯初年有一些官员打过皇帝内帑私财的主意,崇祯总是哭穷:

“朕在宫中极力节省,仍然入不敷出。如果真有余钱,朕怎么会吝惜呢?”

崇祯自然不是傻子,说出三十文的元宵,就是在敲打太监。

他对于宫内之人不会太过严苛,否则远了就上演晚唐的情况,近了就是他哥落水的旧事。

连嘉靖皇帝都被宫女给刺杀过,大明宫殿着实是不怎么安全。

所以崇祯一直想法子加派,只是还在酝酿当中。

对于剿匪平叛的钱粮,他让总兵王承恩,副总兵曹文诏自行筹措,因为朝廷里拿不出钱来。

曹文诏也缺钱粮,现在机会摆在眼前,就得讨要。

只要喂饱了手下这三千的关宁军,什么锤匪高贼全都给杀喽。

曹文诏看着山西巡抚许鼎臣,若是连这点钱粮都不肯出,那老子直接前往陕西。

至少到了那里,还有洪承畴给他准备钱粮呢。

而且这还是皇上给自己的任务,没让自己剿灭山西的贼寇,要是一旦被皇上知晓,自己不听话,铁定会落下不好的印象。

曹文诏可不是个蠢蛋,被大明文官一忽悠,就要什么铲除山西群寇。

帐篷内沉默了一会,山西巡抚许鼎臣终究是开口说话了:

“曹将军,我听闻今年夏收山西不错,你可以带走粮食。”

曹变蛟是曹文诏的侄儿,刚刚二十一岁,跟着他叔父多年来出生入死,现在已经是游击将军。

他听到这话,不可思议的道:“许大人是要让我们在山西纵兵劫掠?”

“与其落入贼手任其发展壮大,不如落到我官军手中用于平定地方。”

许鼎臣越说越有理:“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客军作战,掳掠地方实属正常。

在许鼎臣看来,长痛不如短痛,被官军掳掠,至少能帮朝廷干事。

被锤匪掳走钱粮,只会让他们越做越大!

“繁峙县有金矿和银矿,将军可在此地散发赏银。”

许鼎臣说完之后便看向曹文诏。

“你接着说。”曹文诏并没有拒绝。

“如此一来,钱粮自是解决了。”许鼎臣说完之后,便从中掏出地图道:“曹将军可以沿着这条线进入陕西。”

曹文诏接过来一瞧,那便是从紫荆关出发,过灵丘、繁峙、代州、阳曲,直扑太原城,解围之后。

全军便沿着清源、汾阳、过青龙渡,到达吴堡,最后进入陕西绥德县。

北上可前往延绥镇榆林卫会和,整军备战,在与三边总督杨鹤联系。

曹文诏收起地图,笑着道:

“请许大人去旁边歇息一夜,还得给我写个请求协助的信,明早才能一同随军出发。”

山西巡抚许鼎臣听到这话,知道曹文诏不好忽悠,但也比总兵王承胤要强上许多。

要是让陛下知道自己这个山西巡抚久不到任,不定得发生何事呢。

无论如何,都得先进入山西政坛,与左右布政使和山西镇总兵,一同剿灭境内的锤匪高贼。

“好。”

许鼎臣一口应下来,被引起别的帐篷内写信。

“叔父,为何要答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