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341章

作者:秋来2

漕军自古就是有油水拿的,特别是以前张居正张爷爷的时候,一半运粮食,一半运银子。

银子用来支付运输花费、驳船和运货马车的费用,购买诸如凉席之类的防水材料。

补助费用完全狗花销,用一句老人怀念的话说:

“小旗内士卒个个富饶,粮运子是最能娶上媳妇的。”

但是到了后期一包包银子就不过漕军的手了,全部变成宫廷收入了。

说是为了保护服役漕军的利益,免受贪官污吏的剥削。

因为负责收取的官吏、宦官、漕军的各级军官在内,都卷入到榨取银钱,将非法所得落入自己腰包的行动当中。

他这个百户还是祖上荣光世袭下来的呢。

然后朝廷便是下发了命令,今后有任何损失,责任主要是由漕军军官和具体负责运输数量的小旗来承担。

一刀切!

可是大明,靠着京杭大运河吃饭的人不知几许。

就算个个清廉如水,漕军兄弟们每年往返北京,在这长长的路途当中。

由于天气变化,漕粮减少是不可避免的。

香饽饽一下子就成了苦差事。

第0480章 开船

漕船漏水、搁浅、倾覆、被冰冻坏了,这些损失朝廷也不管。

除非有朝廷的签押勾销,但是这种事十年八年也不会遇上一次。

在某些河段,漕粮得暂时卸下来,以此来减轻漕船的压力。

为什么要卸船?

因为漕船要装大批私有货物,导致装载过重。

这些人要盗用、贪污漕粮、用水浸泡、掺上沙子增加体积,从而变卖漕船附属物。

甚至要故意把漕船凿沉制造假事故。

然后造船的钱,也得漕军士卒出一部分,因为朝廷体谅漕军的辛苦,一艘船可以走私六十石私货。

每艘船的造价在一百两银子左右,朝廷出木材,铁钉,桐油和麻绳,加起来,总价值在四十两左右。

为了打造好船只,漕军要弥补差额三十五两左右,甚至最高达七十两。

其余钱便是支付劳役以及杂七杂八的开销。

因为一艘船的使用年限是十年,但是一般一艘船便是漕军一辈子的事。

大明规定兵役是一辈子的事,只要你有儿子,就必须得辈辈都当兵。

漕军没钱不重要,不给你发工资就行了,直接工资抵账。

所以这些人的日子变得越发困苦起来,携带私货有上官以及宦官等人要用,根本就轮不到普通漕军士卒。

各军卫欠造船款在百万两以下,有几千艘船只得不到轮换退役。

尤其是派遣船只到辽东和朝廷,漕运受到影响,朝廷当即征召民船服役。

大明将漕运的一半粮食,全都送到辽东去,尽管不辞辛苦,可是后金军队,一直把明军逼回长城内。

漕军设置百年后,就军转民了。

既无作战能力,又没有什么军纪可言,全都是“劳动力”,或者说奴隶更合适一些。

马重僖发愁的吐出一口眼圈:“总爷有所不知,我等士卒能够分润从来都是搬货的辛苦费。

我以前跑了四年船,因为河水冰冻都没有回过家,我娘便是在冬日里冻饿死了,我都不知道。”

贺今朝点点头,小冰期越来越严重,连广大那地方都能下好几日的鹅毛大雪,更不用说北方冻河。

马重僖又续上一点烟叶子:“朝廷法度森严,纵然损失的并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我等漕军也得背负同偷盗一样的罪责。”

“什么罪责?”贺今朝扶着船帮,就当闲聊天。

“普通士卒则是要被派往九边前线,当官的要么降职,要么停俸,而且还要短时间内弥补朝廷的损失。”

贺今朝颔首,大明就是在预防这帮人上下其手,然后把这些漕军预设为犯罪者。

管你真的偷盗还是自然损失,总之,朝廷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损失。

靠着大运河吃饭的人赚的盆满钵满,至于普通的漕军,都是背锅的。

对于这些人的待遇,有些商人特别愿意为漕军们解决忧患。

在漕河的尽头到处都有许多粮食,不用管这些粮是从哪里来的。

它们是专门为这些漕军准备的,可以花大价钱购买,补充朝廷的损失,免受责罚。

手头紧也无妨,他们会特别贴心的给你送钱,只需签一个高利贷的契约。

当漕军无力偿还时,这些人就会暴力催收,只要是你押运的漕粮,直接抢走,就算官府也管不着。

因为爷背后有贵人撑腰,且越发的肆无忌惮!

不用说普通漕军了,就算百户也有被逼的上吊而死,甚至指挥使都被吓得遁入空门。

然后有些商人就可以从上到下的控制漕船,从而运输一些违禁品,诸如阉猪、牛皮、猪鬓、谷物、豆子、生铁。

贺今朝听着听着,便觉得这里面怎么有晋商的事呢?

