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345章

作者:秋来2

“你说的是真的?”

“小人如何敢诓骗大人,那伙叛军上来就杀人,整条街道全都是尸体,要不是小人机敏,仗着地形熟,指定也得被杀了。”

郑宗周倒吸一口凉气,他当即也顾不得什么养气之说,大声命令,叫三卫千户全都整训兵马,严防死守天津城,避免被叛军所袭击。

至于前去救援?

想都不要想,纵然大家有那么一丁点的交情,郑宗周也不会召集全天津的兵力,去平定叛乱。

前往京城求援才是最重要的!

万一这些叛军狠了心想要攻破天津进行劫掠,后果不堪设想。

天津巡抚郑宗周觉得自己已经年老,再过一二年就得退休,没必要再惹事。

以后要回山西老家,故而其中有晋商当做说客,送了许多田地以及奇珍异宝,他对林掌柜等人行事,皆是不闻不问。

现在他们死了也就死了!

郑宗周急忙写了一封求救信,赶快送往京城。

天津到北京不过一百五十里,快马加鞭须臾就能赶到。

第0486章 崇祯九九七

当天夜里。

崇祯还在批阅奏折。

如果一个皇帝喜欢批阅奏折,那他的奏折将会永远都批阅不完!

底下的臣子有的是法子,让你沉迷于奏折,而脱不开身想别的。

三边总督杨鹤的儿子杨嗣昌,整饬山海关内监军兵备道。

杨鹤因为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任上招抚流寇神一魁失败,被崇祯下狱论死,杨嗣昌闻讯后三次上疏请求辞职,以代父罪。

结果崇祯帝免了杨鹤的死罪,而改戍江西袁州,然而却没有让杨嗣昌辞职,还多次温言抚慰,激励他尽职任事。

杨嗣昌的表现,崇祯还是看在眼里的。

其实崇祯也是看了杨嗣昌给他爹的辩解在理,加上朝中没有一人给杨鹤求情,着实是让崇祯心寒。

无论如何杨鹤还是做出点贡献来的。

杨嗣昌解释他爹未任以前,贼寇已经蔓延猖獗。

可是沿边四抚五镇未有他故、犹可弹压撑持。

不幸臣父受事,延、甘、陕抚连换八人,勤王五帅并发,精锐尽付东行。

缓急无一可恃,而贼党始横。

庆阳之围,杜文焕、贺虎臣方溃保安,谁与剿贼?

臣父提卒三百,抚定神一魁数万众而散遣之,非得已也。

至于贺今朝与洪承畴二人,杨嗣昌丝毫没提,提了反而会让崇祯更加恼火。

崇祯站起身来,锤锤发酸的腰,他叹了口气,底下的臣子没有一个能让他省心的。

还有那杨鹤不是说就快到京师了,这都半个月时间,为何还没有露面?

朕已经饶他不死了!

“报。”

宫殿的门被打开,有人进来跪伏在地。

崇祯往下走了两步:“何事?”

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急忙抬起头报:

“陛下,我锦衣卫已经查明,罪臣杨鹤暗中送信,我锦衣卫乔装打扮失败。

杨鹤被锤匪贺今朝所救,现他被安置在太原城,为锤匪贺今朝座上宾。”

听到这个消息,崇祯一时间难以相信!

如何能发生这种事情呢?

杨鹤暗中通知锤匪贺今朝,直接把他给营救了?

“当真?”

吴孟明趴在地上,低头道:“回陛下的话,此事千真万确,否则我锦衣卫如何能够被锤匪发现?

那杨鹤若是真的没有与锤匪勾结,得知自己是死罪后,如何能够被贺今朝奉为座上宾。”

啪。

崇祯一下子就把桌子上的奏折全都滑落在地,自从他登基以后。

尚书、督臣(督师、总督)、抚臣(巡抚)全都杀过。

这个杨鹤竟然真的勾结锤匪,朕没来也没想杀了他,只是试探一二,就做出如选择。

杨鹤此举让崇祯如何不恨!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崇祯胸口起伏不定:“传朕旨意,锦衣卫必须铲除国贼,拿了杨鹤的脑袋来见朕。”

“是。”

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领了旨意,便回去,无论如何都得砍了杨鹤的脑袋。

崇祯无力的坐在椅子上,他万万没想到,杨鹤竟然玩养虎为患的戏码。

这下子朕治他罪,让他死,他反倒是不演了!

崇祯还是相信锦衣卫的,这些人都是忠于他,而且他也想要暗中行驶永乐先祖的手段,培养锦衣卫。

自是有太监开始帮他收拾散乱的奏折。

就在他胡思乱想当中,又是一封急报,本来宫门都落锁了,结果说是军情,也没有人敢耽搁。

否则第二天皇帝知道,必定会砍了这些人的脑袋。

“启奏陛下,大直沽码头发生叛乱。”

太监当即就送上天津巡抚郑宗周写来的求援信。

崇祯听到消息后,先是一愣,紧接着让人把信拆开,他仔细观看。

由保定府总兵梁甫数千天雄军,在大直沽码头大肆砍杀本地商贾百姓。

叛军劫掠财富,分发钱粮,喊着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运河天下反的口号。

他们组成一股数万人的叛军,直扑天津城而来,望陛下速派援军,臣必定誓死守卫天津。”

京畿之地,有叛乱?

