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530章

作者:秋来2

姜襄随着贺今朝指着地图询问:“回大帅,我分兵一千在此扼守。”

“嗯。”贺今朝应了一声:“我已然决定要与德类格速战速决,然后出边墙前往草原。”

“大帅为何该主意了?”

贺今朝嘿嘿笑了两声:“我在草原上快要抓住一条大鱼了,轮不得我拖延呐。”

姜襄眨了眨眼睛,草原?

归化城!

“大帅,难不成是后金大贝勒代善?”姜襄忍不住大叫一声。

不管是宰了,还是杀了代善,那可真是不敢想崇祯能高兴成什么样子。

姜襄觉得自己这个爵位有可能稳了。

“大帅。”

贺今朝却并不打算让崇祯把爵位给姜襄:“你且先好好随我作战,届时少不了你的好处。”

“是。”姜襄颇为兴奋的颔首。

硕托身边只剩下两个忠心的包衣奴才,跟着他在茫茫草原上逃跑。

总之归化城是回不去了。

他坐在草地上,接过奴才给他烤好的兔子肉,心中懊悔也有,痛快也好。

至少他受够了他亲爹代善的仇视与虐待。

硕托的亲哥岳托是皇太极的心腹,代善也会看在皇太极的面子上,不为难他。

三弟萨哈廉可是被代善作为接班人培养的,正红旗指定是他的,跟硕托没有丝毫关系。

硕托很明白自己的处境,继承他爹代善的爵位,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可能。

再加上自己比不过大哥,也比不过三弟,着实是一点重视都没有。

上次因为叔父阿敏被革去贝勒的职位,此番给了他爹一刀回去。

要么是痛快的死,要么是像阿敏一样被囚禁折磨致死。

总之,都没个好活。

硕托想要去投靠大明?

但他随即摇摇头。

前几年他跟着皇太极都打去大明京师,入侵数月,蹂躏禾苗,杀人银乐,抢掠财富,那都是千辆车一次的往沈阳运回去。

大明官军根本就没法阻止。

先前背叛大金的叛将刘兴治在永平被他给宰了。

所以投降大明,今后的下场指定是刘兴治的下场,同样没个好果子吃!

硕托思来想去,甚至想要去投靠林丹汗,毕竟女真和蒙古的习俗相近。

林丹汗是个废物,需要自己这种得力干将去为他筹谋。

不过一想林丹汗连敢和大金对抗的勇气都没有,听到风声就逃跑,就算自己给他整训兵马,最后也只能落得老死于青海之地。

如何能杀回辽东,要代善那个老东西好看?

周遭的势力,那就只剩下锤匪贺今朝一人了!

毕竟他杀了自己的叔父莽古尔泰,尽管是因为莽古尔泰大意,但通过那些战败被俘的后金军士卒反馈,贺今朝也是个狠人。

把他们全都砍成残废送了回去,让皇太极气得咬牙启齿,只能吞下这些苦果,好好赡养他们。

此番皇太极临时更改作战目标,就是为了对付他贺今朝的!

“主子,我们接下来要往哪个方向去?”

听着奴才的询问,硕托恶狠狠的咬下一块兔子肉:

“咱们往山西锤匪那里靠近。”

第0784章 皇太极的计划

皇太极领兵如入无人之境,此时已经与阿济格等人会和在宣府城外。

两黄、两白顺利会和之后,皇太极开始给宣大总督张宗衡说议和的事情。

得到的答复是张宗衡断然拒绝,有本事就来攻城,他死了,也绝不可能议和。

皇太极对于这些大明文官全身上下,就剩下嘴硬的事,极为鄙视又无奈。

他自从破边墙进入宣府后,分兵攻克保安州。

知州阎生斗调集小吏以及百姓拒守,能有什么战斗力?

待到城破被抓,皇太极亲自解开他的绳索,劝说他投降,奈何阎生斗啐了他一脸。

最后皇太极大怒,说不降就砍了他脑袋。

结果知州硬生生说砍了我也不投降!

被阿巴亥下令砍成两段,把下半身扔下城墙,硬生生让一帮人看着知州上半身挺了许久才死。

知县姜禀采募兵坚守,阿济格、阿巴泰、扬古利亲自上阵,从城垣倾塌处攻击,正黄旗先登,攻克一段城墙。

紧接着城池被四旗攻破,知县上吊自杀,全家殉死。

皇太极可谓是连战连胜,所到之处,根本就不敢有明军出来作战,唯一让他感到惋惜的是。

大金礼部承政巴都礼在攻打王家庄时,竟然被大明的村民射杀而亡。

没有死在大明善战的士卒手里,反倒死在一个小地主的护卫手中,着实是死的憋屈。

做到了大明官军费尽心思想要搏杀后金高官而不得,却被一个乡野村民给做到了。

毕竟皇太极培养一个精通儒学的礼部官员,实在是太难。

属实是阴沟里翻船,皇太极下令屠了王家庄,鸡犬不留,最后一把火烧了,为他陪葬。

然后严厉诸将勿要跟巴都礼学习,因为一些小村落就死在那里,已然成了大金的反面例子。

宣大总督张宗衡全身披甲,站在城墙望着下面的后金士卒。

还有更远处密密麻麻的百姓,看样子全都是被他们掳来的。

对于那些被掳掠的百姓,他只能干看着着急,根本就没法子解救。

或者说是没有那个实力,可以出城野战去。

皇太极说议和的话,张宗衡一个字都不相信。

黄鼠狼给鸡拜年,他能有什么好心眼?