漕运是大明京师的命脉,说什么也不为过,平均每年要向京师运输四百万石左右的粮食。

当然这些只是官面上记载的粮食,至于夹带的私货,全都不在纸面上。

“我看你们军纪挺松弛的。”

贺今朝瞧着下面懒洋洋的漕军,马重僖抽了口旱烟却是道:

“总爷有所不知,只要是北上的船只,为了防止漕船耽误,漕运都御史都不许上船检查,所有船都不能停靠等待。

当然了都御史大人、理邢主事,兵备道有权在途中上船盘诘一番。”

贺今朝又放下心来,接受的盘查少一些,隐藏真正身份就多了一些保障。

“嗯?”贺今朝随即瞥了一眼:“船上为何会有孩子?”

一个极为瘦弱的孩子,干干巴巴的。

“好叫总爷知晓,那是我儿子。”马重僖敲了敲烟袋锅子,让他赶紧回去睡觉。

“我们一家子都住在船上。”

“许多人都这样吗?”

“嗯,家里田地早就没了,成了贵人的了。”

贺今朝挥了挥手,叫牛有才给他儿子一个驴肉火烧,别全都自己吃了。

“多谢总爷。”

马重僖不曾想眼前这个年轻的总兵,竟然会主动赏赐他儿子食物。

贺今朝则是摆摆手,帮是帮不过来的,眼前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你沿着运河行进,外面情况如何?”

马重僖看着岸边忙碌的人道:“南方沿河的人,日子大多都好很多,无论是景色还是趣闻。

北方百姓多贫瘠,山东也闹了旱灾。

临清的河水下降的很快,要是照这样下去,再过几年,临清定是不能过船了。”

“我记得临清有运河又有钞关,富庶的很啊!”

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说的便是临清关。

“总爷说的不错,富庶是富庶,但是没有河水,船不能行,也就不在富庶了。”

贺今朝便不再多言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已经上船。

众人开始相互招呼,发出号令,准备划船启航了。

“开!”

头船一声大喝,便率先往前滑行,顺流而下,奔着天津卫这个目的地而去。

贺今朝扶着船帮,感受着船只的行动。

漕军的号子声在船上响起,此时倒是不需要岸边一帮人拉着船只行进。

“总爷,可站稳了。”

马重僖急忙提醒了一声,因为他看见总爷的护卫,那个壮如牛的人,一下子就坐在了甲板上。

马重僖儿子瞧着给自己吃驴肉火烧的壮汉跌倒在地,忍不住笑出声来。

真奇怪,他这么大的块头,为何会跌倒?

像自己这般小,在船上这么多年,都没事。

贺今朝看着牛有才被晃倒了,忍不住大笑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第0481章 大明总爷郑芝龙

三百艘漕船看样子很多。

但随着船队进入青县流域,汇入大运河之后,便显得一点也不多。

大运河上,从南到北双向行驶,一艘接着一艘。

好不壮观。

一点也看不出来王朝末世的样子。

漕军将近十三万人,官船上万艘,随着吏治的破坏,私人船只,挂着漕船的旗帜,数不胜数。

然后他们便被要求让路。

贺今朝瞧着六艘大船,雕龙画栋的,全船都装饰起来,好不华丽。

尤其是比他们这些马船还要宽大,料还多。

“这是做什么的?”

听到贺今朝询问,马重僖叹了口气:“总爷,这是宫里那些太监采买丝织,专门给皇上做龙袍的。

这些太监敲诈勒索,采买是不可能采买的,给运输的钱也是不可能给的,甚至生丝已经放到朝廷的仓库里,他们还会要求地方供给。

再加上运输生丝较轻,他们多是用船舱或者货舱携带私货,亦或者出租。

至于我们让路那是必须的,皇上的衣服享有的权力比丝织品还要大,是绝不能同普通货物放在一起。”

贺今朝忍不住发笑,崇祯一直自诩为节俭。

他就不知道那帮太监们疯狂的帮他花钱,且中饱私囊吗?

规矩都是给贫民百姓指定的,有大批特权的人,全都在践踏规矩。

大明不亡,当真是没道理。

马重僖不知道眼前这位年轻的总爷在笑什么?

纵然他是保定府的总爷,可如此年轻,就能当上总兵,不可能不会对大运河的事情,一点都不清楚啊!

跑船的人,没有不希望这帮狗太监立马沉船死了的。

马重僖随即想了想,大人物的想法,自是与他们这种在河上讨饭吃的穷鬼不一样。

待到太监们的船过去之后,贺今朝瞧着往南行的船,一艘船有四五十名纤夫在拉船朔流而上。

此时贺今朝等人船行的有多快,那些纤夫拉的就有多慢。

“那些人也是你们的人嘛?”

听着贺今朝的询问,马重僖连忙摇头道:

“这些纤夫多数是地方官老爷们强迫征召来的,也不管他们是不是在种田。

以前每艘船有十个往上的驿卒来掌船,底下全都是驿卒来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