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366章

作者:秋来2

他除了批阅奏折之外,也会抱着账本、拿着算盘对账。

如同审计一样,给各部门各地区的官员算细账。

但他这个账房先生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一旦算出毛病就会凶相毕露。

有关部门根据皇帝的意旨议定:各省巡抚、巡按要负责对所属府、州、县的税收情况严格审核。

知府完不成应缴钱粮的不能提升司官、道员,推官。

知县完不成应缴钱粮的不能参加考选升迁,而且都要根据情况降级罚俸。

几番清核之后,拖欠赋税严重地方官,被罚俸累计几十年,降级达八十多级。

就是做上几辈子官,每年都连升三级,也抵不上所罚之俸,所降之级。

尽管崇祯如此严查贪腐之事,可他也没有收到钱。

钱到哪里去了?

钱不会消失,只会从一个人的手里转移到另外一个人的手里。

崇祯严厉催科的结果,让户部的办事人员翘起尾巴来了。

地方官员到京上奏钱粮,都先备厚礼贿赂户部书吏,只要贿金够了,书吏们自有办法在账面上把该地的税收结清。

如果不送礼,就是已经结清的地方,也可能变成没有完成税收计划。

因此京中有一句传言,叫作“未去朝天子,先来谒书手”。

因为崇祯在皇城里仔细核对的账本,全都出自这帮书吏之手。

原始数据就是错的,他纵然核对一百年,也核对不出来真实的结果。

官被管起来,吏全都抖起来了!

因为在大明不但官员贪污受贿,凡属宦官、师爷乃至门房、皁吏。

只要职位同国家权力连上点边的,没有一个不贪污不受贿。

崇祯喜欢罢免高官,这些高官一旦进入诏狱,监狱是要收入门费的。

过一道门就交一道门的钱,要不然狱卒就不放你进监狱,别以为没有整治你的手段。

就算是在崇祯眼前,御史们到会极门投送奏本,守门太监也要按例收取三钱银子的手续费,没有钱就拒绝接收。

有的是法子,让皇帝看不见你的奏折。

反正皇帝每天批阅奏折批的老眼昏花,他能不能记住还是一回事呢。

天子门前尚且如此,大明风气可知。

有钱是大爷,没钱你就是个屁!

崇祯如此严厉的执政,不仅没有复制成功明太祖朱元璋的手段。

反倒还促成了底下大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躺平状态。

官员们面对重罚,不仅不振作起来,反倒觉醒了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真正躺平的法子。

大家对于来了公文就批“照行”,绝不多置一言,爱咋咋,只希望能够平安活到任期满了,回家享福去。

崇祯对于大明官员的贪污贿赂深恶痛绝,但好像一直也没有弄明白造成这种无官不贪局面的内在原因。

他总是想利用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强硬的手腕来扭转这种贪污成风的局势。

至于用大明的监察系统监察官员,属实是贪官监察贪官,给钱我就帮你平事。

但现在崇祯还没有重新大规模启用,锦衣卫和东厂这套特务系统。

他听说了百万石粮草不曾下发,心中更是恼怒。

他心中已然决断要悄悄让这两个部门侦办,准备给贪官污吏来一记狠得!

崇祯认为,要不是这些贪官,陕西乱贼如何能够发展壮大?

这些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好榜样”,不杀不足以平息他的愤怒。

可是大明风气如此,东厂和锦衣卫也不是什么好鸟。

东厂和锦衣卫从主官到吏卒爪牙这个系统也腐败的很。

他们不但受贿索贿,还常常有意制造冤案,趁机勒索。

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缓于害人,而急于得贿。

每缉获到州县官员送到京城的礼单,就故意把收受双方的名字洩露给当事人,然后挨家索贿,直到满意了才罢手。

然后这个法子被东厂拿过来:照般!

可以想象,那些被揪出来的贪官污吏虽然大部分都是罪有应得,却只是贪官群体中极个别的倒霉鬼。

真正神通广大的贪官们是很难受到惩治的。

在崇祯严厉惩贪政策中得到好处的,反而是贪鄙成性的厂卫特务组织。

钱不会凭空消失,只是转移到了别人手里,唯独不会转移到崇祯手里。

此时此刻,崇祯对于朝臣极为失望。

他现在最失望的便是辽东、山陕、以及最新河南爆发出来的民乱。

而在这几个方面,朝臣们不但不能为他分忧解难,还常常对他有意欺瞒,让他连基本情况都摸不清楚。

崇祯再次下定决心要重用太监,至于先前禁止征召民间私自阉割进宫当太监的事,先往后放一放,就当没说过这话。

然后他瞥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曹化淳。

纵然他此番差事没有干好,可终究是家奴,是自己人,不会像朝臣那样蒙骗自己。

特别是陕西的情况必须要查清楚,就不能信任这帮朝臣!

他们合起伙来,欺瞒朕如此之久。

要不是这伙乱贼杀进皇宫来,他们是不是要欺瞒朕一辈子?

崇祯甚至认为反贼赵勇刚说的是对的,朝堂之上,全都是一帮虫豸。

有他们在,如何能治理好大明?

