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408章

作者:秋来2

臣便派人出塞探听兀良哈等部落,率领副总兵陈国威,参将王鹏、张世显、游击将军陈国威,守备张质权(英国公之子)、徐迎驻(武定侯之子)……勋贵之子等等从黄崖口出塞。”

(这些都是卖的人头,报功得带上,花了钱的)

众多内阁皆是没言语,这种买人头给自己儿子贴金的事,属实是勋贵们的正常操作了。

咱们现在不上阵提刀子砍人头,可以花钱买啊!

又不是大头兵,能花钱解决的事,用得着拼命吗?

但是崇祯却是静静等待着下文。

“臣率领五百敢战之士,围三缺一,先是夜袭满套儿,亲自杀进城内,杀的兀良哈两大首领之一苏布台狼狈逃窜,待到天亮,合计斩首九百八十人,俘虏一千三十二人。

又故意放跑一些溃兵,让他们去给兀良哈另外一个首领万丹伟征报信。

臣便先率领俘虏渡过潮河,打着林丹汗统一蒙古左翼的旗号,做出要吞并整个兀良哈的举动,引诱万丹伟征联合青城的布尔葛都联合出兵。”

崇祯攥着拳头咬牙道:“布尔葛都!”

就是这个蒙古人带着女真鞑子破蓟镇,进入京师肆虐的。

没有这个带路党,女真人很可能在蓟镇外兜圈子,也找不到破坏的地点,如此就给了的马宁更多的准备时间。

他对不起大明每年给他那么多的赏银,就是一个叛徒。

曹化淳的声音便登时止住。

“继续念。”

“是,陛下。”

第0581章 蓟镇大捷

“他们二人果然中计了,且联合出兵,势要围剿臣与林丹汗。”

“臣便让参将王鹏率领蒙古俘虏兵在小兴州、分水岭、十八盘三战三败,表示不敌,故意引诱他们渡过潮河。

同时臣又做出把满套儿俘虏的牛羊奔着西方的汤河而行,意在沿着汤河回到黄崖口,苏布台不知道给他们二人许诺了什么,开始仅仅追击。”

崇祯攥着的拳头又松了下来有些欣喜,蒙古人上当了!

“臣早就在潮河上游搭上了临时水坝,又在虎石哈留一支疑兵吸引布尔葛都等人的目光。

我蓟镇大部埋伏在太阳山、鸡冠山、骆驼山、马蹄山,通往窄林儿的三岔口之地,最后派遣一支骑兵打着虎墩兔的旗帜,沿着山路撤退,引诱布尔葛都联军追击。”

无论是崇祯还是几个阁臣,皆是摸着胡须点头。

“如此谋划,布尔葛都必败无疑。”周延儒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是极是极。”

曹化淳继续念道:“布尔葛都派兵四千追击,三十余里山路,处处都是埋伏,把追兵截成数段,打的追兵死伤无数。

待到山中伏击开始,臣便命人扒开潮河上游的临时水坝,等到布尔葛都发现不对劲,想要渡河逃跑时,仅剩下万丹伟征带着三骑过了河,其余皆被大水冲走。

于此同时,臣暗自部下的伏兵齐出,城内的守军也杀了出来,前后夹击之下,阵斩贼首布尔葛都以及千夫长等七人,砍杀北虏共计五千二百七十八颗,俘虏无算。”

“好啊!”

崇祯激动的在皇极门内走来走去。

亘古未有之大胜!

万历三大征都没有斩获如此多的人头。

自他继位以来,一直都是坏消息,不曾有过如此大胜。

先前东北夷肆虐京城,然后又有流寇混进皇城大闹一场,还炮轰太庙。

如此耻辱之事,已经有言官谏言让他下罪己诏了,让祖宗受惊。

但是崇祯是何等骄傲的一个人,他才不愿意轻易下罪己诏,向天下臣民承认自己的错误。

堂堂皇帝,能不要面子吗?

现在蓟镇大捷,他不仅可以不用下罪己诏,还能上太庙去祭拜祖宗,大胜啊!

“吴国俊打的好,朕得赏他。”

崇祯兴冲冲的嘶吼着,情绪异常激动,自从登基之后,终于听到一个好消息了。

登基之后,他兢兢业业,压力当真大的很。

“陛下,待到人头送到兵部核查,再做赏赐也不迟。”

“嗯。”

崇祯随即恢复镇定自若神态,微微颔首,无论如何,都得重重赏赐这帮人。

“陛下,还没有念完。”曹化淳又提醒了一句。

崇祯坐回龙椅上,颇为意气风发的道:“继续念。”

“臣从蒙古俘虏那里探听,东北夷已经从大凌河派了援军来增援北虏,目前多少不清楚,臣会继续追击北虏,做出进犯喀喇沁、科尔沁的动作,同时严密监视辽东方向,以望能够策应辽东战事。”

“好,好啊!”崇祯重重的拍了下桌子:

“吴爱卿能够策应辽东战场,便是给祖大寿减缓了压力,立即把这份捷报送到辽东去,朕记得那皇太极叫来了不少蒙古人帮他。

这下子朕的总兵一举荡平蒙古人的老巢,叫他们军心不稳。”

“是。”

内阁自是遵从皇帝的旨意。

况且如此大捷,想必吴国俊也没胆子欺瞒朝堂,尤其是蓟镇距离京城本就不远。

北京城内有了官军的叫嚷,早就议论纷纷了。

英国公张世泽的心情很好,吴国俊这个人可没白培养。

这就给出来了一个大捷,尤其还是先压住消息,想着自己,并且通过他来贩卖名额,他儿子挂个名,到时候在具体的战事当中,变得稍微勇猛一点,也不是不行。

钱花到位了就可!

