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575章

作者:秋来2

被释放的流民就有被皇太极给收买了的。

刘宗敏的当今之计,是要组织这些人沿着十里河往后走,然后再分门别类的组织起来。

杨玉休亲自带着一帮干吏赶来,他万万没想到自家主公的威严,竟然强迫后金贼酋皇太极乖乖释放百姓。

虽然这几天的战报,他也都看见了,但亲眼见识以及听说,是两回事,更是两种感官。

随着一个个临时的千人队被组织起来,十人互保,锤匪开始支锅熬粥之后。

这伙从后金鞑子手里逃出来的难民,情绪变得稳定下来。

如此的行径摆明了锤匪不想杀你们,要不然还浪费粮食喂你们做什么?

自是有几个壮年被“昔日老大”鼓动着前去询问,结果被打了一通鞭子绑在柱子上。

不该问的别问。

杨玉休自是知道,该如何料理这帮刁民,待到听话稳定之后。

再掏出主公的诉苦大会,把这些害群之马给揪出来,宰了这帮狗日的,就能获得大批百姓的拥戴。

要不然这些人自是会蹬鼻子上脸,闹出各种各样的事情来。

对于这种恶事,杨玉休这个曾经衙门的小吏,见识的足够多。

至少还有人在第一临时大队顺数下去的巡逻,有发生抢掠他人食物的,立马被捆起来鞭笞。

一人一碗,谁敢坏了规矩,轻则打鞭子,重则砍脑袋。

现在几顿鞭子以及一碗粥下去,大多数人都变得老老实实的。

甚至有妇人开始哭诉,请求锤匪爷爷给她们做主。

杨玉休对于这种伸冤的事情,极为擅长。

百姓有冤自是得帮他们伸张,那就意味着有人会被砍了脑袋,要么就扔弃挖矿。

皇太极倒是希望贺今朝接纳这批百姓后,能够被吸引视线,最好能拖住他的脚步。

如果那些难民能够搞出更多的事情,对他而言,那可就太好了!

第0824章 垄断买卖

皇太极蛊惑的那些狗腿子,在杨玉休的鞭子以及大刀之下,直接打出gg,顺便还给那些被欺辱的百姓伸冤。

不仅杀了鸡,还让绝大多数百姓感到安心。

且大多数百姓对锤匪的印象有些改观。

他们凶是凶了一点,动不动用鞭子说话,杀的也都是恶人。

但至少不像是官军说的那样。

锤匪个个都喜食人肉,锤匪大将喜好人妻,把旁人媳妇都劫掠走。

那锤匪头子贺今朝一个晚上,要睡八个黄花大闺女才肯罢休,然后把女人的心肝挖出来,就酒吃下。

相比于后金鞑子只不过是欺辱你的妻女,并不会杀了她们,大多是留着她们下崽的。

如此残暴的言论,在官军控制之下,锤匪的恶名自是被大力宣扬。

特别是锤匪未曾涉足的地方,宣扬的比这还可怕。

他们要是让治下百姓都知道锤匪这里待遇好,像是个人过的日子,他们还不得蜂拥而至,集体润到山西去?

那他们还如何能过上滋润大老爷的生活?

还怎么逼迫那些百姓当牛做马,子子孙孙供他们奴役?

杨玉休在难民群里稍微那么一走,就晓得大明那些官是怎么做的。

大明延续了二百多年,官府的威信力还没有完全下降,各地的士绅也会配合夸大贼寇的恶行。

百姓大多都是文盲,祖祖辈辈,不是听官府的,就是听乡绅的。

哪有他们发言说话的权力?

在大明官府和士绅看来,尔等屁民也配发声!

等到贺今朝听着杨玉休的汇报,微微颔首,这是不可避免的。

指望着大明官员给锤匪说好话,想都不要想。

至于官军的头头愿意靠近贺今朝,还不是能从他这里得到有利的好处?

没有利益往来,凭什么要从另外一个利益群体,跳到你这里来?

“且先好好整治一番,免得因为迁徙闹出乱子,害群之马该砍了就砍了,正好挑在旗杆上,随着迁徙队伍一同走。”

“是,主公。”杨玉休应了一声:“夏收过两天就要开始了,主公是否要回去主持收麦的仪式?”

“可以,就安排在太原附近,要打也打不起来了。”

皇太极出了大同府想要继续劫掠就挨不着自己的事,那尤世禄与吴襄的人马不是屯驻在那里吗?

他们都劫掠了一遭,还能留给皇太极多少玩意?

最重要的是蒙古左翼那段路,还有娜木钟、兀良哈大公主、苏布台等人准备劫掠,给皇太极的归程填填堵。

“那吴国俊到了哪里?”