还是卢象升手底下的天雄军!

这些人不在广平府剿匪,如何能远隔千里跑到天津码头去了?

卢象升前两日还奏报大捷,已经围困平乡县的贼寇紫金梁,动弹不得。

崇祯紧紧皱着眉头,对于卢象升他还是很看重的,否则如何能将三府的练兵全都交给他。

“保定总部梁甫,朕听过他的名字。”崇祯自问自答,然后叫旁殿值守的阁臣温体仁。

温体仁自从当上次辅后,就开始表面与周延儒同心秉政,让周延儒放心大胆的去搞其他东林党。

他则是在暗中培植势力,山东籍兵部尚书王洽为己巳之变负责而死,出自周延儒的主张。

温体仁趁机笼络山东籍官员,江西籍官员也被他笼络,都称赞温体仁而贬低周延儒。

吴孟明能当上锦衣卫指挥使还是靠着温体仁,差遣山东籍官员弹劾上一任锦衣卫指挥使张道濬“通赂窃权”。

吴孟明正在偏殿与温体仁说杨鹤的事情,还没有发表什么意见,就听到皇上召见他。

温体仁心里有了底,稍微一想就知道是杨鹤的事。

等他行礼之后,便听崇祯问道:“大直沽有乱军叛乱,天津巡抚郑宗周求援,你看看该如何做?”

温体仁先是一惊,没成想又出事了,那杨鹤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他看着郑宗周写的信。

数万叛军?

不过是一帮子民夫、漕军、纤夫组成的军队,这些人声势浩大,平日里屁的战斗力都没有,全都是奴隶的待遇。

吃都吃不饱,如何能拿得起刀剑来厮杀?

至于保定府总兵梁甫,这个人就是个纯废物,能有个什么手段。

况且靠着运河的吃饭的人,不定有多少人呢!

万一这背后涉及谁在暗中授意梁浦搞事情,这都是说不定的事情。

温体仁不知道皇帝知不知道运河的事,但是这种事谁提出来谁就得死。

但他稍微可以肯定,皇帝大概率是不知道这里面的猫腻的。

“陛下,臣认为,差遣镇守遵化总兵邓玘以及看守皇陵的总兵尤世威,足可以平定这些叛军。”

崇祯点点头,开口询问道:“此二人手下都有多少兵将?”

温体仁稍微想了想:“邓玘麾下有六千勤王兵,尤世威手中有五千人马。”

“好,立即写旨意,并且询问卢象升,到底发生了何事?”

“是。”

第0487章 北直隶

北直隶地区衣山带海,有金汤之固,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

统辖顺天(治大兴、宛平)、保定、河间、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永平八府,以及延庆、保安二直隶州。

辖区为当即北京天津全市以及河北大部分地区,山东、河南部分地区。

北直隶畿甸重地,根本之系。

但天子脚下,北直隶百姓确是最穷困的。

朝廷对他们所征的赋税比南方稍微宽松,也是因为北直隶土地贫瘠,农业产量低。

最为重要的是北直隶地处京畿,道路多是交通要道,期间外夷朝贡,络绎不绝,徭役繁多,接递夫驿、砍柴、养马、京班皂吏、水马二战等徭役最为繁剧。

让百姓困苦的直接原因便是皇室勋贵占庄田,各级官员明知道百姓没有田地产业了,依旧科派诸项赋役,致使本地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

北直隶之所以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还是明廷重中央轻视地方的政策。

中央不断争夺地方财税,使得地方没有财权。

北直隶属于京畿,中央对于其财赋的掠夺尤甚于其他区。

既要充分利用北直隶地区的人力财力来满足京师的需要,又不能使北直隶归于一人统辖,以免造成对中央的威胁。

北直隶地区,本就是经济不发达,又遭受了严重的剥削和掠夺,可谓是雪上加霜。

从根本上扭转明廷重视中央,轻视地方的思想,大抵是不可能的,因为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难题!

崇祯得知顺德、广平、大名三府有贼寇入侵,就急的不行。

如今又听闻近在咫尺的天津卫有叛乱,越发的感到烦躁。

天津卫有兵备驻扎,此地近京,赋税极重,劳役极多,多是盐碱地,百姓贫苦。

可就算是盐碱地,也大多都被勋贵也占了。

常有水患,百姓多伦为盗贼,轻生死,难以治理。

都这样了,还没有造反,完全都是靠着这条河能够吃饭,甚至当海盗的也有。

码头上灯火通明,发放钱粮的动作还在继续,附近听闻的百姓,也都争相过来领取钱粮。

如此好事,百年不遇!

他们不在意自己的生死,反正好吃好喝是一天,冻饿而死也是一天。

好死不如赖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