想要本官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我战死也不会签的!

大不了就是鱼死网破,临死前我也得崩掉你一颗门牙。

在外野战我打不过你,狗鞑子,你胆敢攻城一个试试?

皇太极对于大明的许多文官都感到无奈,这些人没啥本事抵抗他,兵败被俘被杀的不在少数。

但是让他们投降,如今简直是一百个人里也挑不出来七个八个人,几乎全都求速死。

反倒一些秀才、举人没有官职之类的,对于投降之事,没有那么大的抵触。

皇太极则是给张宗衡写回信,轻蔑的道大明文臣武将虚诳无能,开始向张宗衡叫战。

听闻宁远总兵姜襄与山海关总兵尤世威,领军两万前来支援你。

我可以等你们集结各路援军,出城会战,以决胜负。

皇太极甚至觉得不过瘾,又给张宗衡追写了一封信,叫嚣让你们大明一步。

你们出兵一万,我只用一千人对战,你们若是只出一千人,那我就只派遣一百人对战,敢不敢应战?

明军自是无人胆敢应答。

张宗衡为了鼓舞士气,则是回骂叫他有本事就来攻城,说这些大话算什么本事?

皇太极倒是不着急攻城,他的主要目标是宁远、山海关总兵,依旧是围点打援。

吴襄这个老手下败将了,听闻因为大凌河战败被革职关进诏狱,这么快就放他出来,且官复原职了?

听闻尤世禄原来是宣大总督,也是被革职,又被起复的!

崇祯手里根本就没有几个可用的大将,被革职、被下诏狱也不用怕,过阵子就会起复你。

宣府镇这座城,皇太极是不准强攻的,表面攻势没有,那就只好打他们援军的野战。

其实皇太极最希望来援的是蓟镇总兵吴国俊,只要他敢来支援,必须要不顾一切的搞死他,狠狠的打崇祯的脸。

堂堂大明帝国的皇帝,竟然被手底下欺瞒到这种地步,还给吴国俊封了爵位的事,让皇太极更加鄙视。

他入主中原,杀进北京城的决心就更多了。

就算皇帝被蒙蔽,手底下的大臣们就没有一个站出来揭发检举的?

蓟镇总兵吴国俊就是靠着大明反贼贺今朝,才坐稳伯爷的位置的。

皇太极都觉得这种不可思议的事,两年都没有被人发现,实在是不可思议。

代善的人给皇太极送来消息,说是大军占据了归化城,才俘虏了近千人的规模,林丹汗已经渡过黄河跑到青海去了。

因为蒙古人的拼死阻击,他手里一个月的军粮全都用完了,还额外花费了十一天才赶到归化城,粮食已经严重不足。

现在询问是否继续追击林丹汗,要么就返回沈阳,要么就快速行军到大同,与德格类相聚。

皇太极听完代善信使说的消息,挥手让他们下去休息,对于代善的言论很是不喜欢。

纵然没有粮草,手里有刀,胯下有马,难不成还能饿着?

不管是去追击林丹汗,还是前往大同劫掠明军也好,都不该提出回老家这件事。

若是什么事都没干,就返回沈阳,那何苦费如此大的精力,行军两千多里作战呢?

况且皇太极在这里连战连胜,眼瞅着就要收割夏粮,撤军干什么?

宣府、大同两地的粮食到手之后,就有足够的资本可以跟山西的锤匪贺今朝碰一碰。

如果那三边总督洪承畴得知消息后,没有坐山观虎斗,而是渡过黄河来攻打贺今朝,那对于皇太极而言,可就太有利了。

皇太极当即就亲自写了一封信,叱责了代善一番,竟然被一群最不能打的蒙古人给骚扰了超过十一日才赶到归化城。

要知道四路大军当中,唯有你代善这一路是最轻松的战事,结果竟然耽误了时间,你先反思反思自己是问题,再说其他吧。

皇太极写完之后,便差人把信送往归化城。

至于代善入住归化城当天夜里发生的事,还没有被送到皇太极这里。

皇太极准备击溃明朝的两个援军,在直接前往大同,试着攻破那里,俘虏代王。

最后会和代善与德类格,攻打山西。

第0785章 德格类的惊诧

贝勒德格类本人正在大同城外邀战,先锋已经跑向怀仁县,甚至为了追击明狗跑到了山阴县去。

这几日他分外不爽,本想着拖一拖时间,大同府内所有的夏粮便能够收割。

那每个士卒带上的一把镰刀就可以派的上用场,如此方能获得足够的军粮。

因为他军中的粮食也剩不下多少。

结果全都被明狗给偷偷烧了,德类格当真是心疼的很。

这帮明狗不敢出城打仗,但是对自己人用这种手段,当真是狠辣的一笔。

再过半个月就能收获的粮食,一把火全都给烧干净!

以战养战最害怕的便是敌方坚壁清野。

导致德类格他连抢都没地方抢去!

精锐大军在侧,又能有什么用?

大金士卒没有粮食吃,终究是穿不得重甲,拿不起刀箭的,还打什么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