“已经到了繁峙县,正在与多尔衮的人马对峙。”

“好,等到多尔衮退了,叫他来太原走一走,割完麦子之后,聊一聊买卖。”

贺今朝吩咐了一句。

多尔衮先是劫掠了繁峙县,其实也没什么可劫掠的。

这两年,许多百姓早就偷摸的翻过五台山,跑到锤匪的地盘去了。

许鼎臣一直都靠着金矿,心思都没有放在屯田上,编练军队想要光复山西。

小冰河气候不光影响锤匪的地盘,他治下的两县,也好不到哪里去。

多尔衮听着汉家百姓,说着金子都被山西巡抚给拉到繁峙县城内。

纵然占据城外的金矿,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掏出来的。

他有心想要攻打繁峙县,但旁边又有虎视眈眈的蓟镇明军。

其中一小股官军是敢于和他对战的,这就麻烦了。

如此一来,多尔衮还没法放心攻打,再加上接连败落,士气不是很高。

多尔衮也有心保存实力,避免损兵折将,攻城这件事就算了,直接做出威胁雁门关的举动,本来此番就算威胁贺今朝回援的。

可没等来贺今朝的回援,就接到了贺今朝派人送来的信件。

多尔衮看着不远处的硕托,背后插着几面传令的小旗帜,不用想指定是锤匪的。

“硕托,你这个大金的叛徒,还敢做出这种事来。”

硕托懒得理会多尔衮的嘴炮,弯弓搭箭,把信封挂在箭矢之上,直接射了出去,打马便走。

他多尔衮有什么资格指责老子?

他经历过我的处境,也敢保证自己不叛逃吗?

虚伪!

老子当年被欺辱的时候,也没见你伸出援手过。

多尔衮见硕托掩面而逃,不敢搭话,愤愤的哼了一声。

自是有包衣奴才给他捡起箭矢,举着箭。

多尔衮接过之后,瞥了一眼信封,迅速打开。

“贺今朝给我写信做什么?”

信里的内容大多没什么营养。

多是听闻蒙古人夸耀你之类的,他这个草原上的天可汗,想要与你结识一二之类的屁话。

对于贺今朝这封莫名其妙的信件,多尔衮觉得有些奇怪。

讲道理,他应该给大汗皇太极写信,而不是给他写信。

至于交朋友之类的话,多尔衮嗤之以鼻。

想他贺今朝先前锤杀莽古尔泰,又接连砍杀大金士卒。

此番出征,直接死在他手里的大金士卒没有一万,也得有八千,更不用说其余受伤没算在内的。

皇太极吃了大亏,见识到了锤匪的凶悍,所以才会有了议和的心思。

“哥,贺今朝给你写信做什么?”

“没安好心呗。”多尔衮看着这封交朋友的信:“估摸是想要挑拨我与大汗之间的关系。”

这种事其实想都不用深想。

敌方势力头领,不给一把手写信交朋友。

反倒给一把手下面的实权人物写信交友,除了挑拨离间之外,他还能有什么动机?

难不成贺今朝听了别人的几句有的没的夸耀,他就真的想给你交朋友?

那也太天真了!

多尔衮自从他娘临死前给他说了一番真相,此后成长了许多,已经是三兄弟当中的智囊人物,一哥一弟负责猛冲作战。

“哼。”多铎冷哼一声:“以我之见,咱们就翻过五台山,冲击山西腹地,搅他个天翻地覆。

贺今朝他麾下多是车营,行动不如咱们快,叫他处处救火去。”

皇太极为了出征,部下全都是善于骑马之辈,擅长厮杀的重步兵不善骑马的都没待。

多铎说的虽然很,但是有道理,不过是到处劫掠山西境内,以战养战。

贺今朝的人马没了车营火炮的掩护,他还能有几分战斗力?

多尔衮沉吟了一会,则是摇摇头,不赞同这个冒险的提议。

贺今朝他此番出征,定然不可能出了全力,就算大汗这次出征也多带辽人,还有许多精锐士卒留着守家。

无论如何,老地盘都不被允许出现差错。

只要己方胆敢翻越五台山,深入山西腹地。

贺今朝定然会放弃追击皇太极,全力围剿他们的两白旗。

既不熟悉地形,又无内应,还无民心,此战除了冒险,如何能取得更大的战果,就为了恶心贺今朝?

到时候两白旗的损失算谁的?

如此逼迫皇太极,以下逼上,把他卷入无意义的战事当中,又不经请示,回了辽东,轻则被罚牛录,重就等着走阿敏的旧路吧。

“我等目前还是要听大汗的命令。”多尔衮收起信件,笑了笑:“虚与委蛇之事,我也会。”

他决定给贺今朝回封信,反正就是你骗骗我,我骗骗你,谁都别想占便宜。

虚伪的事情为什么总会有人去做?

大抵有些时候,就需要虚伪罢了。

多尔衮正在给贺今朝写回信当中,就接到了的皇太极派人送来的信使。

大抵是他与锤匪已经达成和谈,勿要做出过激的事情,以免破坏了己方撤军的大计。

多尔衮飞快的写完了回信,告诉准备撤军。

山西巡抚许鼎臣一直都在打探消息,尤其是靖辽伯吴国俊来支援他后,恨不得请他来繁峙县好好聊聊,共同击溃后金鞑子,再挥师进入雁门关,与锤匪打上一仗。

靖辽伯阵斩莽古尔泰,他还打不过锤匪贺今朝吗?

尤其是这几日蓟镇士卒与两白旗发生小规模的冲突,在许鼎臣看来,就是敢战之卒,精锐当中的精锐!

无论是吴国俊还是王鹏等人的家丁,那都是玩了命的训练以及给以厚饷,就怕万一有一天被皇帝逼着调到辽东去。

就算大不了打仗,也得靠着这帮精锐家丁逃脱。

所以小规模的家丁冲锋互殴,他们是不惧怕后金狗鞑子的。

多尔衮接到了贺今朝的书信,同样吴国俊也接到了。