第0516章 秦人凶悍,不可挡也

宫殿之内,伴随着崇祯的沉默,没有人能猜透他此时心里在想着什么。

毕竟皇帝容易暴躁。

但真正原因,他们不知道这是加班加多人的,情绪会无限被放大的缘故。

他不开口,没有人敢开口。

兵部右侍郎傅宗龙一路快走,从进入天街之后,瞧着眼前肉泥的惨像,即使他平定黔乱,也不曾见过这般惨烈的景象。

难不成这伙贼寇,真是来天街踏尽公卿的?

等傅宗龙跨过金水桥,瞧着承天门上的箭矢,心中更是惊骇。

这伙贼寇猖狂至极,竟然胆敢箭射皇城南大门!

此举无疑是在践踏大明皇权。

若是传出去,连一波贼寇都能这样,天底下还有人敬畏大明皇权吗?

赋税更加收不上来,辽东的女真鞑子,说不定会悍然生事。

傅宗龙脸色难堪,他踏进南大门,看见周遭士卒正在搬运到底的死尸,以及一旁伤者的哀嚎。

此番损失倒是不大。

傅宗龙疾行,待他进入午门之后,广场之上,到处都是碎肉,血色,涓涓细流流进了金水河里,那本是流雨水的口子。

“惨烈。”

等他进入宫殿之后,拜见皇帝。

崇祯在心中敲定主意后,收起思绪,随即询问:

“傅爱卿,你可看见了?”

“臣看见了。”

“我大明皇城,是他们这帮贼寇想来便来,想走便走的地方?”

傅宗龙总督蓟门、辽东、保定军务。

但是皇城的事,他也不言语,更何况文官对于宦官天然就没有好感。

此时京营全都掌握在宦官手中,纵然是心腹头领,也全都是宦官的亲戚。

傅宗龙即使被皇帝召见,也不会此时出头。

“陛下,臣定然调动军队,围追堵截这伙乱贼。”

曹化淳急忙往回找补了一句。

“连京营都拦不住他们,你想从哪里调兵?”

曹化淳一下子就沉默,诺诺不言。

连御马监的勇士营都不能拦住这伙人,京营其余部更是烂泥扶不上墙。

崇祯很愤怒,因为他发现自己说的话是真的!

这伙贼寇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根本就没有人拦得住。

这才是最操蛋的地方!

这一次轻而易举的来了,那下一次呢?

“傅爱卿,你有何法子?”

“陛下,当今之计,只能调集兵马聚拢,这伙贼人及大可能会返回平乡县,与其余贼寇相互汇聚。”

傅宗龙不愧是平定黔乱的进士,分析的一套一条的。

他指着顺天府的地图道:“陛下,这伙贼寇冒充官军混入京城的,我皇城遇袭的事情还没有传遍四方。

臣私以为,他必然会继续冒充官军回去,出宛平,走良乡、房山、涿州,进入保定府,最终与大股贼寇会和。

亦或者走紫荆关,直接跑回山西。”

听着傅宗龙的分析,崇祯忍不住点头,这便是在基层当过县令,又亲身经历过战事的人,才是他的好帮手。

“陛下,我等理应立即派出轻骑,往房山兴州中屯卫通报,让他们缠住这伙假冒官军的贼寇,涿州三卫守住涿州各河岸,茂山卫监视拒马河,全力戒备。

同时命令京师北方的定边卫,神武中卫,营州左屯卫迅速南下,追击这伙贼寇。”

崇祯频频点头,京师附近的防卫重心都在东北方。

一是以滦河流域为中心的东部地区。

如永平府迁安、卢龙等地,该地区北部边界为长城东段各关口,以南即是广阔的滦河平原,城镇较多。

二是以蓟镇总兵驻地三屯营为核心的中部地区。

该地区四周多山,地势相对险要,主要防范来自青山口、喜峰口、潘家口等关口的敌军。

三是以古北口为核心的西部地区。

古北口地区境内城镇较少,且离燕山山脉过远而不适合长途奔袭,因而受到的攻击相对较弱。

然而正是这些条件又使得古北口一旦被攻陷外敌就可长驱直入京师,后果相当严重,“庚戌之变”就是实证。

“速速传令。”

崇祯话音刚落,便有人飞快的出去,写调令,请他来盖章。

傅宗龙说完之后还觉得不保险:“陛下,理应让邓玘通过三角淀转进保定府,这伙贼寇前往山东的必然是佯军,吸引视线用的。”

“不错。”崇祯看着地图:“如此说来,那些前往山东的高贼,只是他在天津收拢的溃军,也要把尤世威调回来围剿真正的贼寇。”

对于崇祯的命令,傅宗龙并没有反对,总之大直沽码头货物损失最严重的,怕是皇亲国戚以及勋贵太监们。

现在陛下不让尤世威追击,倒也说不出什么来。

这伙人赚钱赚习惯了,他们的理念不赚钱,便是赔钱。

崇祯的命令很快就下达四方,就在这个时间点,他接到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