北京城内的百姓没有白等,一车车蒙古鞑子的脑袋从北京城外城进来,沿途一直走到内城去。

沿街看热闹的百姓,当真有被吓得嗷嗷吐,以及做噩梦的。

大明好长时间都没有获得过如此强硬的战绩来了。

听说还砍了给女真鞑子带路的蒙古人叫什么布尔葛都台吉的。

这两年一直骂蓟镇、骂关宁军的京城百姓,口径统一,不骂蓟镇官军,就逮住关宁军骂。

这次大捷,崇祯亲自忍着恶臭以及恐怖的嘴脸,开始检查这些蒙古人的脑袋。

兵部的人仔细核查,其中自是有老人妇孺的脑袋,但可以看得出来必定是蒙古鞑子,但更多的是青壮鞑子的脑袋。

那吴国俊定是做了屠灭部落的事情,把他们的脑袋一起砍了。

面对如此行径,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谁让皇帝高兴呢!

这就准备祭告太庙去了。

“回陛下,皆是真鞑子的脑袋。”

兵部尚书熊明遇等人瞧着水里漂浮的人头。

“好,好啊!”

崇祯喜不胜收,吴国俊立下如此大功,必须要重重的赏赐。

加封吴国俊为少保、再赐蟒服一套、五枚金币等,子孙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

这道圣旨一下,吴国俊立马成为了九边总兵最炽手可热的一位。

那上一次有此待遇的还得追溯到戚少保、于少保,以及战死了的李如松。

崇祯三年封了他岳父周奎为嘉定伯之外,他还不曾封过谁充任第一代爵位。

就算孙承宗力挽狂澜也没有封爵,吴国俊没有被封爵实在是情理之中。

崇祯兴冲冲的差人拉着这些蒙古鞑子的人头进了太庙。

上次贺今朝派人炮轰大明祖庙,九个祖庙轰坏了八座,现在又集中在一个房间里进行祭拜。

“列祖列宗再上,不孝儿孙朱由检今日特来告罪。”

崇祯在修复的太庙里开始向祖宗们吐露他继位之后兢兢业业,今日总算是获得了一丝的成果,才好祭告祖宗的在天之灵。

最后希望祖宗们能够保佑他成为大明的中兴之主,让大明延续千代万代。

皇帝在太庙里祭祖。

许多勋贵开始围着英国公前去打探消息了。

谁都想为自家几个不成器的儿子搂点军功。

人也不用去,只需在吴国俊的花名册上填个名字就行。

总之操作空间大的很!

但是需要有人牵线,这事才好做点。

英国公眉开眼笑,捏着胡须与众人小声的言语,看的一旁朱国公眼馋的很。

第0582章 皇帝发饷了

祭告完太庙的崇祯感觉自己神清气爽,有了吴国俊的蓟镇大捷,他又觉得他行了,重新站起来啦!

如此雄兵良将在,何愁不能平定天下?

蓟镇大捷着实是过于提气,兴许后面还能有好消息传来呢。

大凌河战事陷入被动当中,大家都是考虑近水救近火,不曾想过大迂回战略,从蒙古人后路去支援大凌河的战事。

现在吴国俊这个国之良柱做到了。

整个朝廷都变得喜气洋洋,打胜仗谁不开心啊?

当然是户部不开心呐!

他们这次不仅得出赏银,还得把蓟镇官军的军饷给补足了!

朝廷应对辽饷就已经很困难了,在给蓟镇军饷,钱从哪里出来?

奈何此番大胜,如何能不奖赏?

否则会让将士们寒心的。

上一次梁廷栋说要增辽饷,户部尚书毕自严就上书十条来反驳,现在小民活着都困难,增辽饷只会让小民们加入叛乱当中。

但是崇祯已经打定主意要增辽饷,对于毕自严的谏言不加理会,最后把梁廷栋抛出来背锅,让他休息几年再重用。

面对崇祯的一百万两的要求,毕自严可是挠秃了脑袋,东拼西凑从户部掏出来了三十万两银子,这还是不曾下发的辽饷。

如果大凌河要是战败或者死伤惨重,那就省下了一大笔军费,至于抚恤还得再等一等。

崇祯自是不满意,让毕自严好好搞钱,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当真是找不出来钱了,大运河被阻塞,辽饷还没有悉数送来呢。

各地所欠的赋税可不是小数目,大运河再被阻塞,那就更有理由不押运了。

“户部当真只有三十万两?”

“陛下,户部也没钱了。”

崇祯脸色很是不好看,当即说道:“得凑钱,不能让有功将士寒心!”

内阁阁老们皆是开始装死。

反正朝廷没钱,可是皇帝有钱啊!

宫里太监们一个月的花费就有五十万两,谁要说皇帝没钱,谁都不能够相信?

当年魏忠贤掌权的时候,底下阉党一人一天就能收受贿赂一万两。

大家都有钱,就是朝廷没有钱!

英国公起身道:“陛下,我大明许久不曾打下过这般大捷,臣愿意捐三千两银子,赏赐给蓟镇的将士,望他们能够再接再厉!”

这下子里子面子他都得要,谁让他儿子也在蓟镇效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